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2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间课题说和做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个别语句的理解和对闻一多精神品质的理解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一、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附: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学习者分析(1)七年级的中学生,是从小学进入中学最重要的转型时期;其言行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2)本文不但要教会学生像闻老那样做一个“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同时也要学习他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难点: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资源闻一多先生画像范读录音《最后一次讲演》录音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一、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人往往是还没有做就说,说了也不一定做,可是同学们知道“说”和“做”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活动,感性地引导学生做一个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人即进入课文)教学活动2 了解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学习这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
2.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找资料和课下注释,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闻一多的两种身份和事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说出闻一多的身份、事迹,能概括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归纳要点一、导入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地壳qiào 校补jiào赫然hè函寄hán漂白piǎo 衰微shuāi卓越zhuó深宵xiāo钻探zuān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警报迭起dié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 jiǒng 慷慨淋漓 kǎi气冲斗牛dǒu 无暇顾及xiá目不窥园kuī仰之弥高mí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lì2、解释下列词语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详案第二课时一、导入闻一多先生,这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他的形象被臧克家塑造得多么鲜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教师给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交流:“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他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交流:本来应是平淡的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而且“向地壳寻求宝藏”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
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介绍,而且是热情称赞了。
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交流:“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呖尽心血。
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交流:①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
②“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交流:“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三、拓展延伸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
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写两句赞扬的话。
答案: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足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2.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3.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2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吋间课题说和做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占难点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个别语句的理解和对闻一多精神品质的理解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冃标图片A G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帮助理解r5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A I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屮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1.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概括;D.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提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设疑播放■概括.I讨论一交流—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布置作业:(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学者和诗人1、《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2、《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3、《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革命家↑1、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