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柯达伊手势音阶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音乐课堂教学中“手势语”有效运用的研究海安县实验小学程海蕾柯达伊手势是英国人柯尔文首创的,柯达伊把这套手势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即通过8个不同的手势,分别表示1 2 3 4 5 6 7 i。
使原来很抽象的音调音阶形象化,可以对受教育者进行持续不断地视觉上的刺激,使其更好地接受音高音准的训练。
这套手势对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音乐训练有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深入了解了这套手势后,我决定将它应用到我的音乐课堂教学中。
经过尝试,发现它对于训练孩子们的音高、音准,培养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热情都很有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没有一无用处的人,也没有全知全能的人。
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个方面有特别的发展。
事实确实如此,虽说爱说爱唱是每一个孩子们的天性,但到了音乐课上,你却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喜欢音乐、对音乐感兴趣。
很多孩子都是被动地在老师的“牵引”下学习音乐的。
学习缺乏了主动性,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因此,很多简单的视唱,孩子们跟着大部队哼两句尚可,但如果单独请他(她)演唱,就会显得异常木讷,要不唱起来就是一个调,根本找不到音高,还有的找不着调,不知音高音准为何物。
这样的课费时亦费力。
后来我借鉴学习了柯达伊手势,在练习视唱的时候,让孩子们唱时留意老师的手势。
没想到孩子们学的特别专注,他们眼睛亮闪闪的盯着我的手,声音随着老师手势变化而变化。
音高和音准,甚至节奏的准确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以往的音乐课,我们往往都是听录音机、老师的范唱,然后孩子们跟着牙牙学语,调动运用的只有听觉器官。
时间长了,会产生审美疲劳。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但由于加入了柯达伊手势,视觉器官的加入,让孩子们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因为新奇的东西总是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得以集中,所以课堂气氛显得活跃、灵动,学习效果也斐然。
再者,柯达伊手势的运用,让孩子们的挑战意识被唤醒,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积极尝试新的东西,都要在新的事物面前表现自己。
柯达伊手势在低年级段教学中的运用
一百多年前,英国的柯尔文发明了代表常用音高的一套手势。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就采用了柯尔文手势,并稍作变动使其更为完善。
这套手势是配合首调唱名法使用的,九个手势分别代表了七个独立的唱名,以及最常用的升Fa和降Xi(降Ti-----Ta)。
柯尔文手势变看不见的音高关系、稳定与不稳定、倾向于被倾向性也都变得直观易感。
这有利于学生唱准音高、有利于他们对调试及其音高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用手势发出无声的指示,使学生明白所唱的音高是否还需要调整,是要稍微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来进行二声部的歌唱教学,两只手分别表示两个声部的不同音高及其结合,以便于帮助学生调整音准、发展听觉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每一节课都用2、3分钟的时间来唱几遍音阶、要求学生边打手势边随琴唱出音高。
二年级歌曲《大钟和小钟》是一首合唱歌曲,在双声部的教学中我带着学生边唱边做手势,根据旋律的特点加入了“DoMi Sol”两个音符的手势,进行了强化练习,效果非常好。
总之,我认为运用约翰•柯尔文的手势进行识谱教学,更有利于来训练学生的音准。
1/ 1。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柯达伊教学法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李丽梅(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摘要: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作为重要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对于学生音乐基本能力的训练有其独到之处。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
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手势;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2-0200-02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也开始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柯达伊教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音乐教学法,其在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各种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本民族民间音乐。
此课题就是围绕柯达伊教学法的教育观念及教育目标,对小学生的音乐理念的影响,以及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分析柯达伊教学法手势,在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中达到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采用柯尔文手势,用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的音阶唱名。
在柯尔文手势的指挥下,学生的合唱慢慢稳定下来。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
二、柯达伊教学法(一)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及特色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教学法。
该体系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者以本民族风格创作的多声部合唱,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支柱,采用首调唱名法及柯尔文手势等教学法,有着高度谨慎的结构和系统性。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870年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
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教学方法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
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内心听觉训练教师不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
例如,老师用手势做出:s l s m,l dˊl m,m dˊs l让学生边看边记但是不准唱出声音,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教师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一个音的音高,然后让学生边看老师手势边唱,或自己做手势唱,如果学生音准教好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唱。
长期训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
音乐记忆训练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的配合,与学生做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教师即兴地慢唱旋律,并伴随着手势,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仿,做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
二声部训练使用手势进行二声部训练。
教师用两只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音高,调整音准、训练听觉,使学生学会互相倾听、配合。
或者是选择学生二声部歌唱中困难的片断单独进行练习。
练习时不看谱、不使用钢琴,只是按照教师的手势歌唱。
音阶调式转换训练利用手势辅助,做同主音的音阶调式转换,这是熟悉音阶调式、在首调唱名中进行转调练习的很好方法。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870年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
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教学方法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
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内心听觉训练教师不出声歌唱,仅仅用手势表示出一个个短小的乐汇片段,要求学生唱出它们的音高,做内心听觉的训练。
例如,老师用手势做出: m, dˊ m,m dˊ让学生边看边记但是不准唱出声音,当老师每做完一组之后,再让学生唱出这一片段,练习时教师可以哼唱出各片段第一个音的音高,然后让学生边看老师手势边唱,或自己做手势唱,如果学生音准教好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唱。
长期训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培养学生的音准。
音乐记忆训练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的配合,与学生做即兴的卡农轮唱练习:教师即兴地慢唱旋律,并伴随着手势,学生在教师歌唱两拍后模仿,做二声部卡农,锻炼音乐记忆。
二声部训练使用手势进行二声部训练。
教师用两只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音高,调整音准、训练听觉,使学生学会互相倾听、配合。
或者是选择学生二声部歌唱中困难的片断单独进行练习。
练习时不看谱、不使用钢琴,只是按照教师的手势歌唱。
音阶调式转换训练利用手势辅助,做同主音的音阶调式转换,这是熟悉音阶调式、在首调唱名中进行转调练习的很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