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
- 格式:ppt
- 大小:7.47 MB
- 文档页数:17
普济消毒饮的功能主治1. 消毒饮的简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传统中药饮品,由多种中草药提取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抗病毒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以及主要的功能和主治。
2. 消毒饮的主要功能普济消毒饮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2.1 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中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和毒素,净化人体环境,从而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2.2 杀菌消炎普济消毒饮中的药物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外伤感染等。
2.3 抗病毒普济消毒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可以降低病毒侵袭机体的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4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普济消毒饮中的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 普济消毒饮的主治普济消毒饮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主治:3.1 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促进病情的康复。
3.2 消化系统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消化系统感染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改善消化系统的炎症状态,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
3.3 皮肤感染普济消毒饮对于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通过抗菌、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改善皮肤的感染状态,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缓解咽喉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5 其他感染性疾病除了上述主治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溃疡等。
普济消毒饮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普济消毒饮一、古方简介【来源】《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酒炒)15g,黄连(酒炒)15g,陈皮6g,生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血管神经性水肿痒主【案例】某女,25岁。
半年来周身反复起风团块,服抗过敏药可暂时缓解,今晨起床后,突然眼睑、口唇肿胀、瘙痒,迅速波及全面部,伴胸闷、心烦,再次服用抗过敏药不能缓解。
诊见:面肿胀,眼睑口唇尤甚,色微红,无可凹性压痕,前臂可见对称性淡红色风团块,舌淡红,苔微黄。
此为风热上攻之故,处方:黄芩、板蓝根、连翘、陈皮、荆芥、防风各15g,升麻、薄荷、蝉蜕各10g,僵蚕15g,生甘草20g,黄连5g,水煎服。
2剂肿消[李达文.I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吉林中医药,1988,(3):21]。
【按语】血管神经性水肿发于面部者,中医称“面游风”,病由禀赋不足、食物过敏或胃肠积热复感风邪而发,治当重在清热疏风,故选普济消毒饮化裁而取效。
2.热曼塞-汉特综合征【案例】某男,26岁,农民。
右侧头面部红肿炽痛,尤以外耳道、耳廓、右眼部为甚,表面满布疱疹,疱疹由左颧经耳延至耳后,呈带状分布。
5日后患者口角自右向左歪斜,伴发热烦躁,精神恍惚,口咽疼痛,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烂,米水难进。
某地医院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治7日无效转五官科,治2日仍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
诊见:神志欠爽;面红气急,目不能睁,口干咽痛,米食不进,舌红,苔黄燥有芒刺,脉浮数有力。
舌尖及舌中部、口腔黏膜有多处溃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L,中性粒细胞占92%。
证属风热邪毒客于上焦,治宜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推荐】常用方剂——普济消毒饮【出处】《东垣试效方》【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组成】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
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
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
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
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
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
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化裁】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附方】无。
【附注】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灼痛,恶寒发热。
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文献】“方论江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手太阴、少阴、足少阳、阳明药也。
芩连苦寒,泻心肺之热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辛苦而平,蓝根甘寒,马勃、僵蚕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
治上呼吸道感染--普济消毒饮
中医治疗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首选方子--普济消毒饮。
本方的清热解毒力量非常强,使用了黄连黄芩。
但凡头面部有风热之毒,皆可以使用本方。
现在临床上多用于头面部以及上呼吸道的流行性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与功效
处方: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用法:水煎服。
普济消毒饮的临床应用
主治大头瘟。
现代本方多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
此外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病毒感染性皮肤病水痘,收效较好。
如某些患儿经注射或内服阿昔洛韦、青霉素、奈普生等抗病毒、防感染、解热西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氧化锌洗剂,皮疹有所消退,但新的皮损仍不断再现,似粟粒至高梁大小
的红色丘疱疹较多分布于头皮、颜面、颈部、躯干、四肢,少数伴有脓疱,痒剧,触之皮疹灼热,兼有口渴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者。
足以说明体内感受热毒较重,蕴于肌肤而发。
热不清毒不解,则痘疹反复出现,此种病情应加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方能奏效。
现在普济消毒饮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在治疗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时,我们可以配合西药治疗,这样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痊愈。
内服普济消毒饮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治疗痄腮的临床效果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内服普济消毒饮和外敷金黄散加青黛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中独具医疗价值的两种方法,在治疗痄腮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临床效果。
1、普济消毒饮:有效根除痄腮病毒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居住环境的恶化,传染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上升。
其中,痄腮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毒,会导致痄腮病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痄腮病的传播,科学家们研发出了普济消毒饮,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根除痄腮病毒的消毒饮品。
普济消毒饮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其主要成分是由多种植物提取而来的天然植物精华,经过科学配比和高温处理而成。
这些植物精华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能够迅速杀灭并根除痄腮病毒。
此外,普济消毒饮还含有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
使用普济消毒饮非常简便,只需将适量的普济消毒饮倒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即可。
一般建议每天饮用一杯,早晨空腹或睡前饮用效果更好。
使用普济消毒饮可以有效消除口腔和咽喉中的痄腮病毒,并且对于其他病毒感染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普济消毒饮不仅适用于已经感染痄腮病的人群,也适用于高风险群体的预防。
例如,学校、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的孩子是痄腮病毒易传播的重要群体,他们可以每天饮用普济消毒饮来提高免疫力并预防病毒感染。
此外,普济消毒饮还可以作为痄腮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总之,普济消毒饮是一种有效根除痄腮病毒的消毒饮品。
它的独特配方使其能够迅速杀灭痄腮病毒,有效预防和控制痄腮病的传播。
对于已经感染痄腮病的人群和高风险群体来说,普济消毒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
通过每天适量的饮用,我们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痄腮病的困扰。
2、外敷金黄散加青黛: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自古以来,中医草药就被广泛应用于伤口愈合和疼痛缓解。
而其中外敷金黄散加青黛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中医方剂名。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效。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临床常用于治疗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此方出自《东垣试效方》。
歌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消。
趣记普及消毒,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组成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用量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15克,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6克,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克,僵蚕、升麻各2克。
用法上药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
方义本证多由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中焦,发于面部所致。
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主。
风热疫毒之邪攻于头面,故见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风热疫毒之邪,灼伤津液,故见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而黄,脉浮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症。
本证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为多。
本方为治大头瘟之良剂。
方中酒黄连、酒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为臣药。
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甘草、桔梗清利咽喉;陈皮理气散邪,为佐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柴胡、升麻引火上行,有“火郁发之”之意。
运用本方用于大头瘟病,临床应用以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舌红少苔,脉浮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当代,可以借鉴用来治疗各种上焦热毒壅结,症状是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的情况。
张磊用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关键词张磊普济消毒饮治验选析痤疮胸痹心痛普济消毒饮出自《东垣试效方》,主治风热疫毒之邪壅滞于上焦,发于头面的大头瘟证,基本病因病机为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故其组方主要体现出清热解毒与疏散风热的配伍特点。
现代临床常将本方用于痄腮、发颐、颜面丹毒等头面热毒疾病,有屡试屡爽之效。
张磊老师是全国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多年,学验俱丰。
笔者发现张师用普济消毒饮化裁用于多种病证,多能应手而验。
现选2个验案探析于下。
例1:患者,女,19岁,以“面部皮疹2年”为主诉于2007年8月3日就诊。
症见面部起粟粒状皮疹,有脓点,触痛时痒,脱发,口干苦,脘灼热,无吐酸,食欲不振,纳少,受凉后胸闷,大便干,经带正常,舌红,苔薄,脉细微数。
平素喜食辛辣,三四年来失眠、多梦,入睡困难,心烦,急躁,欲悲。
辨证为火盛阴伤,治以普济消毒饮化裁。
处方:黄芩10g,黄连6g,牛蒡子10g,玄参30g,桔梗10g,板蓝根30g,马勃10g,连翘10g,陈皮10g,白僵蚕10g,薄荷10g,生薏仁30g,生地20g,生甘草6g,炒麦芽20g。
服上方10剂,面部皮疹基本消失,失眠好转,纳食一般。
又服5剂,面部皮疹消失,失眠愈,脱发明显减少,纳食正常,病愈。
按语:本案以痤疮为主兼有失眠症。
痤疮,中医学称为“痤痱”、“肺风粉刺”、“酒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发于颜面胸部,好发于青春期之男女青年,以男性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肺胃蕴热或脾虚湿聚,郁久化热所致。
《灵枢·百病始生篇》曰:“汗出见湿,乃生痤痱”、“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外科启玄》云:“凡疮疡皆由于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
张磊老师认为痤疮不仅与肺胃蕴热、脾虚湿聚有关,而且与心火亢盛也有密切关系,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气不畅,心火亢盛会导致五脏不和,六腑壅滞,经脉不通,火郁毒结则易发本病。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普济消毒饮《中医治法与方剂》
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30g 板蓝根30g 荆芥9g 薄荷9g 苦桔梗30g 牛蒡子18g 僵蚕15g 马勃12g 玄参30g 甘草15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20~30g ,鲜苇根汤煎,去渣服。
四小时一服,重者2小时1服。
亦可作汤剂,剂量减半。
【主治】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赤,或喉不痛但肿,甚则耳聋者。
【证析】本病多见于小儿,西医称为腮腺炎。
有发病速、传染快两个特点,主症又是头面肿大,故中医称为大头瘟。
系由感受时疫,攻冲头面,壅滞上焦而成。
邪热蕴结头面腮颊,无从发泄,故红肿热痛;邪犯肺系,故咽喉不利,甚至疼痛。
【病机】温毒壅滞上焦。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法。
【方义】温毒为患,理当清热解毒,方中板蓝根、金银花、连翘三药能够直接消除病因,自是主药。
温毒壅于上焦肺系,气郁化火,根据“火郁发之”治疗原则,又当疏风散邪,开邪热外出去路。
配伍荆芥、薄荷、桔梗、僵蚕轻清宣散,即有疏散上焦风热之意。
马勃、玄参、牛蒡子、甘草有清利咽喉之功,可以兼顾肺系其他证象。
此方凉而不郁,既反映了治病求本精神,又体现了因势利导之法,能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效。
【应用】本方适用于纯热无湿的风热温毒上攻,疗效颇佳;但对夹有湿浊者,仍然不能取效,可用甘露消毒丹或蒿芩清胆汤加大青叶、板蓝根以清热除湿,疗效始佳。
【歌括】
加减普济用银翘,马勃玄参板蓝草,
芥薄蒡桔配僵蚕,大头瘟毒服之消。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之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组成:黄芩、板蓝根、马勃、连翘、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末服,或蜜丸噙化。
虚者加人参,便秘加大黄。
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原文曰∶芩、连泻心肺之火为君,玄参、陈皮、甘草泻火补肺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蓝根、僵蚕、马勃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桔梗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
李东垣曰∶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汤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普济消毒饮是二类方,性质是常用方。
因为这个方,它针对性,历来主要用于大头瘟。
对这个方出处,经过多次考证很难确定,当然一般都叫它《东垣试效方》,李东垣的方。
但是李东垣的方里有人参,没有薄荷,到现代一般普济消毒饮,就没有人参,而是有薄荷,要说明一下这个组成。
所以你要到《东垣试效方》里面找这个方,它的组成和这不同。
大头瘟,从病机来讲一般有内外两种因素,内在有蕴热这种体质因素;外来一种传染因素。
现在认为病毒感染,有种风热疫毒,传染性很强,也很快。
风热疫毒感受,外邪偏于风热,它传染性强,叫做疫毒。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病毒感染,像流行性腮腺炎这类,中医把它病名叫大头瘟。
它由于外来病发于上,所以说壅于上焦,发于头面。
那就是说,在头面风热疫毒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初期可以红肿,红肿热痛,非常烫,所以说它红肿焮(xin)痛,很烫。
当然初起阶段,由于有外邪的因素,有一定的寒热,这个热毒形成红肿热痛,肿势很厉害,所以目不能开、咽喉不利,那个疼痛非常剧烈的,小孩子发生这个疼痛非常剧烈,碰碰不得,一碰要哭要闹,这个很厉害。
这些年来,这类病开始少了,但有些地方还在发生,一发生具有明显的一个流行性了,由于病毒感染,中医治疗的确有它的长处,疗效是确实的。
由于风热疫毒引起,所以它典型的舌脉是有热象了,明显的热象。
普济消毒饮注意事项
普济消毒饮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功效。
然而,在使用普济消毒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寒凉体质慎用
普济消毒饮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对于寒凉体质的人群,可能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因此应慎用。
2. 脾胃虚弱者慎用
普济消毒饮中含有苦寒的药物成分,可能会刺激脾胃,导致脾胃虚弱症状加重,因此应慎用。
3. 高血压患者慎用
普济消毒饮中含有麻黄的成分,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4. 孕妇禁用
普济消毒饮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禁用。
5.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在使用普济消毒饮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
6. 急性病期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在急性病期,普济消毒饮可能不能完全治愈疾病,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7. 对该药物过敏者禁用
如果对普济消毒饮中的任何一种药物成分过敏,应禁用该药物。
8.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如果普济消毒饮的药品性状发生改变,应禁止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9. 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普济消毒饮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验“普济消毒飲”是元代名医李东垣所創,見于明倪维德所撰东垣試效方中,謂適用于“大头伤寒,湿蒸多汗的瘟疫症。
”清代吳鞠通溫病条辨上焦篇云:“瘟毒咽痛喉腫,耳前后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耳聾,俗名大头瘟、蝦蟆瘟者,普济消毒飲去柴胡升痲主之。
”作者十多年來常在临床上使用本方,并依辨証論治的原則,灵活加减,治療腮腺炎、扁桃腺炎、咽峽炎和丹毒,均獲得很好的療效。
兹將“普济消毒飲”原方组合及作用加以說明,并举病例四例,分別介绍于下:普济消毒飲原方(东垣試效方)藥品:黄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五錢,人参三錢,橘紅、玄参、柴胡、桔梗、生甘草梢各二錢,連翹、鼠粘子、板藍根(无則以青黛代之)、馬勃各一錢(一作各二錢),白殭蚕(炒)、升麻各七分。
用法:研为細末,用湯調,时时服,或蜜拌为丸噙化,或加防風、薄荷、川芎、当归咀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清水煎去渣食后时时热服,如大便硬加大黄(酒煨)一钱至二钱以利之。
本方以黄芩、黄連为主藥,配合連翹、玄参、鼠粘子、板藍根、馬勃、殭蚕等,有消炎解毒,淸热消腫作用,并佐以薄荷、柴胡、升麻、桔梗、甘草具有排毒之功。
复以元参之强心解热增强抵抗力,橘紅之芳香健胃助其消化,组合甚为周到,溫病条辨又以本方去升麻、柴胡、人参、陈皮、黄芩、黃连加金銀花、葦根以治大头瘟症。
筆者从臨床經驗中体会,“普济消毒飲”治療急性炎症,確有迅速消炎解毒之作用。
病案举例患者黄××男4歲住重慶礦山坡某医院职工宿舍1957年5月6日門診,据患者父親代訴:三天前开始发高燒,精神不振,不思飲食,有恶心嘔吐,兩耳下部腫脹疼痛,曾經注射青霉素油剂二次,内服磺胺嘧啶片等,未見好轉。
体檢:发育正常,营养較差,精神萎蘼不振,左右兩耳下部腫脹发硬,局部灼热,有剧烈触痛,体溫39.2℃,脉搏128,舌苔黄燥。
印象:腮腺炎(痄腮)。
处方:連翹一錢、薄荷三分、馬勃錢半、牛蒡子一錢、芥穗五分、殭蚕錢半、元参一錢、金銀花二钱半、桔梗一钱、蟬退錢半、甘草五分,水煎服,一日三次,毎隔四小时。
抓咽痛一症,普济消毒饮能治很多病中医书友会第1069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的名方,于己百先生用此方的辨治要点是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用治“咽喉疼痛”诸症,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均有良效。
(编辑/盒子)普济消毒饮加味,咽喉疼痛用咸宜作者/张士卿等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治疗传染性头面肿毒的主方,俞震《古今医案按》载金元时期泰和二年(公元1201年)“大头伤寒”流行,东垣制其方,广施于众而全活甚多。
该方由黄芩15g,黄连15g,陈皮6g,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12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3g,升麻2g组成,具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主要用治丹毒、腿腺炎等病症。
于己百先生受《温病条辨》“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普济消毒饮……主之”的启发,对此方颇有心得,随证加减,用治咽喉疼痛诸症,如咽喉炎症、扁桃体炎等病症,有良效。
•急性咽喉炎王某,女37岁。
1998年3月9日就诊。
患者咽痒咽痛、出声不利三天,伴咳嗽痰少、头微疼痛、大便干结。
于氏诊之,舌尖红苔薄微黄,脉浮弦稍数,考虑病为急性咽喉炎,当属风热侵袭,结聚咽喉,咽喉痹阻,金实不鸣。
治拟疏风清热,解毒利咽,宣肺开喉,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处方:黄芩10g,黄连6g,连翘20g,银花20g,牛蒡子12g,玄参12g,板蓝根12g,桔梗10g,甘草10g,柴胡10g,升麻6g,蝉蜕10g,赤芍20g,蒲公英30g,枳实10g。
水煎,二次分服。
上方服4剂,咽痛缓解,大便通调,出声较前畅快而微有嘶哑。
上方有效,加胖大海2枚,又服3剂,诸症全消。
按语:急性咽炎是咽部黏膜与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以咽干咽痛为主,可伴有发热恶寒、鼻痒喷嚏等表证,亦可兼见高热、口干、溲赤便结等里热壅盛之证,检查咽喉红肿,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急性喉炎通常指咽喉黏膜及声带的急性炎症病变,常与急性咽炎并存,主要症状除声音嘶哑外,还有咽喉疾患的其他表现,因风热邪毒侵犯,引动肺胃之热而致风热实证。
普济消毒饮注意事项普济消毒饮是一种流行的饮品,但是在饮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以下是50条关于普济消毒饮注意事项,并展开详细描述:1. 注意保持饮品清洁,避免沾染杂质或者污染。
2. 防止普济消毒饮受到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其品质。
3. 存储普济消毒饮时,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
4. 注意不要饮用过期的普济消毒饮,以免造成健康问题。
5. 普济消毒饮应远离异味的环境存放,以免受到异味的影响。
6. 每次饮用前应先摇匀普济消毒饮,确保均匀混合。
7. 饮用普济消毒饮前要仔细检查包装,确保没有破损或者漏封。
8. 注意不要将普济消毒饮和其他饮品混合饮用,以免影响效果。
9. 幼儿、婴幼儿和孕妇在饮用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10. 饮用普济消毒饮时应适量,不宜过量饮用。
11.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在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12. 长期饮用普济消毒饮应适时中断,避免产生依赖。
13. 注意不要饮用损坏或异常的普济消毒饮。
14. 饮用普济消毒饮时应留意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饮用。
15. 存放普济消毒饮时注意远离火源,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16. 使用普济消毒饮时要留意是否过敏,如有过敏应马上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17. 注意不要将普济消毒饮与药物同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18. 应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正确使用普济消毒饮。
19. 注意不要过量饮用普济消毒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20. 存储普济消毒饮时,定期检查包装,以确保包装的完好无损。
21. 饮用普济消毒饮时避免与其他饮品同时饮用,以免影响其效果。
22. 在饮用普济消毒饮时,要小口慢饮,避免一次饮用过多。
23. 注意不要饮用未封口或者破损的普济消毒饮,以免造成污染或者安全问题。
24. 幼儿在饮用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以确保饮用安全。
25. 普济消毒饮不应与酒精类饮品一起饮用,以免相互作用影响健康。
26. 存储普济消毒饮时应防潮,避免受潮影响品质。
27. 在婴幼儿饮用时,应注意不要过量饮用,以免负担太重。
认识方剂:“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创立的吗?还有哪些配伍特点?在历代中医方剂里,含有“消毒”两个字的方剂有很多,但如果一定要穷根究底的话,“普济消毒饮”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方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
我们先看看普济消毒饮的汤头歌诀: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虚加人参秘大黄,医家着意效如仙。
从汤头歌诀可以看出,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为: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同时,方歌里还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化裁方式,比如虚者加人参,便秘加大黄。
方中所说的“大头天行”,那是古代的一种“疫症”,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腮腺炎之类,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关于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旨,创方者曾有很清晰的阐述,原文大概如下:芩、连泻心肺之火为君,玄参、陈皮、甘草泻火补肺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蓝根、僵蚕、马勃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桔梗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
李东垣曰∶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汤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关于普济消毒饮的创方者到底是谁,至今还是很有争议的,很多人认为,它是李东垣创立的,但查证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垣》,虽然确实有一个相同名字的方剂,但其组成却有人参而没有薄荷。
古人认为的大头瘟,其病因病机至少有两个:内有蕴热,外有“疫风”,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传染因素”,所以,后世医家一般将其称为“风热疫毒”。
感受了风热疫毒,其外邪偏于风热,同时它还有传染性,就像现在的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基本都属于大头瘟的范畴。
这个证候,其病因来源外,病位在上焦,发于头面。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头面风热疫毒博结于气血、从而导致血肉腐败之症。
初起可以有红肿热痛,也有寒热表证,但肿势的发展很快,从而导致目不能开、咽喉不利。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之后,这类问题现在很少见了,但某些地方可能会有一些零散的例子,且还是具备突发和传染这个基本特征。
老人孩子有严重的咽喉肿痛,可用仙方“普济消毒饮”作者:中医博士罗大伦现在,雾霾越来越厉害,人们一患外感就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咽部肿痛(扁桃体所处的位置),甚至最终引起肺内感染,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李东垣的仙方“普济消毒饮”治疗此症有特效。
现在我有个感觉,就是外感病越来越厉害了,以前患外感,吃一点药就可以起效,恢复得也快。
但近几年,寻常的药吃下去已经没有力道了。
我猜测,这与大气变化有关。
现在雾霾越来越重,这与古人所讲的“瘴气”类似,但却比“瘴气”要复杂,因为,“瘴气”毕竟出自自然界,而现在的雾霾,很多是工厂排污排出的化工废气,也有烧煤的成分,以及汽车尾气,成分极其复杂,这就带给病邪更复杂的生存环境了。
同时,抗生素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
现在我经常听患者自述:“这次上呼吸道感染,滴头孢快半月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觉得抗生素的滥用,使得外邪也在进化,能活下来的,都是抗生素没有杀死的,结果它们繁殖开来,就是超级细菌了。
每到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看医院里面,尤其是儿科医院,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
看来每次外感流行,规模都不小。
外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内感染,要引起重视,我曾遇到几位老人受此拖累,几乎到危及生命的地步。
怎么办呢?中医里面都有哪些好的方子可以用呢?对于上焦热毒壅结,尤其是咽部严重红肿,普通药物效果不佳的时候,可以用到古代成方“普济消毒饮”。
对这个方子的作用,创立这个方子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是这么解释的:“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玄参苦寒,橘红苦辛,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黍粘子(就是牛蒡子)、薄荷苦辛平,板兰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之阳气不得伸;桔梗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
”原方子里面,黄连用得比较重,这是为了破上焦热结,我们今天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比例。
配方:黄芩15克、黄连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9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5克、板蓝根9克、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蚕9克、升麻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