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叙例
- 格式:ppt
- 大小:373.50 KB
- 文档页数:25
48[2013.6]“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这句话也适用于写作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刚刚脱离童年,平时对生活的留意不足,理性思维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让他们生动、准确地进行书面表达,确实有一定难度。
这就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带领他们摸清写作的门径,从而能在小学的写作基础上增强条理,增加文采,增进深度。
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激趣”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赏识”来延绵写作韧性,使他们巩固写作兴奋点进而逐渐形成写作习惯。
“激趣”,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辩论法、情境体验法、中心词加成份法等,“赏识”包括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充分肯定其优点,定期举办作文诵读会,办班级优秀作文墙报,投稿发表等。
采用不同的“激趣”方法主要根据写作文体的性质来决定。
描写片段等要采用观察法,比如,六年级上册“这就是我”部分,在外貌描写时,可以让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做模特,老师引导大家观察模特身体各部位,并进行描述,介绍描写这个部位时的常用词汇,并让学生当堂写作,让学生自主发言阅读。
随后,让学生在镜中仔细观察自己,写出“自画像”,学会观察。
议论文采用辩论法,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话说风流人物”部分,可以让学生报出自己喜欢的“风流人物”,对于同一情境中的对立人物,如项羽和刘邦,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说理,老师可以在一旁点拨,帮助提炼归纳,以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情境体验法主要是写作抒情类文章的,可以设置一些课堂剧等形式,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中感同身受。
比如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成长的烦恼”部分,可以事先排练一个小话剧,以“纠结的培训班”“飞来的小纸条”“我的储钱罐”等单幕剧来表现主人公的成长中的烦恼,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并进而联想自身经历。
中心词加成分法侧重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即先找出每个话题的中心词,之后对这个中心词添加成分,如定语、补语、量词等。
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不尽的桥”,我们先提取中心词“桥”,然后再用前后加括号的形式鼓励同学开动想象,组出与“桥”有关的词语、词组等,学生知识积累的大门被打开,说出了许多。
叙例:例1:“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
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这是2012感动中国人物为陈家顺设计的颁奖词。
他本是局长,可为什么变身为民工“卧底”?因为农民反映外出打工遭遇的情况和听来的不一样,他便自愿去做卧底打探虚实,他站在民工的角度上,为农民办实事。
在当民工期间他做过许多工作,只要一有好工作他便介绍给其他民工,让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裕。
(叙述206字)陈家顺真正做到了站在他人角度,为他人着想,他是一个好局长,感动了人民,感动了中国。
《为他人着想》存在问题一:例2:从个人的方面讲,换位思考能减少双方之间的矛盾,达成共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战国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
其中有一位名叫申茂的人,开始时他住下室,吃粗粮和冷水。
他便对人说:“为什么我要住在下室,吃粗粮喝冷水?”信陵君听来便安排他进入中室,他又说:“为什么我吃不到肉喝不到酒,睡在木床上呀?”信陵君听了便安排进上室。
他又说:“为什么我要穿布衣,外出要步行呀?”信陵君听了忍无可忍,命人将他赶了出去。
不久,众门客们便陆续告辞离开,信陵君这才悔悟,立即命令将各室一样布置,连自己也不例外。
于是门客们有陆续回来了,三千门客相互交流去不争斗,无论才能高低都有机会展现。
(叙述238字)正是换位思考早就了这种和谐的合作。
存在问题:板块二“叙例”之法。
记叙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它叙述事件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
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所以写作议论文时,应注意“叙例”之法。
方法一剪切舍弃法(一)请根据论点的需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例3: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议论文叙例12345
1、议论文中的叙例首先要高度概括。
记叙文中的叙述可作详尽的描写、铺陈,但议论文中的叙述则不然,如果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论点就会被掩盖在叙述之中,从而凸现不出来。
2、议论文的叙例要选准角度。
一个材料有时隐含多种意义,可用来证明多个论点。
我们叙述论据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围绕观点、抓住一点展开,使论点与论据水乳交融。
3、议论文的叙例要简明扼要。
议论文中的叙述,只需概要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议论文中的叙述论据与展开议论是紧密相连的,叙述例子既要为议论选好角度,还要为议论作好铺垫。
5、叙述例子的时候,有机渗透观点和关键词或直接扣住观点和关键词来叙例。
比如使用“炼字法”,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渗透;片言居要,就是直接用一言半语,围绕观点或关键词点明本质等。
议论文叙例要点及方法【方法指导】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不当,容易出现罗列事实材料、以摆代论、缺乏分析说理等问题,使说理肤浅,甚至没有说理。
用好论据,须注意两个方面:会述例,会析例。
1.述例首先贵在指向明确表述材料,根本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突出“话题”,突出“文题”,表述任何材料都不要忘了扣题表述和表述结束后的收题、点题。
因为人物的经历和人物性格都是多元的,表述事例时要始终指向中心话题、或文题、或段落分论点。
例: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臵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2005年高考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价值与位臵》)文中点了一句“站在诗人的位置上”,段落结尾又反问了一句“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指向非常明确,扣题很紧。
2.述例其次贵在语意集中一个材料,包容的信息是多元的,述例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去庞杂,留其所需。
有三个办法。
第一是剪裁舍弃法。
事实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所以叙例时,应据论点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瞄准中心,对事例进行剪裁处理,抓住需要信息,舍弃与论点无关的信息。
而且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这要求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如“机遇”这一话题作文,我们以科幻作家凡尔纳为例进行剪裁舍弃:原材料: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议论文分析例子的典范例证型议论文写作不少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却平常得很,得分也较低。
失误在哪儿?失误往往就在运用例证的技巧上。
本文试图从学生作文中抽出两例加以说明。
例一:(1)可以说,勇于自荐对个人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早在我国战国时期毛遂就曾向赵国公子平原君自荐,并说服平原君携己一同出使楚国,最终促成了赵楚合纵。
(3)北京申奥时,中国代表的几位陈述人勇敢自信地走上演讲台,他们精彩的陈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北京的风采和中国的实力。
(4)同样的事例在国外也屡见不鲜,例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戴维爵士需要一名助手,年轻的法拉第勇敢的上前自荐。
例二:(1)心灵的监狱对自己的危害极大,但它并不是固不可摧的。
(2)曾听到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人声鼎沸的大街上,一位持枪抢劫银行的男子,一个被劫持为人质的年轻妇女,一群神情紧张的警察。
(3)像许多经典影片一样的场面。
(4)令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5)妇女因阵痛发出声来,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湿了衣衫,她要临产。
(6)空气凝固了一般。
(7)许久,歹徒的手有些松动了,他面临着选择。
(8)他放下了枪,警察将他围住,而他没有放手,因为孕妇需要及时处理。
(9)歹徒曾是医生,他镇定地征得警察同意,帮助孕妇接生,并踏上了自首路。
(10)这算得上一桩奇事,但细细想来也是可信的。
(11)人只要良知未泯,总能找到打开心灵的钥匙,偏激的认识和固执的盲从筑起的心灵监狱就会被摧毁。
解析:以上两例都来自学生作文,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例证型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失误。
例一:共四句话,(1)是观点句,(2)(3)(4)为举例句,列举了“毛遂自荐”“中国人申奥”和“法拉第自荐”的事例,所举事例不可说不典型,涵盖古今中外,但读来感觉说理不充分,论证不是很有力,其原因是文段一例接一例,成了事例的堆积。
我们说议论文除了观点句和举例句外,还要加上分析道理和阐述理由的句子(暂把它们叫议论句),才能使观点和事例融为一体,增强说服力,段末还可以加上一个归纳总结句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