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74
孙训方《材料力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1章绪论及基本概念
1.1复习笔记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基础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材料及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失效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是整个材料力学内容的一个浓缩,后面章节的叙述都是本章的展开和延伸。
一、材料力学的任务(见表1-1-1)
表1-1-1材料力学的任务
二、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见表1-1-2)
表1-1-2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见表1-1-3)
表1-1-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材料力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一、材料力学的任务构件正常工作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合理选材、降低消耗、节约资金、减轻自重;材料力学要合理解决以上两方面的矛盾。
二、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变形后(正常工作状态下)材料的主要性质不变,仍满足几何相容条件;均匀性假设:可取相应的单元体代替整体;各向同性假设:可以用简单的函数表达所要研究的问题。
材料力学的力学模型应满足以上三个假设。
另外在初级材料力学阶段,还有小变形假设、弹性变形假设。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力的研究:静力学方面的知识运动(变形)的研究:几何学方面力与运动的关系研究:物理学方面四、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
五、体会绪论是一本书最显层次的部分,要完整地涵盖整本书或学科的最主要内容,虽然看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已经讲清楚了学科的各个方面,之后的任何一章都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因此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三个章节之一,这一章是通过给出该学科的宏观的概念来起作用的,这与第二章不同。
所以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建议要从绪论开始再从绪论结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把握具有层次。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首先要说明一点,根据前面知识框架的叙述,本章是《材料力学》最重要的章节之一,希望引起读者的重视。
这一章通过最简单的变形形式(轴向拉压)的介绍,给出了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微观”概念,这些概念对于其他的变形来说是大同小异的,所以介绍其他几种变形的章节就没有最重要章节的身份。
鉴于本章的重要性,记述时比较详细,以后各种变形大致均可按照这一章的思路进行学习。
一、基本概念及关系1、外力内力(轴力(图))应力强度条件以上公式所涉及的概念也是材料力学各种基本变形所共有的,区别只是计算方法和具体的意义有所不同,但统统可以归为同一种概念。
箭头则表示有已知条件推出未知条件(所求)。
其中所用到的截面法也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方法,可以代表一定的材料力学的思想,也可以反映材料力学的精度要求。
江苏省考研力学工程复习资料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重要知识点归纳江苏省考研力学工程复习资料——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一、材料力学重要知识点材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材料内部的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江苏省考研力学工程复习中的材料力学重要知识点:1. 应力与应变应力是介质内部的内力与单位面积的比值,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
应变是介质发生形变的程度,分为正应变和剪应变。
常见的应力应变关系有胡克定律和柯西方程。
2.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的力学学科。
研究材料的弹性行为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
常见的弹性力学模型有胡克弹性模型和剪切弹性模型。
3. 塑性力学塑性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力学学科。
塑性行为的特点是在应力超过一定临界值后会发生塑性变形,且变形后不可逆。
常见的塑性力学模型包括屈服准则和切线刚度。
4. 蠕变蠕变是材料在长时间恒定应力下发生渐进性的变形。
蠕变主要分为高温蠕变和低温蠕变,常见的蠕变模型有安尼斯模型和意式蠕变模型。
5. 断裂力学断裂力学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力学学科。
常见的断裂理论有线弹性断裂力学和断裂韧性理论。
二、结构力学重要知识点结构力学是研究工程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学科。
以下是江苏省考研力学工程复习中的结构力学重要知识点:1. 静力学基础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学科。
常见的平衡条件有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
2. 梁的力学性能分析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其受力性能的分析是结构力学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梁受力分析方法有叠加原理、位移法和力矩法。
3. 杆的力学性能分析杆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件,其受力性能的分析也是结构力学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杆受力分析方法有拉压杆稳定性分析和弯扭杆的分析。
4. 钢结构力学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结构形式,其结构力学性能的分析是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钢结构分析方法有刚度法和弹性折算法。
材力基本考试就那几块,从第一册开始第二章第三章轴向拉压,扭转,一般只出选择,通常与第二册第一章弯曲中心结合着考,每年两个选择差不多,注意一下基础知识,仔细看一下书,总结一下基础知识就可以,把拉压和扭转的能量公式记住,在第二册能量法计算位移和力的时候会用到,第四章弯曲要出两道大题,主要是画剪力弯矩图和杆件的强度校核,强度校核一般与第七章强度理论和主应力还有第二册主应变结合在一起考,这章是重点要把课后的五十八道习题仔细做一遍,做会了。
第五章挠度和转角只看叠加法,记住书后附表中的每一个基本图示,把书上的例题和课后几道题看透了就行,第六章一般与第二册能量法结合起来考一个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的题,要是时间不够的话就不要看了,直接等看第二册能量法的时候再一起看,第七章很重要,要出选择和大题,强度理论不用说每年都是重点,应力应变计算那主要看一类题就行,就是:用应变片测得在三十度的应变是多少多少,告诉你弹模,泊松比,让你求应力一类题,我忘记是课后哪个题了,我记得课后给的一般是30或者45度角的,总之看这一类题就行了,第八章主攻弯剪扭组合变形,只要这一个弄懂,其他什么弯扭组合,斜弯曲就迎刃而解了,对于铆钉连接计算看一下书上的例题就行,剪切和挤压也是以例题为主。
第九章通常与第二册动应力结合起来,考一个压杆稳定的大题,这部分以真题为主,看一下真题就知道他的具体类型和具体形式了。
接下来是第二册,第一章主看开口薄壁界面的弯曲中心和切应力流,第二章不看,第三章能量法必看,从头看到尾,遇题就做,遇知识点就背,可以说这章是真正花时间的,一定要看好,理解透。
第四章看一下应变片的贴法和主应变和应变圆的画法,这里会与第七章结合出大题,但是有一点,凡是用应变圆可以解决的都可以用应力圆解决,接下来就是看一下动荷载和疲劳验算,疲劳不出大题,动荷载只需要记住匀加速上升,水平冲击,自由落体,向下匀速冲击几种情况下的动荷载系数Kd就行。
基本就是这些,其他就没什么了,等我再回去看看有什么落下的,我再给你补充,哦对了我QQ是344963551,你可以直接加我QQ,我们再聊也材力下册重点概括材力第二册,第一章主看开口薄壁界面的弯曲中心和切应力流,第二章不看,第三章能量法必看,从头看到尾,遇题就做,遇知识点就背,课后题自己选三分之二来做,可以说这章是真正花时间的,一定要看好,理解透。
材料力学(一)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容提要】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与破坏、失效的规律。
为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考察基本概念,掌握截面法求轴力、作轴力图的方法,截面上应力的计算。
【内容讲解】一、基本概念强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意外的断裂或显著塑性变形。
刚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过分的变形。
稳定性——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失稳现象。
杆件——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的构件,称为杆件或简称杆。
根据轴线与横截面的特征,杆件可分为直杆与曲杆,等截面杆与变截面杆。
二、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工程实际中的构件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为便于理论分析,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对其作如下假设。
(一)连续性假设——假设在构件所占有的空间内均毫无空隙地充满了物质,即认为是密实的。
这样,构件内的一些几何量,力学量(如应力、位移)均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并可采用无限小的数学分析方法。
(二)均匀性假设——很设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在构件中的位置无关。
按此假设通过试样所测得的材料性能,可用于构件内的任何部位(包括单元体)。
(三)各向同性假设——沿各个方向均具有相同力学性能。
具有该性质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
综上所述,在材料力学中,一般将实际材料构件,看作是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可变形固体。
三、外力内力与截面法(一)外力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其它构件和物体作用于其上的力均为外力,例如载荷与约束力。
外力可分为:表面力与体积力;分布力与集中力;静载荷与动载荷等。
当构件(杆件)承受一般载荷作用时,可将载荷向三个坐标平面(三个平面均通过杆的轴线,其中两个平面为形心主惯性平面)内分解,使之变为两个平面载荷和一个扭转力偶作用情况。
小鹿学姐材料力学考研笔记好嘞,今天我们来聊聊小鹿学姐的材料力学考研笔记。
这可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跟着小鹿学姐走一趟,肯定能让你脑袋里冒出火花,特别是在这段紧张的复习期间,真心需要一些轻松的调味料。
想象一下,你正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桌子上堆满了书,眼前的字儿像是一群小虫子在跳舞,简直让人头大。
别着急,小鹿学姐的笔记就像是那把钥匙,能帮你打开材料力学的大门,让你轻松闯进去。
先说说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吧,听起来好像高大上,其实就是研究材料在不同力量下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你用力一推,材料会怎样反应。
小鹿学姐说,这就好比你推一推朋友的背,他会向前倾,你要是推得太猛,他可能就摔了。
这种现象在材料力学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应力”,听起来就很专业,但实际上就是材料的“压力”。
对了,别忘了“应变”这个小家伙,压力一旦施加,材料就会变形,像橡皮筋一样拉伸、压缩,搞得你哭笑不得。
然后就是那一堆公式了,天哪,公式就像一只大怪兽,让人心里发怵。
不过小鹿学姐的笔记就像是通关秘籍,把这些怪兽统统变成了可爱的小精灵。
她教我们一个诀窍,那就是别死记硬背,搞清楚每个公式背后的故事,仿佛是在听一个个精彩的传奇。
在她的笔记里,每个公式都有它的“身世”,就像唐僧取经一样,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再说到材料的特性,哎呀,这可是材料力学的灵魂所在。
小鹿学姐用幽默的语言把这些晦涩的概念解释得生动又形象,比如说,材料的“弹性”就像是小孩儿的调皮捣蛋,虽然经常让人头疼,但只要稍微控制一下,它就会乖乖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相反,材料的“塑性”就像是个小胖子,一旦变形就很难再变回去,搞得你哭笑不得。
讲到这里,我得提提小鹿学姐对“屈服强度”的理解,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说,屈服强度就像一个人的底线,过了这个界限,材料就会变得不再听话,像是闹脾气的小孩。
这个形象真的是太形象了,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记得她还特别强调,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千万别让材料“叛变”了。
材料力学考研刘鸿文《材料力学》考研真题与考点笔记一、选择题真题解析1根据均匀、连续性假设,可以认为()。
[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研] A.构件内的变形处处相同B.构件内的位移处处相同C.构件内的应力处处相同D.构件内的弹性模量处处相同【答案】D @@【解析】连续性假设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不留空隙地充满固体的体积,均匀性假设认为在固体内到处有相同的力学性能。
均匀、连续的构件内的各截面成分和组织结构一样,弹性模量处处相同。
2反映固体材料强度的两个指标一般是指()。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 A.屈服极限和比例极限B.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C.强度极限和断裂极限D.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答案】D @@【解析】衡量塑性材料的强度指标为屈服极限,衡量脆性材料强度的指标为强度极限。
3根据小变形假设,可以认为()。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研]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破坏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构件的原始尺寸【答案】D @@【解析】小变形假设即原始尺寸原理认为无论是变形或因变形引起的位移,其大小都远小于构件的最小尺寸。
4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通常以产生()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材料的名义屈服极限。
[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研]A.0.2的应变B.0.2%的应变C.0.2的塑性应变D.0.2%的塑性应变【答案】D @@【解析】对于没有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是将卸载后产生的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称为名义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
5韧性材料应变硬化之后,经卸载后再加载,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下列变化()。
[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研]A.比例极限提高,弹性模量降低B.比例极限提高,韧性降低C.比例极限不变,弹性模量不变D.比例极限不变,韧性不变【答案】B @@【解析】材料冷作硬化后,比例极限得到了提高,但塑性变形和伸长率却有所降低,而弹性模量是材料的特性,与此无关。
6现有钢、铸铁两种棒材,其直径相同(不计失稳可能)。
第1章绪论及基本概念1.1 复习笔记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承载能力的基础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材料及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和失效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是整个材料力学内容的一个浓缩,后面章节的叙述都是本章的展开和延伸。
一、材料力学的任务(见表1-1-1)表1-1-1 材料力学的任务二、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见表1-1-2)表1-1-2 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三、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见表1-1-3)表1-1-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2 课后习题详解本章无课后习题。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一、填空题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______的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答案】破坏2.构件正常工作应满足______、刚度和______的要求,设计构件时,还必须尽可能地合理选用材料和______,以节约资金或减轻构件自重。
[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答案】强度;稳定性;降低材料的消耗量二、选择题1.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获得。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理论分析B.数字计算C.实验测定D.数学推导【答案】C2.根据均匀、连续性假设,可以认为()。
[北京科技大学2012研]A.构件内的变形处处相同B.构件内的位移处处相同C.构件内的应力处处相同D.构件内的弹性模量处处相同【答案】C【解析】连续性假设认为组成固体的物质不留空隙地充满固体的体积,均匀性假设认为在固体内各处有相同的力学性能。
3.根据小变形假设,可以认为()。
[西安交通大学2005研]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破坏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构件的原始尺寸【答案】D【解析】小变形假设即原始尺寸原理认为无论是变形或因变形引起的位移,都甚小于构件的原始尺寸。
4.铸铁的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假设在()适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研] A.宏观(远大于晶粒)尺度B.细观(晶粒)尺度C.微观(原子)尺度D.以上三项均不适用【答案】A【解析】组成铸铁的各晶粒之间存在着空隙,并不连续;各晶粒的力学性能是有方向性的。
材料力学(一)轴向拉伸与压缩【内容提要】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受力与破坏、失效的规律。
为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考察基本概念,掌握截面法求轴力、作轴力图的方法,截面上应力的计算。
【内容讲解】一、基本概念强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意外的断裂或显著塑性变形。
刚度——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过分的变形。
稳定性——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失稳现象。
杆件——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的构件,称为杆件或简称杆。
根据轴线与横截面的特征,杆件可分为直杆与曲杆,等截面杆与变截面杆。
二、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工程实际中的构件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为便于理论分析,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对其作如下假设。
(一)连续性假设——假设在构件所占有的空间内均毫无空隙地充满了物质,即认为是密实的。
这样,构件内的一些几何量,力学量(如应力、位移)均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并可采用无限小的数学分析方法。
(二)均匀性假设——很设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在构件中的位置无关。
按此假设通过试样所测得的材料性能,可用于构件内的任何部位(包括单元体)。
(三)各向同性假设——沿各个方向均具有相同力学性能。
具有该性质的材料,称为各向同性材料。
综上所述,在材料力学中,一般将实际材料构件,看作是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可变形固体。
三、外力内力与截面法(一)外力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来说,其它构件和物体作用于其上的力均为外力,例如载荷与约束力。
外力可分为:表面力与体积力;分布力与集中力;静载荷与动载荷等。
当构件(杆件)承受一般载荷作用时,可将载荷向三个坐标平面(三个平面均通过杆的轴线,其中两个平面为形心主惯性平面)内分解,使之变为两个平面载荷和一个扭转力偶作用情况。
在小变形的情况下,三个坐标平面内的力互相独立,即一个坐标平面的载荷只引起这一坐标平面内的内力分量,而不会引起另一坐标平面内的内力分量。
此即小变形条件的叠加法。
(二)内力与截面法内力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发生变形,同时,构件内部相连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由于外力作用,构件内部相连两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截面法将构件假想地截(切)开以显示内力,并由平衡条件建立内力与部分外力间的关系或由部分外力确定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由连续性假设可知,内力是作用在切开面截面上的连续分布力。
称连续分布内力。
将连续分布内力向横截面的形心C简化,得主矢与主矩。
为了分析内力,沿截面轴线建立轴,在所切横截面内建立轴和轴,并将主矢与主矩沿x、y、z三轴分解,得内力分量,以及内力偶矩分量。
这些内力及内力偶矩分量与作用在保留杆段上的部分外力,形成平衡力系,并由相应的平衡方程,建立内力与部分外力间的关系,或由部分外力确定内力。
内力分量及内力偶矩分量,统称为内力分量。
(三)应力正应力与剪应力为了描述内力的分布情况,引入内力分布集度即应力的概念。
平均应力在截面m —m上任一点K的周围取一微面积△A,设作用于该面积上的内力为△P,则△A内的平均应力:单元体(微体)围绕某点(如K).切取一无限小的六面体,称为单元体(或微体)。
为全面研究一点处在不同方位的截面上的应力(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而切取的研究对象之一。
四、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模型轴向拉伸与压缩是杆件受力或变形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受力特征作用于等直杆两端的外力或其合力的作用线沿杆件的轴线,一对大小相等、矢向相反。
变形特征受力后杆件沿其轴向方向均匀伸长(缩短)即杆件任意两横截面沿杆件轴向方向产生相对的平行移动。
拉压杆以轴向拉压为主要变形的杆件,称为拉压杆或轴向受力杆。
作用线沿杆件轴向的载荷,称为轴向载荷五、轴力轴力图㈠轴力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必是与杆轴重合,称为轴力。
用N_表示。
是拉压杆横截面上唯一的内力分量。
轴力N符号规定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根据截面法和轴力N正负号规定,可得计算拉压杆轴力N的法则:横截面上的轴力N,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的左侧(或右侧)杆上所有轴向外力的代数和。
无论左侧或右侧杆上,方向背离截面的轴向外力均取正值:反之则取负值。
(二)轴力图表示沿杆件轴向各横截面上轴力变化规律的图线。
称为轴力图或N图。
以x轴为横坐标平行于杆轴线,表示横截面位置,以N轴为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上的轴力值。
六、拉压杆横截上、斜截面上的应力(一)拉压杆横截上的应力(二)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由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均匀分布,可推断斜截面上的应力,也为均匀分布,且其方向必与杆轴平行。
斜截面上剪应力符号规定:将截面外法线,沿顺时方向旋转900,与该方向同向的剪应力为正。
七、材料拉压时力学性能强度条件㈠破坏(失效)许用应力由于脆性材料均匀性较差,且断裂又是突然发生的,其达到极限应力时的危险性要比塑性材料大的多,因此,在普通荷载作用下,比大,一般取 =1.5~2.0;对脆性材料规定取 =2.5~3.0,甚至更大。
㈡强度条件利用上述条件,可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1.校核强度_当已知拉压杆所受外力,截面尺寸和许用应力,通过比较工作应力与许用应力大小,以判断该杆在所受外力作用下能否安全工作。
2.选择截面尺寸若已知拉压杆所受外力和许用应力,由强度条件确定该杆所需截面面积。
对于等截面拉压杆,其所需横截面面积为3.确定承载能力若已知拉压杆截面尺寸和许用应力,由强度条件可以确定该杆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力,其值为八、轴向拉压变形轴向拉压应变能当杆件承受轴向载荷后,其轴向与横向尺寸均发生变化,杆件沿轴向方向的变形称为轴向变形或纵向变形;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变形称为横向变形。
与此同时,杆件因变形而贮存的能量,称为应变能。
(一)轴向变形与胡克定律试验表明:轴向拉伸时,轴向伸长,横向尺寸减小;轴向压缩时,轴向缩短,横向尺寸增大,即横向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恒为异号。
且在比例极限内,横向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成正比。
比例系数用表示,称为泊松比。
它是一个常数,其值随材料而异,由试验测定。
材料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v与剪变模量G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当已知任意两个弹性常数,即可由上式确定第三个弹性常数,可见各向同性材料只有两个独立的弹性常数。
(三)轴向拉压应变能应变能在外力作用下,杆件发生变形,力在相应的位移上作功,同时在杆内贮存的能量称为应变能。
用W表示外力功,用U表示相应应变能。
在线弹性范围内,在静载荷作用下,杆内应变能等于外力功轴向拉压应变能:【例题1】等直杆承受轴向载荷如图,其相应轴力图为()。
A. (A)B. (B)C. (C)D. (D)答案:A【例题5】在相距2m的AB两点之间,水平地悬挂一根直径d=1mm的钢型在中点C 逐渐增加荷载P。
设钢丝在断裂前服从虎克定律,E=2x 1O5MPa,在伸长率达到0.5%时拉断,则断裂时钢丝内的应力和C点的位移分别为( )A.26.5B. 51C. 63.6D. 47.1答案:B【例题8】低碳钢拉伸经过冷作硬化后,以下四种指标中得到提高为在()。
A. 强度极限B. 比例极限C. 断面收缩率D. 伸长率(延伸率)答案:B(二)剪切【内容提要】本讲主要讲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的受力分析,区分剪切面与挤压面的区别,剪切和挤压的计算分析,剪力互等定理的意义及剪切虎克定律的应用。
【重点、难点】本讲的重点是剪切和挤压的受力分析和破坏形式及其实用计算,难点是剪切面和挤压面的区分,挤压面积的计算。
一、实用(假定)计算法的概念螺栓、销钉、铆钉等工程上常用的连接件及其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的受力与变形一般均较复杂,要精确分析其应力比较困难,同时也不实用,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简化分析方法或称为实用(假定)计算法。
具体是:1.对连接件的受力与应力分布进行简化假定,从而计算出各相关部分的“名义应力”;2.对同样连接件进行破坏实验,由破坏载荷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确定材料的极限应力。
然后,综合根据上述两方面,建立相应的强度条件,作为连接件设计的依据。
实践表明,只要简化假定合理,又有充分的试验依据,这种简化分析方法是实用可靠的。
二、剪切与剪切强度条件当作为连接件的铆钉、螺栓、销钉、键等承受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且相距很近的力作用时,当外力过大;其主要破坏形式之一是沿剪切面发生剪切破坏,如图2-1所示的铆钉连接中的铆钉。
因此必须考虑其剪切强度问题。
连接件(铆钉)剪切面上剪应力r:假定剪切面上的剪应力均匀分布。
于是,剪应力与相应剪应力强度条件分别为(2-1)(2-2)式中:为剪切面上内力剪力;为剪切面的面积;[]为许用剪应力,其值等于连接件的剪切强度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如上所述,剪切强度极限值,也是按式(2-1)由剪切破坏载荷确定的。
需要注意,正确确定剪切面及相应的剪力。
例如图2-1(a)中铆钉只有一个剪切面,而图2-1(b)中铆钉则有两个剪切面。
相应的剪力值均为P。
三、挤压与挤压强度条件在承载的同时,连接件与其所连接的构件在相互直接接触面上发生挤压,因而产生的应力称为挤压应力。
当挤压应力过大时,将导致两者接触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显著塑性变形,因而影响它们的正常配合工作,连接松动。
为此必须考虑它们的挤压强度问题。
如图2—2所示的铆钉连接中的铆钉与钢板间的挤压。
连接件与其所连接的构件,挤压面上挤压应力。
:假定挤压面上的挤压应力均匀分布。
于是;挤压应力,与相应的挤压强度条件分别为式中:Pc为挤压面上总挤压力;Ac为挤压面的面积。
当挤压面为半圆柱形曲面时取垂直挤压力方向直径投影面积。
如图2—2所示的取Ac=dt。
[]为许用挤压应力其值等于挤压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
在实用(假定)计算中的许用剪应力[]、许用挤压应力[],与许用拉应力[]之间关系有:对于钢材[]=(0.75~0.80)[][]=(1.70~2.00)[]四、纯剪切与剪应力互等定理(一)纯剪切:若单元体上只有剪应力而无正应力作用,称为纯剪切。
如图2-3(a)所示,是单元体受力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之一。
在剪应力作用下.相邻棱边所夹直角的改变量.称为剪应变,用表示,其单位为rad。
如图2-3(b)所示。
(二)剪应力互等定理: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上,垂直于两平面交线的剪应力,总是大小相等,而方向则均指向或离开该交线(图2-3),即证明:设单元体边长分别为,单元体顶、底面剪应力为,左、右侧面的剪应力为(图2-4a)则由平衡方程得同理可证,当有正应力作用时(图2-3b),剪应力互等定理仍然成立五、剪切胡克定律试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应力比例极限,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即式中G称为材料的剪变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