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教材精讲(第6章 文字和书面语)【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347.40 KB
- 文档页数:11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导言部分本部分内容都作一般要求掌握。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问题,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
什么是文言和文言文?文言是我国“五四"以前通行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著作。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实际上就是一套规则系统,•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学方面,索绪尔的标志性理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两条根本的原则;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统一。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导言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什么是语言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四章语法语言内部四要素第五章语义和语用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八章语言的接触语言演变外因(社会动因)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同一社会的分化(第七章)不同社会的接触(第八章)内因语言系统内部的的演变规律(第九章)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第6章文字6.1 复习笔记一、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文字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2.文字是形、音和义的结合体。
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
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
(三)汉字和汉语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
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2.一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系统的汉文和其他拼音的文字一样,同样有一级文字单位和语言里的音义结合体相联系,即“字”这一级单位。
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文字的基本性质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是语言的书写/视觉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实物记事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
2.实物能够表达的信息很少,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图画记事1.图画记事的进步性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1)实物记事只能表达静态的事物或事件整体的大小或数量;(2)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事件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心里的意愿和要求。
2.记事图画和文字的关系(1)记事图画常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名物,也常使用一些与现实事物外形相似的简单图形来表示事物。
以上两种形体往往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
由于以上原因,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导言0.1 复习笔记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语言现象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它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
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哲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出了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化典籍的传承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
这些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都需要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这样,在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始。
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a.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
直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
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宗教经典的解读。
古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一般性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西欧语言研究a.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非常发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
b.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了拉丁语的语法研究体系。
关于叶蜚声\徐通锵编著《语言学纲要》2010年修订版的几点质疑与思考叶蜚声、徐通锵编著《语言学纲要》长期以来深受高校师生欢迎,2010年王洪君、李娟对其进行了再次修订,修订版从内容和体例上更加趋于完善。
笔者仅就《纲要》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相关内容与论点提出几点质疑与思考,以求教于编者和大方之家。
标签:《语言学纲要》质疑思考叶蜚声、徐通锵二位先生编写的《语言学纲要》教材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多次再版。
全书因理论构架清晰严谨、内容精当全面,阐述方式深入浅出而深受高校师生欢迎。
本书曾经过多次修订,2010年,王洪君、李娟对其进行了再次修订,在原书的框架基础上,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对已有的概念或观点增加了新的例证和解释说明,并对个别观点和材料进行了修正。
总体而言,修订版从内容和体例上更加趋于完善。
笔者长期从事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一直使用叶蜚声、徐通锵先生编写的《语言学纲要》这本教材,现就2010版(即王洪君、李娟修订版)教材(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下质疑和思考。
一《纲要》第一章标题为语言的功能,第一节标题为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二节标题为语言的思维功能。
对于语言的社会功能《纲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从教材的阐述可以看出,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绝大部分情况下,信息传递就是为了进行人际互动,当然教材中也谈到了有时利用语言进行人际互动时,并没有传递什么实质性的信息,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是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是紧密相关的,似乎很难把二者截然区分开来。
既然二者紧密相关,完全可以把他们融合起来,无论是信息传递还是人际互动都是在进行交际。
所谓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指人们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意见、情感和信息交流的过程。
因此,可以把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合二为一,概括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学纲要考试提纲09.1.12考试题型: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问答题,名词解释题等导言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P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传统语文学的构成部分P1文字、音韵。
训诂是我国传统语文学的构成部分,统称“小学”。
3、语言的构造P2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三个部分4、语言交际的五个阶段P3编码——发送——传递——接收——编码5、语言学的概念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有阶级性的,语言是全民性的。
语言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语言(language)和言语(parole)的区别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其区别表现在:第一,从运用角度来说,语言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相对稳定,语言是不自由的,有规则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和由此产生的言语作品,是自由结合的,处于运用状态,言语始终是开放的。
第二,从表现形式看,语言是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们要遵照这个系统的规则来使用它,是社会的,有共同性,也就是说语言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而且还要受某种特定语境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属于讲话者个人。
第三,语言的各个部分是有限的,抽象的;但言语是无限的,具体的。
联系表现在:第一,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哪里有言语,哪里就有语言;哪里没有言语,哪里就没有语言。
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言都是以言语的形式存在着的。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导言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
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
(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1、一般/普通语言学2、个别/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1)历时语言学(2)共时语言学(二)应用语言学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
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第6章文字和书面语
一、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文字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
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2.文字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
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
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
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的。
(三)汉字和汉语
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
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
2.一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系统的汉文和其他拼音
的文字一样,同样有一级文字单位和语言里的音义结合体相联系,这就是“字”这一级单位。
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
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
(一)实物记事
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
2.实物能够表达的信息很少,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图画记事
1.图画记事的进步性
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
(1)实物记事只能表达静态的事物或事件整体的大小或数量
(2)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事件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心里的意愿和要求。
2.记事图画和文字的关系
(1)记事图画常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名物,也常使用一些与现实事物外形相似的简单图形来表示事物。
以上两种形体往往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
由于以上原因,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2)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
(三)刻划符号
1.原始社会的刻划符号
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的刻划符号。
这些刻划符号,是文字产生之前必经的积累阶段的表现。
2.刻划符号的特点
(1)数量相对有限;
(2)所表达的意义或者与符号有相似性联系,或者局限在很少的几个领域。
这与数学符号、象征性图形的性质更加近似。
也就是说,还不能说当时已经产生了文字系统。
(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
1.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
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
(1)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
(2)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
(3)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
记事图画与原始的图画文字,关键性的一个区别在于是否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够记录的语词的范围。
2.原始文字的缺陷
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且有些语词
(特别是虚词)还没有造出字来表示。
这样的文字工具当然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
三、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
1.文字的共性
文字是形体符号的系统,它有大小不同的单位——大小不同的形体单元。
文字必然有一级单位与语言单位(音义结合体)相对应,体现了所有语言的共性。
作为表达语言的形式方面,文字的最小单位一定要比语言音义结合体的数量要少,最小文字单位要组合起来才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对应。
2.文字的分类
文字的这一级次小的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但是它们对应的是哪一级音义结合体、哪一级语音单位却有所不同,可以据此而对文字进行分类。
(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
1.文字的最小单位
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
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元统称为“字符”。
2.文字的不同类型
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1)表音文字,又称作“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表音文字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
性质分为更小的类。
①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
②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
③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
(2)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称作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作义符。
四、文字的发展与传播
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
1.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称作“自源文字”。
2.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称作“他源文字”。
(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
1.自源文字的种类
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
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
2.自源文字的特点
(1)这些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字形的象形程度也都很高。
(2)这些文字中都有很多跟实物形体相像的图形,用来表示现实中某些常见的事物。
由于与现实事物有相似性联系,所以这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似,形体与语言音义结合的方式也不出我国传统文字学所说“六书”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形声这五种。
(二)自源文字的发展
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古汉文的早期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但它们后来的发展却不尽相同。
1.古埃及文
通过辅音字符和义符的逐渐固定,埃及文逐渐成为完善的意音文字:一段固定的形体单位只对应语言中的一个词,同音不同义或同义不同音的语词在文字形体上都有了区别。
2.汉字
汉字通过形声的手段,大致达到了一个方块的形体只对应当时汉语中的一个单音词。
但声符表示的是音节而不是辅音,表示的是语音相近而不是语音相同,在表语音相同的同时有的还兼表词族的归属。
3.古苏美尔文
苏美尔古文字使用的时间大约有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中苏美尔古文字一直停留在不完善的意音文字阶段,既没有发展出一符对一音的固定声符,也没有像汉语那样出现大量新创的形声字。
(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
由于所记录的语言不同,引进的他源文字往往要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
1.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