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9—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了解其各自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角。

3、在认识角的教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形成初步的表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

教学准备:

师:红领巾、流动红旗、标志牌、三角尺、纸、钟表教具。

4.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 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元素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变”、“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定义 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 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铁是由组成,是由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学习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元素符号的确定:国际上统一采用来表示元素。若几种元素相 同时,就附加一个来区别。 2、元素符号的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如:、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 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并写在右下角,即一大二小,如、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表示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 例如:Fe. 、、。 4、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如:2N表示 5、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P62表3-4) 6、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和,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 表。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即个周期。 纵行(族):共有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个族。 每一格:一种元素占据一格,每一格包括的内容是:、、

、 。 8、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 = 9、元素周期律: (开始)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1)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2)同一族中,从上到下: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元素符号 [阅读] 课本P61 [分析] 1、图3-19.说明了什么? 2、如何确定元素符号? 3、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小结] 一、元素符号的确定: 二、元素符号的书写: [讨论] 4、分析图3-20,说出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周期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如:O 、H 、C 、S 、K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要一大二小。如:Ca 、Hg 、Cl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2.1.1 空气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后作业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用于食品包装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从分离空气的成分中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霓虹灯中填充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6.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D.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7.生活中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王老吉凉茶 B.雕牌洗涤剂 C.娃哈哈纯净水 D.山西老陈醋 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10.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绿色植物在空气中可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 (3)空气可作为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测电笔中有一种气体,通电后发红光,这种气体是______。 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结果。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间常存在如下三种(如下图): (1)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上述关系的________关系。 (2)有以下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人呼出的气体③啤酒④液氧⑤二氧化碳⑥医用75%的酒精⑦冰水混合物⑧氯化钾。请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 1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填名称)。由此实验可推测出该气体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1.认真分析元素周期表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D) A.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 B.除第一周期外,其余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总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 D.每一周期都有8种元素 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D)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核电荷数 综合能力提升练 3.如图是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铌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1 C.一个原子中有41个中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 g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12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C.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硼为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硅原子的中子数是14 6.如图所示的①②分别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原子的质子数是13 ,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 (2)C粒子属于阴离子(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 7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 (填字母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 (填字母序号)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中考高频冲刺练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D.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8.硒元素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课题3元素练习题

课题3 元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宇航同学在学习了原子和元素的知识后,对相关知识作了如下总结:①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③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④一个原子的质量就是相对原子质量,它没有单位;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⑥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运动的;⑦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④⑦ B、①④⑥ C、⑤⑥⑦ D、②③⑤⑥ 2、(2010?张家界)氧元素与硫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3、(2010?玉溪)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地壳、海水和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H B、O C、N D、C 5、(2009?益阳)有一种气体,维系着所有动物的生命,但有种微生物没有它却能很好生存.组成这种气体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第一位.请你指出这种气体() A、N2 B、CO2 C、CH4 D、O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7、(2011?重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Al C、Fe D、Si 8、(2010?北京)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9、(2004?天津)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 10、以下四幅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中与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分布较一致的是() A、B、 C、D、 11、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图中的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B、 C、D、 12、关于钡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BA B、ba C、bA D、Ba 13、(2009?南通)下列物质中,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是() A、黄金 B、铜绿 C、食盐 D、干冰 二、填空题 15、空气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由_________ (填符号)元素组成;占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元素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课题2 元素(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根据P73表4�3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表格。 [投影]展示表格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元素符 号 相结原 子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 子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 子质量 氢H 1 铝Al 27 铁Fe 56 氦He 4 硅Si 28 铜Cu 63.5 碳 C 12 磷P 31 锌Zn 65 氮N 14 硫S 32 银Ag 108 氧O 16 氯Cl 35.5 钡Ba 137 氟 F 19 氩Ar 40 铂Pt 195 氖Ne 20 钾K 39 金Au 197 钠Na 23 钙Ca 40 汞Hg 201 镁Mg 24 锰Mn 55 碘I 127

[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一种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种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格或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要记下来。大家可以寻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的元素符号为Na,相当于汉字拼音Na。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也可以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手拿元素符号的卡片,一人手拿元素名称的卡片,互相检查。(也要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学生活动)…… [此活动也可在自习课上进行,争取每位同学都参加,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记忆元素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 [答案]元素符号是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又可表示一个氧原子。 [板书]3.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思考]下列符号各有什么意义? ①2N ②4H ③3S [回答]①“2N"表示2个氮元素; ②“4H”表示4个氢元素; 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说明]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不能说表示几个元素,只能说表示几个原子。这时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到正确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元素 第1课时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化学变化中元素不改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认识得到加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学习重点 元素的概念。 学习难点 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课前准备 《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导语: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什么?我们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个,但是组成英语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我们身边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实际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要素只有100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基本要素元素。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什么是元素 提出问题 1.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提出问题: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在发生化学反应S +O 2=====点燃 SO 2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归纳总结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知识模块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提出问题: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二、课后提升 三、家庭作业 《精英新课堂》 完成学生用书的“夯基础 分点练”部分 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 整合练”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 识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 陈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 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看书,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水 氢气 + 氧气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 ,未发生改变的是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问题讨论:1.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 (O 2) (H 2O ) (H 2) 通电 点燃 (SO 2) (S ) (O 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八五〇农场学校中学部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难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方法 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具单孔塞、烧杯、导气管、烧杯、集气瓶、燃烧匙、火柴、弹簧夹、水、红磷、小黑板。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评价与反思

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3 40 讲述 板书 提问 讲解 提问 引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空气。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 确定存在吗? 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 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 体的存在?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 组成的故事。 问题3: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 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 问题: 深呼吸。 设计实验并汇 报交流 学生回顾生活 经验和以往的 探究活动,汇报 交流空气中已 知的气体成分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 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放松心情,也 暗示着化学 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引导学生 探究,激发探 究欲望,激活 学生思维 温故知新,学 会由生活现 象分析推理 出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善于 思考问题的 良好习惯 通过抢答,巩固 旧知,为新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 础。同时活跃课 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13.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

8 O 氧 16.00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年 级: 九年级 科 目: 化学 设 计 者: 马学军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 2.书写原则: 。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 个横行和 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每一纵行称为一个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二)元素符号【阅读】课本P6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 2.书写原则: 。 铁 铜 铝 氯 硫 碳 钠 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 氢 氦 锂 铍 硼 氮 氧 氟 氖 H Li Be B C N F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Na Si P S Ar K Ca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铂 金 汞 碘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O ”宏观 微观 (2)“2O ”表示 (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 意义) 2H : Na : 2Mg : nS (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内 容 学习注解 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 氮元素 : 3个磷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P62-6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 个横行和 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每一纵行称为一个 。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 :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聪明的选择(5分×7=35分)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 、镁65mg 、锌1.5mg 、铜2mg 、锰1mg ,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无法确定 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 A .MN (锰) B .Cu (铜) C .Na (钠) D .Al (银) 3.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 .炭 B .绿 C .汞 D .钙 4.相同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课题3 第1课时 元素备课素材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复习导入]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指的是什么?一些食品广告常宣传“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这里的“元素”是指什么?在我们化学课本的后面,附有一张大大的“元素周期表”,它有何作用?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问题导入][师] 同学们在过去已经学了几年英语了,那么你们知道英语里最基本的成分是什么吗? [生] 字母。 [师] 好,老师今天就来考考你们。 [板书] 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母:a r e [提问] 这三个字母能组成多少单词? [生] are、era、ear、area、rear…… [师] 26个英文字母,借助不同的组合,构成了人们用以交换意见和传递思想的无数字眼。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两千多万种的物质,也是由100多种基本成分相互组合形成的,这些基本成分被我们称为——元素(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说出元素这个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复习导入][复习提问]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小结引入] 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建言] 元素概念的处理策略 1.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入手,使学生知道不同的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得出元素的概念后应及时进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名 称 元素原子 区别表示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同) 只表示种类,不论个数,是宏观概念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数量 含义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但形态 可能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最 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联 系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可以通过类比的事例进行讲解:1234567几个音符可以任意组成不同的音调和音乐,这7个音符就是音乐乐谱的基本元素;26个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科学观。 3.教师讲述“元素”概念时,要帮助学生归纳此概念的三个关键词: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②一类原子,③总称。以便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一、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1)物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与“组成”匹配 (2)分子、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与“构成”匹配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课题一 空气 知识点总结

1.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现象:①产生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2.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1)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为了确保氧气被消耗完,红磷要足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进行读数。 3.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1)红磷的量不够(2)实验装置漏气(3)装置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4.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还能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 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6.氧气(O2)的主要用途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7.通常情况下,氮气(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8.氮气(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保护气,如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液氮可以创造冷冻环境:如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条。 9.稀有气体包括氦气(He)、氖气(Ne) 、氩气(Ar) 、氪气(Kr) 、氙气(Xe)和 氡气(Rn),是混合物 10.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可制成电光源,如氙气灯、霓虹灯等;氦气可制造低温环境。 1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2)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如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 1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SO2)、一氧 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O3)等。等级 越大质量越差。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生存离不开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二)学生设疑 [引导]阅读课本P26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大胆提出你想解决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看谁提得最快最好。(每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记5分,重复问题不计分。) (三)自探提示(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 1、空气成分的发展史 2、如何设计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4、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6——27页,可在课本上圈点批画,做好笔记,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时间5分钟。) 二、解疑合探(一) 1、小组合探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元素(2)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逐步记住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活动与探究,进行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 方法处理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用品仪器 药品 其它学案、课件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情景创设】 【讲述】(投影教材P61图3-19)一个 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 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 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同样我 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 瓶标签上的文字。 “知识是无国界的”,但各个国家有各 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 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 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 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 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 元素。 激活课堂,引入主题。 板书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问题1:国际上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 的?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问题2:元素是怎样分类的?通常把元 素分成几类? 问题3: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再元素 符号的前面加数字又表示什么? 问题4:什么是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 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学生阅读圈划。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探究与交流 知识点1:元素符号 问题1 国际上元素符号是怎样规 定的? 问题2 在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问题3识记常见的元素符号(课本 62页表3—4) 【例题1】(2016?上海)银针曾是中医 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 A.Al B.Ag C.Mg D.Hg 问题4 元素是怎样分类的?通常 我们把元素分成哪几类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P61—62页的内容,根据提出的问 题,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展示。 教师点播 【方法指导】 (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 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 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 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其 后的一个(极少数的元素需附加 两个)小写字母来区分。 (2)书写时应注意,第一个字母 必须大写,附加字母要小写(即 一大二小)。 导引学生识记和正确书写元 素符号。短时记忆后完成学案上 的表格。小组内相互提问,检查。 【答案】B 【引导发现规律】书写几个字: 氦、氧、氢、碳、铁、溴,引导 发现元素汉字偏旁与它们组成单 质的种类或状态之间的联系。

课题3.3 元素(教学案)(解析版)

课题3 元素 知识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中考解读】 有关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以及应用这些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在中考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结构示意图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知识点,常以图片或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并且会结合热点新闻、新材料为素材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 【知识梳理】 1.元素 总结:物质、元素、微粒之间的关系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书写原则: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________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再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________,如O表示氧元素。 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________,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3)表示方法: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某些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它们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物质。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单质)。②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不是1时,只表示原子的个数。如:2H只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周期表 ①定义: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元素周期表。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 周期数=________数 ②分区:在周期表中对金属、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并标出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每一格 B.每一横行(周期):周期表每一________行叫一个周期,共有_____个横行,有_____个周期。 C.每一纵行(族):周期表中共有18个_____行,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_____个族。 【答案】1. 核电荷数质子数氧硅铝铁铝质子数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核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

2、我们的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实验反思: (1 )集气瓶底为什么放少量水? (2)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 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 是什么原因? (4)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 质? 3、空气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举例: 空气,海水,矿泉水,河水;特点: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特点:可以用化学付号表示。 三、知识巩固演示[实验2-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 就实验,提出思考题 点评学生的回答,综合 展示正确的答案。 展示空气成分 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像空气这样的物质引出 混合物概念。 PPT展示 回答课本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说出空 气成分 学生举例

第二单元空气(第二课时)

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氦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讨论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讨论: 1. 在你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空 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气,你能做些什么? [板书] 1. 污染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 来源: ①工业;②生活; ③交通;④农业; 3. 危害: 影响健康,影响农业,酸雨,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 防治方法: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三、知识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PT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评价 回答课本习题 记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册中的相关题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举例分析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及 收获或质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