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接一个》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7
[教学设计]《一个接一个》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一个接一个》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
2、体验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
3、能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读好课文中的感叹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一、复习检查找一找游戏:我在哪里?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1、老师示范朗读课文2、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4个小节)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地方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1)第一小节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有一个句号,两个感叹号)(3)月夜,我正玩着什么?(踩影子游戏)(4)大人叫孩子去干什么?(去睡觉)(5)句中哪个词语说明了已经很晚了?(月夜)月夜:有月亮的晚上。
踩影子游戏:一人跑,一人追逐他的影子,踩上影子,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6)我愿意回家吗?哪一个字体会出我不愿意回家?(我不愿意回家,唉字体现出我的无奈)(7)不过,回家睡着了可以干什么?(到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不过:表示转折。
各种各样:种类多,样子多(8)第一小节写我在夜月玩的开心时,被大人叫回家睡觉,开始我很不情愿,后来转变态度后心情就变得非常好。
(9)你觉得可以做哪些梦呢?(空中飞等)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第三小节有几句话?(3句话)(2)你是怎么确定的?(有2个句号,1个感叹号)(3)我正干什么?(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4)发生了什么事?(操场上想起了上课的铃声)跳房子游戏:画九个格子,用沙包玩,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一个接一个》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能说一说你们爱玩的游戏有什么吗?(展示图片)你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玩游戏很快乐,其实在我们身边快乐的事很多,可谓“一个接一个”。
(板书课题)2.认读“接”:同学们小手拉在一起,一个连着一个就是“一个接一个”,所以“接”是提手旁。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一进入课堂我就应用文中插图,并播放游戏视频,直接导入新课,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语文要素】1.请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词,认识生字。
睡觉再做梦各种各样伙伴却也有趣这么注意读准平舌音“再”和“做梦”的“做”,翘舌音“各种各样”的“种”和“这么”的“这”。
(1)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2)开火车读。
3.趣味识字。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却、种、样、趣”。
去+()=却中+()=种羊+()=样取+()=趣①认识新部首“卩”。
②“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笔要长,托住“取”字。
(2)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还有什么好办法识记其他字。
①“伙、伴”:左右结构,亻+火=伙,亻+半=伴。
②“接”:左边“扌”,右边“立”下一个“女”字,组成“接”。
③“过”:走寸了,就“过”。
“这”:斯斯文文走到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既能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识记,又能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书写生字。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指导书写。
(1)“过”和“这”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辶”是三笔写成的,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折撇”。
书写要点:要先内后外,“辶”的第二笔从横中线起笔,第一个折要写短小一点,平捺要写得舒展。
观察占格:里面的“寸、文”比走之高,稍微写到竖中线左面一点,离走之的距离适中、均匀。
少儿口才公开课课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带着我的小侄子去参加了一个少儿口才公开课。
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你也知道,现在的少儿活动,很多都是让家长来陪着,孩子们听两句就跑掉,最后剩下家长在那里尴尬地等着。
可是,这次的口才课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课程一开始,老师就不按常规出牌。
他没有直接让孩子们坐在座位上,开始讲那些复杂的语言技巧,倒是先让大家站起来,做了一些轻松的热身活动。
你看,这样的开场就和我们平时想的完全不一样。
通常家长都会觉得,口才课不就是教孩子们怎么说话,怎么演讲吗?可是这位老师却先从肢体语言入手,带着孩子们做了一些伸展操,做得很欢快,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
接下来,老师让每个孩子轮流讲一个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小侄子一开始有点害羞,不敢站起来,但老师却一点也不急。
他笑着走到小侄子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今天不用讲什么高深的演讲稿,只要把最开心的事告诉我们就行。
”这句话好像打开了小侄子内心的闸门,他开始认真想了想,突然笑了:“我最开心的是上次跟爸爸去游乐园玩,玩了好多好多次过山车!”小侄子说这句话时,眼睛亮晶晶的,脸上笑得很灿烂。
我也被他这个简单的分享感动了。
你看,他只是讲了一个日常的经历,但通过口才课,他学会了怎么把自己的情感、经历用生动的方式讲出来。
他讲的方式不像成年人那样严肃或者过于专业,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真实的感受。
讲完之后,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反馈:“你看,刚刚你讲得很清楚,也很有趣,但如果你在讲的时候多加点表情,可能会让大家更投入。
” 这时老师指了指班里的其他孩子,“看看你们几个,大家的表情都很生动,而小侄子你虽然讲得不错,但是面部表情有点木。
你可以再试着用更多的面部表情,让大家感受到你说这件事时的兴奋。
”我发现小侄子很认真地听着,开始模仿老师的表情。
他再试了一遍,这次他说得更有激情了,脸上带着笑容,眼睛闪闪发光,看得出来,他自己都被自己的故事感动了。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含PPT课件PPT课件活动目标: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2、物质准备:PPT课件、彩色纸条、吸管、木珠、线等等。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排序》PPT课件下载地址:/ppt/2226.html活动过程: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二、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 ABB ABBB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 ABBBB ABBB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员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
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
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
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3.一个接一个》设计说明: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学目标: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诗歌第1节。
3.感受“我”的心情变化,体会“我”的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在朗读诗歌中感受“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的书写“这、各”。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配乐课文朗读。
(2)踩影子、跳房子游戏的相关视频。
(3)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踩影子、跳房子游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很有趣的儿童诗,它的名字叫《3.一个接一个》(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师:“接”字是一个生字,你们读的特别准。
2.激趣导入:去年,我们看元旦联欢会的时候,你们表演的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那这首儿童诗是说什么一个接一个呢?二、初读课文:1.范读:请你打开书,仔细听,努力做到眼看手指心里读。
2.听完老师读,谁告诉大家诗中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在干什么呀?预设:他们在做踩影子的游戏。
(课件出示“踩影子”图)他们在做跳房子的游戏。
(课件出示“跳房子”图)他们在做各种各样的梦。
(课件出示“做梦”图)他们在听老师讲故事。
(课件出示“讲故事”图)师随机引导:还有吗?回家睡着了,在做什么呀?铃声响了,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相应的图。
师小结:(看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快乐的事一个接一个,有趣的事一个接一个。
我发现有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这首儿童诗了。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3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一个接一个教案设计的写作思路。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一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这些事情当中,哪些是你喜欢做的?哪些是你不喜欢做的?哪些是一开始喜欢,一会儿之后又不喜欢了?哪些事情是你一开始不喜欢,一会儿之后又喜欢了?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1 1个接一个》。
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通过小学生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诗中小作者的生活。
让生活贴近课文,把课文拉近生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2)个别读(3)齐读(4)讨论识字方法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1)开火车读(2)齐读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1)自由读(2)指名读【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是重点,因此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
小班优质教案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第二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排好队,一个接一个”。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掌握物体按一定规则排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排队的概念,知道排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物体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玩偶、水果模型、排队图片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模拟排队场景,如洗手、喝水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排队的重要性。
(2)邀请几名幼儿扮演小动物,进行简单的排队游戏,让幼儿体验排队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排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如何排队的。
(2)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排队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彩色笔、画纸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排序练习,如将彩色笔按颜色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排序任务。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排队的事物?”激发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排好队,一个接一个2. 内容:(1)排队概念(2)排序方法(3)实践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找到3个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队,并拍照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掌握了排队的概念和排序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生活化;3.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5. 板书设计的清晰简洁;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