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编号09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合作共建【讲述】其中的“钙”、“锌”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一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知能应用元素,这个概念对丁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 1-20号元素如:H、H8 CX 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巩固小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CO. SJ P J O J.nfi. ML MX 40;FcftHCh 、H印4 间尸H/X)% HNO y诊断评价伺仰与" I【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解“将质子数都是 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 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 素种类的是什么?【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 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 是什么)?【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 种类,不论个数。
梳理整合
诊断练习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 4H2 B 4H C. 2H2 D.H4
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 ,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选项是〔〕
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S〞
C.元素的质量32.6g
D.核电荷数是16
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以下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确定元素的种类.
4.写出以下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Cl
②2Fe ③ nH
5.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__ ____;3个钾原子____ __;镁元素
_____ 。
作
业书面作业:教材P65页习题2。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节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对原子质量、分子、原子及其结构,理解了分子的性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本节课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化学,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分子的性质,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知道了元素的概念及其意义,能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与分类,掌握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时也具备了宏微结合、模型认知等方法,初步接触了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等化学观。
但对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未了解。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概念。
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知识与技能)2. 通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3.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对元素周期的分析探究,鉴别每一横行、每一纵行,周期、族、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诊断和发展学生建构模型、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建构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中信息的分析探究,诊断与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学习工具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模型认知的思维与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科学家对真理的不断追求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周期、族的概念(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六、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观察思考、总结规律、建构模型七、教学过程【教学进程】【课堂测评】()1.右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铁铜铝氯硫碳钠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氢氦锂铍硼氮氧氟氖H Li Be B C N F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Na Si P S Ar K Ca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4.元素符号的意义(1)“O”宏观微观(2)“2O”表示(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意义)2H: Na:2Mg: nS(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氮元素: 3个磷原子: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O 氧 16.00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应该不是。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元素符号三、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检查自主学习情况(二)新课引入及展示学习目标1.记住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65页表3——1中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并且知道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已经超过了3000万种。
如果都用文字来表示它们将十分麻烦,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它们呢?(三)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
(通过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1.元素符号的书写:若只有一个字母就_____写___;若有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____写___;,第二个字母_____写___;,一般写在第一个字母的____。
AI、Si、CI三种除外。
2.正确读写和熟记下列24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氢--___、氦--____、碳--____、氮--___、氧--____、氟--___、氖--____、硅--____、磷--___、硫--____、氯--___、氩--____、钠--____、镁--___、铝--____、钾--___、钙--____、锰--____、铁--___、铜--____、锌--___、银--____、钡--____、汞--_____。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及图3—20后讨论。
教师总结: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有时还能表示一种物质如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
He:氦; Fe:铁; C:碳。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课题3 元素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符号正确写法难点:用元素周期表查询一些简单信息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四、教学过程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书写时要注意,有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例如:【学生活动】书写PPT上展示的元素符号【提问】找一找,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有错误的吗,错在哪里?钙锰氯氢铁硅CA mn cL h Fe SI【板书】5.元素的意义【过渡】上表中出示的常用的元素符号,请同学们记住并要求会写。
元素符号除了表示一种元素外,还有其它的表示意义吗?【讲解】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使用到铅笔,有一种铅笔是6H铅笔,那么在化学的眼中,6H可以代表什么意义呢?例如氧元素【总结】微观意义:表示一个氧原子;宏观意义:表示氧元素。
【讲解】(1)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6H:只表示六个氢原子,没有宏观意义注意:若元素符号前有系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只表示原子的个数。
【总结】部分元素符号有三种意义【讲解】具有三种意义的元素符号有:Cu、Fe、Hg等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以及C、P、S、Si等固态非金属元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元素符号“Hg”能表示______________A.汞元素B.一个汞原子C.汞D.汞离子【讲解】ABC【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讲解】1.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其中稀有气体元素又称0族元素。
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化学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
4.根据元素周期表能确定元素的分类、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及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1)原子是不是一个实心体?(2)原子内还有哪些微粒?2、导入:(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括、、、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和做了区分。
(2)每一横行: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3)每一纵行:周期表的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个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元素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几种原子我们把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原子叫做碳元素,而质子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叫做氧元素等等。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思考]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2)特点: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
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顺序为:氧、硅、铝、铁。
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A. 4H2 B 4H C. 2H2 D.H4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H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3.“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一种新元素B.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C.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D.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4.连线:⑴纯净物 A.由同种元素组成⑵混合物 B.由不同种物质组成⑶化合物 C.分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原子⑷单质 D.由一种物质组成⑸氧化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5.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6,中子数7氧原子{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S) (O 2) (SO 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呢?元素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归纳总结]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是由元素组成的•掌握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掌握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信息二、教学内容1. 元素、混合物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原子所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规律性而设计的一种表格。
•元素周期表由一行一行的小方格组成,每个小方格表示一个元素。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组。
3. 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信息•元素周期表上每个元素方格中的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符号是用来简化元素名称的一种符号表示方法,一般由元素英文名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将学生的思维导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展示(10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对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进行解释和讲解。
引导学生注意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和分组的规律性。
3. 学生参与(2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元素周期表。
要求学生查找指定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在小组内讨论。
4. 学生汇报(10分钟)请学生代表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所查找到的元素信息,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和纠正。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
5. 拓展练习(10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
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铁是由组成,是由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学习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元素符号的确定:国际上统一采用来表示元素。
若几种元素相
同时,就附加一个来区别。
2、元素符号的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如:、等。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
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并写在右下角,即一大二小,如、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表示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
例如:Fe. 、、。
4、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
如:2N表示
5、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P62表3-4)
6、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和,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
表。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即个周期。
纵行(族):共有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个族。
每一格:一种元素占据一格,每一格包括的内容是:、、
、 。
8、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 =
9、元素周期律: (开始)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1)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2)同一族中,从上到下: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元素符号
[阅读] 课本P61
[分析] 1、图3-19.说明了什么?
2、如何确定元素符号?
3、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小结] 一、元素符号的确定:
二、元素符号的书写:
[讨论] 4、分析图3-20,说出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
(电子层数=周期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
如:O 、H 、C 、S 、K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要一大二小。
如:Ca 、Hg 、Cl
[小结]
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练习] 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AL
B. al
C. aL
D. Al
探究二、元素周期表
[阅读] 课本P62-63,分析元素周期表
[讨论] 1、什么叫做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
3、什么叫做原子序数?
4、元素周期表提供哪些信息?
5、分析元素周期表,说出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规律性联系?
[小结] 1、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行(周期):共有 个横行,即 个周期。
纵行(族):共有 个纵行,即为 个族。
(第8、9、10共同组成一个族)
每一格:一种元素占据一格,每一格包括的内容是: 、 、
、 。
3、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4、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
原子质量、元素的性质
5、元素周期律:金属元素(开始)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宏观:表示 元素。
如:H 表示氢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 原子。
如:H 表示一个氢原子 (若表示多个原子则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例如:Fe :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金属铁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1)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2)同一族中,从上到下:
[练习]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6
B.原子序数为16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巩固练习】
1、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u
B. O
C. H
D. N 2
2、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2H — 2个氢元素 B. H 2 — 氢气 C. Mg 2+ — 镁离子 D. Fe — 铁原子
3、右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
4、下图中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 、B 、
C 、
D 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16 S 硫 32.6 5 B
硼
10.81 11 Na 钠 22.99 17 Cl 氯 35.45 ① ②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质子数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填符号)
(2)示意图D中的X=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和(填序号)
(4)A、B两种粒子的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
【归纳总结】
[讨论] 学完本课后,你了解了什么?
[归纳] 一、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确定: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
若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字母来区别。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见探究一小结)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见探究一小结)
二、元素周期表:1、定义(见探究二小结)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见探究二小结)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4、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
原子质量、元素的性质
5、元素周期律(见探究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