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拒食的护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2.01 KB
- 文档页数:15
精神病人拒食的护理对我科2006年1月~2007年5月间收住院的25 例拒食精神病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病人男10例,女15例;年龄16~52岁,平均26岁。
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2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2 例,偏执性精神病3例,其中拒食持续1~3天16例,4~6天6例,持续7天以上2例,其中1例严重拒食持续半月之久。
2 拒食原因及分析2.1 受精神症状支配18例(72%),拒食病人是受精神症状支配,如罪恶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幻觉、木僵等。
2.2 药物反应3例(12%),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有不良作用,如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发生吞咽困难,轻者病人进食或饮水发生咳呛,重者影响吞咽进食。
2.3 心理社会因素2例(8%),如不愿住院而以拒食来反抗。
2.4 躯体因素2例(8%),如腹痛、腹胀等。
3 护理要点3.1 生活护理:为解决病人拒食,护理人员设法接近病人,并首先从生活上帮助他们,每天为他们洗脸、更衣、端水、端饭。
由于病人有幻觉、妄想存在,对周围产生敌视态度,有时打骂工作人员或把水、饭泼在工作人员身上。
让其他人做示范,让病人观看别人吃饭。
同时设法增加病人食欲,这样反复示范,启发诱导,使病人逐渐开始进食。
3.2 精神症状护理:这类病人多数存在失眠、兴奋、躁动、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等症状,根据这些症状,我们制定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并设专人护理,使病人24小时都有专人看管,并有详细记录。
反复耐心细致的劝说,使病人逐渐明白,需要积极配合才能把病治好。
对受病态心理支配的病人,因势利导,与他们接触,交谈住院的必要性,使病人感觉亲人就在身旁,有时病人无故哭泣,等他停止哭泣再和他交谈,了解其原因,帮助解决。
3.3 躯体症状的护理:由于严重的拒食,身体极度衰弱,营养不良,常出现发热、水肿、腹泻等症状。
为使病人能及早恢复健康,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血压及大小便情况并做到准确记录。
精神科病人拒食的护理引言:精神科病人拒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还会影响到其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病人克服拒食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病人拒食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病因精神科病人拒食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他们的病情、心理状态、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和家属紧密合作,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确保对病因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了解病因,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二、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为了帮助精神科病人克服拒食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其次,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并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最后,定期检查病人的生活习惯,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规律,营养均衡。
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针对每个精神科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喜好和饮食习惯,提供适合他们的食物。
可以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交流,了解他们喜欢的食物和口味,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还要关注饮食的多样性,确保提供充足的营养。
四、进行心理干预精神科病人拒食往往与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拒食原因和困扰,提供合适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病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食欲和进食意愿。
五、合理使用药物在精神科病人拒食的护理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促进食欲和胃口。
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调整药物的使用。
六、定期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精神科病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可以通过记录病人的进食量、体重变化等数据来判断护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