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第一节英国风景园
- 格式:ppt
- 大小:29.41 MB
- 文档页数:122
古代及中世纪园林小结西方园林是以果木园等实用性园圃为雏形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园林的类型和形式上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宗教思想及生活习俗的综合影响。
早期的园林更加注重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以游乐为目的的园林,注重对自然的直接利用。
在祭奠神灵的寺庙周围还布置有大片圣林,一方面烘托出神秘的宗教气氛,另一方面为人们营造了舒适的场所。
在古希腊时期,以实用为主的庭园逐渐向注重装饰性和游乐性的花园过渡。
希腊园林的类型和造园要素更加丰富,在艺术理论和造园实践方面为西方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马人在继承和发展希腊园林艺术的同时,还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等国的造园手法,在园林形式和造园要素方面更加成熟,对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这一时期西方园林的发展演进还较为缓慢,尚处在园林艺术的萌发和发展初期。
在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带来的频繁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宗教成为文化艺术唯一的主题,园林也只能在寺院和贵族的庭院中有所发展。
由于基督教提倡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游乐园林退化为以实用为主的园圃。
寺院庭园往往与外界隔绝,在教堂附近有大型回廊围合的小花园,布局简单,以十字形或对角线远路划分成四格,种植花草,正中布置泉池等水景,象征着净化心灵的洗礼之处。
早期的城堡出于安全考虑大多建造在山上,城堡内也少有花园布置。
随着战乱渐息,城堡建设转移到平原地带,城堡中也出现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庭园,并逐渐发展成以观赏和游乐为主的花园。
造型各异的结园、迷宫,以及精巧的喷泉、水景等使庭园显得更加精美,并富有装饰性。
意大利园林小结中世纪末期,封建制度逐渐分崩离析。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艺术,因此,以重振古代文明雄风,再现希腊、罗马文化艺术为宗旨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开辟了一个对人们的知识和精神空前解放与创造的新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将造园看做是享受自然美景和开展户外活动的乐事。
他们将庄园建造在风景秀丽的乡村或自然环境之中,视园林为宅邸在自然中的延伸,是人工美向自然的过渡。
第五章欧洲其他几国园林概况在欧洲园林艺术发展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是最重要的三大造园样式。
从15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到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时期,欧洲造园艺术分别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园林的统率下不断发展,其他国家的园林都是这三大造园样式影响下的产物。
这些国家在充分汲取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造园样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自然条件,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上述三大造园样式进行了适应性的变革。
第一节西班牙园林概况西班牙是一个山地国家,平原稀缺,庄园通常都建在山坡上。
同时由于气候炎热又濒临海峡,在山坡上不仅能欣赏到开阔的风景,而且能享受到微风带来的清凉,山坡因而成为更加理想的造园胜地。
典型的造园手法,就是在山坡上开辟一系列平整的台地,并围以高墙,形成封闭且内向的庭园空间。
沿着墙边再种上高大挺拔的柏木树带。
每一层台地上同城布置水景,种植树木,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小环境。
在中世纪时期,占领西班牙的摩尔人一方面继承了罗马人的造园传统,另一方面又融入了阿拉伯人的造园手法,在西班牙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伊斯兰式园林作品。
到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王宫别苑的建设开始大量借鉴意大利和法国的造园手法。
到了18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人建造的皇家园林,又明显地成为模仿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产物。
各种外来园林样式与西班牙的地理、气候和文化相结合,虽然未能产生西班牙园林样式,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1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又称摩尔式园林,是指在西班牙境内由摩尔人所创造的、以伊斯兰风格为特征的园林样式。
1.1.1 伊斯兰园林概况伊斯兰园林与东、西方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伊斯兰园林又以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和印度伊斯兰园林为代表。
第六章 19世纪城市公园第一节城市公园的兴起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园林(urban public parks and gardens)的简称,是指城市中为公众服务的园林,包括由政府出资兴建、归公众所有并为公众服务的园林,以及由私人兴建,为公众服务或对公众开放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