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住院患者拒食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97.95 KB
- 文档页数:2
精神科拒食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科患者拒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的参考依据。
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就诊的60例伴有拒食现象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拒食的原因进行比较并总结合理的护理措施。
结果精神病患者拒绝进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以精神方面为主,占比为48.3%,因自身心理原因的有13例(21.7%),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0例(16.7%),其他原因的有8例(13.3%)。
结论熟悉并掌握精神科患者拒食的主要原因,并提前进行有效的预防,不仅可以有效的纠正患者的拒食行为,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护理拒食现象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是指在患者有意识的状态下,主观产生地一种拒绝饮食或饮水的行为[1],长期下去,不仅会阻碍患者对药物的正常服用,还会导致体内水、蛋白质、电解质以及酸碱等物质的代谢紊乱,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2]。
因此,掌握并熟悉精神科患者拒食的主要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但是,据报道[3],我国目前在此方面未有具体的研究,在护理防范措施方面也没有统一的定论,故笔者在相关文章的参考学习下,结合自己多年的护理经验,对来我院就诊的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拒食原因的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希为今后的精神科护理提供实质性的参考意见。
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1 研究资料将我院近期收诊的60例精神病且伴有拒食现象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0-45岁之间,病程在0.5-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学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
排出对象:(1)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
(2)伴有严重消化道疾病的患者。
(3)无法自主进行思考或无意识的患者。
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应急相关障碍、类似精神分裂、癔症以及酒精依赖症。
1.2 研究方法根据护士观察量表(NPSIE)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自主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以患者自主连续拒绝进食3次以上者定为此次研究对象。
精神科病人拒食的护理引言:精神科病人拒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还会影响到其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病人克服拒食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病人拒食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病因精神科病人拒食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他们的病情、心理状态、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和家属紧密合作,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确保对病因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了解病因,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二、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为了帮助精神科病人克服拒食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其次,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并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最后,定期检查病人的生活习惯,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有规律,营养均衡。
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针对每个精神科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喜好和饮食习惯,提供适合他们的食物。
可以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交流,了解他们喜欢的食物和口味,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还要关注饮食的多样性,确保提供充足的营养。
四、进行心理干预精神科病人拒食往往与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拒食原因和困扰,提供合适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同时,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病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的食欲和进食意愿。
五、合理使用药物在精神科病人拒食的护理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促进食欲和胃口。
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并调整药物的使用。
六、定期评估和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精神科病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可以通过记录病人的进食量、体重变化等数据来判断护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精神科住院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拒食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甚至拒绝饮水的行为。
拒食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常见问题[1],拒食不仅影响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从而延误治疗,而且长期拒食将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加重病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增加负担。
拒食不仅阻碍了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可导致精神症状的恶化,甚至会产生多种躯体并发症[2],由于精神科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口服药物,是否有良好的进食是精神科住院患者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精神科饮食护理非常重要。
我们对128例有拒食行为的病人进行了拒食原因分析,并针对拒食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拒食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因拒食而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病人780例,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中有关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并对有拒食行为的病人进行分析,共收集有效病例128例,男53例(4141%),女75例(5859%);年龄12岁~76岁;精神分裂症71例(5547%),应急相关障碍15例(1172%),心境障碍39例(3047%),癔症3例(234%)。
原因分析精神症状影响:①感知觉障碍:有幻听的病人因听到有人命令不让他进食或有声音提示这个食物有毒而拒食,幻嗅、幻味的病人因能闻到或尝到食物中有怪味、异味而不愿进食,这类病人23例(1719%)。
②妄想:被害妄想的病人怕有人在食物里放毒而拒食,罪恶妄想的病人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而不应该进食,疑病妄想的病人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躯体疾病,甚至消化器官已坏而无法进食。
这类病人51例(3984%)。
③意志行为障碍:木僵、亚木僵的病人,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保持固定姿势不动,不愿进食,违拗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进食要求给予抗拒,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整日忙忙碌碌,难以安静下来进食,这类病人6例(469%)。
④抑郁情绪:抑郁症的病人情感低落,自卑自责,认为生不如死,无食欲,有些病人为自杀而绝食。
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行为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果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主要为精神症状、抵触情绪、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所致。
结论应高度重视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明显改善拒食症状。
拒食现象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拒绝进食的一种异常摄食行为[1],在精神病患者中相当常见,拒食行为不仅妨碍药物治疗和精神康复顺利进行,而且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恶化,因此,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的护理成为护理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29例有拒食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4.3%,其中男88例,女41例,年龄15~59岁,平均(35.4±8.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相关诊断标准[2],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96例,占74.7%,狂躁抑郁症21例,占16.2%,反应精神病6例,占4.7%,癔症6例,占4.7%。
2 拒食原因分析2.1 精神病症状所致129例拒食患者中有83例因产生幻听、幻象、幻嗅或行为异常而拒食,其中被害妄想31例,这类患者往往猜疑心重,警惕性很高,认为饭菜中有毒而拒食,罪恶妄想17例,患者认为自己“有罪”,不配吃饭,以拒食来“赎罪”,甚至用以达到自杀的目的[3]。
疑病妄想14例,认为自己肠胃溃烂无法进食,或身患绝症无药可医,继续活下去只会带来自己和家人的痛苦而拒食。
化变妄想11例,认为自己成仙,不需要食用人间烟火或接受神灵旨意,不能进食。
异味妄想6例,患者嗅到难闻气味,认为饭菜不合口味,甚至嗅到对身体有害的气味,认为饭菜不能食用。
住院重性精神病人拒食的调查和对策摘要】目的精神病患者急性期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拒食极易导致病症的加剧和并发症的发生,危害自身并影响治疗。
对精神病患者拒食的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使疾病早日康复。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随机抽取住院的重性精神病拒食的患者60例进行观察,对患者拒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有效地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同时对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拒食原因分析护理对策精神病人的拒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拒食有的可持续一天或几天,甚至几月,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治疗和护理,不仅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副反应及并发症。
因此了解精神病人拒食的原因,针对性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现将住院重性精神病患者拒食进行调查及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随机抽取我院住院的重性精神病480例,其中拒食的患者60例,占12.5%;平均年龄38.2,其中男22例,女38例。
精神障碍按ICD-10诊断标准[1]:精神分裂症2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3例,双相情感障碍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例,偏执型精神病8例。
文化程度:本科2例,大专以上4例,中专12例,初中10例,小学22例,文盲10例。
2 原因分析2.1 受妄想和幻觉支配病人可闻到或尝到饭中有异味而拒食,或忙于与幻听中的声音对话而顾不得进食,或命令性幻听支配,听到令其不准进食的声音而拒食。
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怕饭中有毒而不敢进食。
有牵连观念的病人认为别人有意指使或吃了以后将会使某人遭到不幸,因而拒食。
罪恶妄想的病人认为自己有罪,不配吃或不该吃如此好的食物,以拒食而企图饿死。
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认为自己胃肠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肠道已经溃烂而不能进食。
2.2 情绪抑郁此类的病人往往有明显的自卑、悲观消极和自杀行为,多数都食欲不振,胃纳差,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不思饮食,常感到饮食无味而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