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
- 格式:ppt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15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1. 消毒饮的简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由多种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以及主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消毒饮的主要功能普济消毒饮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2.1 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毒素,净化人体环境,从而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2.2 杀菌消炎普济消毒饮中的药物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外伤感染等。
2.3 抗病毒普济消毒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毒侵袭机体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4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普济消毒饮中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普济消毒饮的主治普济消毒饮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主治:3.1 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
3.2 消化系统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消化系统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改善消化系统的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3 皮肤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通过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改善皮肤的感染状态,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其他感染性疾病除了上述主治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溃疡等。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钟玉皆(湖北省武汉钢铁公司金山县铁矿职工医院邮编435116)暴发流行性腮腺炎。
黄芩、连翘、僵蚕、夏枯草各9克,玄参12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桔梗、薄荷(后下)、马勃各3克,法夏7克,大贝8克。
每日1剂,水煎内服。
伴高热加生石膏30克(先煎),大青叶12克,山栀9克;腮部漫肿较硬者加昆布、海藻各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4.5克,或玄明粉(冲)9克;并发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4.5克,荔枝核、延胡索各9克,木通3克;伴见痉厥昏迷者加珍珠母50克,钩藤15克,地龙9克,并加服紫雪丹3分,1日3次。
部分病例辅以外敷紫金锭1枚,用醋研调或青黛粉醋调,外涂腮肿部,每日1~2次。
本组患者300例,多数病例服药1剂后,症状明显减轻,2~3剂后大部分症状消失,其中120例服药3剂,65例服药4~5剂。
除1例并发睾丸炎配合西医治疗外,余皆经中药治愈,未留后遗症。
流行性腮腺炎,祖国医学称之为“痄腮”,很早就有记载。
如《疡科大全》说“时毒痄腮,每年仲春少阳时令必发此证”,此证系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骤,腮腺肿痛为其特征。
其病理机制是由于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络。
风热疫毒上攻,壅于上焦,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
正如《疡科心得集》所指出“因一时风湿偶袭,少阳络脉失和所致。
”故本病治疗方法,宗“火郁发之”之意。
治疗上风热宜疏散,疫毒宜清解。
以清疏解毒立法。
方用《医方集解》的普济消毒饮为主方化裁,取其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使风热疏散,疫毒得以清解获愈,运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法治疗腮腺炎,不但疗效可靠,而且患儿体质恢复也较快,同时也弥补了目前西医抗病毒无理想药物的不足。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服普济消毒饮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治疗痄腮的临床效果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内服普济消毒饮和外敷金黄散加青黛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中独具医疗价值的两种方法,在治疗痄腮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临床效果。
1、普济消毒饮:有效根除痄腮病毒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居住环境的恶化,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上升。
其中,痄腮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毒,会导致痄腮病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痄腮病的传播,科学家们研发出了普济消毒饮,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根除痄腮病毒的消毒饮品。
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其主要成分是由多种植物提取而来的天然植物精华,经过科学配比和高温处理而成。
这些植物精华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能够迅速杀灭并根除痄腮病毒。
此外,普济消毒饮还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
使用普济消毒饮非常简便,只需将适量的普济消毒饮倒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即可。
一般建议每天饮用一杯,早晨空腹或睡前饮用效果更好。
使用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消除口腔和咽喉中的痄腮病毒,并且对于其他病毒感染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普济消毒饮不仅适用于已经感染痄腮病的人群,也适用于高风险群体的预防。
例如,学校、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的孩子是痄腮病毒易传播的重要群体,他们可以每天饮用普济消毒饮来提高免疫力并预防病毒感染。
此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作为痄腮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总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有效根除痄腮病毒的消毒饮品。
它的独特配方使其能够迅速杀灭痄腮病毒,有效预防和控制痄腮病的传播。
对于已经感染痄腮病的人群和高风险群体来说,普济消毒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
通过每天适量的饮用,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痄腮病的困扰。
2、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自古以来,中医草药就被广泛应用于伤口愈合和疼痛缓解。
而其中外敷金黄散加青黛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普济消毒饮临证运用举隅关键词普济消毒饮带状疱疹扁平疣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是为治疗风热上攻所致的大头瘟毒而设。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笔者在临床上以普济消毒饮为主,采用同方异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扁平疣等,每获良效。
1 带状疱疹周某某,男,48岁。
2005年9月12日初诊。
5天前患者突然发现在右胁皮肤出现灼热微痒及红斑,并觉疼痛,随后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粟粒至绿豆状丘疹,迅速变成水疱,呈现单侧带状排列。
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溲黄,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
诊为带状疱疹。
治拟清热解毒,清肝泻火。
拟普济消毒饮加减,处方:黄芩、桔梗、连翘、柴胡、陈皮、焦山栀、炒僵蚕各10g,牛蒡子、玄参各12g,川连3g,生甘草6g,板蓝根15g,薄荷、龙胆草各5g。
5剂。
另用青黛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涂于疱疹处。
9月17日二诊:皮肤灼热减轻,疼痛未减,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拟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上方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减僵蚕为5g,陈皮为6g,续服5剂。
9月22日三诊:皮肤灼热消退,疼痛减轻,水疱干涸,仍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拟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处方:黄芩、连翘、陈皮、焦山栀、炒僵蚕、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玄参、柴胡、沙参、麦冬、牛蒡子各12g,川连、桔梗、生甘草各6g,板蓝根15g,龙胆草、薄荷各5g。
5剂善后。
按:本例患者系是肝气久郁,化火动湿,致湿热酿毒,外渗肌肤而成。
故初诊以普济消毒饮去马勃、升麻,加龙胆草、焦山栀以助柴胡清肝泄热。
二诊皮肤灼热减轻,疼痛未减,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
三诊皮肤灼热消退,水疱干涸,仍口干咽燥,续加沙参、麦冬养阴清热以资巩固。
2 扁平疣夏某某,女,21岁。
2005年12月30日初诊。
患者7天前面部出现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呈圆形和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偶有轻度瘙痒,丘疹颜色为淡褐色。
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李青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作者简介:钱昌盛(199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老年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E-mail:277344745@qq com通信作者:曹颖颖(1981-),男,傣族,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肾病防治研究。
E-mail:Docpordyy@163 com普济消毒饮古今应用发微钱昌盛1 李 青1 吕春艳2 张 宁1 祝 月1 曹颖颖1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 普济消毒饮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是东垣先生为“大头天行”所拟方剂,文章从近几年关于普及消毒饮的临床研究梳理发现,该方广泛运用于痄腮、瘿病、乳蛾、痤疮等属“壅”方面,此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证候积分,临床上此类内、外科疾病,有着风热壅盛共同的病机,因此可异病而同治,然而并未明确统一的主治证型。
通过分析普济消毒饮的方药组成、历代医家对于该方的注解,结合目前应用的适应症,认为此证由外感风热,侵袭头目,继而客于上焦,出现一派热盛之征,属上焦热盛、风热肿毒侵袭所致者均可化裁使用普济消毒饮,该方属于疏风清热、辛凉解表一类,较银翘散、桑菊饮之功效强弱尚待研究,但为温病学理论和治法的开启完善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大头瘟;壅;上焦风热壅盛【中图分类号】R289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050-04 金泰和二年四月(公元1202年),民间流行瘟疫,症见:恶寒体重,头面肿盛,目不能开,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称“大头天行”。
张县承之侄亦同患此病,求诊于东垣先生,遂有此方,随后被推广于民间,救治了无数人。
当时温病学说尚未形成,辛凉药物相配伍解表如麻黄伍石膏可追溯到张仲景时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也有类似药队(麻黄、葛根与石膏、寒水石同用,或是石膏、苦参、寒水石与麻黄、升麻、葛根同用),此外,刘河间所创防风通圣散可归作辛凉解表类(尚兼里实)的方剂。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30g 板蓝根30g 荆芥9g 薄荷9g 苦桔梗30g 牛蒡子18g 僵蚕15g 马勃12g 玄参30g 甘草15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20~30g ,鲜苇根汤煎,去渣服。
四小时一服,重者2小时1服。
亦可作汤剂,剂量减半。
【主治】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赤,或喉不痛但肿,甚则耳聋者。
【证析】本病多见于小儿,西医称为腮腺炎。
有发病速、传染快两个特点,主症又是头面肿大,故中医称为大头瘟。
系由感受时疫,攻冲头面,壅滞上焦而成。
邪热蕴结头面腮颊,无从发泄,故红肿热痛;邪犯肺系,故咽喉不利,甚至疼痛。
【病机】温毒壅滞上焦。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法。
【方义】温毒为患,理当清热解毒,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三药能够直接消除病因,自是主药。
温毒壅于上焦肺系,气郁化火,根据“火郁发之”治疗原则,又当疏风散邪,开邪热外出去路。
配伍荆芥、薄荷、桔梗、僵蚕轻清宣散,即有疏散上焦风热之意。
马勃、玄参、牛蒡子、甘草有清利咽喉之功,可以兼顾肺系其他证象。
此方凉而不郁,既反映了治病求本精神,又体现了因势利导之法,能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应用】本方适用于纯热无湿的风热温毒上攻,疗效颇佳;但对夹有湿浊者,仍然不能取效,可用甘露消毒丹或蒿芩清胆汤加大青叶、板蓝根以清热除湿,疗效始佳。
【歌括】
加减普济用银翘,马勃玄参板蓝草,
芥薄蒡桔配僵蚕,大头瘟毒服之消。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组成:黄芩、板蓝根、马勃、连翘、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末服,或蜜丸噙化。
虚者加人参,便秘加大黄。
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原文曰∶芩、连泻心肺之火为君,玄参、陈皮、甘草泻火补肺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蓝根、僵蚕、马勃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桔梗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
李东垣曰∶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汤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普济消毒饮是二类方,性质是常用方。
因为这个方,它针对性,历来主要用于大头瘟。
对这个方出处,经过多次考证很难确定,当然一般都叫它《东垣试效方》,李东垣的方。
但是李东垣的方里有人参,没有薄荷,到现代一般普济消毒饮,就没有人参,而是有薄荷,要说明一下这个组成。
所以你要到《东垣试效方》里面找这个方,它的组成和这不同。
大头瘟,从病机来讲一般有内外两种因素,内在有蕴热这种体质因素;外来一种传染因素。
现在认为病毒感染,有种风热疫毒,传染性很强,也很快。
风热疫毒感受,外邪偏于风热,它传染性强,叫做疫毒。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病毒感染,像流行性腮腺炎这类,中医把它病名叫大头瘟。
它由于外来病发于上,所以说壅于上焦,发于头面。
那就是说,在头面风热疫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初期可以红肿,红肿热痛,非常烫,所以说它红肿焮(xin)痛,很烫。
当然初起阶段,由于有外邪的因素,有一定的寒热,这个热毒形成红肿热痛,肿势很厉害,所以目不能开、咽喉不利,那个疼痛非常剧烈的,小孩子发生这个疼痛非常剧烈,碰碰不得,一碰要哭要闹,这个很厉害。
这些年来,这类病开始少了,但有些地方还在发生,一发生具有明显的一个流行性了,由于病毒感染,中医治疗的确有它的长处,疗效是确实的。
由于风热疫毒引起,所以它典型的舌脉是有热象了,明显的热象。
普济消毒饮(又名普济消毒饮子)【方源】:《东垣试效方》【组成】:黄芩15克,黄莲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马勃3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僵蚕9克,升麻6克。
【用法】:水煎服【功效】:疏肝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大头瘟。
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症为外感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风热疫毒外侵,上先受邪,头为诸阳之会,火毒上攻,气血壅滞,故头面红肿焮痛;邪郁肌表,正邪交战,故恶寒发热,脉浮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属肺系,热邪熏蒸,故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舌红苔白兼黄。
本症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为多。
本方为治大头瘟之良剂。
方中重用酒炒黄莲、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主药。
牛蒡、薄荷、连翘、僵蚕辛凉宣泄,疏散风热,为辅药。
玄参、板蓝根、马勃、桔梗、甘草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陈皮理气三界,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辛凉透热,升阳散火,有“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协诸药上达头面,为舟楫之用,为使药。
若体虚加人参,便秘加大黄,亦为临床常用之加减法。
【按语】:本方以头面红肿焮痛、舌红苔黄、恶寒发热,脉数有力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丹毒、呼吸道感染等。
如证候明显,加荆芥、防风;高热,加生石膏、大青叶、生栀子;腮部漫肿较硬,加昆布、海藻;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兼气虚者,加党参;睾丸肿痛,加川楝子、龙胆草、荔枝核。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其他细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
【同名方】《卫生宝鉴》普济消毒饮,由本方去薄荷,加人参构成。
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附方】1、芩连消毒汤(《伤寒六书》)由柴胡、甘草、桔梗、黄芩、川芎、荆芥、黄莲、防风、羌活、连翘、枳壳、射干、白芷、生姜、牛蒡子、竹沥、姜汁构成。
普济消毒饮注意事项
普济消毒饮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然而,在使用普济消毒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寒凉体质慎用
普济消毒饮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对于寒凉体质的人群,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因此应慎用。
2. 脾胃虚弱者慎用
普济消毒饮中含有苦寒的药物成分,可能会刺激脾胃,导致脾胃虚弱症状加重,因此应慎用。
3. 高血压患者慎用
普济消毒饮中含有麻黄的成分,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4. 孕妇禁用
普济消毒饮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禁用。
5.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在使用普济消毒饮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
6. 急性病期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在急性病期,普济消毒饮可能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7. 对该药物过敏者禁用
如果对普济消毒饮中的任何一种药物成分过敏,应禁用该药物。
8.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如果普济消毒饮的药品性状发生改变,应禁止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9.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普济消毒饮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普济消毒饮治疗头颈部实热肿毒普济消毒饮是金元时期“脾胃派”医家李东垣所创,用于治疗“大头天行”(又称“大头瘟”)的温疫时毒病。
现此方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腮腺炎。
在探寻普济消毒饮源流时,1979版全国统一教材《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提示此方“录自《医方集解》”。
清代汪昂《医方集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指出:“然十书无此方、见于准绳”(十书是指李东垣所著的十本医书,包括《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伤寒会要》《兰室秘藏》《医学法门》等;“准绳”是指明代王肯堂所著的《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第一册杂病部分录有此方,但没有标注剂量,也记载出处。
后来,笔者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主编许济群、副主编王绵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版、1993年10次印刷)中查到此方。
书中明确指出:“此方出自《东垣试效方》、录自《普济方》。
”可以推测,凡载有该方的书的作者都没有看到此方的原始出处,均转录自他书。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中医学术中的问题。
但可喜的是,后者明确地告诉我们普济消毒饮出自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
《东垣试效方》是李东垣晚年将自己的临床效方整理后,委托其弟子罗天益出版而成。
普济消毒饮见于《东垣试效方》“卷九·杂方门·时毒治验”,原名为普济消毒饮子,载:“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增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
称大头天行。
亲戚不相访问、如染之,多不救……医以承气加板蓝根下之……终莫能愈,于是请李东垣先生救治。
东垣出此方治疗,病人全活。
时人皆曰此方天人所制,遂刻于石以传永久、普济消毒饮子。
”普济消毒饮所治之证概括起来是:头面肿盛,咽喉不利。
若用中医临床思维来进行定位和定性,即:凡病位在头、颈部的各种肿物、肿块、肿毒,病性属于实热或温热时毒者,皆可用之。
现代《方剂学》仅论述此方应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和面部丹毒,失去了李东垣制方原意,局限了该方的应用。
普济消毒饮注意事项普济消毒饮是一种流行的饮品,但是在饮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以下是50条关于普济消毒饮注意事项,并展开详细描述:1. 注意保持饮品清洁,避免沾染杂质或者污染。
2. 防止普济消毒饮受到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其品质。
3. 存储普济消毒饮时,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
4. 注意不要饮用过期的普济消毒饮,以免造成健康问题。
5. 普济消毒饮应远离异味的环境存放,以免受到异味的影响。
6. 每次饮用前应先摇匀普济消毒饮,确保均匀混合。
7. 饮用普济消毒饮前要仔细检查包装,确保没有破损或者漏封。
8. 注意不要将普济消毒饮和其他饮品混合饮用,以免影响效果。
9. 幼儿、婴幼儿和孕妇在饮用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10. 饮用普济消毒饮时应适量,不宜过量饮用。
11.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在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12. 长期饮用普济消毒饮应适时中断,避免产生依赖。
13. 注意不要饮用损坏或异常的普济消毒饮。
14. 饮用普济消毒饮时应留意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饮用。
15. 存放普济消毒饮时注意远离火源,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16. 使用普济消毒饮时要留意是否过敏,如有过敏应马上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17. 注意不要将普济消毒饮与药物同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18. 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正确使用普济消毒饮。
19. 注意不要过量饮用普济消毒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20. 存储普济消毒饮时,定期检查包装,以确保包装的完好无损。
21. 饮用普济消毒饮时避免与其他饮品同时饮用,以免影响其效果。
22. 在饮用普济消毒饮时,要小口慢饮,避免一次饮用过多。
23. 注意不要饮用未封口或者破损的普济消毒饮,以免造成污染或者安全问题。
24. 幼儿在饮用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以确保饮用安全。
25. 普济消毒饮不应与酒精类饮品一起饮用,以免相互作用影响健康。
26. 存储普济消毒饮时应防潮,避免受潮影响品质。
27. 在婴幼儿饮用时,应注意不要过量饮用,以免负担太重。
【推荐】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方名普济消毒饮出处《东垣试效方》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组成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趣记普及消毒,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注意事项本方药物多苦寒辛散,素体阴虚以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病变局部可外敷如意金黄散等以增强清热消肿之效。
化裁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附注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灼痛,恶寒发热。
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各家论述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
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
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
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
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大头天行《东垣》)【方名】普济消毒饮(大头天行《东垣》)【来源】《医方集解·泻火之剂》【组成】黄芩(酒炒)、黄连 (酒炒)各五钱,陈皮( 去白)、甘草(生用)、玄参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钱。
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
亦有加大黄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用法】为末汤调,时时服之。
或蜜拌为丸,噙化。
【主治】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泰和间多有病此者。
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
东垣视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於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病以适至其所为,故遂处此方,全活甚众,遂名普济消毒饮子。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
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此解本之东垣,而稍加删润。
然十书中无此方,见於准绳。
)附:普济消毒饮子-《东垣试效方》卷九【别名】普济消毒散【来源】《东垣试效方》卷九【组成】黄芩半两,黄连半两,人参3钱,橘红(去白)2钱,元参2钱,生甘草2钱,连翘1钱,黍粘子1钱,板兰根1钱,马勃1钱,白僵蚕(炒)7分,升麻7分,柴胡2钱,桔梗2钱。
【加减】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1钱或2钱以利之。
肿势甚者宜砭刺之。
【功效】清热解毒,祛厉疫之气。
【主治】时毒,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
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口父)咀,如麻豆大。
浅说普济消毒饮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今天坐高铁从东莞回广州,职业习惯吧,车上看到面部皮肤病的病人不少,不由得想起了这个方剂。
车上无事,怕睡过头错过站点,打开刚注册认证的头条微博,写写使用这方剂多年来的一些体会。
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为清热解毒剂,由黄芩,黄连,玄参,陈皮,甘草,柴胡,连翘,板蓝根,桔梗,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组成,具有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之效。
原方主治大头瘟,症见:头面肿大,壮热,头痛,身重,无汗或有汗,大便干结或黄软,舌干口燥,苔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临床中我常常用于面部的皮肤病,比如:痤疮,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丹毒,日光性皮炎,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巨大型荨麻疹等属风热毒邪壅滞上焦见上症者,均有使用机会。
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一般3天左右,症状明显减轻。
该方中黄芩,黄连清上焦肺胃之热,玄参,甘草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导滞,燥湿化痰,以助郁火透发,配伍牛蒡子,薄荷,连翘,马勃,僵蚕,板蓝根以解毒祛痰,祛风散邪,泻火消肿,共达火郁发之之意。
升麻,柴胡升阳明之气以助祛邪,促进上焦热毒清解,消散。
本方治疗面部皮肤病,个人体会,只要见到颜面潮红肿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均可使用。
使用时,柴胡,升麻的剂量在整个方剂中剂量一定要小,若大便不通,常加大黄清热泻火,升降并用,剂量太大容易使邪气蔓延发展。
若热盛伤津,炼液为痰,加天花粉,竹茹清热化痰。
若上热下寒者,一定需要用本方,可合加干姜,高良姜温中散寒,以助阳明清气升提,面部风热毒疏散清解。
一般3-7天后,症状减轻,热势消退后,停用本方。
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另:非专业人士,请勿照方抓药,不然后果自负,与本人无关。
用普济消毒饮口服配合中药外敷—自诊自治急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大头瘟)一例中医陈皮2021年5月26日自我主诉:颌下淋巴结肿痛发热咽痛2天病史自诉:2021.5.25开始自觉有轻度咽痛,口服了蒲地蓝消炎片、清肺抑火片、连花清瘟胶囊(家中自备),未见缓解。
2021.5.26,因事上火,致咽痛加重,继而出现发热、痰多、色白质黏,体温38.2摄氏度,身痛、饮食、饮水费力,左颌下淋巴结肿大引左侧牙痛、左耳屏、左太阳穴不适。
既往史:无其他病史:有胸痹史、腕部骨软骨瘤(左侧重)(X光),慢性阑尾炎(自诊)胸痹(自诊)现症状:发热,咽痛,痰多,色白质黏,身痛,饮食饮水费力,左侧牙痛,左耳痛,左太阳穴不适。
查体:体温38.2℃,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左侧面肿,唇紫。
心率、血压未测。
西医检查:无自诊:中医诊断:大头瘟-风热相搏西医诊断:急性左颌下淋巴结炎中医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祛痰中医处方:白虎汤、二陈汤加减化裁生石膏40克知母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远志10克半枝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20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山豆根10克1付水煎服日三次成药:罗红霉素胶囊清热散结片清开灵口服液酌情口服。
用药结果:发热虽一时好转,但下午复又加重。
2021年5月27日经昨天治疗后,当前症状:发热依旧,咽痛加重,痰多色白中带黄、红血色,身痛无力,饮食上日食粥仅少半碗许,面包半小片,葡萄糖粉,奶粉混合液体日200ml左右,饮水少许。
饮多食多既呛,饮一小口水,需反复吞咽3-4次才能咽下。
咽之则咽痛更甚。
胸闷不适。
病情加重,当以消炎为主,发热以下午开始为重,当伴阴虚。
以西药抗生素为主处方如下:①0.9%生理盐水250ml克林霉素0.3g×4支②左氧氟沙星0.5g×100ml用法:静脉滴注日1次(总计3天)成药:1.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日2次口服早晚各一次2.清开灵口服液20ml 口服晚上1次顿服3.清热散结片每次6片日3次口服2021年5月28日经消炎等治疗后效果仍不显著,在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时左下脐旁有点状隐痛,我用外敷风湿膏于痛点后缓解,静点结束后痛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