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问诊与体格检查 庄建华
- 格式:pdf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51
《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要点一、概述(一)定义头晕(dizziness):(非眩晕性)头晕,是指空间定向能力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曲的感觉,即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
眩晕(vertigo):(内在的)眩晕,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的自身运动感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扭曲的自身运动感觉。
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觉(旋转性眩晕)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非旋转性眩晕)。
头晕的定义不包括眩晕性感觉,眩晕和头晕术语是明确区分的。
在患者描述的症状中,一些症状可以共存或依次出现,如眩晕合并头晕。
一个症状的存在并不排斥同时合并存在其他的症状(如患者存在眩晕的症状,不排斥患者还可以并存非眩晕性头晕)。
(二)分类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二、发病机制大部分头晕/眩晕疾病主要由前庭系统通路病变损坏或受刺激后导致。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头晕/眩晕疾病的病因诊断中病史问诊至关重要。
1. 病史问诊:详细全面的病史问诊能够为头晕/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起病形式、发作频率:(2)表现形式(“晕”的性质):(3)持续时间:(4)诱发因素:(5)伴随症状:(6)既往史及家族史:2. 体格检查:在头晕/眩晕的临床诊断思路中,需要优先除外脑干小脑病变所致恶性中枢性眩晕疾病,因此需要注意提示中枢病变的体征,当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时转诊神经科就诊。
头晕/眩晕患者一定注意检查听力,如发现急性听力下降,请耳鼻喉科会诊。
除提示中枢病变的典型体征外,还应注意神经-耳科专项检查(表3),尤其注意眼球位置、眼球运动、眼球震颤的检查。
对慢性持续性姿势性头晕或平衡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头晕/眩晕查体,尤为重点关注卧立位血压、眼球运动、眼震、共济运动、姿势步态、深感觉、平衡功能的检查,因为此类头晕需要较多方面的鉴别诊断,以除外慢性双侧前庭病变,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脑性或感觉性共济失调等。
丙戊酸钠对前庭性偏头痛症状改善及前庭功能的影响顾欢欢,许义新,徐瑾,庄建华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前庭性偏头痛症状改善及前庭功能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2019年9月1日—2021年5月1日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眩晕诊治中心的VM患者分为丙戊酸钠和氟桂利嗪两组,两组分别接受丙戊酸钠和氟桂利嗪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发作频率、VAS及DHI各条目评分及其变化量。
比较丙戊酸钠治疗前后VM患者的前庭功能。
结果 同治疗前相比,两组VM患者治疗后VAS、DHI各条目评分及总分、VM发作频率均显著降低。
丙戊酸钠组患者治疗前后VM的发作频率、VAS评分、DHI-F评分、DHI-P评分、DHI总分变化量均明显高于氟桂利嗪组患者,而两组VM患者治疗前后DHI-E评分变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丙戊酸钠组VM患者治疗后异常视动、凝视、自发性眼震数目均明显减少,而异常冷热试验、c-VEMP、o-VEMP、扫视试验、追踪试验及变位性眼震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丙戊酸钠可明显改善VM症状,显著减少其发作频率,作用效果优于氟桂利嗪。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丙戊酸钠;预防性治疗;前庭功能中图分类号:R747.2;R764.3 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valproate on vestibular migraine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vestibular function GU Huanhuan,XU Yixin,XU Jin,et al.(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alproate on vestibular migraine (VM)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vestibular function.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VM treated in the Dizzines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1, 2019 to May 1,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alproate group and Flunarizine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valproate or flunarizine for three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requency of VM as well as the score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 items were recorded. Vestibular function was compared in the Valproat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VM frequency,the total scores of VAS and DHI,and the scores of VAS and DHI item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changes in VM frequency, VAS score, DHI-F score, DHI-P score, and total DH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Valproate group than in the Flunari⁃zin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riation of DHI-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bnormal eye movement, gaze, and spontaneous nystagmu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Valproate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bnormal caloric test,c-VEMP,o-VEMP,saccade test, smooth pursuit test, and direction-changing positional nystagmus.Conclusion Valproat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VM and reduce its frequency. Valproate is more efficient than flunarizine.Key words:Vestibular migraine;Valproate;Preventive treatment;Vestibular function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导致头晕/眩晕的疾病,人群患病率高达1%[1,2]。
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从神经内科入院的143例神经内科眩晕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头晕或眩晕患者,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结果对于头晕或眩晕患者,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必须得到重视。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的问诊,查体,体检及其他的辅助检查等多项检查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自身具备的丰富的临床知识给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病人正确的治疗方法与及时的转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病因分析;治疗体会1前言头晕和眩晕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两者的表现症状很相似,但是这两种病症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型障碍,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症状。
偶尔的头晕或体位改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持续的头晕有可能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征兆,要注意重视。
眩晕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头晕和眩晕的发病率持续增高,因头晕或眩晕到医院门诊部问诊的人数不断增长,所以这种症状也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143例头晕/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测结果和病理资料,明确快捷、精准的鉴别诊断方法;研究患者的后续治疗情况记录,总结出对应疾病的特点,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详细资料现报道如下。
2材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143例头晕或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78例。
年龄29至74岁,平均年龄值为(43±3.42)岁。
纳入标准:(1)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头晕或眩晕患者;(2)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相应文件。
解读1972与2009头晕与眩晕概念分类与头晕、眩晕相关的传入通路主要是我们熟知的平衡三联: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深感觉系统,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而眼部视觉传入、深感觉传入也在其中起次要作用。
此3种信息进入中枢后,又分出不同的传出通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1、传导大脑皮层,大脑分析后感知这3者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则出现眩晕或头晕的感觉。
2、通过前庭眼反射出现各种各样的眼球运动,在病理情况下这样的眼球运动引起的视觉感受---与正常情况下的感受不符,出现多种视觉症状---在大脑感知这些视觉不匹配时,除了视觉不匹配的症状外,可能也会出现头晕甚至眩晕感觉。
3、通过前庭脊髓反射调节颈部、躯干、肢体等肌张力,病理情况下出现姿势障碍(头倾斜、向一侧倒、甚至摔倒等)---大脑在感受这些障碍时,主要应该是感受为不稳或不平衡。
4、前庭网状支(脊髓),病理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一系列自主神经症状。
那么除了这平衡三联外,其他系统是否也对这中间的传导有影响呢?如心理,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引起抑郁、焦虑等症状的通路和眩晕通路在蓝斑和中脑缝核是一致的。
再如在大脑血供普遍下降、意识下降时是否会前庭脊髓反射等方面问题呢?---应该也可以。
72年和09年分类的区别:72年分成眩晕、不稳、头重脚轻(或头晕)和晕厥前4类,是因为这4种情况患者都有可能描述为头晕或眩晕,需要我们去鉴别,因此那时的分类主要是从临床诊治需要出发: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检查的重点分别集中在前庭神经、深感觉、心理精神因素和心血管系统。
如果出现运动的幻觉,无论是自身还是外界物体,都为眩晕,主要是前庭系统引起的---重点查前庭系统疾病;如果只是在行走时出现不稳等症状,主要是深感觉及帕金森、小脑共济失调、中风后引起---重点查深感觉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果是头重脚轻、头昏昏沉沉的感觉,更多是心理精神因素---更多要往抑郁、焦虑、惊恐方面考虑;晕厥前---更多应考虑体位性低血压等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很多主诉晕的患者其病因不是由于前庭问题引起的,因此这样的分类比较适合于临床区分。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2023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主编,2022年5月)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2022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脑卒中的科学防治作者:庄建华来源:《幸福·健康版》2017年第03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脑卒中已然成为我国居民第二位死亡原因,被称为国人健康“第一杀手”。
今年第11个“世界卒中日”刚过去不久,我国的发病形势依然很严峻。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脑卒中的挑战呢?关于脑卒中的防治,我们特别采访了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庄建华教授。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也就是突发的脑血流障碍。
脑卒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向脑部供血的血管突发血栓闭塞所引起的中风,叫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80%;另一种是因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所引起的中风,叫出血性脑卒中。
庄建华主任介绍,人体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如果里面水垢和杂质长期不清理,慢慢堆积起来,就容易出现堵或裂了的问题,最终导致断流。
那么这种“生了病”的血管,其管道内壁被各种“垃圾”占据,久而久之血液流动也会受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各类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形成血栓。
高危人群及症状一是有高血压病史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二是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和酗酒者;三是心臟病患者,尤其是心房颤动的患者;四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中风史患者,再发中风危险增加9倍;五是有卒中家族史、血液病、肥胖和年龄大于55岁的男性等。
虽然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要时刻保持警惕,但是普通人也不能大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出现了以下症状,就说明中风很可能已经发生了。
症状一:突然发生颜面部或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说话或理解困难;症状二: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症状三:突然行走困难,头晕,伴有恶心、呕吐、肢体失去平衡或不协调。
脑卒中的急救脑卒中现代治疗的关键理念是进行超早期干预。
当病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家人朋友要高度警觉,妥善安置病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病人送至医院。
同时庄主任也强调,脑卒中抢救的最佳时间是3小时内,时间是挽救大脑细胞死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