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27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考点1、单选正常人血液pH为()A.7.05~7.15B.7.15~7.25C.7.25~7.35D.7.35~7.45E.7.45~7.55答案(江南博哥):D参考解析:正常人血液pH值为7.35~7.45。
2、单选瑞氏染液中起固定作用的是()A.伊红B.亚甲蓝C.甲醇D.沙黄E.甘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又名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
甲醇的作用:一是溶解伊红和美蓝;二是固定细胞形态。
3、单选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原理是()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的聚集C.除去球蛋白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原理是枸橼酸钠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4、单选网织红细胞计数灵敏的染色方法是()A.煌焦油蓝染液B.碱性亚甲蓝染液C.墨汁负染色D.抗酸染色E.瑞氏染液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1.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将适量伊红、亚甲蓝(又名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
2.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经体外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内RNA的磷酸基带有负电荷,能与新亚甲蓝、灿烂甲酚兰(煌焦油蓝)、中性红等碱性染料带正电荷的有色反应基团结合,使RNA胶体间电荷减少,分子间斥力下降失去分散力,形成核酸与碱性染料复合物的多聚体,呈深染的颗粒状或网状结构。
凡含两个以上的深染颗粒或具有网状结构的无核红细胞,即为网织红细胞。
5、单选不适用于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抗凝剂是()A.EDTA盐B.枸橼酸钠C.草酸盐D.双草酸盐E.肝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肝素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枸橼酸钠对凝血因子V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活性缓慢减低,故常用于凝血象的检查,也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因毒性小,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之一;EDTA-K2对血细胞的影响最小,是全血细胞分析的理想抗凝剂,不适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草酸铵对红细胞破坏力较强,保持血小板形态完整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影响血小板聚集,不适合于做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一、血液生理概要要点1: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
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要点2: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
血浆适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特别是内分泌激素测定;血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要点3: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小儿血量与体重之比略高于成人,男性比女性血量稍多,但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要点4: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
严重贫血者血液红色变浅。
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要点5:酸碱度:正常人血液pH值7.35~7.45,动脉血pH值7.40,静脉血pH值7.35。
血浆渗透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0)。
要点6: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呈均匀混悬状态。
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正常血浆成分、血浆黏度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正常人全血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4~5倍,血浆黏度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1.6倍。
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其中,血浆黏度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要点7:血液生理功能具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
二、采血方法要点8: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
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
要点9:皮肤采血法曾称为毛细血管采血法,是采集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混合血,同时含细胞间质和细胞内液。
第一章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组成: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血浆: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血清: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两者区别: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血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
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
血浆适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测定,特别是内分泌激素测定,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2、血液理化性质:血量:正常成人4-5L,约为70±10ml/kg体重,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颜色:动脉血氧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暗红色。
严重贫血者颜色变浅,严重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中毒者,呈樱桃红色。
pH:正常人7.35-7.45。
动脉血为7.40,静脉血为7.35 血液比密:男性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060。
血浆为1.025-1.030,血细胞为1.090。
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有关,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
血浆渗透压:290-310mOsm/(kg·H2O)。
3、血液特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黏滞性、凝固性4、生理功能: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和防御功能二、采血方法1、静脉采血法2、皮肤采血法(曾称毛细血管采血法)3、真空采血法(又称负压采血法):采血装置分:套筒式、头皮静脉式三、抗凝剂选择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
抗凝剂或抗凝物质: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常用抗凝剂和使用方法如下:1、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常用有钠盐)(EDTA-Na2·H2O)或钾盐(EDTA-K2·H2O),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鳌合物,使Ca2+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
血液样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1、抽血时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
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
2、属于酸性染料的是:伊红属于酸性染料,通常为钠盐,有
色部分为阴离子。
3、疟原虫检查常用的染色方法是: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
寄生虫(如疟原虫等)找色较好,结构更清晰,但对细胞质的着色能力略差。
4、手工推片法,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为25°~30°。
5、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其中,血浆黏度
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6、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6.4~6.8。
7、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又名美
蓝)组成。
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伊红结合,染粉红色;细胞核蛋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或蓝色;
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亚甲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浓厚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
质,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完全成熟红细胞,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染成粉红色。
瑞氏染色法是最经典、最常用染色法。
8、瑞氏染料亚甲蓝容易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
(即天青)。
将适量伊红、亚甲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
Ⅱ液磷酸盐缓冲液pH为6.4~6.8。
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结合,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
颗粒呈暗褐,甚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9、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偏蓝。
因此,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所以在瑞氏染色中缓冲液起到恒定pH作用。
10、染色原理: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11、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等。
12、正常成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4~5L,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13、全血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浆为全血除去血细胞部分,除钙离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血清是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液体部分,除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在凝血时消耗外,其他成分与血浆基本相同。
14、涂片瑞氏染色时,缓冲液常用的pH为6.4~6.8。
15、很多因素影响血涂片时血膜的厚度,血滴大、血黏度高、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
16、引起血涂片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有:推片边缘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
17、疟原虫、微丝蚴检查,采用厚血膜涂片法。
18、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19、肝素能加强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
过量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合血小板减少,均不适合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适用于止血学检验,但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
每毫升血液的肝素用量为10.0~12.5IU,多为肝素钠盐或钾盐
20、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抗凝的全血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血浆。
21、双草酸盐抗凝剂可用于血细胞比容、CBC、网织红细胞计数等项目检查,但其可使血小板聚集,影响白细胞形态,不适用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22、枸橼酸盐:常用有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
23、肝素:加强抗凝血酶(AT)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4、血液常规分析所用的抗凝剂:EDTA-K2。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有:①枸橼酸盐,可与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于凝血象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②草酸盐,可与钙离子生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常用于凝血象检查;③双草抗凝剂,适用于血细胞比容、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不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④肝素,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但不适用于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全血细胞计数;⑤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可与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阻止血液凝固,适用于全血细胞计数,不适用于凝血检查、血小板功能试验。
24、EDTA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适用于血液学检查,尤其是血小板计数。
25、纤维蛋白原国际命名为凝血因子Ⅰ,是血浆的成分之一。
26、抗凝血标本采集后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左右,通常室温(22℃左右)放置的待测血标本应在采集后8h内测定完毕;如果室温大于32℃,血标本采集后应在4h内完成检测。
27、皮肤采血法又称毛细血管采血法。
耳垂采血痛感较轻,但血液循环较差,受气温影响较大,检查结果不够恒定(如红细胞、
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等测定结果比手指血或静脉血高),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
手指采血检查结果比较恒定,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
28、毛细血管采血法如血液不易流出,可于伤口远端稍加压力或重新穿刺,切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9、皮肤采血多选择手指或耳垂采血部位采血。
耳垂血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结果均比手指血或静脉血高,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
手指采血操作方便,可获较多血量,检查结果比较恒定。
30、静脉采血法根据采血量可选用不同型号注射器,配备相应的针头。
某些特殊检查,为避免血小板激活,要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处理后的试管或塑料试管。
31、EDTA-K2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护士把血常规中的血液倒入生化管中也一并把EDTA-K2抗凝剂倒入管中,使K+升高。
32、皮肤采血法,曾长期被称为毛细血管采血法,所采之血实质是微动脉血、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混合血,含有细胞间质和细胞内液。
33、婴幼儿手指太小,可从大趾或足跟采血。
34、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几乎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如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改用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必要时也可从股静脉采血。
35、抽血完毕,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36、血涂片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前需要固定和染色。
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
染色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血涂片染色方法大多源自罗氏染色法,常用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
37结核杆菌抗酸染色时因菌体含有大量脂类而不易着色,无论是否经碘液处理,着色后均不易被盐酸乙醇脱色,所以使菌体呈红色。
3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是用50g/L碱性亚甲蓝液染色1~2min,用水冲洗后晾干。
39、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法原理:经体外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内RNA的磷酸基带有负电荷,能与新亚甲蓝、煌焦油蓝、中性红等碱性染料带正电荷的有色反应基团结合,使RNA胶体间电荷减少,分子间斥力下降失去分散力,形成核酸与碱性染料复合物的多聚体,呈深染的颗粒状或网状结构。
凡含两个以上的深染颗粒或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红细胞,即为网织红细胞。
40、血液黏度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黏度有关,其中,血浆黏度受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质的影响,它们的浓度
越高,血浆黏度越高。
41、清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缓冲血液酸碱的能力。
42、EDTA-K2抗凝剂用于:血小板计数、
43、
44、
45、
46、正确:
47、。
48、
49、抗凝剂正确的是:
50、瑞氏染液正确的是:
51、双草酸盐抗凝剂正确:
52、
53、
54、
55、52、
53 54、
55、
56、
57 58、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