喇叭检验规范(轻型电动车)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1
汽车喇叭测试方法汽车已经是每个人出行的必备工具。
当然,汽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今天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喇叭声级的测试方法是什么的问题。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可能对你有帮助。
喇叭声级测试方法:将声级计放在车前2m,离地1.2m 处,麦克风指向被测车驾驶员位置。
根据操作说明的要求,将网络开关调整到A称重和快速档位。
检查环境背景噪声应为80dB,连续鸣喇叭3s以上,读取检查数据。
车辆静态噪声的测量:1.车辆稳态噪声测量标准:GB/t14365-1993《机动车稳态噪声测量方法》。
2.要求:测量汽车排气噪声和发动机噪声。
3.车辆稳态噪声的测量方法;排气噪声测量声音传播位置:排气噪声的测量位置和麦克风位置。
a)麦克风的高度等于排气口的高度,任何情况下都低于地面0.2m。
b)麦克风的参考轴应与地面平行,并与通过排气口的气流方向和垂直于地面的平面成45-10°的夹角。
麦克风面向排气口。
距离排气口0.5m,放置在车外。
c)当汽车装有两根或两根以上排气管,且排气管间距不大于0.3m并与消声器连接时,如果排气管同时在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上,则选择离地面距离最高的排气管。
d)装有多根排气管的车辆,每根排气管之间的距离大于0.3m,基本上测量每根排气管并记录其最高声级。
e)对于排气管垂直的汽车,麦克风应放置在与排气管口相同的高度,麦克风朝上,其参考轴应与地面垂直。
麦克风应放在汽车靠近排气管的一侧,距离排气口0.5m。
f)当汽车放置在因设计原因不能满足规格的5.3.1.1和5.3.1.2时,应绘制测点图并标记麦克风位置。
麦克风面向排气口,放置在尽最大努力满足条件且距离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大于0.2m的地方。
汽车喇叭故障主要考虑线路、保险丝、继电器、喇叭部件几方面进行监测判断,如按下喇叭开关,当存在喇叭时响时不响时,则多由于内部开关触点存在接触不良的现象,也有可能由于喇叭本身问题。
当喇叭完全不响的情况下,需要先检查车辆保险丝是否发生熔断,再者拔下喇叭插头,使用万用电表测试喇叭开关是否正常通电,若不通电,则需检查线路以及继电器情况,若通电,则多因为喇叭本身发生故障。
QC/T 30-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30-1992前言本标准是对QC/T 30-1992进行的修订,主要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引用了GB 15742-2001《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规定。
依据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其他必要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等内容,以便适应电喇叭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及维修等。
GB l5742-2001是为保证安全而对机动车用喇叭(包括电喇叭、气喇叭、电-气动喇叭)声压级、耐久性等主要性能及试验方法所做的规定;本标准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性能要求及环境试验要求,是机动车用电喇叭的产品标准。
与QC/T 30-1992相比,主要有如下一些改动:——增加了电喇叭的分类及型号编制的规定。
——增加了低温和高温储存的规定:低温和高温试验时间由2h改为8h。
——增加了对电子电喇叭的规定:其耐久性规定为200000次,且不允许进行调整,同时规定了电磁兼容性能和极性反接性能要求。
——对基频重新进行了定义。
——取消了表1按膜片直径区分声压级,改为符合GB l5742--2001的规定。
——取消了定频振动,扫频振动时间规定为三个方向各8h。
——盐雾试验时间由16h增至48h,试验后考核漆层质量。
——湿热试验改为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共10个循环。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 30-1992。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固泰电子有限公司、湖北中生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瑞安日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如孝、蒋洪田、孙全颖、黄承华、陈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C/T 30-1979、QC/T30-1984、QC/T 30-1992。
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有限公司J01-002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有限公司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第 4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有限公司J01-002 G版第5 页注:检查项目1中规定的内容为所有产品外观检查项目的累计,各产品可按实际项目进行检查。
成品检验外观、纯音抽验方案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有限公司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GB/T9397-1996和TL-VW 926)第 6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TL-926)第7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GB/T 9397-1996)第8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Q/12KF)第9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夏利B系列)第10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MES PA 66960)第11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产品QC)第12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ETD 72-02)第13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森力产品1)第14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奇瑞Q/SQR.04.041-2007)第15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JA7901-A01-2)第16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森力产品2)第17 页天津中环真美音响科技J01-002汽车扬声器成品检验规范G版周期试验(MES PA PT001)第18 页3 耐寒性-40±2℃,存放4小时,评估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外观,从恒温室内取出,不接触它放置2小时。
电动摩托车检验规范一、目的为进一步提高X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对本公司产品的检验水平,切实做好本公司产品的考核工作,保证产品出厂合格率100%,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xxxxxx有限公司电动摩托车的检验工作。
四.检验条件4.1设备和设施质量管理部应具备开展电动摩托车检验工作的相关设备及设施,电动摩托车检验项目试验设备设施及精度要求分别见表1与表2。
表1 电动摩托车新增强制性检验项目设备设施要求6.1.3 第4.2.6条:【标准内容】4.2.6 电动机过载保护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及充分运转的状态下,应能承受2.5倍额定电流,持续1min 的短时过载。
重新启动后应无运转异常。
【检验规范】对于限流保护限值高于2.5倍额定电流的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及充分运转的状态下,应能承受2.5倍额定电流,持续1min的短时过载。
重新启动后应无运转异常,对于限流保护限值低于2.5倍额定电流的电动机,则以其限流保护限值,持续1min短时过载,启动后电动机应无运转异常。
6.1.4 第4.3.2.3条:【标准内容】4.3.2.3 动力蓄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一定值时,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装置(例如声或光信号)进行显示,所显示的剩余电量的最低值由电动摩托车制造厂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能够使电动摩托车通过其自身的驱动系统使其行驶至少3km;b)如果动力蓄电池作为辅助电路的直接电源时,其最小的剩余电量应能为照明系统提供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所需的电量(例如:转向、晚间必要的照明)。
【检验规范】剩余电量显示试验时,按照如下规范进行:a)打开前照灯近光灯行驶,检验电动摩托车是否通过其自身的驱动系统使其行驶至少3km,车速不做要求。
b)3km行驶检验后,车辆进行前照灯发光强度测试,检测结果需符合GB 7258-2005要求。
6.1.5 第5.2条:M1-3【标准内容】5.2 绝缘电阻的测量5.2.1 绝缘电阻测量时应先将电动摩托车放置在下列环境中8h:(略)5.2.2 使用适当的测量仪器(例如:兆欧表)测量外露可导电部件与动力蓄电池任一极间的绝缘电阻时,应使用不小于动力蓄电池标称电压的直流电压,测量连接外露可导电部件与动力蓄电池的任一极,持续一段时间,至获得稳定的读数为止。
受控状
态:
文件编号:Q/ LM30703.05-2006 轻型电动车成车检验标准
版本状态: A
编制/曰期:
校对/日期标准化/日期审核/曰期:
批准/曰期:
上海立马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Shanghai Lima Electric Motor Car Making CO , Ltd
轻型电动车成车检验标准
目的: 为确保公司所生产的轻型电动车能满足国家和企业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产 品的一致性,特编制此检验标准。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新开发的所有轻型电动车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自行车安全要求 两轮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照明和 信号装置的安装规程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自行车检测设备和器具技术条件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锁止防盗装置
轻型电动车技术条件 四.电动车检验标准正文
.引用标准: GB7285-2OO4
GB17761-1999
GB3565-2005 GB18100-2000
QC / T688-2002
GB12742-1991 GB17353-1998。
一、目的为确保公司之品质合乎本公司之规格需求,降低制程品质之不良率,特拟订本检验规范作为检验之标准依据,对零件、半成品之进料品质予以检验,以确保品质。
二、范围适用于我司各种环保或非环保喇叭检验。
三、品质责任3.1检验标准如果更新,检验标准则按照新标准执行。
3.2 所有检验标准的确定以及更新需经品质部确认。
3.3本检验规范未涉及到的部分需经品质部确认后方可执行。
3.4此标准的解释权归品质部。
四、参考文件4.1 抽样计划4.2 环保样品承认书4.3环保测试报告、使用环保材料保证书4.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五、检验计划5.1 批之构成:以一次送验量为单位检查批5.2 抽验计划:依MIL-STD-105E计数值抽样计划实施单次抽样5.3 检验水准:一般检验水准采用Ⅱ级5.4 AQL抽样标准:(Ⅱ级)严重缺点:CR——0主要缺点:MA——0.4次要缺点:MI——1.0六、定义6.1 动圈:指固定在音膜上的线圈。
线圈固定在音膜上,置于永久磁铁产生的固定磁场中,信号经过线圈切割磁力线,从而带动声模而发声。
6.2音圈阻抗:音圈的阻抗是交流阻抗的简称,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6.3 音膜尺寸:指音膜的厚度、直径。
6.4极性标识:喇叭PCB板上的4个锡点分有正负极,即对喇叭的正负极进行标识。
6.5 PCB:固定在喇叭上度有铜板和绝缘漆用于焊接的部分。
6.6灵敏度: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七、检验设备7.1游标卡尺、综合测试仪、万用表、电声测试仪。
八、检验标准8.1目视喇叭整体外观、音膜、音圈、锡点。
8.2喇叭尺寸、型号和工程图纸相符。
8.3目视喇叭有无极性标识。
8.4万用表测试音圈阻抗是否和工程要求标准值相符。
8.5检验磁铁为钢磁或非钢磁。
十、记录11.1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进料检验品质报告上。
QC/T 30-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30-1992前言本标准是对QC/T 30-1992进行的修订,主要性能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引用了GB 15742-2001《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规定。
依据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其他必要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等内容,以便适应电喇叭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及维修等。
GB l5742-2001是为保证安全而对机动车用喇叭(包括电喇叭、气喇叭、电-气动喇叭)声压级、耐久性等主要性能及试验方法所做的规定;本标准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性能要求及环境试验要求,是机动车用电喇叭的产品标准。
与QC/T 30-1992相比,主要有如下一些改动:——增加了电喇叭的分类及型号编制的规定。
——增加了低温和高温储存的规定:低温和高温试验时间由2h改为8h。
——增加了对电子电喇叭的规定:其耐久性规定为200000次,且不允许进行调整,同时规定了电磁兼容性能和极性反接性能要求。
——对基频重新进行了定义。
——取消了表1按膜片直径区分声压级,改为符合GB l5742--2001的规定。
——取消了定频振动,扫频振动时间规定为三个方向各8h。
——盐雾试验时间由16h增至48h,试验后考核漆层质量。
——湿热试验改为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共10个循环。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 30-1992。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固泰电子有限公司、湖北中生汽车电器有限公司、瑞安日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如孝、蒋洪田、孙全颖、黄承华、陈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C/T 30-1979、QC/T 30-1984、QC/T 30-1992。
喇叭执行标准
喇叭执行标准是指喇叭产品在生产、质量控制和规范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喇叭执行标准:
1. 声学性能:喇叭的声学性能应符合国际或国家相关标准,如声压级、声音频率响应、失真、声场覆盖范围等。
2. 电气性能:喇叭的电气性能应符合相关的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如电压输入、功率消耗、阻抗匹配等。
3. 材料和结构:喇叭的材料和结构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相关的材料标准,如防火材料要求、结构强度要求等。
4. 安全性能:喇叭的使用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性能标准,如电气安全、防水性能、抗震能力等。
5. 环保性能:喇叭的材料和制造过程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如限制有害物质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同时,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如音响、汽车、通信等),喇叭的执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购买喇叭产品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产品。
GB 15742-2001前言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 28:1993《声响警告装置和装备声响信号的机动车辆批准认可的统一条件》02系列中有关技术内容编制而成,主要技术内容与其等效,仅气动和电-气动喇叭声压级最高值的规定略有不同。
本标准只规定了机动车辆上采用的各类喇叭的主要特性及试验方法,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按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与GB 15742-1995相比,差异如下:1.标准名称改为“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扩大了适用范围,包括电喇叭、气喇叭和电-气动喇叭,适用车型增加了L3、L4、L5类摩托车。
2.试验环境中增加了“半消声室”。
3.功率大于7kw及不大于7kw摩托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区别开来。
功率大于7kw摩托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与汽车相同。
4.将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与装于机动车辆上时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分列为两大部分。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5742-199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实业交通电器有限公司、湖北汽车电器;瑞安日正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喇叭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如孝、缪幼熙、张庆学、陈是、黄自钦、张振泰。
本标准于1995年1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5742-2001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代替GB 15742-1995horn for motor vehicl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直流和压缩空气驱动的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装于机动车辆上的喇叭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N、L3、L4、L5类机动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验抽样方案主讲:目的明确轻型电动车来料检验的计数抽样方法,统一抽样数量,以达到控制被检产品质量的目的。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种轻型电动车的来料检验的抽样。
引用标•GB2828—2003•1规定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原材料、外购产品的质量特性在《零配件清单、进厂检验物资规范、检验规程》中规定。
•2对不合格品不区分类别:3规定合格质量水平AQL:按我公司《轻型电动车进货物质量检验规范》进行。
我公司规定的特殊零部件,即A类件,涉及到安全性的指标均需全部满足质量要求。
(安全性指标为:会危及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参数)•4常规检验水平为S2级。
•5组成与提出检验批次。
•每批次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检验批次N。
•6规定检验的严格度。
•6.1从正常检验转换为加严检验:•首批次检验从正常开始。
当进行正常检验时,只要初次检验(即第一次提交检验,而不是不合格批次经过返修或挑选后再次提交检验)连续5批次或不到5批次中有两批次不合格,从下批次开始转为加严检验。
•6.2从加严检验转为正常检验:•进行加严检验时,若连续5批次合格,则从第6批次恢复正常检验。
《表一》批量范围N 样本大小n正常检查加严检查放宽检查AQL AQL样本大小nAQL检验水平 4.0 6.5 4.0 6.5 4.0 6.5I S2S3Ac Re Ac Re Ac Re Ac Re Ac Re Ac Re1-151-251-1520 10 10 10 120 10 1 16-2526-15016-5030 10 10 10 120 10 1 26-90151-120051-15050 1 1 20 1 1 220 10 1 91-1501201-3500151-5008 1 2 1 2 1 2 1 230 10 1 151-280≥35001501-320013 1 2 2 3 1 2 1 250 1 1 2 281-5003201-3500020 2 3 3 4 1 2 2 38 1 2 1 2 501-120035001-50000032 3 4 5 6 2 3 3 413 1 2 2 3 1201-3200≥50000150 5 67 8 3 4 5 620 2 3 3 4 3201-10000807 810 11 5 68 932 3 4 5 6 10001-3500012510 1114 158 912 1350 5 67 8 35001-150******** 1521 2212 1318 19807 810 11 150001-50000031521 2221 2218 1918 1912510 1110 11≥50000150021 2221 2218 1918 1920010 1110 11注:(1)、Ac—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