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高二三
- 格式:ppt
- 大小:961.50 KB
- 文档页数:48
高二生物理科测试卷——免疫调节一、选 择 题1、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 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B. 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C.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效应B 细胞生成D. 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 刺激效应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 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 可促进效应B 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 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C. 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4、右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
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 ) A. 吞噬细胞 B. 浆细胞 C. 效应T 细胞 D. 记忆B 细胞 5、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抗毒素是抗体 B. 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C. 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 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应 6、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 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 A. 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 产生组织胺增强B 细胞的功能 D. 促进B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7、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的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B. T 淋巴细胞C. B 淋巴细胞D. 吞噬细胞8、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
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
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 ( ) A. 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 B. 感染HIV 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 C. 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D. 红斑狼疮的病理9、下图为HIV 造成艾滋病的过程,显示人体内产生免疫力与HIV 出现的情况。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脾、淋巴结、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1)扁桃体:内含免疫细胞,具有防御功能。
(2)胸腺:随年龄增长,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化。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3)淋巴结: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
(4)脾: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
(5)骨髓: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1)淋巴细胞:(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
(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3.抗原:能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
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细胞,如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4.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反应的物质。
(1)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其本质为蛋白质。
(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
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起作用。
(2)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免疫调节可比喻为机体的交响乐队,配合好--识别和清除抗原,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细胞类型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 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概念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形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作用广泛,无选择性,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性,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结构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次数的多少而有所改变。
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时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免疫类型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概念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过程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
高二生物免疫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不会同时刺激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引发的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抗原刺激机体后,同时引起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A错。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需要有更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对。
由图可知,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C对。
二次应答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抗体,D对。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图片信息的分析和获取能力。
2.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A.正常生长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血细胞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答案】B【解析】治疗白血病的关键是让造血干细胞恢复造血功能,而不是让造血干细胞生长,故A错误;造血干细胞是保持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能分裂和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可以治疗白血病,故B正确;造血干细胞不能分泌抗体和杀死病原菌,其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细胞有的能够分泌抗体,有的可以杀死病菌,故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造血干细胞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Ⅰ.下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用字母作答)(2)使细胞C增殖分化有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另一种信号是。
(3)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狗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第道防线。
Ⅱ.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某类细胞是指_____细胞,其产生的抗体Y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1胞对__________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目录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节种群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新高二生物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免疫失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作用。
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特点。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问题探讨】①什么是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②过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③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④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有什么关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⑤什么是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⑥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课前预习】一、过敏反应①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②过程:接触过敏原→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抗体吸附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
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特点: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二、自身免疫病①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免疫病。
②发病原因:有的是因为抗原的结构与机体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表面物质结构十分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如风湿性心脏病;有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4课时免疫失调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2019 年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1 第4 章《免疫调节》中第 3 节《免疫失调》,本节包含三个内容: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本节内容突出核心素养中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特异性免疫的两种类型。
认识到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如果免疫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
本节是对免疫失调相关内容展开的叙述,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意义。
教材对过敏反应的介绍相对详细,包括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如何预防过敏反应等;学生对自身免疫病可能比较陌生,因此教材通过风湿性心脏病的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免疫缺陷病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述了艾滋病,这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免疫缺陷病,虽然学生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但对于HIV 感染人体的机理是陌生的,而这部分内容正是本节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思考讨论”活动,正文最后上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介绍了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措施,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的责任担当。
二、学情分析1.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够分析比较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明确正常的免疫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虽可能知道有免疫失调的情况发生,例如过敏反应和AIDS,但不能说出发生的原因和病理特征。
2.从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学生普遍靠记忆相关知识点来进行学习,没有深入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有待提高,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待培养。
3.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能够有学习热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学习重难点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将以下内容定位为本节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自行描述过敏、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
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免疫失调的类型,免疫系统的功能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难点免疫失调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区别比较三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知识准备牢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教材助读一、免疫失调1.免疫过强(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________,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________________、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___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____________(会破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__________(会引起、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想一想过敏原是抗原吗?2.防卫过弱(1)举例:如艾滋病,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AIDS)。
(2)病因:由________________(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二、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通过免疫系统,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能抵抗__________的入侵,及时清除细胞,细胞和癌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三、免疫学的应用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根据抗原能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也涉及免疫学的应用。
预习自测1、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一、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就是指艾滋病三、HIV主要由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四、HIV在离开人体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2、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我的疑问学始于疑免疫功能过高过低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课内探究质疑探究归纳总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1.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4.3 免疫失调1、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患者会表现出皮疹、红肿等症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过敏原首次侵入人体即发生过敏反应B.某些血管壁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C.过敏原与某些血管壁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D.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才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过敏反应发生时,某些被抗体吸附的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B错误;过敏原与血管壁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而不是抗原决定簇,C错误;花粉过敏时,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2、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过敏反应D.骨质疏松症【答案】A【解析】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
给定的选项中B属于免疫缺陷病,C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过敏反应,D不属于免疫病,A项符合题意。
3、(多选)下列疾病中,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的是()A.糖尿病B.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病C.系统性红斑狼疮D.类风湿关节炎【答案】BCD【解析】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都是自身免疫病,三者都是免疫失调病。
4、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远离毒品可减少HIV的感染机会B.HIV会通过空气传播C.HIV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D.HIV不会通过血液传播【答案】A【解析】HI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项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免疫失调[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了解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致病机理。
2.阐述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一、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1.过敏反应(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2)过敏原①概念: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作过敏原。
②实例:鱼、虾、牛奶、蛋类、花粉、花生、室内尘土、磺胺、奎宁、宠物的皮屑、棉絮等都是(或含有)过敏原。
(3)反应机理(4)反应特点①有快慢之分。
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2.自身免疫病(1)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2)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任务一:分析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1.完善鱼虾引起过敏性腹泻的过程图解。
2.请根据资料比较抗原和过敏原,并完善表格。
项目抗原过敏原性质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感染对象不具有个体差异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过敏体质的过敏原不同来源不一定是外源物质一定是外源物质3.比较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并完善表格。
比较内容体液免疫过敏反应激发因素抗原过敏原反应时机第一次或以后每次接触抗原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抗体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反应结果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物质,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使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联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任务二:分析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理情境导入某人曾经有过某种链球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很快痊愈了。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胸闷、头晕,医生告诉他这是链球菌感染引发的心脏瓣膜受损,属于风湿性心脏病。
普通的细菌感染怎么会和心脏病产生关系呢?资料一:组织细胞的正常工作离不开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全身供血不足可以导致头晕、胸闷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概念》教学设计作者:陈嘉卉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8期◆摘要:学生对于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容易形成前科学误区,误认为过敏反应发生于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进而对过敏反应的概念形成错误认知。
采用启发式教学、归纳法帮助学生理解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构建过敏反应的概念,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关键词:《过敏反应的概念》;前科学误区;归纳法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主要了解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学习构建过敏反应的概念。
本节内容向上承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结合对自身免疫病的学习,完善免疫系统防卫功能的架构,为之后学习免疫系统监控、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打下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此时学生具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自身免疫病等知识基础,又有过敏反应的经历或见闻,同时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但他们因为不了解IgE抗体的特点,容易形成前科学误区,认为过敏反应发生在未免疫的机体初次接触抗原时,所以无法正确构建过敏反应的概念。
3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过敏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设置为过敏反应的发生时间。
3.1知识目标概述过敏反应的过程;说出过敏反应的概念;解释“过敏反应看似发生在首次接触过敏原时”的原因。
3.2能力目标阅读课本及多媒体资料,提炼实验结论;从“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中归纳“发生时间”、“作用对象”、“作用结果”,从而归纳出“过敏反应的概念”。
3.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的了解,认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物质性和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4教学过程4.1联系生活,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学生:自己或身边朋友有过敏的经历吗?是什么导致过敏的?将学生回答的各类引起过敏的物质进行归纳、解释:某些人之所以会对这些外来物质过敏,是因为这些外来物质对于特定的人而言是抗原。
进而引出过敏原的概念: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叫做过敏原。
第3节免疫失调一、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3.过程: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胞活化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出现过敏症状。
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2)组织胺会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舒张()(3)过敏反应无快慢之分,没有个体差异性()(4)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答案(1)×(2)×(3)×(4)√完成下列关于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二、自身免疫病1.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2.原因抗原分子与自身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抗原时,免疫系统不仅向抗原发起进攻,而且向自身结构发起进攻,从而引起组织损伤。
3.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自身免疫病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2)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年轻男性()(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等因素有关()答案(1)×(2)×(3)√三、免疫缺陷病1.概念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免疫缺陷的,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如艾滋病。
3.艾滋病(1)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
(2)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