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534.00 KB
- 文档页数:9
(9—11题共用题干)
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4.4/10万。
9.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
A. 48.0/10万
B. 0.5
C. 24.0/10万
D. 2.0
E.无法计算
10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归因危险度为
A. 48.0/10万
B. 0.5
C. 24.0/10万
D. 2.0
E.无法计算
11.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
A. 48.0/10万
B. 0.5
C. 24.0/10万
D. 2.0
E.无法计算
标准答案:9.D 10.C 11.E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
常用指标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9题: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疾病频率与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之比,48.0/10万÷24.0/10万=2.0,故答案为D。
10题:归因危险度为暴露组疾病频率与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之差,48.0/10万-24.0/10万=24. 0/10万,故答案为C。
11题: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一般人群疾病频率-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一般人群疾病频率X100%,题干中未提供一般人群膀脱癌的频率,故无法计算,答案为E。
第5章队列研究一、名词解释1、队列研究:又称为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通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组或队列,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
3、随访:实际上就是基线调查后每隔一段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测量,收集疾病结局资料的过程。
4、人时:就是将随访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的积和,常以人年作为单位,故又称为人年数。
5、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
6、失访偏倚:队列研究的观察随访中,部分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观察而退出队列而引起的偏倚即为失访偏倚。
二、是非题1、-2、-3、+4、+5、-三、选择题1、 b2、 b3、 e4、 a5、 e四、简答题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分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定期检查并记录各组人群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如果暴露组某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或低于非暴露组,则可推测暴露与结局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在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出现研究结局,有可能出现该结局的人群。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必须使除了未暴露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
2、累计发病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固定队列中某病新发病例数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发病密度:是指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发病率,是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发病率,这时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称为发病密度。
标化比: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做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计算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即得标化发病(死亡)比。
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它通过长期的追踪观察特定人群的发展和结果,以了解某种现象或干预措施对人群的影响。
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1.可观察特定事件或干预的自然进程:队列研究可以捕捉到特定事件或干预的自然发展过
程,因此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结果。
2.长期追踪:队列研究对样本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允许观察事
件或干预的长期效果。
3.提供因果关系证据:由于队列研究是一个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可以通过控制潜在干扰
因素来推断因果关系,从而提供比交叉-sectional研究更强的证据。
4.多变量分析:队列研究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
准确。
缺点:
1.时间和成本:队列研究需要长期追踪观察,因此时间和成本较高。
同时,由于样本可能
会在研究过程中丢失或退出,也会导致数据缺失和偏差。
2.难以控制潜在干扰因素:尽管队列研究可以尝试控制潜在的干扰因素,但无法像实验研
究那样完全随机分配干预,因此仍然存在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
3.选择偏倚:参与队列研究的人群往往是自愿参与的,可能具有某种特定的特征或意愿,
这可能引入选择偏倚,使得研究结果不够代表性。
4.数据收集困难:由于队列研究涉及长期追踪观察,数据收集和管理可能面临挑战,包括
遗漏、错误和丢失等问题。
总体而言,队列研究提供了一种观察和了解特定事件或干预效果的有效方式,但在设计和实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优点和限制,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最小化偏差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的效果评价:一项基于注册登记研究数据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摘要:目的:经过每个专业的临床药师会诊,会诊后明确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结果,探讨是那些因素影响了会诊效果。
方法:鉴于贵州省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注册登记的研究数据库,展开前瞻性的队列研究。
以临床药师的专业技术为主要因素,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作为主要指标。
采取χ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再进行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最后将结果纳入 2018 年8月2日—2020年1月31日的有效病例 300 例进行会诊,接受会诊意见的有295例(占98.33% ),感染性疾病治疗率有270 例(占90.00%),其中非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243例,感染专业临床药师会诊57例。
抗感染专业与非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会诊后的患者, 在控制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感染指标这些因素的情况下,临床药师专业对于患者结局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OR=1.135,95% CI[0.387, 3.335] ,P=0.817)。
结论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条件下,不同专业的临床药师会诊干预的效果相当。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药师会诊;感染性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clinical pharmacists of different specialtie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sultation effect. Method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nti infection consultation registration database of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profession was used as the exposure factor, and the infection treatment effect was used as the main outcome index. useχ 2 test for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the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for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300 cases of effective anti infection consultation cases from August 1, 2018 to January 31, 2020 were finally included. The acceptance rate of consultationopinions was 98.33% (295 cases),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infection treatment was 90.00% (270 cases), including 243 cases of consultationby non infection professional clinical pharmacists and 57 cases of consultation by infection professional clinical pharmacists.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clinical pharmacists of anti infection specialty and non anti infection specialty,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pharmacist specialty o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R = 1.135, 95% CI [0.387, 3.335], P = 0.817), when the basicsituation and infection index of patients were controlled.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theeffect of consultation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ofdifferent specialties is similar.Keywords clinical pharmacy; Consultation with clinical pharmacists; Infectious disease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目前全球细菌耐药日益严峻,国内2019年CHINET三级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显示[1],临床常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某种特定疾病与其潜在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该研究设计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经有了疾病的发生情况,然后选择患病个体(病例)和没有患病的个体(对照)进行对比。
研究者通过比较两组个体的暴露情况,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之一是它们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
由于研究对象是已经患病的个体,因此可以迅速获得疾病发生的信息。
此外,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同时评估多个潜在危险因素,从而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此外,该研究设计还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因为只需要招募相对较少的病例即可。
然而,病例对照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是回顾性的研究设计,存在回忆偏倚的风险。
研究对象可能无法准确回忆暴露因素的信息,从而导致结果的偏倚。
此外,研究者无法控制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最后,病例对照研究通常依赖于病例的选择,因此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研究对象的选择可能不够代表性,从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某种特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先选择一个暴露组和一个非暴露组,然后跟踪这些人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研究者可以根据暴露因素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计算出相对风险或风险比。
队列研究的优点之一是它可以提供较高水平的证据来支持因果关系。
由于研究是前瞻性的,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测量暴露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的暴露响应关系,即暴露水平的增加是否会导致疾病风险的增加。
然而,队列研究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队列研究需要较长时间的跟踪,以收集足够的疾病发生数据。
这可能导致研究周期长且成本较高。
此外,由于研究对象需要长期参与,可能存在失访率较高的问题。
另外,队列研究通常需要大样本量,以确保结果的统计学有效性。
总的来说,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应用该研究方法。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在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这个步骤的关键是确定您要研究的领域、研究的目的和研究中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明确目标和问题,可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并确保所得到的结论是有意义的。
•确定研究领域•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问题步骤二: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核心。
在这个步骤中,您需要确定研究的参与者、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要设计一个有效的研究方案,需要考虑到样本的选择、数据收集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
•确定研究参与者•选择数据收集方法•确定数据分析方法步骤三:实施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前瞻性队列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这个步骤中,您需要依据研究方案所设计的数据收集方法,对参与者进行数据收集工作。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是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或观察记录等。
•进行面对面访谈•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观察记录步骤四: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在数据收集之后,需要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结果解读。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或混合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解读和讨论结果步骤五:撰写研究报告最后一步是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总结和归纳,需要清晰地呈现研究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遵循科学写作的原则,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研究的内容。
•编写研究摘要•编写研究背景•编写研究方法•编写研究结果和讨论•编写结论结论本文介绍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以及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可以进行有效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关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基本特征的叙述,下列哪项最恰当?()A.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B. 调查者必须根据疾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已存在暴露因素对研究人群加以分组,并能发现该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或死亡C. 调查者必须在研究开始时就分清人群队列D. 调查者必须选择病例和对照,并测量暴露E. 调查者必须比较队列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答案:A.调查者必须在研究人群发病或死亡发生前就开始研究,同时确定暴露状况。
前瞻性队列研究是一项纵向队列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一组在某些研究因素方面存在差异的相似个体(队列),以确定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特定结果的发生率。
例如,可以跟踪一组吸烟习惯不同的中年卡车司机,以检验20 年肺癌发病率在重度吸烟者中最高的假设,其次是中度吸烟者,然后是非吸烟者。
前瞻性研究对于疾病和病症的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显着特征是,在研究人员开始招募受试者并收集基线暴露信息时,没有一个受试者出现任何感兴趣的结果。
收集基线信息后,然后“纵向”跟踪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的受试者,即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为数年,以确定他们是否以及何时患病,以及他们的暴露状态是否会改变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最终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回答许多关于“风险因素”与疾病结果之间关联的问题。
例如,可以在基线识别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并比较他们随后发展为心脏病的发病率。
或者,可以根据受试者的体重指数(BMI) 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并比较他们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
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证据等级中的排名通常高于回顾性队列研究[3]并且可能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昂贵。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优点之一是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感染新疾病的风险因素,因为它们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纵向观察,并且结果的收集是定期的,因此召回错误被最小化。
随机对照研究和随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有什么区别?
2017-03-15 14:04
本人预防医学专业,主修过流行病学,这里说下概念吧。
敬请指正。
1、随机对照试验属一级设计方案,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
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干预。
要说明的是随机对照试验为前瞻性随机研究设计(前瞻性与回顾性相对应,比如病例回顾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最主要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的研究,探讨某一新药或新的治疗措施与传统的治疗或安慰剂比较,是否可以提高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很多新药评价采用的方法。
2、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属二级设计方案,是经典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者对暴
露因素不能控制,分组是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在群体研究中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目的是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最经典的研究就是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者观察吸烟的一组
人群,一组不吸烟的人群,随访10年后,在统计两组的肺癌发病率,借以论证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概率。
3、随机对照试验不一定非要采用盲法,有时迫于伦理或者技术的原因,没办法
进行盲法时也会采用开放性设计。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水平、性激素水平和代谢相关指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和牙周炎之间相互作用和疾病进展的关系。
方法招募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健康受试者20例和PCOS 患者40例。
分别在首次入组时、入组后3月和6月进行全口牙周检查、问卷信息采集以及血清和唾液样本收集。
通过全口牙周检查获得全口菌斑积分(FMPS)、探诊时牙龈出血率(BOP )、牙周袋深度(PD )、临床附着水平(CAL )、PD ≥4mm 、PD ≥6mm 的位点率以及CAL 数值在1~2mm 和3~4mm 占全口牙中的位点率等牙周参数。
通过信息采集获得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血清总睾酮(T )、血清催乳素(PRL )、孕酮(P )和雌二醇(E2)等数值。
检测血清和唾液样本中的白介素6(IL-6)、IL-17A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这4种细胞因子的水平。
根据牙周检查情况把受试者分为非牙周炎非PCOS 受试者(A )组(n =15)、非牙周炎PCOS 受试者(B )组(n =28)、牙周炎非PCOS 受试者(C )组(n =5)和患有牙周炎的PCOS 受试者(D )组(n =12)。
通过组间差异性分析、广义估计方程、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探讨这些指标与牙周炎和PCOS 的关系。
结果LH/FSH 的比值在B 组和D 组均高于A 组(P <0.05),D 组明显高于C 组(P <0.05)。
B 组的血清MMP-8水平高于A 组(P <0.05)。
而C 组和D 组的唾液MMP-8水平都明显高于A 组(P <0.05),D 组也明显高于B 组(P <0.05)。
PD 、BOP 、PD ≥4mm 位点率和CAL 在1~2mm 的位点率在C 组和D 组均明显高于A 组(P <0.05)和B 组(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