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期中复习(知识点加习题_及易错题)
- 格式:ppt
- 大小:35.01 MB
- 文档页数:67
第3讲两、三位数的连加运算(讲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 三位数连加的估算。
可以把每个加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2. 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1. 列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 列竖式计算连加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一定要向前一位进几。
【易错一】爸爸昨天钓了25条鱼,今天比昨天多钓了7条。
今天和昨天共钓了()条鱼。
A.57 B.47 C.32【解题思路】昨天钓了25条鱼,今天比昨天多钓了7条,昨天钓的鱼的条数加7等于今天钓的条数,再把两天钓的多条数相加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25+7+25=32+25=57(条)答案:A【易错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求什么,再作进一步解答。
【易错二】下面算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当每个汉字代表什么数时,等式成立?爱=( ),数=( ),学=( )。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学+学+学=□4,根据相关乘法口诀可知,3×8=24,所以学=8,个位向十位进2,;数+数+进位的2=△4,结合爱+进位后=10可知,数=6,由此爱=9,据此解答。
【完整解答】由分析可知:8+68+968=1044所以爱=9,数=6,学=8。
【易错点】这种竖式数字迷问题,常常把已知的数字作为解答的突破口,结合数字的特点和数位知识以及计算法则解答。
【易错三】三年级有325人,比四年级少18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解题思路】三年级人数加18等于四年级人数,再加上三年级人数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325+18+325=343+325=668(人)答:三、四年级一共有668人。
【易错点】分析清楚谁比谁少,再列式计算。
【易错四】商店上午卖出电视机124台,比下午少卖78台,一天共卖出电视机()台。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20分)1、1袋水泥重50千克,()袋水泥重1吨。
2、一根木材长3米,第一次锯掉8分米,第二次锯掉2分米,这根木材短了()米.3、360秒=()分 8吨=()千克4、最小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余数是().5、在18×3÷6中应该先算()法,在45÷(12﹣3)中应该先算()法,在42÷7+28中应该先算()法。
6、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积最大的是(),最小的是().7、小黑、小白和小灰三只兔朋友见面了,每两只小兔握一次手,三只小兔一共握了()次手。
8、工人叔叔将一根圆木锯成3段需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要将这根圆木锯成20段,需要()分钟.9、一道除法算式中,商和余数都是3,除数正好是余数的3倍.被除数是().10、老师有157块糖,至少拿出()块,剩下的就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至少拿出()块,剩下的就能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分)1、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A.10 B.1 C.992、一盒巧克力65元,一瓶红酒86元,爸爸带了200元买这两样东西()。
A.够B.不够C.不能确定D.可能不够3、某超市每逢31号都要举行促销活动,一年要举行()次。
A.5 B.6 C.74、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A.王师傅B.李师傅C.一样快5、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占全长的()A.34B.43C.14D.13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10分)1、时、分,秒中秒的单位最小,但是秒针走得最快.()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绘制的。
()3、甲、乙、丙、丁4个人参加羽毛球比赛,每2个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8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长度约为8米的可能是()。
A.手指B.铅笔盒C.铁丝2.泉泉有450元零花钱, 林林有370元零花钱, 他们一共有()元零花钱。
A.720B.820C.803.一条围巾80元, 一件上衣299元, 估计一下这件上衣比这条围巾贵()元。
A.100B.200C.3004.一件外套原价是739元, 现价是530元。
那么这件外套降价()元。
A.109B.209C.2005.墨水瓶的高度约为6()。
A.厘米B.毫米C.分米6.一次深呼吸要4()。
A.小时B.分C.秒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小明每天喝200千克的牛奶。
()2.210加190的和比500减去90的差大。
()3.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的数是最大的四位数。
()4.目测和步测都是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
()5.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 也可以说, 写字台高8分米。
()6.6点一刻就是6时15分。
()三.填空题(共10题, 共50分)1.(1)超市到公园有()米, 超市到商场有()米。
(2)超市到学校的路程是800米, 商场到学校的路程是()米。
2.口算170+80=(), 想:17个十加()个十等于()个十。
也可以把170分解成()和(), 先算(), 再算()。
3.现在是9:45, 一场电影已经开始了半小时, 这场电影是()开始的。
4.填上“>”“<”或“=”。
56+35()76 235-25()331 1000-482()50050千米()400厘米800克()1千克 3吨()3000千克5.计算乌兰察布到张家口的里程, 列式是()。
“687-186”表示的是()和()之间的里程。
6.智力园。
700千克+300千克=()千克=()吨1吨﹣400千克=()千克215吨﹣212吨=()吨=()千克725克+275克=()克=()千克1吨﹣80千克=()千克﹣80千克=()千克7.在○里填上“>”、“<”或“=”。
第7讲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讲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 加减法的笔算。
笔算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笔算不同点:(1)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减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2. 验算。
(1)加法的验算。
交换加数的位置重新算一遍,看两次的计算结果是否相等(2)减法的验算。
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方法二: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3. 万以内数的连加。
计算万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列两个竖式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来计算,用脱式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一般需要几步就写几个等号。
1.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2.计算进位加法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3.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被借走1,计算这一位时应先减去这个被借走的1,再计算。
4.在进行脱式计算时,不参加运算的数一定要落下来,参加下一步的运算。
【易错一】妈妈有400元,可以买下面的()和()。
①电风扇:245元②电饭煲:187元③电磁炉:208元A.①,③B.②,③C.①,②【解题思路】分别求出购买点风扇和电磁炉、电饭煲和电磁炉以及电风扇和电饭煲的价钱,看求得的哪个价钱小于400,妈妈就可以买那两件商品。
【完整解答】A. 245+208=453,453>400;B. 187+208=395,395<400;C. 245+187=432,432>400;答案:B。
【易错点】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易错二】根据下面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1)900元可以把三样东西都买下来吗?(用计算说明)(2)请你提出一个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解题思路】(1)把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然后和900比较大小,判断出用900元可不可以把三样东西都买下来即可;(2)我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一共要多少元?然后用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加上一块手表的价格即可。
三年级湘教版数学上学期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难点知识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计算题1.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08÷2= 35×47=△856÷7=76×38= 59×64=△552÷8=2. 笔算。
420+360 760﹣350 320+440460+190 650﹣270 850﹣3403. 口算。
30×4= 1500÷5= 4×21= 400÷5= 96÷3=0÷5= 34÷2= 720÷8= 45×2-50= 42÷7-6=4. 口算。
83÷4≈ 480÷6= 350÷5= 66+34= 440÷2= 345÷5≈ 84÷4= 1800÷9= 615÷3= 980-260=5. 估算。
39÷8≈ 37÷6≈ 238÷6≈498+199≈ 197×5≈ 418÷5≈6. 列竖式计算。
2.7+3.2 9.6+3.7 7.3-6.212.6+4.5 14.3-0.8 8.0-3.57. 计算题。
38÷2= 55÷5= 87÷3= 93÷3=65÷5= 76÷4= 96÷3= 55÷5=8. 直接写出得数。
150÷30= 14×6= 350÷5= 8×12= 240÷5÷8= 91÷7= 400÷80= 26×3= 90÷15= 720÷9÷8=填空题9. 在括号里填上“>”“<”或“=”。
知识整理第一、量的计量(一)长度及长度单位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参照物:1枚1分的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1小手指的指甲盖长大约1厘米,1小拃最的长度大约1分米,1小庹的长度大约是1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度大约是10 )(二)质量及质量单位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做单位。
2、质量单位参照物:两袋食用盐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1克,40个小学生的质量大约是1吨。
小技巧:1、换算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乘进率;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口诀: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2、给每一个单位找参照物,选择单位时对照参照物,选择合适的单位。
第二、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口诀:1、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能作除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4分)1.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256误写成625,结果算出的差是117,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A.998 B.486 C.3692.516+188的和大约是()。
A.600 B.700 C.8003.436与287的和比513多()。
A.200 B.210 C.2304.小明一家去科技馆,他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的时间如下图,路上用了()分钟。
A.35分钟B.55分钟C.115分钟5.在操场上跑一圈,小明用58秒,小红用1分,小华用1分零3秒。
()跑得快一些。
A.小明B.小红C.小华6.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
A.千米B.米C.分米7.用加法验算减法应用了()这一关系。
A.减数=被减数﹣差B.差=被减数﹣减数C.被减数=差+减数二、填空题(共13分)8.开火车。
9.987比一个数多69,这个数是.10.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2米=( )厘米1时20分=( )分8厘米-5毫米=( )毫米1吨-300千克=( )千克11.分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就是( ),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 )。
12.妈妈八月份买菜花了403元,九月份买菜花了398元,这两个月大约一共花了( )元.13.小明乘车去奶奶家,路上用了45分钟,在下午2:55到达。
他是从下午( )出发的。
三、判断题(共7分)14.一个三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差不是三位数就是两位数.( )15.650-300其实就是65个十减去3个十,结果是62个十是620。
( ) 16.460和238的和接近700。
( )17.分针从2走到3经过了5分钟.( )18.5吨水泥比5吨棉花重。
( )19.一辆小货车的载重量是7000吨。
( )20.小华跑100米,用了18秒()四、计算(共16分)2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678+289=(2)723-475=22.脱式计算。
45-28+389521-(309+191)五、解答题(共51分)23.有700厘米长的丝带,要包装3个礼盒.剩下的丝带还够吗?24.一只老虎重600千克,大象重1200千克,羚羊重300千克。
第19讲数学广角—集合(讲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解决重叠问题时,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集合图,借助集合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地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叠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解决重叠问题时,一定要减去重复的部分。
【易错一】李老师对一些同学进行才艺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会吹竖笛的有22人,会拉小提琴的有8人,其中既会吹竖笛又会拉小提琴的有4人。
被调查的同学至少会其中一种乐器,李老师调查了()名同学。
【解题思路】会吹竖笛的人数加会拉小提琴的人数,再减去两种都会的人数,即等于李老师调查的学生数,据此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22+8-4=30-4=26(名)故答案为:A【易错点】熟练掌握集合问题解题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二】看图,参与捐口罩的一共有( )人。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只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参与捐口罩和洗手液的人数,依此计算即可。
【完整解答】25+18=43(人)【易错点】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易错三】下图是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情况,请你根据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人。
②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解题思路】①观察图可知参加唱歌的在右侧椭圆中,参加跳舞的在左侧椭圆中,分别数出舞蹈小组和唱歌小组的人数即可。
②用参加唱歌的人数加上舞蹈小组的人数,减去既参加唱歌小组又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
【完整解答】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6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8人。
②6+8-3=14-3=11(人)答: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11人。
【易错点】本题考查集合问题,关键理解3人既是参加舞蹈小组又参加唱歌小组的学生重叠部分,总人数=(A+B)-既A又B。
【易错四】参加绘画小组学生名单参加书法小组学生名单(1)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书法小组的有()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经典易错题重点题整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经典易错题重点题整理【第⼀单元】两、三位数乘⼀位数【点击知识点】1.整⼗、整百数乘⼀位数的⼝算⽅法:先把整⼗、整百数0前⾯的数与⼀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个0,积的末尾也跟着添上⼏个0。
如⼝算20×4,可以这样想:20中有2个⼗,“2个⼗”×4就是8个⼗,因此是80;⼝算2×400,可以这样想:400中有4个百,2ד4个百”就是有8个百,因此是800。
2.进⾏两、三位数乘⼀位数的估算时,先把其中的两、三位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整百数,然后再⽤⼝算求出它们的积。
在估算39×7时,可以这样想:将39看作40,40×7=280。
因此,39×7≈280。
我们要知道,在估算的时候,我们是把39看⼤了⼀点点,所以,真正的结果⼀定⽐280⼩⼀些。
估算203×6,可以这样想:将203看作200,200×6=1200,因此,203×6≈1200。
这⾥,我们把203看⼩了⼀点点,所以,真正的结果会⽐1200⼤⼀点点。
3.倍就是把少的看作1份,然后看多的⾥⾯有⼏个1份,多的就是少的⼏倍。
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就是求多的⾥⾯有⼏个少的。
4.0乘任何数都等于0。
【扫描重难点】1.重点(1)掌握整⼗、整百数乘⼀位数,两位数乘⼀位数的⼝算及相应的估算。
(2)初步建⽴“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关于⼀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的问题。
(3)掌握⼀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法。
2.难点(1)正确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位数的算理。
(2)合理地运⽤⼝算、估算、笔算的多样化计算策略。
(3)积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挑战必考题】⽤4、5、6、7组成⼀个三位数和⼀个⼀位数,怎样使它们的乘积最⼤?怎样使它们的乘积最⼩?【第⼆单元】千克和克【点击知识点】1.表⽰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克作单位,克⽤“g”表⽰。
三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易错题11.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篮球。
商店里有三种价格不同的篮球,如下表。
如果王老师买了6个同样价格的篮球,付给售货员700元,那么他买的是()种篮球。
2.有 12个 , 的个数是☐的3倍,有()个☐,画出☐。
3.一个打字员每分钟能打80多个字,他工作5分钟最少能打()百个字。
4. 218×4的积是()百多,512×6的积接近()千,4×32的积是()位数,205×3的积不少于()百。
819×5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5. 明明家到学校有500多米远,他平均一分钟能走90到100米,5分钟()走到学校。
(填“能”、“不能”、“不一定”)6. 果糖有20颗,奶糖的颗数比果糖的三倍多,四倍少。
奶糖最少有()颗,最多有()颗。
7. 小明看一本《西游记》,看了3天,平均每天看90页,第四天应从第()页看起。
8.□28×4,要想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要想积是三位数,□里可以填()。
9.把2、6、9、3四个数字分别填入□里,写成乘法算式。
(1)要使积最大,应该怎样填?□□□×□(2)要使积最小,应该怎样填?□□□×□10.□31×4积是二千多,方框里可以填( )。
11.一张彩条对折、再对折后长度为25厘米,则彩条的长度为()米。
12.把一根彩条对折、对折、再对折后,量得长度是20厘米。
原来这根彩条长()厘米。
13.如果∆+∆+□=25,∆+∆+□+□+□=35,那么∆=(),□=()。
14.一瓶酱油的净含量为2千克,如果把这瓶酱油放在盘称上称一称,盘称上会显示()。
A.2千克B.比2千克大C.比2千克小D.无法确定15.下面最接近1千克的物品是()。
A.一张讲桌B.一把直尺C.两袋盐D.一台式电脑16. 105×3×3=105×() 25×8=25×()×()1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合()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经典易错题重点题整理【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点击知识点】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跟着添上几个0。
如口算20×4,可以这样想:20中有2个十,“2个十”×4就是8个十,因此是80;口算2×400,可以这样想:400中有4个百,2ד4个百”就是有8个百,因此是800。
2.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先把其中的两、三位数看作与之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再用口算求出它们的积。
在估算39×7时,可以这样想:将39看作40,40×7=280。
因此,39×7≈280。
我们要知道,在估算的时候,我们是把39看大了一点点,所以,真正的结果一定比280小一些。
估算203×6,可以这样想:将203看作200,200×6=1200,因此,203×6≈1200。
这里,我们把203看小了一点点,所以,真正的结果会比1200大一点点。
3.倍就是把少的看作1份,然后看多的里面有几个1份,多的就是少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多的里面有几个少的。
4.0乘任何数都等于0。
【扫描重难点】1.重点(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关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3)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1)正确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合理地运用口算、估算、笔算的多样化计算策略。
(3)积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挑战必考题】用4、5、6、7组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一位数,怎样使它们的乘积最大?怎样使它们的乘积最小?【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点击知识点】1.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