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风暴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6.99 MB
- 文档页数:12
交感电风暴急救流程
交感电风暴又称为除颤综合征,它冲击性的破坏了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多发性抽搐、癫痫及脑性瘫痪等症状。
由于交感电风暴发作突然,短暂而剧烈,改变了患者的生命紧迫性,所以必须采取紧急性的抢救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因此,基于这种急需,下面将介绍了一套交感电风暴急救流程,包括急救和紧急处理两个部分,以帮助抢救患者的生命。
一,急救
1. 必须立即拍摄心电图,以便对交感电风暴状况予以分析与诊断;
2. 将患者移动到一个平稳、安静的环境中,尽可能减少外界干扰;
3. 给予氧气补充,同时使用止颤药、尿治疗或尿处理;
4. 将患者稳定后,准备行紧急术前处理和术后管理;
5. 将患者送往病房等能够提供特殊抢救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抢救。
二,紧急处理
1.借助静脉药物来控制抽搐和抗奥普延缓交感电风暴的发作;
2.给予相应的辅助治疗,如抗抽搐药物,肝护理药物,注射睡眠药物,心血管系统支持药物等;
3.根据详细的分类,对抽搐情况进行一级和二级控制,以扩大抢救的有效范围;
4.采用抵抗力循环等替代性技术,减轻或消解交感电风暴的发出;
5.尽早和充分使用输血、理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手段,调节危重患者的病理反应和体内耗氧量;
6.其他措施:休眠治疗、心脏复苏心脏复苏(CPR)、人工气道支持(MBP)等。
交感电风暴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紧急病症,因此,在抢救患者时,采取正确和迅速的抢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介绍的交感电风暴急救流程将为消防抢救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引,以便及时、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16·交感风暴的药物治疗JClinElectrocardiol,2010。
Feb.19.No.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曲秀芬交感风暴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在短时间内升高数十倍甚至上千倍,使正常和异常的心脏组织同时发生电紊乱,形成反复且顽同的致命性室速或室颤。
及时电除颤是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
但反复电击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创伤会进一步激活交感神经;电击所致的心肌细胞内失钾也会促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处理交感风暴必须结合药物、射频等多种方法,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努力寻找和纠正其诱发因素。
药物是治疗交感风暴的基石,而且往往需要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一.B受体阻滞剂(一)B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机制1.广泛的离子通道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后,广泛影响离子通道引起:①4相自动化除极速率加快,促使各种异常自律性机制(包括触发活动)的形成;②不应期缩短、传导性改变等使折返性心律失常容易发生;③室颤阈值降低。
13受体阻滞剂竞争性与受体结合后,能够逆转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其对三种离子通道的不利作用同时也被逆转。
2.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亲脂性B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够有效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交感中枢。
应当指出,13受体阻滞剂抗室颤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其中枢性抗心律失常作用【ll。
3.抗室颤、防治猝死的作用B受体阻滞剂抗室颤、防治猝死的机制包括:①使室颤阈值升高60%~80%;②中枢性作用:阻断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③降低心率、减少室颤、稳定心电活动。
4.特殊情况时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临床药理研究证实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各种作用都是受试体在基础状态得到的结果,不能代表这些药物在非一般状态时的作用与疗效。
循环儿茶酚胺水平和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能够改变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交感风暴时,药物的作用则可能被完全或部分逆转,使心律平、胺碘酮疗效下降,甚至无效。
一、预案背景交感风暴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常由某些心脏疾病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该病症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心率过快、血压升高、出汗、颤抖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快速识别和评估交感风暴患者;2. 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等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交感风暴患者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四、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交感风暴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应急工作;2. 设立应急专家组,负责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救治工作;3. 设立现场救援组、转运组、信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负责具体实施救援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指挥部;2. 现场救援组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3. 如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4. 转运组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5. 信息联络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患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6. 应急专家组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救治工作;7. 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人员等支持。
六、应急措施1. 心肺复苏(CPR):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CPR,并持续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降压药物等;3.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4. 早期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尽早给予溶栓治疗;5. 心脏电生理检查:必要时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病因。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患者、评估病情、实施救治、转运患者等环节;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交感风暴在基层医院的抢救交感风暴定义:24 h内自发性的室性心动过速≥2次,即为交感风暴。
1 一般资料典型病例:患者,男,72岁,于2013年11月12日因“胸闷气促18 h门诊就诊,突发晕厥1次”入住本院。
入院后再次发作性晕厥,确诊为室速交感风暴。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十余年,最高时血压180/120 mmHg,平时不规则服用降压片。
有“冠心病”史,有慢性心衰病史。
患者入院时突发晕厥,在急诊室予以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及相关处理后,恢复窦性心律,入院后患者再次发生晕厥,2次均有心电图证实为室性心动过速。
入院查体:心音低钝模糊,呼吸28次/min,血压60/30 mmHg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入病房后,突然大汗淋漓,皮肤、口唇紫?C,颈静脉怒张,再次晕厥,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闻及明显湿性音,心界向两侧增大,室速心率208次/min,肝触痛(+)肝区叩击痛(+)入院诊断:冠心病室速交感风暴。
2 方法以2013年我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为指导思想,治疗包括:通过多种药物兴奋迷走神经抑制交感神经,终止室速风暴,处理诱因,纠正心衰,改善冠脉供血,抑制心肌4相自动除极,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再发:①电复律(当时我们医院缺乏)②静脉用β-受体阻断剂(因不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缺乏)③选用次选药物:利多卡因,具体方法:负荷量利多卡因100 mg静脉推,并以1 mg/min的速度静脉维持,室速未能终止,5 min后重复利多卡因100 mg静脉推,约9 min后恢复窦性心律,继续以利多卡因1 mg/min静脉维持72 h。
同时给予西地兰0.6 mg静脉推注,清醒后给予口服倍他乐克50 mg、螺内酯40 mg、参松养心胶囊4#,随后患者再无室速发作,终止了室速风暴。
患者共住院18天,心衰症状明显改善,血压平稳,未再出现室速,办理出院,出院带药:拜阿司匹林0.1qn,呋塞米20 mgqd,安体舒通20 mgbid,美托洛尔12.5 mgbid卡托普利25 mgtid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qd参松养心胶囊3#tid,地高辛0.125 mgqd 随访2年,患者依然健在,未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急救护理邱小芩【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予静脉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采用电复律治疗;实验组17例,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如无好转后静脉应用艾司洛尔.结果实验组放电次数为(4.65±0.9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72±1.81)次,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结论对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交感风暴患者,护士在电复律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做好心理疏导.【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2(027)002【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护理【作者】邱小芩【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4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原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给出“室速风暴”的概念,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又称交感风暴[1],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AMl)并发交感风暴是目前引发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本文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AMI合并交感风暴患者42例,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年龄41~72岁,平均(62.38±10.91)岁。
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3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6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3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7例,男女比例为2.125∶1,年龄(60.34±6.78)岁;对照组25例,男女比例为3.25∶1,年龄(61.78±8.31)岁。
交感风暴患者1例抢救与护理2010年9月对1例交感风暴患者进行积极地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女,38岁。
因头晕2天,晕厥2次于10:30以心源性晕厥收入院。
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10/60mmHg。
神志清,精神差,既往体健。
入院后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于10:45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速、室颤,立即给予心前区叩击,电除颤,转为窦性心率,又给予利多卡因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滴,15分钟后又发生室速、室颤,给予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并积极完善血气分析、血常规、离子分析检查。
在密切观察病情中,又连续发生多次室速和室颤,考虑交感风暴,加用美托洛尔持续泵入治疗,高流量吸氧,24小时内共发生30次呼吸心跳停止,均给予电复律转复成功。
经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给予电复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病人病情逐渐稳定,未再头晕及晕厥,心率60次/分,心律齐,一般情况好,15天后痊愈出院。
抢救与护理:⑴用物准备: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尽快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常规准备急救药品与物品。
如:利多卡因、胺碘酮、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床边备好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等。
⑵病情观察:交感风暴一旦发作,心脏失去泵血功能,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士要能够快速识别交感风暴的心电图特点和发作特点,就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交感风暴的心电图特点:①室速室颤前常有窦性心率加快。
②或有联律间期不等,多源、多形性室早、室速和室颤,可以是多形性或尖端扭转型,也可以是快速单形型,反复发作,间隔时间逐渐缩短。
③发作时常伴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的表现。
⑶及时实施有效的电复律:本例患者反复发作室速室颤,多次进行电复律,有效地维持了心脏泵血功能。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交感电风暴处理流程英文回答:Sympathetic storm, also known as autonomic dysreflexia, is a medical emergency that occurs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sudden and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leading to a range of symptoms such as high blood pressure, pounding headache, sweating, and flushing of the skin. Prompt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is crucial to prevent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When encountering a patient with a suspected sympathetic storm, the first step is to assess thepatient's vital signs, particularly blood pressure. If the blood pressure is elevated,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cause. Possible triggers can include bladder or bowel distension, pressure ulcer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or other sources of pain or discomfort. Prompt identification and removal of these triggers is essentialto prevent further escalation of symptoms.Once the trigger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addressed, the next step is to initiate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control the sympathetic storm. The medication of choice is typically a short-acting alpha-adrenergic antagonist, such as phentolamine or prazosin. These medications work by blocking the effects of norepinephrine, a neurotransmitter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ctivation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By blocking the alpha-adrenergic receptors, these medications help to lower blood pressure andalleviate othe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ympathetic storm.In addition to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non-pharmacological measures can also be employed to manage sympathetic storm. These include elevating the head of the bed to a semi-sitting position, which helps to improve venous return and reduce blood pressure. Cooling measures, such as applying cold packs or using a fan, can also be used to alleviate flushing and sweating. It is important to closely monitor the patient's response to these interventions and adjust the treatment accordingly.In cases where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are in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thesympathetic storm, more aggressive measures may be required. This can include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fluidsto maintain adequate hyd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as well as the use of vasopressor medications to support blood pressure. In severe cases, consultation with a specialist, such as a neurologist or critical care physician, may be necessary to guide further management.In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sympathetic storm involves a multi-faceted approach that includes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triggers, initiating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implementing non-pharmacological measures, and considering more aggressive interventions if necessary. Prompt recognition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 are essential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ensure the best possible outcome for the patient.中文回答:交感电风暴,也称为自主神经失调,是发生在脊髓损伤患者身上的一种医疗急症。
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处理策略(2020完整版)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 ES)是最危险的临床情况之一,2006年ACC/AHA定义ES为:室速发作频繁,24h>2次;或者室速发作持续超过12h。
ICD电风暴是指需要ICD正确治疗(ATP和shock)的室性心律失常,24h≥3次,每次间隔5min以上(AVID研究);其中ICD误放电不计算在内、ICD不能转复VT不能计算为2次。
2017年AHA/AC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中明确定义ES为:24h持续性VT/VF 发作≥3次,或需要ICD正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次。
在既往文献中ES 也称为交感风暴、室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
ES发作是基础心脏病、触发因素(包括电解质紊乱、感染、药物作用、心功能恶化)、其他疾病的影响的综合结果,在不同的观察人群中,发生率在10-28%,但无论是何种人群,ES的发作均意味着死亡率增加,2007Sesselberg等观察了719例患者发现,ES发生后的前3个月病死率增加18倍,在3个月后死亡率比没有ES的患者增加3倍。
ES的处理:1、明确基础疾病及ES诱因:明确基础疾病、正确处理诱因(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等)是极其关键的,离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的处理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2.镇静药物的使用:正确使用咪达唑仑、杜冷丁、安定、非那根、氯丙嗪、佑美托咪定等药物,镇静药物对于抑制交感兴奋,减少电风暴的发作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其对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影响。
3.电转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结合使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VT/VF,及时电转复是抢救生命的关键,但是频繁的电复律事件可致心肌细胞损伤凋亡,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发作,并可能引起情绪方面问题。
正确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防止VT/VF反复发作的基础。
无论是2015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指南还是2017年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管理指南均推荐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作为ES的首选(长QT患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