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1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源流一、保守主义的发展保守主义发端于18世纪的末期。
当时,它是作为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运动而出现的。
这个时期的英国政治思想家埃德蒙·柏克(Edmond Burke 1729-1797)系统地阐述了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被当代思想界公认为保守主义的鼻祖。
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蔑视教会和宗教,应该保护教会和人民信教的自由。
他强调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认为社会改革不能破坏传统。
柏克反对变革的依据是人的理性并不可靠,理性的力量不足以自律,必须用传统、道德、习俗等约束人们的行为。
19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潮的主流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只表现为对平等、自由和民主观念的批评,以及对贵族政体、等级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的怀念。
20世纪前半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众文化兴起,建立在封建贵族政体和基督教基础之上的旧的思想传统和伦理观念正在崩溃。
这时期的保守主义者是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他们力图恢复旧的伦理秩序,反对粗俗的平等观,主张社会高于个人。
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是自由派或左派的天下。
在二战期间,各国的保守派由于支持或参加过法西斯主义运动而声名狼藉,共产党以及其他左派势力则由于领导或参加过抵抗运动和反法西斯主义运动而声名大振。
再加上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推行的罗斯福新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西欧的自由派和左派纷纷效仿,所以,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的大部分国家是社会民主党或自由主义政党等中左派势力占据上风,它们倡导的福利国家政策到处盛行;而保守派势力则基本处于低潮,保守主义政党即使上台执政,也不得不适应福利国家运动的潮流。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出于对抗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需要,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包括:一是有机论(organism)。
认为人类社会象生物一样,是一种有机体。
社会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各局部之间相互依赖,局部离开整体无法单独生存。
因此社会整体的利益应高于个人和集团的利益,社会整体中的等级秩序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既成的自然秩序,反对改变。
第三章 工作动机第一节 动机理论一、什么是动机?Motivation1.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动机: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努力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指向组织目标并与组织目标一致;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以维持多长的时间;2.动机的来源(1)内在需要: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个人缺乏这些东西,就会身心失去平衡,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
(2)外在条件:个人身外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优厚的报酬。
二、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内容型激励理论,一种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前者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ERG 理论、Y 理论、双因素理论等;一种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如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
1.需要层次论 hierarchy of needs(1)每个人有5种需要胜利需要:食物、水、栖身、性和其它身体需要安全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和生理伤害的需要社会需要: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要: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地位、认可和关注自我实现需要:使个体成为他可以成为的人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开发自我潜能和自我实现。
需要 动机刺激 行为 目标(2)当任何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层需要就会成为主导需要。
评论:①直观逻辑性和易于理解;②缺乏实证材料。
2.ERG理论 ERG theory耶鲁大学的克莱顿〃奥尔德弗修改了需求层次论,提出了ERG理论。
(1)存在三类核心需求:存在需求Existence:关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存在要求,包括需求层次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关系需求Relatedness:维持人际关系的愿望,包括需求层次论的社会需要以及尊重需要中的外在部分。
成长需求Growth:对于个人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需求层次论的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的内在部分。
(2)多种需要可以并存;(3)如果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抑制而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的愿望会更强烈。
第三章中华礼仪第一节中华礼仪,源远流长【知识精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表、仪式等。
礼节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等惯用的规则和形式,如握手、送礼物等;礼貌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体现,如尊老爱幼等;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等方面;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特定程序的活动,如开业典礼等。
【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从理论上讲,礼仪起源于维护“_____________”,是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一种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生活在一起,在群居生活中,群居成员之间的关系必须妥善处理。
这些由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的一系列规则,就是最初的_____________。
从具体形式上讲,礼仪起源于_____________和祭祀活动。
2.中华民族的礼仪的发展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时期。
3.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中国素有“_____________”的美称,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_____________”在中国古代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5.与古代礼仪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现代礼仪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现代礼仪也是在_____________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各个行业的礼仪规范也划分得更为精细,如个人日常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餐饮礼仪、商务礼仪等。
刑法:第三章1第三章犯罪构成第一节犯罪构成概述一、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犯罪概念从宏观上揭示了犯罪的本质属性,犯罪构成则在犯罪概念的基础上阐明犯罪的结构及成立要件,为正确认定犯罪提供具体规格和标准。
因此犯罪构成实质上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构成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统一性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构成坚持主观与客观要件的统一性。
任何犯罪都是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的行为,而主观罪过又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如果主观罪过不通过危害行为等客观要件表现出来,或者客观行为不是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的,均不能成立犯罪。
因此犯罪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缺乏犯罪的主观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不能成立;缺乏犯罪的客观要件,犯罪的主观要件也不能成立。
犯罪的主、客观要件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直接体现并贯彻了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定罪原则。
凡注明"来源:山东省中公教育分校()"(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山东公务员网)的所有文字等资料,版权均属中公教育山东分校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二)犯罪构成的社会危害性的一致性任何一种犯罪,都可以表现出许多事实特征,但并非每一个事实特征都能成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有的事实可能是侦破犯罪事实的重要线索,或者认定犯罪的证据但对确定行为能否构成犯罪并不发生影响,因此不能成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实际上,犯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构成实质上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构成。
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的事实特征理所当然地必须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否则对犯罪的成立是没有意义的。
能否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是衡量某一事实特征能否成为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客观标准。
教育学第三章第一节教育的目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目的》①基本定义:教育的目的呢,简单说就是教育者想要通过教育达到的结果,就好比你种一棵树,你心里想着让它长成什么样,是直溜的大树用来做木材呢,还是枝繁叶茂的观赏树,这个心里的想法就像是教育的目的。
它规定着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给教育指明一个方向。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学里超级重要,就像灯塔在航海中的意义。
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得围着这个目的转。
要是没有目的,就好比开车没有目的地,胡乱开,教育就乱套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教育有个初步认识,比如知道教育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啊这些,还得知道人是可以通过教育不断发展的这个常理。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用处很大。
比如学校设置课程的时候得根据教育目的来,像要是想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就得多设置科学实验类课程。
社会上办培训班也得根据教育目的来定方向,不能瞎搞。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教育学整个学科里,教育的目的可是很核心的一章。
它和教育制度、课程、教学方法这些都紧密相关,为这些内容提供指导方向。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功能关系可密切了,教育功能要服务于教育目的。
还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联,教育目的的设定得符合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准确理解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像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就不太好把握。
关键是要搞清楚它们各自强调的侧重点。
难点还在于怎么把教育目的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经常出的点就是各种教育目的观,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等。
考查方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甚至论述题让你分析某种教育目的观的合理性。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对教育活动有个总的方向指引,包括家里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期望,社会上对大家文化水平提高的期望等都算。
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国家或者学校给学生规定的培养目标,比如说咱们国家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狭义教育目的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