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60.95 KB
- 文档页数:2
精神病人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摘要】精神病人进食障碍在临床十分常见,做好精神病人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通过对精神病人出现的进食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精神病人进食障碍原因护理措施精神病人进食障碍临床十分常见的本能行为障碍症状,可见于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过分兴奋躁动、木僵状态、痴呆等精神病患者;进食障碍可持续几天至数周,直接影响患者的躯体健康和治疗措施的实施,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进食障碍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精神症状加剧,病程延长,用药困难,疗效不理想,因此开展精神病人进食障碍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护理工作对促进进食障碍的病人的康复与回归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一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1.精神病人进食障碍的临床分类:进食障碍主要表现有厌食、偏食、拒食、贪食、异食、素食与暴食等进食障碍,病人不但在家庭进食中表现上述特征,而且住院间常发生上述表现。
2.进食障碍与精神症状关系:相当部分进食障碍病人与精神症状进展期有密切关系,有的病人进食障碍受幻觉妄想的变化有关,如罪恶妄想、被害妄想、宗教妄想,也有的病人思维罗缉推理障碍而拒食食物,一旦精神症状控制住,进食障碍也随之改,也有一部分病人情感不协调或情感衰退,行为退缩,甚至有的病人内脏幻觉或幻嗅等支配,也有的情绪抑郁,悲观绝望。
3.进食障碍与心理环境因素:有出现应激事件的病人也常常有进食障碍,如工作不称心,夫妻间的矛盾,家庭天灾人祸,财产损失等均可引起进食障碍。
4.进食障碍与躯体疾患关系:有相当部分精神病人进食拌有驱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胃炎及消化不良,也有的病人便秘、腹泻、发热、脱水、黄疸、肝功能异常、胰腺炎等疾病,随着躯体疾病的治疗,进食障碍也相继改善,病人进食也可以有味了。
5.进食障碍与用药不当或药物反应:一些进食障碍病人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不当或副反应关系密切。
如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物会引起病人贪食与暴饮暴食,必须特别注意,其次有些病人因药物引起心血管反应,锥体外系反应与胃肠道的反应,均导致病人进食障碍,如低血压、药源性肠梗阻、应激性胃溃疡,也有的引起肌张力增高,震颤,共济失调,也有的引起肝功能异常,发热等导致精神障碍,其次一些维生素用法不当也会引起进食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原因及分类,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四年的护理观察,跟踪调查,进食障碍的原因分析。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进食障碍多种多样,受症状控制、心理、生理、环境因素影响,表现不同,护理方法及措施也不相同。
结论不同原因的进食障碍患者,护理措施不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应对措施1 临床资料以2010~2013年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55岁。
诊断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3个月~20年。
采取了解病史、浅谈、护理观察、记录及跟踪回访等方式进行统计,为期4年。
其中拒食型12例(占40%);异食型3例(占10%);暴饮暴食型4例(13.3%);兴奋躁动型6例(占20%);紧张木僵型5例(占16.6%)。
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精神症状、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拒食、异食、暴食等行为。
分析进食障碍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现将临床表现病态分析及护理措施分述如下:①拒食型:4例受命令性幻听支配,患者听到有声音令其不准进食而拒食,4例受罪恶妄想症状影响,感到自己不配进食而坐以待毙;4例受被害妄想支配,患者怀疑有人在饭菜内下毒而不敢进食。
护理措施: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关系,使其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打消不正确的思想念头。
对受幻听支配的患者,在其耳边以较大的声音劝导提醒,耐心劝说,促其主动进食。
对有罪恶妄想、自认罪大恶极的,感到自己不配进食的患者,将饭菜拌杂,使其误认为是他人的残汤剩饭而考虑进食;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
有被害妄想,疑心饭菜有毒而不敢进食者,采取集体用膳,工作人员先尝试或让其他患者尝试,适当满足患者要求,解除疑虑,促使其进食。
②异食型:1例开始为拒食,后转变为乘人不备捡拾污物桶内的残剩果皮、事物、喝污水等,1例吞食能够找到的任何残剩污物、垃圾、烟头、牙膏、钉子、碎玻璃等。
精神疾病服刑人员拒食原因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75-02【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的拒食行为及产生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
方法:对我监精神病患者从精神症状及心理、社会、躯体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精神疾病患者拒食有受被害、幻听等精神症状影响,对强迫强迫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对改造、人际关系、监狱环境不适应等。
结论:应高度重视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
精神病患者拒食是一种异常摄食行为,在临床相当常见,拒食不仅妨碍药物治疗和精神康复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恶化,对这些患者必须予以很好的管理和照顾。
因此,关注和分析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对服刑人员身心健康和顺利改造来说十分重要。
现将我监近年来精神疾病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监共有各类精神病患者62例。
我监对精神病服刑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此期间出现拒食行为的共52例,占83.87%。
拒食患者中,均为男性,年龄21-45岁,平均( 34±7.8 )岁;病种包括精神分裂症 32例、抑郁症11例、躁狂症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6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了脑器质性和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拒食行为出现时间为:进入集中管理区1周内拒食 9例,发生在监狱减刑等获益行为当天21例,发生在人际关系恶化时6例,发生在批评教育等行为时16例;有反复拒食行为史的46例。
2 拒食原因分析:2.1 从精神症状及心理、社会、躯体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造成精神病患者拒食的原因是受被害、幻听等精神症状影响。
其中,被害妄想 6例,占15.53%,表现为患者惧怕食品中有毒而不敢进食;罪恶妄想 3例,占5.76%,表现为患者认为自己有罪,要以拒食的形式来赎罪;疑病妄想 7例,占 13.46%,表现为患者认为自己各种各样不治之症而不愿再进食;幻觉7例,占13.46%,表现为由于幻听、幻嗅,患者觉得食物难吃或有怪气味,不敢正常进食;木僵和违拗 2例,占3.48 %,表现为患者不食、不语、不动,劝其进食即表现违拗现象。
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噎食是精神病房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其发生突然,抢救困难,死亡率高。
现将我科去年底连续发生2例噎食窒息死亡的原因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女,46岁, 1994年9月下旬持续高热1周,伴神志恍惚两天院外诊断为散发性肺炎,经用抗病毒激素、脱水等药物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病程中患者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夜间睡眠差、谵语、无饥饱感。
11月初来我院门诊治疗,口服氯丙嗪50mg,每日2次,症状有所好转,11月23日门诊以脑炎致精神障碍收住我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神经系统捡查:咽反射略迟钝,饮食无规律,故给予半流质饮食,瞩家属配合工作人员做好饮食护理。
入科当天晚上进餐时,患者忽然从家属手中抢过半个馒头吞下,随即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颜面青紫,继之呼吸停止。
立即清除堵塞于咽喉部食物,采用倒挂叩背、吸氧、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后。
自主呼吸恢复,1小时后呼吸再次停止,给予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例2]女,65岁,因抑郁症于1994年12月12日入院。
患者曾因病情反复住院4次,长期服用抗精柙病药物,本次住院治疗给予口服氯氮平50mg,每晚1次;氯丙咪嗪25mg,每日3次。
以后逐渐加量至氯氮平150mg,每晚一次;氯丙咪嗪50mg,每日3次。
12月29日吃早饭(馒头、稀饭)时突然倒地:表现为颜面青紫、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呼吸停止,立即清除堵塞于咽部的食物、叩背、吸氧、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后,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呼吸,但脑复苏未成功呈植物人状态。
由于脑缺氧严重,伴顽固继发性癫痫,继之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量出血,并伴有血尿、肺炎、褥疮,1995年年4月1日因全身各脏器衰竭死亡。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副反应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有锥体外系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吞咽反射迟钝,食道括约肌麻痹。
致病人进食时发生噎食[1]。
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和5HT阻断作用使唾液分泌减少,出现口干、舌燥[2],进食时可因食物团堵塞食管致气管受压造成患者呼吸不畅及窒息。
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屈艳妮;唐柳岚;黎丽华;付丽;陈淑媚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2(009)005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行为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主要为精神症状、抵触情绪、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所致.结论应高度重视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明显改善拒食症状.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屈艳妮;唐柳岚;黎丽华;付丽;陈淑媚
【作者单位】510430,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510430,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
院;510430,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510430,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510430,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汤代青;谢小青
2.住院精神病患者拒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施惠篪
3.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杨宏英
4.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杨宏英
5.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拒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J], 王健;柴家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男性精神病患者拒食的病态心理分析与护理发表时间:2012-03-26T14:44:18.8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6月(下)总第194期供稿作者:严继玲[导读] 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除,促进其正常进食,以保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严继玲(山西省阳曲县安康医院山西太原 030100)【摘要】精神病患者拒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从生理护理扩大到心理护理。
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引起精神患者情绪变化和行为活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重要影响。
对我院2008.3—2011.3收治的82例男性拒食患者进行病态心理分析,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除,促进其正常进食,以保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心理护理;拒食;精神病患者【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227-01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 拒食是常见的一种症状。
患者入院时常处于发病的急性期, 部分患者幻觉、兴奋、躁动、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明显, 受病理心理支配, 会出现不同原因拒食, 以致胃肠功能紊乱、头晕、无力, 甚至电解质紊乱、机体营养失衡, 从而加重病情或贻误治疗, 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增加负担。
鼻饲、静脉高营养、输液、强迫性进食等, 又极易使患者产生敌对及负面情绪。
此时, 护理人员恰当地运用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拒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往往效果明显。
1对象与方法本文对2008年3月~ 2011 年3月我院收治的82 例男性拒食患者, 根据不同拒食原因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情况: 全部患者均系男性, 共82 例。
年龄14~ 67岁, 平均36.17岁。
疾病类型: 精神分裂症32 例, 情感性精神病27 例, 分裂样精神病19 例, 反应性精神病4 例。
11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拒食情况的分析 精神病患者拒食,不仅影响了机体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给,同时也给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加强精神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对促进疾病的康复起着一定的作用。现将我院2013年1月至6月的男性住院患者中113 例拒食者,作回顾性分析。
一、统计资料 由表1看出精神症状所致拒食88例占77.9%,情绪反应所致拒食 1 7例占15%,药物反应所致拒食8例占7%。
二、结果分析 (一) 拒食与病种、病期的关系 1.表1所见8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占65.5%, 躁狂症患者19例占16.8%,抑郁症患者者8例占7%,其它 (包括产后精神病患者,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应激障碍患者) 12例占 10.6%。 以病房收住的常见病为例,精神分裂症拒食发生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拒食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 x2=0.0053,P >0.05,无显著差异。
2.拒食与病期的关系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病期2个月以下54例,一年以上32例。本人认为病期在2个月以下多数为急性不合作患者发生拒食者多;而病期在一年以上与精神症状支配有密切关系。
(二) 拒食原因 1、精神症状: 113例患者中精神症状所致拒食者88例占65.5%, 其中受幻觉支配者17例占15%,患者可闻到或尝到饭中有怪味毒气等,或听到有人叫他不吃饭,或忙于与幻觉中的声音对话而顾不及进食;受妄想支配者41例占36.3%,这类患者常怀疑饭中有毒不敢进食;有牵连观念的病人认为别人有意指使他不吃;或逻辑思维障碍者认为吃了以后将会使某人遭到不幸,因而拒食;罪恶妄想的患者认为自己有罪,不配吃或不该吃好的东西,并以拒食而企图饿死;疑病妄想患者认为内脏烂了,不能进食。情感障碍 17例占15%,这类患者主要指过度兴奋或抑郁,情绪抑郁者除自责自罪妄想所致拒食外,患者因食欲减退而吃不下饭,情绪激动及兴奋患者不觉得饥饿或忙于自己的事情,无暇或不安心进食; 其它13例占11.5%,指部分行为怪异及部分退缩病人不知饥饿或意识障碍者不知进食,术僵及违拗病人不食不动或给食时表现违
精神病人发生噎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急性食道阻塞(噎食)是进食时不咀嚼即下咽,卡在食道第一狭窄处,压迫呼吸道而引起呼吸窒息。
精神病人发生噎食是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其发生突然,抢救困难,死亡率高,如果病人出现噎食,应赢得时间及时地有效急救。
[例1]病人,女,61岁,诊断: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氯氮平2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
该病人在一次吃晚餐时,因大口吞咽米饭而发生噎食,护士及时发现,一边对病人进行抠取食物,一边找来值班医生,此时病人面色青紫,迅速将病人抬入抢救室,将其趴在床边,边叩击后背边抠取食物,结果病人自主呼吸恢复。
[例2]病人,男,72岁,诊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肺心病,氯丙嗪75毫克每日一次口服。
该病人在探视时家属喂粘糕饼时,病人发生噎食现象,值班护士立即找来医生,三人立即用手为病人抠取食物,当时病人脸色青紫,双眼直瞪,心率加快而弱,即刻置病人上身趴于床沿上,边叩击后背边抠取食物,时间约一分钟左右,将食物取出,将病人平卧、吸氧,观察病情变化,病人自主呼吸恢复。
1.原因分析1.1生理原因老年人年龄大,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差,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功能低下。
1.2精神病人由于精神障碍易出现拒食,暴饮暴食,仓促进食。
1.3选择进食的种类不当,如例2。
1.4药物副反应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多有锥体外系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咽喉肌群共济失调,吞咽反应迟钝,食道括约肌麻痹,致病人进食时发生噎食,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和5HT阻断作用使唾分泌减少,出现口干、舌躁、吞咽困难,进食时可因食团阻塞食管致气管受压造成呼吸困难,以致窒息。
2.防范对策2.1预防为主护理人员应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有关药物的副作用的反应,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注意观察喉肌功能,有明显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人,应酌情在餐前给予拮抗剂或减少药物的剂量或更换副作用较轻的药物。
2.2做好饮食护理病人进餐时,护士要守护在病人的身边,最好进半流质或易嚼碎易咽的食物,进干食时尽量将食物泡软后再进食,对于兴奋病人及年龄较大的病人,进餐时应专人看护,对于心肺功能低下的病人,可适当限制进食量,不要吃得过饱,避免增加心肺负担。
住院重性精神病人拒食的调查和对策摘要】目的精神病患者急性期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拒食极易导致病症的加剧和并发症的发生,危害自身并影响治疗。
对精神病患者拒食的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使疾病早日康复。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随机抽取住院的重性精神病拒食的患者60例进行观察,对患者拒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有效地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同时对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拒食原因分析护理对策精神病人的拒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拒食有的可持续一天或几天,甚至几月,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治疗和护理,不仅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因此了解精神病人拒食的原因,针对性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将住院重性精神病患者拒食进行调查及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随机抽取我院住院的重性精神病480例,其中拒食的患者60例,占12.5%;平均年龄38.2,其中男22例,女38例。
精神障碍按ICD-10诊断标准[1]:精神分裂症2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3例,双相情感障碍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例,偏执型精神病8例。
文化程度:本科2例,大专以上4例,中专12例,初中10例,小学22例,文盲10例。
2 原因分析2.1 受妄想和幻觉支配病人可闻到或尝到饭中有异味而拒食,或忙于与幻听中的声音对话而顾不得进食,或命令性幻听支配,听到令其不准进食的声音而拒食。
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怕饭中有毒而不敢进食。
有牵连观念的病人认为别人有意指使或吃了以后将会使某人遭到不幸,因而拒食。
罪恶妄想的病人认为自己有罪,不配吃或不该吃如此好的食物,以拒食而企图饿死。
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认为自己胃肠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肠道已经溃烂而不能进食。
2.2 情绪抑郁此类的病人往往有明显的自卑、悲观消极和自杀行为,多数都食欲不振,胃纳差,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不思饮食,常感到饮食无味而吃不下。
拒食病人护理常规1.怀疑饭中有毒的患者,可让其参加配餐工作,让患者亲自参与饮食的分发以减轻疑虑,亦可允许其任选一份饮食以消除顾虑。
2.兴奋躁动、无心用餐的患者用餐时应当由专人管理、单独用餐,即避免干扰其他患者,亦可促其安心进食。
3.对情绪抑郁、饮食不良的患者,尽量提高饭菜质量,刺激患者的食欲,并耐心劝解患者,帮助其进食。
4.对食量过大、痴呆、不能自理饮食的患者,应由专人护理,尽量劝解患者细嚼慢咽,防止食物堵塞造成窒息。
禁止给过硬的食物、水果。
5.自罪妄想要吃剩饭脏食者,可以饭菜拌在一起吃,将污桶保管好,防止病人乱吃,引起消化道疾患或食物中毒。
6.木僵患者因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喂饭时耐心细致,必要时给流质或鼻饲。
7.开饭前一小时,勿给患者发零食,以防影响食欲。
8.除上述精神因素外,患者拒食,应仔细检查无躯体不适,并及时给与处理。
噎食病人抢救护理常规1.病人开饭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并劝导病人细嚼慢咽,酌情协作,防止噎食,力争对噎食者早发现、早急救。
2.对暴食和抢食的病人,安排单独进餐,劝其放慢进食速度,适当控制其食量。
禁止病人将馒头等固体食物带回病室。
3.对年老或药物反应严重、吞咽动作迟缓的病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吃带骨、刺的食物。
必要时予以每口少量喂食,专人照顾。
4.发现噎食者,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立即有效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同时通知医生。
具体采取一抠二置的方法或Heimlic手法。
4.1 一抠:用中指、食指从病人口腔中抠出或用食管钳取出食物。
4.2 二置:将病人倒置,用掌拍其后背,借助于震荡,使食物松动,向喉部移动而掏出。
4.3 Heimlic手法:双手环绕病人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病人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用力冲击、挤压。
5.当病人出现呛咳、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用一粗的无菌针头在环甲膜处插入气管,并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
配合医生进一步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护理。
精神病主要指患者因为各种内外原因引起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患者在认识、行为、感情、意志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1]。
因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是由家属、朋友、同事等强迫入院,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心理抵触[2]。
拒食是患者在意识清晰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或者是拒绝饮水等行为,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类问题[3]。
由于大部分的精神药物必须要患者保证足够的饮食量才能使用,如果患者长期拒食会直接对药效造成影响,延误治疗,长期拒食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酸解平衡失调情况,加重病情,增加护理难度[4]。
为进一步了解本院精神病患者拒食的原因,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180例,对拒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增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整理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180例,分析总结其拒食原因,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
对照组男38例,女52例,年龄16~70岁,平均(33.79±0.72)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9例,高中学历17例,初中学历28例,小学学历32例,文盲4例;研究组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6岁,平均(35.88±0.7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例,高中学历15例,初中学历30例,小学学历34例,文盲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⑵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增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被害妄想拒食患者的护理对策:部分患者疑心饭菜被人下毒,因此不敢独自进食,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可安排鼓励患者集体用餐,饭菜分配好以后由工作人员当面先试尝后再给患者吃,消除患者的顾虑。
②罪恶妄想拒食患者的护理对策:部分患者自我感觉罪恶感极大,不配吃饭,拒绝进食,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将饭菜拌在一起,心理暗示患者让患者感觉是残羹冷炙而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