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W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 格式:ppt
- 大小:7.31 MB
- 文档页数:67
东部新城核心区街道景观规划项目概述街道景观设计原则主要街道景观意象街道元素项目概述街道是城市的骨骼,人们从街道了解城市,形成对于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印象,街道景观对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品质具重要影响。
规划结合核心区城市设计、用地功能和空间环境等因素,通过不同的景观元素,建构个别道路和新城核心区道路系统的特性,引导塑造和谐而富有个性的街道景观意象。
街道景观涉及内容极广,本规划着重从总体层面明确街道特性,提供街道设计的指引,是街道景观设计的起点而非终点。
街道景观涉及的其他诸多项因素,如街道设施、标识、广告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和实践。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创造整体连续的城市意象,创造街道景观系统的架构性特征,保持总体风格的一致;依据街道的不同功能、走向和周边环境,创造街道景观个性;强调建筑围塑街道空间,强调街道空间的完整性,结合建筑退后范围作整体景观设计,提高步行区质量,提供舒适、安全、具多样体验的步行环境,增加街道生活;东西走向街道更多强调新、旧城的连接,体现都市商业文化氛围;南北走向街道更多强调与外围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体现绿色生态景观特征;采用现代简洁、优雅细腻的景观风格,简单大气的设计语言,不做过分修饰;使用一致的尺寸和材料,建立新城韵律;尽可能采用本土、宜于管理维护的植物和材料,采用现代、简洁、舒适、宜清洁、养护的高品质的街道家具。
尽可能有利于维护和保育自然生态环境。
主要街道景观意象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干道惊驾路:老城和新城之间的交通性主干路,街道宽阔,景观规、大气,序列性强,双排行道树,树木高大,充满浓荫或植栽色彩。
百丈路:连接新旧城区的交通性主干路,景观简单规整、有序列,双排行道树。
海晏路:CBD东边界的城市主干路,景观大气、疏朗、简洁,富有绿意和都市氛围;双排行道树,树木高大挺直,反映四季变化;步行区与街道二侧建筑退后范围内的绿带、滨河绿带整体设计。
兴宁路:东部新城南边界的城市次干路,景观意象简朴、边缘,强调自然生态的景观处理。
宁波市控制性详细的规划编制导则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导则概述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旨在有效指导宁波市城市发展,提出规划编制的原则、步骤和要求,确保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本导则将详细阐述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内容,旨在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指导。
一、规划依据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规划编制应立足于市区环境优化、生态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确保城市规划与市区实际需求相符。
二、规划编制范围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包括市区内的土地利用、建筑规划、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规划等方面内容。
同时,也应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等因素。
三、规划编制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编制应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注重可持续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功能分区原则:规划编制应根据城市功能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促进城市各项功能的集聚与发展。
3.连续性原则:规划编制要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多元化原则:规划编制应鼓励多样化的城市建设,注重公共空间、文化设施等因素的融入,提升市民的居住品质。
5.科学规划原则:规划编制应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建筑高度、道路宽度等要素,既满足城市功能需求,又考虑到城市整体形象。
四、规划编制步骤1.规划调查与分析:进行市区资源调查与分析,明确可利用地块,确定生态环境保护范围。
2.功能区划定:根据市区的功能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
3.详细规划编制:在功能区划定的基础上,详细制定建筑布局、道路网络、交通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规划,确保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4.规划评审与优化:对规划编制进行评审,并结合专家建议进行优化,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5.规划公示与批准:对完成的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并经相关部门批准,确保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宁波市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先行区之一,各类交通网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
在日益提高的城市化程度下,城市交通出行的便利性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指标。
城市道路设计导则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文献之一,它是根据城市规划需要、交通组织原则、道路设计标准、道路交通安全等多重要素,规范城市道路设计的方针、原则、方法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
一、道路分类和等级宁波市道路按照功能划分为步行街、住宅道路、次干道、主干道和高速公路。
而在等级方面,主要分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
其中一级公路指的是直接为跨省、省际和跨市区,处于我国交通网的重要线路,承担着较大的交通运输职能;二级公路指的是通过区域、市郊、城区的主要干道;三级公路指的是连接各个社区、街区的次要道路。
二、道路断面设计道路断面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路段内,规划路面宽度、蓝绿带设置、车行道设置等。
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中指出,在道路断面设计上,应考虑到车辆通行、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因素,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等级和流量进行不同的设置和规划。
四、道路交通安全设计道路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交通运行质量和道路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核心内容。
在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中指出,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应从道路设计、行车监管、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能和交通运行的安全性能。
五、路缘石、排水及照明设计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还对路缘石、排水及照明设计的要求提出了规范要求。
其中,路缘石是指路缘线设置,用于保证道路的安全通行;排水设计是指针对雨水、地下水、污水等进行规划和管理;照明设计是指夜间车辆、行人等的安全保障,提高夜间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宁波东部新城桥下步行道设计一、背景介绍宁波东部新城位于宁波市东部,是宁波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
该地区是宁波市政府规划的“五大新城”之一,也是浙江省“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域。
二、桥下步行道设计意义宁波东部新城桥下步行道设计意义重大。
首先,该步行道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桥下步行道可以增加城市景观的美观程度,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桥下步行道设计要求1. 安全性:桥下步行道必须保证安全性,需要考虑到人流量、灯光照明等因素。
2. 环保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环保因素,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灯具等。
3. 美观性:步行道需要具有美观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色彩搭配和整体风格等因素。
四、桥下步行道设计方案1. 设计理念:以“融合”为主题,将自然与现代化城市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步行道。
2. 设计风格: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灰色为主色调,辅以白色和绿色等颜色。
3. 设计要点:(1)人性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等。
(2)照明设计:采用节能灯具,保证夜间行走的安全性。
(3)材料选择:选用环保材料,如可回收利用的木材和钢铁等。
(4)景观设计:在步行道两侧设置花坛和树木等景观元素,增加美观度。
五、桥下步行道建设过程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方案编制、勘测设计等工作。
2. 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管理。
3. 竣工验收阶段:由相关部门对步行道进行验收,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六、桥下步行道建设后效果1.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居民可以通过步行道方便地到达商场、公园等场所,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程度。
2.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步行道可以为商业区带来更多的人流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增加城市景观美观度:步行道的建设可以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七、总结宁波东部新城桥下步行道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