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射孔磁定位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油气井工程的校深 校深作业广泛用于分支井、套管回接、射孔、测井、径向水射流、分段压裂施工等井下 复杂管柱作业中。
校深的原则就是所有专业使用的深度系统中都是尽量以校正或定位后的绝 对真实深度作为基准,然而,现实作业中,都会存在各种系统误差,因此,需要保证尽量同 一个标准下的深度测量。
首先,明确工程深度和测井深度的概念。
油气井深度有工程深度和测井深度两个数据, 有时可能相差 1~5 米,具体上报钻井深度和进尺等以工程深度为准,射孔、采油开发、油层 位置和厚度则依据测井深度。
工程深度是在地面用钢尺,事先人工丈量好钻具、套管、油管,包括钻头/接头/短节等,根据下入井内的总长度计算得到下入深度。
起算面统一从转盘面(补心高度) 开始,但钻井井深除了下入井内的钻具总长度外,还有钻具上面的方钻杆下入转盘 面长度(方入)累加得到,一般钻具入井后,在不同钻压下,得到深度不一样,如 钻头接触井底不加钻压情况下和加上打钻钻压(5~20 吨)可以相差十几到近一米; 套管是下入转盘面总长度和联顶节长度的累计。
需要说明的是,钻井队和录井服 务提供的都是工程深度,该数据未经任何拉伸系数的修正和校正,向甲方提交的 钻井报告中为工程数据。
测井深度,原始的做法是在地面上钢尺丈量电缆,分别在每 25 米、整 100 米、整 500 米用磁铁做上不同记号,在下井时候先把仪器底部放到齐转盘面位置,测井车 滚筒记数深度回零,然后在地面用滚筒上面转数看深度(记 数深度,不太准确),上提测井时在转盘上放置磁性接收装 置,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每个记号的深度,该方法目前已经被 淘汰。
现在,测井取消了地面上钢尺丈量和磁记号,而是在 滚筒上装有两个导向/夹持的轮子(马丁戴克编码轮),用导 向/夹持转数长度(类似汽车里程表)得到下井深度,当然也 需要在转盘面位置深度回零,在套管鞋(出套管位置)用工 程上套管深度校正。
另外,口井(中完或完井)以首次仪器的测井深度为准,必须 带有伽马曲线,以后每趟测井、井壁取心、取样或射孔也带伽马,用来和首趟伽马 曲线比对,其深度必须以首趟仪器测量深度为准。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探讨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定位井眼在地下的精确位置的技术。
井眼轨迹是指油气井在地下的轨迹路径,包括在不同深度方向的曲线、弯曲和方向变化。
精准定位井眼轨迹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设计井眼的方向和位置,降低钻井风险,提高钻井效率和油气产量。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采用了多种测量方法和设备来获取井眼的准确位置信息。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测量井斜、方位和垂深等参数。
测量井斜和方位通常使用陀螺仪和磁力仪等传感器,利用地磁和重力等参考信息进行计算和校正,以获得井斜和方位的准确数值。
垂深则通过测量深度传感器来获取。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钻杆振动测量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振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算法来检测井眼内部的冲击和振动,通过分析和处理振动信号可以得到井眼的准确位置信息。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快、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测量井眼的弯曲和方向变化等特点。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还可以采用井底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井底测量通常使用测深工具和测量仪器来获取井底位置的准确数据。
数据处理则包括对井底测量数据进行解算和计算,以获得井眼轨迹的详细信息。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石油勘探领域,它可以用于确定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储层结构,为油田开发提供基础参数。
在钻井作业中,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导向井眼,降低钻井的风险和难度。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地下水勘探、地质调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它可以帮助油气公司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利润。
它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钻井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继续研究和应用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核磁测井井眼扩径泥浆信号影响的校正王忠东(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摘要:MRIL核磁测井仪采用居中测量,信号采集来自几个以仪器轴为圆心的厚度为1mm左右的圆环柱壳,在椭圆形井眼或井壁垮塌严重时,核磁测井采集到的信号往往会受到来自井眼泥浆信号的影响,从而影响核磁测井解释处理结果及地质应用效果。
本文利用其它孔隙度资料作参考,根据核磁仪器探测深度及井眼变化情况,对MRIL核磁测井原始采集的回波串信号进行井眼泥浆信号校正,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MRIL核磁测井、井眼泥浆核磁信号、井眼扩径、校正1、前言MRIL核磁测井的探测响应范围是一个以仪器轴为圆心的厚1—2mm的圆环柱壳,其探测直径(DOI)取决于仪器探头尺寸、操作频率及温度等因素,基本上是可预测的。
在实际测井中,井眼往往是椭圆形的或存在井壁垮塌情况,因此核磁测井仪器采集到的信号通常会受到来自井眼泥浆信号的影响,井眼垮塌扩径越严重,仪器采集的原始回波信号中泥浆信号的贡献也就越大,当井眼扩径超过仪器的探测直径时,核磁仪器测量环壳内流体全部为井眼泥浆,此时仪器测量信号全部为井眼内泥浆的核磁共振信号。
如图1所示,井眼泥浆对核磁测井信号的影响在核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上一般表现为:核磁孔隙度异常高、T2谱分布异常高、弛豫衰减快,这导致地层岩石束缚流体体积、可动流体体积及渗透率计算误差大,即束缚流体孔隙度高、可动流体孔隙度小、渗透率降低。
通常上述这种由于仪器测量响应范围部分与井眼相交而引入的井眼泥浆信号影响会使核磁测井集录的原始回波串包含地层岩图1 井眼扩径泥浆核磁信号对核磁测井的资料解释的影响石和井眼泥浆两部分的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时域内通过估算井眼泥浆影响信号的大小,由原始回波串中剔除该部分井眼影响信号,从而得到来自地层流体的磁共振信号。
2、校正原理(1)井眼泥浆信号对核磁测井回波信号的贡献因子的确定在仪器测量响应体积范围内存在井眼泥浆影响信号时,仪器记录的原始回波串信号ECHO MRIL 是地层回波串信号ECHO F 与井眼泥浆信号ECHO MUD 的加权和,即)()1()()(t ECHO f t ECHO f t ECHO F BH MU D BH MRIL ⋅-+⋅= (1)式中,f BH 为井眼泥浆信号对仪器测量信号的贡献因子; t 为仪器回波串采集测量时间。
浅析油气井射孔磁定位【摘要】单芯磁定位是电缆传输射孔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它关系到射孔深度的校准。
本文介绍了射孔用单芯磁定位的结构、分析了磁定位工作原理,阐述了测量时影响测量信号的因素。
【关键词】磁定位二极管磁钢接箍识别射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主要完井方法。
在钻井完成后,应用地球物理测井、录井等方法确定油气层位置,然后在井内下入套管,采用水泥将套管与井壁的环形空间封固,防止井身垮塌和不同层位的油、气、水窜层,然后通过射孔建立井筒与目的层之间的油气通道,进行试油或求产。
磁定位是电缆传输射孔最常用的仪器之一,来与地面仪器配合,测量井下套管、油管和钻杆接箍曲线,找出接箍位置参考深度的井下仪器。
研究磁定位的结构、原理以及测量时信号的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磁定位的原理没有干扰时,磁场强度不变,线圈中通过的磁通量不变,此时也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无信号输出。
在套管厚度发生变化时,改变了磁场的分布,线圈内磁通量随之变化,因此磁定位在下到接箍位置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知道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接箍长度大约20公分,在线圈接触接箍位置和离开接箍位置时都会出现一个同方向的小尖峰,在中间位置时是一个反方向的大的尖峰,因为在中间位置时磁场分布变化最大。
信号被记录,由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整形处理,上传,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出来的是毫伏级电压信号。
当仪器在套管或油管井内上下移动到接箍位置时,线圈内部磁场强度的这种变化,在线圈两端即感应出变化的感应电动势,通过电缆的传输送到地面仪器,地面仪器以脉冲形式记录下来。
2 磁定位测井时的影响因素现场作业过程中,作业队使用的射孔磁定位,常为单芯磁定位,优点是使用缆芯少,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与多芯磁定位相比较,缺点是信号较弱,干扰较多,接箍信号识别困难。
磁定位是通过线圈磁感应而产生信号的,影响测量信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2.1 磁定位本身的影响2.1.1?线圈匝数磁通量变化时,当线圈匝数越多,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就越大,磁定位测量的信号也就越大。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探讨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主要作用是确定井眼的准确位置,以便进行正常的钻探工作。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加精准地进行井眼轨迹定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作简要探讨。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的精准定位,另一类是基于电磁响应信号进行测量的精准定位。
其中,采用地震反演技术的精准定位方法较为常见,主要采用声波测井技术实现井眼轨迹的精确定位。
声波测井技术是利用声波在不同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对井眼的深度、岩层结构、孔隙度等进行测量的方法。
经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就可以得到井眼的轨迹精确位置。
不过,声波测井技术在泥岩、页岩等疏松岩层中精度差,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辅助实现精准定位。
另一类基于电磁响应信号的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其优点在于精度高、适用范围广。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电磁响应信号在岩层中传播的特性,对井眼位置进行测定。
在这种方法中,需要通过测量井身的磁场、电场以及电磁波传播时间等参数,来确定井眼的轨迹位置。
由于电磁响应信号的传播速度高于声波,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可以在疏松岩层中获得更准确的定位结果。
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油气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确定井眼的精确位置,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油气藏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有助于钻探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此外,精准的井眼轨迹定位还可以为压裂、射孔等后续工序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油气勘探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井眼轨迹精准定位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我们有望实现更加精准的井眼定位和更高效的油气勘探开发。
【采油】磁性定位射孔原理及操作方法射孔就是根据开发方案的要求,采用专门的油井射孔器穿透目的层部位的套管壁及水泥环阻隔,构成目的层至套管内井筒的连通孔道。
因此,射孔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步骤,是开采油、气、水的重要手段,射孔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开发方案能否按设计目标付诸实施,并得以全部实现的重要条件之一。
射孔的目的主要是试油、采油、采气、补挤水泥或注水等。
本文主要介绍与井下大修作业有关的射孔方法、现场施工及相关知识。
一、射孔测量仪器实现定位射孔方法,需要有测量套管接箍位置的井下仪器作为定位手段,目前主要采用磁性定位器。
1、磁性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从电磁感应定律中知道,当磁铁或线圈作相对运动时,使线圈周围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力线切割线圈的线匝而产生感应电势和感应电流,线圈未成回路时,没有感应电流,只有感应电势存在。
造成电磁感应的基本条件,是包围线圈的磁场的磁力线切割线圈,而要使磁力线切割线圈,必须使线圈周围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也就是磁铁和线圈作相对运动,但磁性定位器的结构是不允许磁铁和线圈作相对运动的,那么,线圈周围的磁通量就不会起变化,也就不会产生感应电势,这样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造成磁通量的变化,即依靠外来铁磁物质的变化。
而由外界铁磁物质影响自身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势,是反映了外界环境的变化。
所以,当磁性定位器在套管中滑行经过接箍时,由于外界铁磁物质——套管壁的厚度发生变化,使磁力线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切割线圈产生感应电势。
当在地面仪器上看到正被记录的磁性定位器讯号波形时,就会断定:这时的磁性定位器正从井下某深度的接箍处经过。
从而和地面仪器的深度部分配合,完成射孔定位工作。
2、射孔深度计算射孔深度的计算是保证射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度计算的准确,就可以全部射开油层,使油井达到设计产量。
射孔深度计算主要由实施射孔单位来承担,但作为井下作业单位应认真填写射孔原始资料提交射孔单位。
一份完整的油气井射孔深度通知单,包括:井号、井别、射孔层段序号、油层组及小层编号、射孔井段深度及对应的夹层厚度和射开厚度、孔密和孔数、累计夹层厚度、射孔厚度、有效厚度、地层系数、编制人及审核人签名。
测井磁定位的原理测井磁定位是一种利用地球磁场对井眼中的磁场进行测量从而推算出井眼位置的方法。
它是通过测量井眼内的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来确定井眼的方位和倾斜程度。
其原理是基于地球磁场的作用,结合磁感应定律的理论基础,通过合理的磁感应装置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地球磁场的性质。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产生的,它具有一定的方向和强度。
在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地球磁场的北极方向可以用一个单位矢量来表示,我们称之为磁北极。
而地球磁场的强度则可以用磁场矢量的大小来表示。
当磁感应装置置于井眼中时,它所测量到的地磁场是由地球磁场和井眼周围岩石磁化产生的磁场相叠加而成的。
通过对这个叠加磁场的测量,我们可以反推出井眼的方位和倾斜程度。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井磁定位数据,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磁定位系统(Calculating-while-Drilling System,简称CWD系统)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先标定磁感应装置。
标定的目的是确定磁感应装置在任意方向上感应到地磁场时的输出电信号与地磁场的关系,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标定的过程通常采用人工绘制标定曲线的方式进行。
测量过程中,CWD系统通过计算磁感应场产生的主要磁场成分与地磁场之间的夹角,再结合已知的井眼倾斜角度和方位角度,利用三角几何原理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井眼的三维位置坐标。
具体而言,CWD系统可以同时测量三个方向的磁场分量,即X方向、Y方向和Z方向。
这些分量可以通过计算磁感应装置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推算。
利用这些分量的测量值,可以计算出井眼的倾斜度(Inclination)和方位角(Azimuth)。
倾斜度表示井眼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程度,方位角表示井眼的方位与磁北极(或真北极)之间的夹角。
而井眼的坐标位置可以通过倾斜度、方位角和井段长度的组合计算得出。
总之,测井磁定位通过测量井眼中的磁场信息,结合地球磁场的特性,利用磁感应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辅助进行测量与计算,从而推算出井眼的方位和倾斜程度,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定位信息。
井温测井与磁性定位技术在测井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对井温测井与磁性定位技术在测井中的应用的介绍,简要的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井温测井磁性定位测试技术石油勘探一、井温测井测试技术及其应用1.井温测井技术在生产井或注入井中,地温场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沿井身各深度点的温度,有的会偏离正常地温,这叫井温异常。
测量井温,就是在测井仪中的热敏电阻丝放在紫钢管中,与井中流体充分接触,从而使热敏电阻丝的温度随井中流体的温度变化。
随着测井时仪器沿井身移动,就可测到一条随深度变化的温度测井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井温测井曲线。
2.井温测井测试方法及解释应用2.1常规井温梯度测井。
常规井温梯度测井即测一条井温梯度曲线,同时测一条微差井温曲线。
它可以确定主要产液层位,还可以检查压裂效果及酸化压裂效果。
起出所有井下管柱及工具,将各测井车摆正位置,连接好井温仪及地面测试系统,装好井口测井装置包括天地滑轮及井口马达,将天滑轮由通井机吊至一定高度后打死刹车,然后由绞车工将仪器缓缓下井。
下至油层顶界以上50米处或要求位置以上50米处时,通知绞车工停车,仪器操作员打开所有设备,并准备好记录,然后以800-1000米/小时的速度开始下放测井,便可得到一条井温梯度曲线和一条微差井温曲线。
2.2井温法找水技术。
用井温法找水可以找出高能出水层和不正常出水部位,经过卡封、化堵及其它增产作业措施,可以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
起出全部生产管柱,静止6-8小时后,开始井温测井。
首先将井温仪下至射孔层位以上50米处开始下放测井温梯度曲线,以600-800米/小时的测速测至井底,此谓静止曲线。
然后将仪器提至油层顶界以上50米处停下,记下此时的温度值,用压风机向井内加压至4-6MPa仪器显示温度下降4至5度,此时在继续加压的情况下,下放测井温仪器,得到加压曲线。
测完加压曲线后,停止加压,将仪器提至油层以上50米处,然后开始放压,并下放仪器测井温,得到产液曲线。
磁定位伽玛校深操作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油、水井磁定位伽玛校深操作步骤和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油、水井磁定位伽玛校深。
2程序内容2.1出车前的准备2.1.1队长(技术干部)对本班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安全、质量、环保施工要求。
2.1.2班长到调度室领取校深作业票、内部结算凭证、录井综合曲线图及相关记录。
2.1.3班长组织召开班前安全讲话,开展经验分享活动,进行岗位分工和风险提示以及操作规程的学习。
2.1.4班组成员劳保护具上岗,各种证件齐全有效,对各自岗位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预防措施。
2.1.5填写班组QHSE综合记录,各岗位签字确认。
2.1.6到仪表班领取磁定位、伽玛仪、加重杆、等仪器并准备笔记本计算机。
2.1.7向作业队问清行车路线,现场施工进度,校深深度等数据以确保校深按时施工。
2.1.8检查装载校深装置:天、地滑轮、井口防喷装置及管钳、扳手等现场使用工具。
2.1.9司机按车辆巡回检查制度进行车辆检查完好,证件齐全。
2.1.10班长核查设施完整,测试仪器工作正常。
2.2施工过程2.2.1校深前的准备2.2.1.1到达施工现场各岗位进行巡回检查确认无误后,填写QHSE检查表和校深作业票。
2.2.1.2班长负责指挥司机将电缆试井车停在距井口20-30米处的上风口或侧风口,并使电缆滚筒的中心轴垂直于井口纵向轴,且滚筒的中心正对井口,司机停车,倒换气路至台上操作台。
2.2.1.3司机在电缆车两后轮后面各垫一个掩木,关闭防火罩。
2.2.1.4施工现场摆放“电缆作业,严禁穿越”标识牌,井口与试井车之间拉好警戒带。
2.2.1.5向作业队落实井下管柱数据:校深短节、封隔器、配水器、凡尔的位置及规格,并确认无误。
2.2.2井口连接2.2.2.1将天滑轮挂至作业队吊卡上并固定牢靠。
2.2.2.2绞车岗操作绞车,中间岗拉住电缆释放50-100米。
2.2.2.3将电缆头从天滑轮上穿出并固定好,班长指挥作业队司钻上提滑车离开井口约10-15米,摘掉离合,刹住滚筒。
浅析油气井射孔磁定位
【摘要】单芯磁定位是电缆传输射孔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它关系到射孔深度的校准。
本文介绍了射孔用单芯磁定位的结构、分析了磁定位工作原理,阐述了测量时影响测量信号的因素。
【关键词】磁定位二极管磁钢接箍识别
射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主要完井方法。
在钻井完成后,应用地球物理测井、录井等方法确定油气层位置,然后在井内下入套管,采用水泥将套管与井壁的环形空间封固,防止井身垮塌和不同层位的油、气、水窜层,然后通过射孔建立井筒与目的层之间的油气通道,进行试油或求产。
磁定位是电缆传输射孔最常用的仪器之一,来与地面仪器配合,测量井下套管、油管和钻杆接箍曲线,找出接箍位置参考深度的井下仪器。
研究磁定位的结构、原理以及测量时信号的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磁定位的原理
没有干扰时,磁场强度不变,线圈中通过的磁通量不变,此时也
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无信号输出。
在套管厚度发生变化时,改变了磁场的分布,线圈内磁通量随之变化,因此磁定位在下到接箍位置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知道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接箍长度大约20公分,在线圈接触接箍位置和离开接箍位置时都会出现一个同方向的小尖峰,在中间位置时是一个反方向的大的尖峰,因为在中间位置时磁场分布变化最大。
信号被记录,由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整形处理,上传,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出来的是毫伏级电压信号。
当仪器在套管或油管井内上下移动到接箍位置时,线圈内部磁场强度的这种变化,在线圈两端即感应出变化的感应电动势,通过电缆的传输送到地面仪器,地面仪器以脉冲形式记录下来。
2 磁定位测井时的影响因素
现场作业过程中,作业队使用的射孔磁定位,常为单芯磁定位,优点是使用缆芯少,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与多芯磁定位相比较,缺点是信号较弱,干扰较多,接箍信号识别困难。
磁定位是通过线圈磁感应而产生信号的,影响测量信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2.1 磁定位本身的影响
2.1.1?线圈匝数
磁通量变化时,当线圈匝数越多,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就越大,磁定位测量的信号也就越大。
2.1.2?磁钢磁场强度
磁钢的磁场强度越大,感应电动势也就会增大。
2.1.3?二极管电阻的影响
在单芯磁定位中,由于二极管的技术指标的差异造成信号弱,干扰大,在气井,即深井作业时尤为明显。
这主要是二极管随着下井深度的不断增加,它的导通电压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以至于将线圈产生的有用信号越来越多的短路到雷管,造成的现象是,磁定位下井越深,信号越弱,克服这个现象的有力手段是使用技术指标较高的二极管或使用导通电压高的二极管。
使用的二极管,检查时测量的阻值越大测得的信号就越好。
2.2 测量速度
测量速度越大,测速较小时,接箍识别均不明显,接箍尖端不容易找到,软件无法正常识别接箍深度,并且在测速较高时,测量的深度也会不准确。
选择合适的测速既能正常识别接箍深度,也能使干扰作用最小。
建议测速为1000-2000m/h。
2.3 套管的影响2.3.1?套管内径
实际测量中,磁定位测量的数值和套管内径也有很大的关系。
套管内径有121mm、159mm等几种型号,实际测量中,套管内径越小,接箍表现越明显。
这和磁钢的磁场分布有关。
距离磁钢越远,磁场线越稀疏,磁定位经过接箍时感应出的电动势也越小,接箍信号也就会很弱。
图1所示为159mm的套管时测量的接箍数据,可以看到接箍表现时大时小,很不稳定。
实际测量中,121mm的套管测量时最佳工程值选择2000mv以上,而159mm的套管测量时最佳工程值一般选择1000mv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套管内径对磁定位测量时的影响。
2.3.2?套管污染
在实际测量中,套管在出厂之前要进行消磁,否则外磁场会对磁定位测量有影响。
另外,在电缆传输射孔作业前,试气(油)队要进行洗井,因为井内可能有一些污垢影响测量信号,导致不是接箍的地方反而测出了接箍。
3 结语
磁定位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比较方便,测量比较准确。
掌握磁定位的结构、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现有磁定位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较明显的缺陷是对套管内径的适应性较差,尤其是大套管时测量效果不是很好。
如何进一步提高磁定位的对套管的适应能力和接箍识别能力还是射孔
研发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射孔取心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服务中心,2004.3
[2] 《油气井射孔井壁取芯技术》刘玉芝,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常子慎,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