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社团学习法The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2
- 格式:ppt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24
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回顾与展望【摘要】近些年来,英语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愈来愈普遍,因此英语教学的方法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其中以语言教学法和学习法的使用较为普遍,教学法与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教学法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
出于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一种更具人性化的方法——社团语言学习法。
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英语教学法,它更加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教师倾听,学生提问的方法来促进教学过程,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语言学习的机械性。
迄今为止,诸多研究者对社团语言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也取得了相对可观的研究成果。
本篇文章主要回顾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相关背景和理论基础等,与此同时也阐述了社团语言学习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实际运用以及优缺点。
关键词:社团语言学习法;初中英语引言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LL)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咨询领域专家Charles A.Curran提出的语言学习法,他利用心理学的咨询方法,把教师和学生看作顾问和客户。
与传统学习法相比,社团语言学习法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点,也能够陶冶情感。
本文将对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基本理念和背景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社团语言学习法概述1.1定义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在国内外教育界颇受欢迎。
19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Loyola大学的教授Charles A.Curran[1]和他的助手提出了社团语言学习法,Curran不仅是一名心理学家,而且在咨询领域也是一名专家,他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义成the counselor和the clients,即教师是顾问,学生是客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基于此原因,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别名为“咨询学习法”(counseling-learning)。
社团语⾔学习法社团语⾔学习法社团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LL),⼜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于6O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美国芝加哥Loyla⼤学的⼼理学教授柯仑(Charles A.Curran)提出的⼀种外语教学法社团学习法,吸取了⼼理学中的⼼理咨询(counseling)的⼀些理论和实践⽅法,把教师看作是教室⾥的咨询医⽣(counselor),把学⽣看作是病⼈(client)。
其基本程序是:⼀群学⽣在教室⾥围坐成⼀个圆圈.教师站在圈外;其中⼀个学⽣⽤母语轻声传达⼀个信息:教师将此译成外语;学⽣⽤外语重复⼀遍并⽤录⾳机录下;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外语传达更多的信息;学⽣然后对⾃⼰的感觉进⾏反思。
CLL被称为是⼈性化的教学技巧(Humanistic Techniques),因其增进彼此的信赖协助学⽣完成⾃我接纳,以⾃我为荣,并在外语学习的课堂上培养彼此照应和分享的⽓氛。
CLL提倡⼀种整体的语⾔学习⽅法.因为“真正”的学习既带有知性⼜带有情感性。
这就是所谓的whole—person process这⼀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阶段,学⽣如同婴⼉,完全依赖于教师。
教师把学⽣想说的话译成⽬的语,学⽣重复⽬的语。
同时,学⽣还可以听到其他学⽣和教师之间这种类似过程传递出的信息。
第⼆阶段,类似于婴孩从⽗母那⾥得到独⽴,学⽣使⽤⼀些先前听到的简单描述和短语来取得独⽴,建⽴起⾃⼰的价值。
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称“分离——存在阶段,在这⼀阶段,学⽣直接⽤⽬的语了解他⼈的谈话,并且对教师的某些不必要的帮助表⽰出怨恨。
第四阶段,类似于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期.尽管学⽣的外语知识还只是处在⼀个⼊门阶段.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独⽴地使⽤⽬的语进⾏交流。
在这个阶段,“⼼理理解”的⾓⾊已经由教师转移到了学⽣⾝上,因为学⽣必须从教师那⾥获得更⾼层次的知识。
第五个阶段是独⽴阶段,在这个阶段。
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
这种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
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
教师是顾问,是辅助者,学生是“病人”。
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的母语过渡到外语。
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
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
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
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
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
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
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
在开始阶段,“病人”中会出现迷惑不解、混淆的情况,但是在顾问的帮助下,会慢慢好起来,开始用外语说一个词、一个短语,不用翻译。
这是“病人”由完全依赖顾问到独立学习的第一个标志。
随着“病人”对外语的逐渐熟悉,直接用外语交际就会发生,顾问的指导就会减少。
数月之后,“病人”就会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
从完全依赖顾问到完全独立,其间分以下五个阶段:1.完全依赖顾问;2.会说一些外语词和短语;3.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顾问纠正;4.只需要顾问解释一些成语、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表达法和语法;5.独立、自由地交际。
顾问虽出场,但保持沉默。
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
社团语言学习法旨在创造和谐教学气氛,发挥教师在学生情感因素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以降低学生学习的情感障碍,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辅以一些必要的修改,社团语言学习法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
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
团体语言学习法/集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在团体语言学习法中,学生们共同研究出他们想要学习的某种语言的各种方面。
教师扮演辅导员或改述者的身份,学习者扮演合作者或其他身份。
在注重听说教学法的时代,人们强调的是表层结构和系统化产生的模式的死记硬背的训练,这种教学法开始衰退,同时乔姆斯基在语言学上的革命使得语言学家和教授语言的教师将注意力转向语言的深层结构。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开始承认所有学习中的基本情感和交际的本质。
在70年代这十年里,随着我们逐渐意识到情意领域的重要性,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具有独特的本质。
集体语言学习法就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学习法中的经典例子。
在charles curran的咨询教学模式中,课堂中的学习者们被视为一个集体而不是一个班级,集体是需要咨询的。
这样的集体的社会动力学极为重要。
为了让该有的学习过程发生,在carl roger的模式中已被提到过一点,那就是集体中的成员最需要的是在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参与其中的人际关系中集体里的所有成员能够相互影响,在集体中评价评估每一个个体的环境里使学习变得有效率。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能降低对开放的人际交流不利的防卫心理。
焦虑感通过这种支援性的团体也能被有效降低。
教师的作用既不是威胁也不是强加限制条件,而是一个真正的给出建议的人,专注于学生及学生所需要的东西上。
防御性学习是一种不必要的产物,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情关系带来。
于是Currand的咨询教学模式利用的是那些在教学集体中被聚集在一起的人最迫切需要学习的东西。
Curran的咨询教学模式被扩展到语言学习环境中,演变成集体学习法,也就是CLL。
虽然CLL 的个别版本众多,但其基本的方法论是清晰明了的。
一组委托方,也就是学习者,互为初次建立的人际关系和信任度,有各自的母语,围坐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外围是顾问,即老师。
学习者可能完全是第一次接触这门外语。
当学习者中某一成员希望对集体或其他个体说某件事时,他先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比如日语)然后老师将其翻译成第二语言(比如英语)。
四大传统语言教学法英语教学方法传统语言教学法有哪些?下面是相关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语言教学法:文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与认知教学法。
1.文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文法翻译法大约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
一九二0年代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有研读拉丁文及希腊文文学典籍的能力。
其次为增进对第一语言的深入瞭解。
第三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较难教材的学习能力。
教学著重於对文法规则的解说与字汇的学习与记忆。
@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阅读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学著作,为文法翻译者编著的书籍,内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课课文之前有单字表文後有长篇的文法解析,练习的份量不多。
2.直接教学法(The Direct Method)@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直接教学法约萌芽於十八世纪末期(Stem, 1983)。
鉴於文法翻译法著重於熟记文法规则,无法习得交谈能力以及儿童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而提倡。
这个教学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颇具势力,又称为『常识法』(common sense method)。
强调在有意义的语言学习环境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学习语言为主的密集式语言训练。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标的语言(target language)教学使学生完全投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境中。
@优点: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於培养并建立学生交谈的能力,而不是对文法规则及结构的死背强记。
@ 缺点:由於师资的遴选必须是能流利地使用第二语言的本国人或是外国人。
所以,师资的来源可能较有困难。
另外,由於这种教学多半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所以,比较适合年幼,培养初级与中级语言能力的学习者,而较不适用於年纪较大、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学习者。
3. 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Approach)@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听说教学法基本上是承袭一九二0/三0年代的学习模式。
浅析社团语言学习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徐莹晖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5期[摘要] 社团语言学习法是教师充当“咨询师”,学生充当“咨询者”的学习法。
旨在分析社团语言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以及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社团语言学习法;英语;口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142-01一、引言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LL)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A.科伦提出的语言学习方法。
CLL将心理学中的咨询方法运用到语言教学中,让教师充当咨询师的角色,而学生充当客户的角色。
与充满竞争性的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在CLL中将会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社团语言学习法强调的是“咨询”态度和积极学习之间的关系,语言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还融合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社团语言学习法的基本理念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二、社团语言教学法六要素根据科伦的理念,在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环境下,有六个要素对学生积极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感(security)、注意力(attention)、进取心(aggression)、记忆(retention)、反思(reflection)、辨别(discrimination)。
1.安全感人们通常在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CLL中,每个学生都有合作的任务,不会因为爱面子或者犯错而感到不安。
学习者的安全感决定着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基调,因此是其他几个因素的基础。
2.注意力心理学家指出分神(distraction)就像眨眼睛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社团语言学习法会给学生布置不同阶段的任务,学生的注意力会根据任务的变化而重新集中。
进取心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需要不断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进而产生想去主动学习的心态。
●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 tyLang uageLe arning)又称咨询法(Counsel ing Learnin 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
这种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
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
教师是顾问,是辅助者,学生是“病人”。
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的母语过渡到外语。
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
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
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
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
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
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
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
在开始阶段,“病人”中会出现迷惑不解、混淆的情况,但是在顾问的帮助下,会慢慢好起来,开始用外语说一个词、一个短语,不用翻译。
这是“病人”由完全依赖顾问到独立学习的第一个标志。
随着“病人”对外语的逐渐熟悉,直接用外语交际就会发生,顾问的指导就会减少。
数月之后,“病人”就会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
从完全依赖顾问到完全独立,其间分以下五个阶段:1.完全依赖顾问;2.会说一些外语词和短语;3.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顾问纠正;4.只需要顾问解释一些成语、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表达法和语法;5.独立、自由地交际。
顾问虽出场,但保持沉默。
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
●CLL提倡一种整体语言的学习方法,因为“真正”的学习既带有认知性又带有情感性,这就是所谓的w hole-person-process.这一过程又分为五个阶段与其它大多数教学方法一样,C LL把传统的方法和它本身独创的方法结合了起来。
社团语言学习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吕晓娟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3期内容摘要:社团语言学习法旨在降低学习者的焦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本文分析了社团语言学习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探索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
关键词:社团语言学习法焦虑交流一.引言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 Curran提出的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CLL)是对听说教学法、翻译教学法等传统语言教学法的创新,通过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因素,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焦虑,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
虽然这种教学法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但其关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理念并不陈旧,而且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相符合。
二.社团语言学习法(CLL)的基本理念1.基本概念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Carl Rogers认为,学习者应该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支持性的社团(supportive community)当中进行学习,共同对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这会使每个人都能够降低心理戒备来进行人际沟通,减少教育情境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感。
教师的存在既不是一个威胁,也不是要给学生设置限制,而是一个“咨询师(counselor)”,关注客户(client)即学生和他们的需求。
受这一教育观点的启发,Charles Curran提出了咨询学习法(Counseling-Learning)的教育模式,而社团语言学习法(CLL)就是咨询学习法在语言学习领域的应用。
[1]CLL的基本程序是:学生们围成一个圈坐着用母语交流,教师在圈外负责将学生的话翻译成外语,学生们尽可能准确地跟着重复。
然后另外一个学生发言,教师翻译,全体重复,如此往复,一直将交谈进行下去。
如果需要的话,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挥指导作用,对一些语法规则或语句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