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8.41 MB
- 文档页数:33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钟伟强06级园林1班222006325022005英国风景式产生的历史背景:1:文学及艺术的影响自16世纪以后,以培根(1561-1626年)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哲学成为英国哲学的主流。
17世纪的许多英国哲人文豪竭力讴歌自然,著名诗人弥尔顿(1608-1674年)写的《失乐园》将基督教的理想天国伊甸园描绘成风光旖旎的自然园地,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美的高度崇尚和向往。
2.自然环境的影响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有的保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效果,必须大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更多的劳力。
3:经济的影响在17世纪工业革命以前,英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
以畜牧业为首,加上由其带动的毛纺织品业,构成了英国的经济支柱。
畜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使英国境内有着连绵的牧场。
这种连绵的牧场郊野,形成英国人对风景,景观的最初印象。
(与法国的对比)如果我们说,文化界定了园林的内涵的话,经济运作方式的不同则直接导致了园林的基调及形式,并在客观上形成了造园界不同的思想主旨。
4: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当时英国在园林艺术领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如钱伯斯的丘园等。
起步或萌芽:17世纪前20年,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起步阶段。
它的重要开拓者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年)和约瑟夫·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年)非常赞赏picturesque所代表的风景构图,并探讨了风景画同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亚历山大·蒲伯以自己主持建造的园林阙根海姆(twinkenheim)为例,论证了绘画可以作为园林设计的合理模式的观点。
艾迪生于1712年,在《旁观者》上发表文章,支持如画景观的观点。
不过,18世纪早期英国的造园实践还不具备今天通常就历史文化风格而论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园笔记总结及案例分析英国自然风景园: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
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英国本土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大面积的牧场风光为园林形式提供了直接的范例,社会财富的增加为园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些条件促成了独具一格的英国式园林的出现。
这种园林与园外环境结为一体,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乡土植物,所以被各国广泛地用于城市公园,也影响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案例:1.霍华德庄园园林风景由造园理论家斯威泽尔设计,他在府邸的东面设置了带状小树林,称为放射丛林,流线型园路和小径组成的路网伸向林间空地,其中布置喷泉和瀑布等。
后人将斯威泽尔设计的小丛林看作是英国风景造园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转变。
2.斯陀园布里奇曼建造,未完全摆脱法式园林的影响,但又抛弃了对称原则的束缚。
他率先运用非整型对称的种植方式及线条柔和的园路,不再使用植物雕刻艺术。
打破常规,冲出边界,取消园界围墙,取而代之的是在园子四周布置界沟,打破了园林与自然界线,使人的视线能够延伸到院外的风景之中,这一举措使布里奇曼成为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开创者之一。
威廉肯特改造了原有的规则式园路和甬道,并在主轴的一侧兴建了如画式园林——园中的爱丽舍田园,同时兴建大量园林园林建筑,如帕拉弟奥式石桥、古代道德之庙,并在园中布置了许多希腊的名人雕像。
布朗倾向于追求田园风光,自然野趣相连的风景园,略显平淡地把园林改造为与周边风貌一致的风景,将一切规则是元素都去掉,改造了帕拉弟奥式石桥、古代道德之庙和友谊殿,草坪直接延伸至建筑,形成牧场式风景园的典型特征。
3.斯图海德园亨利二世开始创建自然风景园,建筑师弗利特卡洛夫特建造了庄园中的府邸,采用了帕拉第奥式建筑样式,园林部分由小亨利霍尔建造,不仅从意大利古典文化中吸取了大量创作灵感,还将造园艺术移植于庄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