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书面语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9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中的两种主要语言类型。
和其他语言一样,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讲现代汉语的人都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能力。
现代汉语口语主要用于日常的口头交流,而书面语则是更正式的语言形式,通常用于书面文字、正式文件等。
此外,现代汉语书面语更加规范,句子结构更加复杂,而口语则更加随意。
另外,尽管存在各自的特点,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仍然保持着许多类似之处。
一方面,它们共享大量相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又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书面语中的文字结构会更加复杂,口语中的口头表达也会更加随意。
另一方面,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因此,口语是学习书面语的前提,而书面语也需要借助口语的一些表达方式来使文字融洽、形象生动。
此外,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也会受到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近代以来,新兴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汉语口语变得更加流行,在很多场合都用于表达概念、情感等,而书面语则在日常应用中尤其重要。
最后,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共存或互相补充。
口语自己具有它的作用,而书面语也同样能够表达深刻思想。
在正确使用它们之前,我们需要充分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避免混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确的汉语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总之,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互相补充,同时也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正确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字的含义文字在语言学中指书面语的视觉形式,古代把独体字叫做“文”,把合体字叫做“字”,如今联合起来叫做“文字”,文字的基本个体叫做“字”。
在日常生活中,“文字”还可以指书面语、语言、文章、字等。
视觉符号形式,突破口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例如汉字、拉丁字母。
唐朝张怀作有《文字论》“论曰:文字者,总而为言。
若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
察其物形,得其文理,故谓之曰文;母子相生,孽乳寝多,因名之为字。
题於竹帛,则目之曰书。
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因文也者,其道焕焉。
日月星辰,天之文也;五岳四渎,地之文也;城阙翰仪,人之文也。
文为用,相须而成,......”视觉文字是简单的视觉图案再现口语的声音,因而更加清晰,可以反复阅读,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约定文字是人类约定创造的视觉形式。
必要的时候可以重新约定,形成文字改革。
系统无论是语素文字、音节文字还是音素文字都有自己严密的系统,因此不能望文生义,改革也会牵一发动全身。
各项分类辨析方向人类长期只有口语,用文字记录口语形成的书面语历史很短。
系统的语言成为人和禽兽分离的重要工具,文字使人类能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把时空的影像变化转码成视觉可见的符号系统,使后人能通过间接的文字想象出画面,了解历史和学习技术经验。
使文字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文明社会。
普通文字是用简单图形形成,早期更加接近图画,更加接近几何线条。
例如拉丁字母是简单的直线、弧线和点构成。
汉字主要是由直线构成,所以叫做“方块汉字”。
古代的甲骨文汉字,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等古老文字图画性比较强。
由于特殊人群视觉能力的局限,还可以发明变异的视觉符号或者触觉符号来代替普通文字。
盲文是为了适应没有视觉能力的盲人发明的触觉符号。
手语是为了适应没有语音能力的哑巴发明的用手舞动的动态视觉符号。
学生的自觉要求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语言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不仅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个人形象和交流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生应该自觉要求自己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保证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一、书面语言的规范使用书面语言是学生在写作和日常书面交流中经常需要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学生应该养成使用规范书面语的习惯,避免使用口语化和俚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习规范的语法和词汇用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文体的选择和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文体,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二、口语语言的准确使用口语语言是学生在口头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学生要注重准确用词和表达,避免使用模糊和不准确的词汇。
另外,学生还应该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流畅。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要注重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并恰当回应,避免语言冲突和误解。
三、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网络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网络语言的缩写和俚语,保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在书写邮件、留言和论坛帖子时,要注意认真检查自己的表达,避免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
四、自觉遵守规定和规章制度学校和社会中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规章制度,学生应该自觉遵守,并在语言文字方面做到符合规范。
比如,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尊重学术道德,避免抄袭和剽窃;在网络交流和社交平台上,要遵循社会公德,不传播不良信息和恶意诋毁他人的言论。
只有自觉遵守规定和规章制度,学生才能树立起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离不开对阅读的积极参与。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优秀的作品和经典的文献,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涉猎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文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的广度和深度。
简述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口语是第一性的, 是书面语的基础; 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步发展的动力。
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 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 不致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
因此,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 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 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
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
相应地,有些词语由于长时间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 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有了差别, 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写作文时为什么要使用书面语口语是特殊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地区或者是描写的人物所写的吧,让人家更理解这个人。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日常话,口语灵活多变,多因场合与发言者不同而被自由使用。
因为发言者与听者同在现场,有时这种发挥不但不影响听者理解,反能更生动地体现发言者心态,或使语言简洁化。
与口语相对,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于书面表达的语言。
在作文中当然要用书面语了,书面语比起口语要正规、理性、整齐、文雅,更符合生活中的正规、公众场合的语境,所以公众角色在一定的合适的语境里,说书面语完全是应该的。
建议写段致谢文,提供我的,供参考: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x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特别感谢我的校外指导老师xxx工程师,他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
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先有口语才有书面语。
二、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口语和书面语也会出现一些差异。
口语是听和说的语言,所以要求快,讲求效率,用词范围相对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嗯、呃之类的废话;书面语是写和看的语言,这可以给人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敲和琢磨。
口语语法随意,用词通俗,句子简短,结构松散;书面语语法严格,用词文雅,句子较长,结构严谨。
2、载体不同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p29 [簡答題]任意性——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具逻辑关系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相同的语义内容可以跟不同的语音形式结合,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旦确定,就对使用它的人具有强制性。
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中,只可一个接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可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p31 [選擇或判斷題]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p32组合关系——(横向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形成语言的结构)聚合关系——(纵向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第三节发音二、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p59[簡答題]元音和輔音的區別--1.发元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发音器官其他部分不形成阻碍。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气流克服阻碍发音。
(是否有阻碍)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该部分器官紧张。
(发音器官紧张情况)3.发元音时,呼出气流因无阻碍,较弱。
发辅音时,气流必须克服阻碍,因而较强。
(气流强弱)4.发元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声音洪亮。
发辅音时,声小。
(声音大小)三、元音p59(特点,从哪些方面说明)元音的不同是共鸣器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i】前高不圆唇【e】前半高不圆唇【ε】前半低不圆唇【a】前低不圆唇【u】后高圆唇【o】后半高圆唇【ɔ】后半低圆唇【ɑ】后低不圆唇四、辅音p62 (辅音的音色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參照筆記P11]辅音的发音特点:1.清和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不颤动的叫清辅音。
2.送气和不送气——发送气音时,通过喉部的气流比较强。
文字概念
1、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记录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2、文字和语言等其他工具一样,都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蕴含一定意义
与审美价值,有渊源的历史沿革。
3、文字在语言学中指书面语等人们意思表达的视觉形式,古代把独体字叫
做文,把合体字叫做字,如今联合起来叫做文字,文字的基本个体叫做字,在日常生活中,文字还可以指书面语、语言、文章、字等,视觉符号形式突破口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例如汉字、拉丁字母。
4、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
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文明社会。
5、汉字主要是由直线构成,所以叫做方块汉字,古代的甲骨文汉字,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等古老文字图画性比较强。
《语言学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材及辅导书本课程以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
《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四、教学建议(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
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
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了解。
书面语言的特点
书面式语言的主要特点是:语句具有准确含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紧密,叙述规范,使读者或听众能够清楚的理解和领会公文内容的含义,并充分体现公文的庄重性和严肃性。
使用书面式语言表述公文内容的要求是:不能随意组合词汇,不能随意遣词造句,不允许随意加修饰语,必须严格遵循书面式语言的特点要求来构建和使用书面式语言。
扩展资料
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下的定义,一直被认为是语文的经典解释。
在中国古人的论述中,“文”指书面语言,“言”指口头语言;一为文字,一为声音。
在中华文化的语境里,“语文”是文史哲的统一,而非仅为口语与书面语的统一。
五四时期的文白之争,实质是两种书面语言之争。
白话虽接近口语,却不是口语。
胡适说:“作文如说话”,又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做。
”任白戈说:“再也没有听的语言和说的语言的区别了”。
书面言语具有准确含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紧密,叙述规范,使读者或听众能够清楚的理解和领会公文内容的含义,并充分体现公文的庄重性和严肃性等特点。
使用书面式语言表述公文内容的要求是不能随意组合
词汇,不能随意遣词造句,不允许随意加修饰语,必须严格遵循书面式语言的特点要求来构建和使用书面式语言。
书面语不仅可以记录历史上语言的变化,而且随着文字的传播,会将一种语言向其他语言地区扩散,使其他语言范围内受教育的人被另一种书面语影响,而将这种书面语的成分带入口语,影响当地口语的变化,使各种不同语言加快互相融合的速度和范围。
简述文字的作用
答案解析
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主要作用有:第一,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第二,文字通过书面语能够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第三,文字便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承。
第四,文字的创制开启了人类的历史。
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文字,就如一个人不识字。
我们把文字的社会称之为文明社会,把没有文字的社会称为原始社会。
第五,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有了文字,人类不仅通过表音符号思维,而且可以通过表形表意文字来思维。
文字使思维有了表象。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
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
文字不等同于语言,用什么样的图形记录语言其间本无必然联系,同一种语言可采用不同文字,如韩文、越南文,不同语言也可用相同文字体系,如英文、德文。
书面语和俚语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
书面语也称笔语、文字语。
指用文字写出来的语言。
区别于口语”。
中文术语书面语英文术语written language拼音shu1mian4yu3解释指用文字写下来的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它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它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地域流传并对口语的发展和规范产生影响。
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
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
指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为“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俚语,拼音是lǐyǔ,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地域性强,较生活化。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
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大多数亚文化群体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
因之俚语的形成,一如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特殊)说法等。
每一种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时过境迁,或改变其义,或转为标准语,或继续用于某些飞地。
某些俚语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为人们所接受。
俚语的流通率无疑因新闻宣传而不胫而走。
有些俚语引进新概念,有些则提供新的表达方式,新颖、辛辣甚至耸人听闻。
扭转语音、颠倒字母顺序而成黑话,或以音、形并用组成韵语。
但大多数俚语以形象的谬误为其基础,常以新词用于现成的概念。
最有效的俚语往往一语概括所指之物、用物之人及其社会背景。
汉语是一门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语言,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方式。
虽然口语和书面语都是汉语的一部分,但它们在表达方式、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口语表达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实用性。
口语主要用于日常交流和沟通,因此通俗易懂,简洁直接。
口语表达常常使用简短的句子和俚语,语言更加随意灵活,注重表达情感和交流目的。
例如,面对朋友的鼓励,我们可能会说“加油!”而在书面语中,往往会使用正式一点的表达方式,例如“请努力!”。
口语还常常使用方言和口头禅,因此具有地域性和个体化的特点。
而书面语更加规范,注重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其次,口语表达更加随意、自由。
在口语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一些互动性的语言策略,例如使用省略和重复,以及音调和语速的变化等来给对方传达一些非言语的信息。
人们往往不拘泥于语法规则和结构,而注重交流的即时性和直观性。
而书面语表达则要求准确、规范地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必须符合规定的书写格式和写作规则。
此外,口语和书面语在词汇上也有一些差异。
口语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和俚语经常被使用,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义。
而在书面语中,通常使用更为规范的文言词汇和古汉语词汇,以增加文章的庄重和文雅。
另外,口语中经常使用一些口语化的简略形式,例如“不行”变为“不行呀”,而书面语则要求使用完整的形式。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正在逐渐变得模糊。
现代汉语已经发展出一种中立的表达方式,既不过于口语化,也不过于书面化,以适应不同的交流场合。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得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模糊。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
口语更加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使用语言策略多样。
而书面语则更加规范、准确,注重文字表达的严谨性。
虽然差异存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这种差异正在逐渐变得模糊。
只有我们同时学习和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这门古老而又活力的语言。
口语与书面语的知识
一、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一)定义方面
口语就是我们平常说话交流用的语言,就像我们和朋友聊天时说的那些话,非常随意、自然。
书面语呢,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通常会比较正式,像写论文、新闻报道那些。
(二)用词不同
口语用词很简单、直白,还经常会用一些流行的、口语化的词。
比如说“酷”“帅呆”“棒极了”之类的。
书面语就很少会用这些特别口语化的词,更多的是一些比较规范、文雅的词,像“优秀”“卓越”。
(三)句子结构
口语的句子结构比较松散、简单,可能会有很多短句,甚至有时候不太遵循语法规则。
比如“吃了吗,你?”书面语的句子结构就比较严谨,语法规则遵循得比较好,像“您是否已经用餐?”
(四)使用场景
口语主要用在日常的交流场景,比如在家里和家人聊天,在学校和同学打闹时说话。
书面语更多用在正式的场合,像商务文件、学术著作之类的。
(五)语气特点
口语的语气非常丰富,可以很俏皮、很幽默,也可以很严肃,全看说话的人和当时的情境。
书面语相对比较严肃、正式,不过也有一些文学作品会有比较幽默的书面语风格,但总体还是比口语正式。
反正就是说,口语和书面语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但它们都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场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呢。
第21卷第1期 V0 L_21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0F GUANGDoNG I Tn 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0年1月
Jan.201O
口语与书面语关系论 文字仅仅是记录口语的符号吗? 郑立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I・510420)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AJr2普遍认为,文字是口语的翻版,文字是附属于口语的。这一认识 的根源是因为文字被定义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事实上,这是一种关于文字的西方定义。追溯源 头,视觉和听觉同是人类符号系统的基础。当人类懂得用声音表达思想时,也懂得了用形象表达 思想。口语和文字是人类语言的两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属不同的符号系统。它们的起源不同,因 其不同的特征共同承担人类交际、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学;文字;口语;书面语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2一O962(201 O)O卜0025—04
现代语言学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流派,对语言的性质以及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不论是索绪 尔,或是后来的语言学家,对文字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大同小 异的。那就是:文字是用来记录口语的。对文字的这一看法 产生的直接后果有两个:第一、文字是口语的替代物;第二、 文字是口语的附庸。索绪尔说得很清楚:“语言和文字是两 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表现前者”…。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Jespersen)也指出:“写的(及印 刷的)文字,只是一种说的和听到的话语的替代物”【2】。社 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man)也认为:“口语”是真实的 语言,文字仅仅是口语的衍生与附庸I 3】。我国学界基本上也 都接受这些观点。例如,《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文 字”的:“1、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2、语 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英文等;3、文章。”。这里,与我 们有关系的应该是“文字”的第一个意义,即“记录语言的 符号”。而这里的“语言”,指的是语言的口语形式,因为在 “语言”的词条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说明:…语言’ 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 本文将围绕文字与口语的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 一、文字在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地位 在索绪尔那里,文字被拒于语言学研究的大门之外,因 为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 后者单独构成的”【4J。文字的唯一功能就是“表现”口语。 索绪尔之所以那样提升口语的地位,应该说出于他对 19世纪的语言学的批判和对口语这种“活着的语言”和“自 然语言”的认识。首先,他反对以前的语言学家只通过文本 来研究语言的方法。他这样批评当时比较学派的领军人物葆 朴:“早期的语言学家,也像他们以前的人文主义者一样, 在这一点上上了当。连葆朴本人也没有把字母和语音很清楚 地区别开来;读他的著作会使人相信,语言和它的字母是分 不开的”IS]。其次,在他看来,口语是书面语的根本。他认 为过于看重书面语是不正常的: “到头来,人们终于忘记了 一个人学习说话是在学习书写之前的,而它们的自然关系就 被颠倒过来了”。他把书面语相对于口语的权威当作是一种 “专横”和“僭夺”f6]。索绪尔开创了研究口语的先河,重视 口语研究也成了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原贝Ⅱ。正如叶 斯帕森所言:“我们如果不时刻把说和听的过程放在首位, 如果有片刻忘掉了书写只不过是说话的替代,我们就永远不 能理解语言是什么以及语言是如何发展的”『7】。于是,建立 在文字之上的书面语的地位被人为地贬低了。 索绪尔把文字的功能限定在对口语的表现上,其实也是 出于他的语言学理论构建的需要。首先,他承认“语言和文字 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必须“通过文字来认识语言”,因为 “语言既然是音响形象的堆栈,文字就是这些形象的可以捉摸 的形式”。是文字把“难以认识和描绘”的语言符号“译成固
书信中常⽤书⾯语⼤全国是礼仪之邦,⽂化历史悠久,⼈们相互通信来往,⼀向注重格式和⽤语。
通信既要讲究修辞、⽂法,⼜要讲究⽂明礼节、礼貌。
如果能够熟练使⽤书信的格式、⽤语,⾃然显得⾼雅、⽣动、鲜明,给⼈⼀种美的享受。
古⼈在⽇常⽣活中,以'⾃谦⽽敬⼈'为原则,因⽽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
当⼈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且显得更为温⽂尔雅,彬彬有礼,从⽽形成了富于中国特⾊的书信⽂化。
称谓称谓后附提称语,⽤于⽂⾔书信,如,运使学⼠阁下(王安⽯《上杜学⼠⾔开河书》)、虹⽣⼗四兄亲家年⼤⼈情右(龚⾃珍《与吴虹⽣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台鉴、母⽒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下古代最初⽤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致⽗母的信,多以“⽗母亲⼤⼈膝下”起⾸。
⼈幼时常依于⽗母膝旁,家书中⽤“膝下”,既表敬重,⼜⽰出对⽗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有审察的意思。
⽤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说法。
垂,含居⾼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于对上、致年⾼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于尊长,也可⽤乎辈。
台鉴适⽤较⼴,“台”有“⾼”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
勋鉴道鉴⼤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居⾼佼、有功勋业绩者,可⽤“勋鉴”。
对道德君⼦、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英、伟、雅,含⾼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于⼀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的后辈学⼦,也可⽤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之间,可⽤“爱鉴”。
给友朋夫妇⼆⼈之信,可⽤“双鉴”。
⼥⼦间往来书信,可⽤“芳鉴”。
如何体会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叶圣陶1964年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简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这是从表达方式来说的。
我们通常所讲的“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指的是语言的风格特征。
口述语言不一定是口语语体,如酒席上的祝酒辞、学术讲演就基本上属于书面语范畴;用文字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对话和叙述性语言却很多用的是口语语体。
如何具体区分二者的差别呢?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变体。
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口语是第一位的。
书面语源于口语,是第二位的。
书面语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传递人们的思想、观点等信息。
它要求句子结构完整、严谨、工整,符合语法规则和行文要求,在恰当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
口语,也叫做“口头语”,是口头上交际使用的语言。
一般来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理解时,对语境的依赖性比较强,但不如书面语严谨。
书面语也叫做“笔语”、“文字语”,是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
是文字产生后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它比口语精确严谨,利于规范。
口语语体自然、亲切、活泼、生动,书面语体庄重、谨严。
在用词方面,口语多用单音节词,俗语、俚语、熟语、歇后语、方言等都是口语的常用语料。
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和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与感叹词在口语语体中一般也用得比较多。
书面语包含了大量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和术语,常常保留不少古汉语成分,口语中常见的俗语、俚语、熟语、歇后语等在书面语中用得很少。
另外,书面语常有一些与口语语体中单音节词相对应的双音节词,如给——给予,买——购买,看——观看,脏——肮脏,好——美好,河——河流,树——树木,今儿——今天,七老八十——耄耋之年。
还有些词语,口语可以用,书面语也可以用,称为“通用词语”。
如“盐巴”是方言,通常用于口语,“食盐”是书面语,“盐”则是通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