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_周健
- 格式:pdf
- 大小:131.09 KB
- 文档页数:3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该手术能够综合考虑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
即便采用了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仍可能会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这给患者的恢复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吻合口瘘的概念及发病原因吻合口瘘是指术后吻合口处因各种原因而发生连接管的溃疡面发生穿孔,引起术后溃疡,甚至引起感染,导致术后瘘管形成。
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手术操作不当、组织缺血缺氧、感染、瘢痕组织增生等。
二、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1. 术后早期护理(1)保持吻合口部位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术后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吻合口部位的张力。
2. 饮食护理(1)术后患者需要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饮食宜以易消化、高蛋白、维生素为主。
(2)避免食用过硬、刺激性的食品,如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等,以免刺激吻合口部位。
3. 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并治疗吻合口部位感染。
(2)口服利福群等药物,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4. 心理护理(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锻炼身体,保持乐观的心态。
5.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吻合口部位情况,了解瘘口愈合的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防止吻合口瘘的扩大鼓励患者避免过度用力咳嗽、喉咙干燥等情况,以减少吻合口瘘的扩大。
三、护理效果评价针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护理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吻合口部位感染情况的评估,包括发热、红肿、渗液等情况;(2)患者的饮食状况,包括饮食量、进食姿势、饮食消化吸收情况等;(3)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等情况;(4)吻合口瘘部位的愈合情况,包括愈合时间、愈合程度等。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综合护理管理来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进展应包括术后初期的早期护理、中期的康复护理和晚期的长期随访管理。
术后早期护理阶段主要包括对术后瘘口的护理和引流管的管理。
术后立即进行术后创面的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覆盖无菌敷料。
需要密切监测瘘口的流量和质量,记录每日排液量。
必要时,可以使用真空引流器来促进瘘液排出。
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引流管的选择和管理方式,并及时更换引流袋。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瘘口护理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管理引流管和监测排液量。
中期的康复护理阶段主要包括饮食管理、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
由于吻合口瘘的存在,患者需要在饮食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如软食、半流食或液态饮食,并根据瘘口排液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方式。
护理人员还应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包括吞咽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和肌肉力量恢复锻炼,以促进术后康复。
对于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晚期的长期随访管理主要包括复诊和合并症的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随访患者,注意观察瘘口的愈合情况和排液量的变化,并记录复诊结果。
在复诊期间,可以进行口腔内窥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和胶囊内镜等进一步检查,以评估瘘口的愈合程度和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合并症的迹象,如感染、吸入性肺炎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需要全面、专业的护理管理,早期护理应重点关注瘘口的引流和护理,中期护理应着重于饮食管理、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晚期随访管理则需要进行定期复诊和监测合并症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合作,与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吴晓林【摘要】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对照组(n=50)采用十二指肠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管留置时间、治疗前和治疗7 d时的白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营养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治疗7 d的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肠造瘘和十二指肠管均能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但空肠造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34【总页数】3页(P173-175)【关键词】空肠造瘘;十二指肠营养;食管癌;肠内营养;食管癌根治术;营养支持【作者】吴晓林【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一病区,安徽蚌埠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食管癌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极大,食管癌一经发现,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通常采用根治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在术后禁食阶段需要采取营养支持治疗。
其中肠内营养主要有空肠造瘘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种方式,可弥补静脉营养的不足,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1]。
这两种支持方式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有不同之处。
本研究旨在比较空肠造瘘管与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食管癌术后患者选择营养方式时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50)采取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对照组(n=50)采用十二指肠管营养支持。
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0例疗效观察肖洋;刘建;陈剑【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8(022)007【摘要】目的探讨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全腔镜组(n=30)和小切口组(n=50).全腔镜组采用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方案;小切口组采用腹部小切口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治疗方案.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置空肠营养管耗时、术后胸管引流量及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住院日数、术后疼痛评分、切口美容满意度等数据.结果全腔镜组手术耗时(242.00±18.69) min、术中失血量(153.83±33.37) mL、置空肠营养管耗时(14.20±3.47) min、住院日数(9.57±1.85)d、术后疼痛评分[24h为(2.70±0.70)分,48 h为(2.10±0.71)分,72h为(1.73±0.83)分]、手术切口美容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VAS得分为(81.53 ±9.35)分,Likert Scales得分为(3.93±0.78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管引流量及胃肠减压管引流量,二次开胸腹止血、吻合口瘘、胃壁坏死及胃残端瘘、乳糜胸、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空肠造瘘术,保证了腹壁的完整性,手术切口瘢痕微小,术中出血减少,术后疼痛降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治疗疗程,使得患者快速康复出院.【总页数】5页(P1321-1325)【作者】肖洋;刘建;陈剑【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3;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安庆市立医院)心胸外科,安徽安庆24600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全腔镜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效果对比 [J], 凌发昱;杨渊;魏益平;喻东亮;徐建军;熊剑文;张文雄2.全腔镜Ivor-Lewis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钱斌;俞巍3.空肠造瘘术分别联合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短期效果 [J], 徐琛;蒋莉;陶夏;李俊;叶静;沈文军4.全腔镜Ivor-Lewis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范珍珍;丁志丹;李莹芳;乔朋丽;乔梦瑶5.胸腹腔镜联合微创Ivor-Lewis手术用于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效果 [J], 王长青;孙伟锋;顾天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摘要】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通过探讨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总结了护理进展对吻合口瘘患者的重要性。
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吻合口瘘的症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处理并发症,可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减少死亡率。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预防措施的提高和治疗的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结合前沿科技和多学科合作,为吻合口瘘的护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护理进展、发生机制、临床特征、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措施、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吻合口缺血、缺氧、感染等因素所导致的组织坏死和瘘管形成。
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疼痛、腹胀、胸闷等临床特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感染、瘘管形成和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针对手术后吻合口瘘,护理措施应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感染控制和伤口护理等工作。
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腹腔脓肿和吻合口瘘等,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减少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预防措施应包括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前评估的全面性和术后的细致护理等方面,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性。
1.2 目的目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常见方法,然而术后吻合口瘘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本文旨在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总结护理进展对吻合口瘘患者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提高对术后吻合口瘘的认识和护理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制1.手术技术不良:手术操作时,如果吻合口的血运不良、缝合不牢固或者吻合不准确,都可能导致吻合口瘘的发生。
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杨世兵杨绪全胡杰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3期【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行二切口或三切口的食管癌患者术中行空肠造瘘置管,术后行肠内营养。
观察术后情况。
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伴右肺上叶腺癌,同时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伴支气管胸膜瘘),双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改良空肠造瘘置管是食管癌术后早期或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防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改良空肠造瘘【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jejumum tube placing in ope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Methods Jejumum tube placing were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who had undergone esophectomy by two or three incisions.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s were given to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observed the postoperative condi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operation related death, 2 cases with pneumonitis, 1 case with anastomotic leakage, 2 cases with injury of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 this group. Conclusion Improved jejumum tube plac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can give early or long-term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s to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fter operation.【Key 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 Operation; Improved jejunostomy食管癌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伴有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及多种基础疾病,并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对食管癌进行全面切除,并进行食管重建。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这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很大影响。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护理进展非常重要。
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包括早期预防与治疗和后期康复护理。
早期预防与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后胃肠减压:术后患者应早期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胃肠内压力,防止吻合口闭合不严。
应定期观察引流液体颜色和量,及时发现吻合口瘘的早期征象。
2. 早期营养支持:术后患者由于食管重建,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胃肠功能减弱。
患者需要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包括静脉输液、胃肠外营养等,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状况。
3. 密切观察吞咽功能: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吞咽功能,如发现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
患者应遵守饮食指导,避免进食过热、粗糙的食物,以免刺激吻合口。
4.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术后患者应根据感染指征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同时注意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
后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后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密切观察吻合口瘘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吻合口瘘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2. 言语和吞咽功能康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言语和吞咽功能康复,包括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间歇性胃肠减压:术后患者可以根据需要间歇性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内压力。
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应注意吻合口周围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对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早期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密切观察吞咽功能等。
后期康复护理同样重要,包括定期随访、言语和吞咽功能康复、胃肠减压等。
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进展1. 引言1.1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概述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和胸腔镜联合手术方式,针对食管癌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种手术方式在治疗食管癌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主要通过腹腔镜和胸腔镜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腹腔内和胸腔内操作,通过视频设备实时显示手术场景,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这种手术方式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在手术中确保食管癌得到完全切除并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适用于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仍然是患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包括吻合口瘘等。
对于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1.2 吻合口瘘的定义与分类吻合口瘘是指手术后食管与胃或其他消化道管腔之间异常通道的形成,导致术后胃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吻合口而外渗或倒流进入胸腔或腹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可将吻合口瘘分为机械性吻合口瘘和非机械性吻合口瘘两类。
机械性吻合口瘘是由于手术操作技术不当或术后感染、吻合口血运不良等因素导致吻合口不完整或破裂所致,常见于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
非机械性吻合口瘘则是由于术后炎症反应过度、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吻合口瘘形成,常见于术后并发全身性感染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对于不同类型的吻合口瘘,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正确的分类和诊断对于后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吻合口瘘的病因分析吻合口瘘是指食管吻合口与邻近组织或器官之间的异常沟通道。
吻合口瘘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手术技术不当、术中创伤、吻合不严密、术后感染等因素。
《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第22卷第7期528CHINA ONCOLOGYCHINA ONCOLOGY 2012 Vol.22 No.7腹腔镜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卫民 阮伟忠 朱坤寿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福建 福州 350014 [摘要]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
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适应证。
方法:回顾分析12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改良Ivor-Lewis术,64例),对照组行传统Ivor-Lewis 食管癌根治术(传统Ivor-Lewis术,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临床疗效。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1年复发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是彻底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 食管癌;腹腔镜;Ivor-Lewis根治术 DOI:10.3969/j.issn.1007-3969.2012.07.009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2)07-0528-05The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modifi ed Ivor-Lewis on esophageal cancer resection FANG Wei-min, RUAN Wei-zhong, ZHU Kun-shou(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Fujian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 Fuzhou Fujian 350014, China)Correspondence to:ZHU Kun-shou E-mail:zks3660063@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purpose: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laparoscopic surgery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mall trauma, less pain, rapid recovery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It is widely used in general surgery,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urology disease.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assisted modifi ed Ivor-Lewis on esophageal cancer resection,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Ivor-Lewis operation, then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ndications.Methods:Mak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8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laparoscopic-assisted modifi ed Ivor-Lewis on esophageal resection (modifi ed Ivor-Lewis operation, 64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Ivor-Lewis resection on esophageal cancer (traditional Ivor-Lewis operation, 64 patients), the pain score, and surgical effi cacy, safety and long-term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length of esophageal resectio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removed, recurrence rate 1 year after surgery,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but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he fi rst bed time, anal exhaust time, pain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anastomotic leak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 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Laparoscopic-assisted modified Ivor-Lewis resection on esophageal cancer is completely a kind of feasible and safe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surgical approach should be promoted, but 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Laparoscopy; Ivor-Lewis resection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医学创新课题(No:2009-cx-13)。
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中的应用戎保林;梅新宇;吴显宁【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7(020)002【摘要】目的分析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的操作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在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的279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空肠造瘘术中完成情况、空肠造瘘口渗液、造瘘口局部皮肤感染、管道堵塞、脱落、肠梗阻、二次手术等发生率.结果 2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肠造瘘置管,平均手术时间(16.7±3.2)min,带管时间(30.2±3.6)d,空肠造瘘术后并发症为20.1%,其中造瘘口渗液7例,造瘘管脱落3例,造瘘管堵塞2例,肠梗阻4例,二次手术1例.结论腹部不加切口的完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是一种可行、较为安全的手术方法,是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有效方法.【总页数】3页(P170-172)【作者】戎保林;梅新宇;吴显宁【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R656.7【相关文献】1.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与开放Ivor-Lewis食管切除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对比 [J], 李尘宸;吴汉然;邓杰;吴显宁;解明然;徐美青2.全腔镜Ivor-Lewis术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30例疗效观察 [J], 肖洋;刘建;陈剑3.胸腹腔镜下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J], 王勇; 张勇4.“双半荷包法”腹腔镜空肠造瘘技术在Ivor Lewis微创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J], 彭旭阳;朱稀;吴旭辉;吴明5.空肠造瘘术分别联合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短期效果 [J], 徐琛;蒋莉;陶夏;李俊;叶静;沈文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林辉;柳硕岩【摘要】目的:评价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12月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60例,术中行空肠造瘘术,术后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57例,其中肺部感染22例,吻合口瘘19例,声音嘶哑14例,心律失常1例,心梗1例,无手术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5.6%(57/160).造瘘相关并发症7例,其中造瘘管堵塞4例,造瘘管脱落2例,造瘘管周围渗液1例,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4%(7/160).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33例,其中腹胀12例,腹泻21例,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6%(33/160);137例患者带管至完成第1次或第2次化疗,甚至全部辅助治疗结束后,进食量达平时量70%以上后拔除,平均带管时间47d(16~188d).结论:空肠造瘘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能提供早期、长时的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有重要应用价值,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或长期肠内营养支持以及并发症防治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04【总页数】3页(P525-527)【关键词】食管癌;肠内营养;空肠造瘘术【作者】林辉;柳硕岩【作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导致的异常消耗、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术后应激反应导致分解代谢异常增加及术后长时间不能进食等原因,更加需要术后早期营养支持[2]。
我院2014 年1-12月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常规行空肠造瘘术, 术后48h开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对心、肺功能影响明显,机体应激反应剧烈,由此引起的高分解代谢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而且还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和急性炎性损伤,妨碍患者术后的恢复,从而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90例效果观察杨娟;黄楚;李林【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空肠造瘘管营养支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术后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含量有所增加.结论: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舒适度,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内营养方式.【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食管癌;空肠造瘘管;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作者】杨娟;黄楚;李林【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食管癌导致的进食障碍,造成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长,进一步使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营养不良可影响术后患者创口的愈合,增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
为了改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术后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吻合口瘘,保证手术成功率,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肠内营养是指经口或导管提供营养物质至胃肠道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因肠内营养比静脉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是目前公认的首选途径[2-4]。
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们对9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术后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食管癌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食管癌,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明确远处转移。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
食管癌患者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吴晓燕;鲁铭;田辉【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通过经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178例,其中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80例患者行全静脉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10天测定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
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10天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静脉营养组(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静脉营养组。
结论:经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ternal nutrition support via jejunostomy catheter after esopha-geal carcinoma excision. Methods:The patients of the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PNn group) received completely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he patients of the external nutrition group (EN group) received total intravenous nutrition support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nutritional targets and immunological function were timely examined at different points. Results: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exhaust, defecation and hospital stay were all shorter in EN group than in the PN group (P<0.05). The index of nutritional and im-mune function was better in en group than in pn group. Conclusion:The enteral nutrition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an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f the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4(000)023【总页数】2页(P1510-1511)【关键词】食管癌;空肠造瘘;肠内营养【作者】吴晓燕;鲁铭;田辉【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济南市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济南市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济南市250012【正文语种】中文食管癌患者术前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营养状况较差,加之手术创伤大,术后禁饮食时间长,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患者顺利康复。
第21卷第9期中国内镜杂志Vol.21No.92015年9月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Sep.2015目前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1]。
我国多个中心可在全腔镜下完成胃游离、管状胃制作等全部腹腔操作及胸腔操作,但空肠造瘘术在多数中心仍需开腹完成,或虽经腹腔镜完成,但耗费时间多为1~2h[2-3],大大延长了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
本课题组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华瑞公司的APPLIX细针导管空肠造瘘装置(fine-needlecatheterjejunostomy,FCJ)行19例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简称FCJ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中心共有1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收稿日期:2015-04-24文章编号:1007-1989(2015)09-0971-03·临床研究·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周健,赵辉,曹家顺,李剑锋,姜冠潮,刘军,王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北京,100044)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APPLIXTM空肠细针导管穿刺造瘘装置(FCJ)进行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的19例患者,常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空肠造瘘术相关的并发症,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拔管时间。
结果19例患者平均空肠造瘘操作时间为(20.53±4.60)min,术后均于第1天开始自空肠造瘘管输注液体,肛门排气时间为(55.37±7.48)h,肛门排便时间为(73.79±6.11)h。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空肠造瘘管堵塞、造瘘口瘘等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是一种省时、简便、安全性高的空肠造瘘术。
关键词:空肠造瘘;腹腔镜;食管癌;细针导管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Application of laparascopic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in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Jian ZHOU,Hui ZHAO,Jia-shun CAO,Jian-feng LI,Guan-chao JIANG,Jun LIU,Jun WANG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aparascopic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 in radical resection of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 】Nineteen cases underwent laparascopic jejunostomy with AP -PLIXTM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 (FCJ)from January 2014to December 2014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jejunostomy operating time,anal exhaust time,defecation time,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jejunostomy were studied.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telephone to report the time of feeding tube removal.【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of laparascopic jejunostomy was (20.53±4.60)min.All patients started using the feeding tube from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The average anal exhaust time was (55.37±7.48)h,and the average defecation time was (73.79±6.11)h.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jejunostomy such as feeding tube obstruction and catheter site fistula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The laparascopic fine-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 is a time saving,conve -nient,and safe jejunostomy procedure.Key words:jejunostomy;laparascopy;esophageal carcinoma;fine-needle catheterR瘘术。
其中,男11例,女8例。
9例为为全腔镜McKeown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0例为Ivor-lewis腹腔镜+右胸内吻合术。
1.2空肠造瘘套装型号空肠造瘘套装型号:华瑞制药公司生产的AP-PLIX-空肠细针导管穿刺造口装置,空肠造口管型号为:CH9/75cm。
1.3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于脐下取观察孔,左侧锁骨中线脐上5.0cm处1.0cm操作切口,剑突下、双侧肋缘下分别作0.5cm长辅助操作小切口,腹腔镜下先完成胃游离及管状胃制作。
选择距Treitz韧带30.0cm处作为造瘘口,辨明远近端后,于拟造瘘处附近皮肤做0.5cm左右切口至深筋膜,镜下以3-0线在拟空肠造瘘处近端行空肠壁浆肌层半圈荷包缝合,以穿刺钩针将缝合线两端经皮肤切口提出体外,助手拉紧缝线将空肠提起,将带有导芯的可裂式穿刺装置经皮肤切口处斜刺入预置半荷包中心,通过拉紧缝线及调整远端肠管方向,使穿刺针在浆肌层下潜行1.5~2.0cm后进入肠腔。
退出导芯,先注入盐水,无明显阻力则证明穿刺针在肠管内,再经穿刺针向远端置入空肠造瘘管,空肠造瘘管进入空肠10.0cm左右后撤出穿刺针,通过空肠造瘘管再次向肠管内注水,如无明显阻力且肠管远端膨隆则证明已进入肠腔。
在皮肤外将穿刺针掰裂后撤出,继续将空肠造瘘管向远处推进至30.0~40.0cm,以3-0带针线在造瘘处远端行浆肌层半荷包缝合,以穿刺钩针于皮肤切口内深筋膜处不同位置穿刺,并将缝合线提出体外。
助手将两次半荷包缝合线提紧,镜下观察空肠壁与腹壁密切贴合,将两次半荷包缝合线一并打结,镜下再次确认造瘘口被预置荷包密切包埋,线结固定于深筋膜外。
最后应用硅胶外固定片于皮肤外固定空肠造瘘管。
1.4术后处理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自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首先以20~30ml/h速度输入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如无明显腹泻及腹膜刺激征,则开始逐渐增加瑞能或百普力等肠内营养乳剂,并逐渐减少静脉肠外营养液量并增加肠内营养液体量。
为防止早期拔除空肠造瘘管后造成肠瘘,且为少数术后进食困难患者保留通过空肠补充营养的途径,所有患者均带空肠造瘘管出院,于术后2~3个月拔除空肠造瘘管。
1.5观察指标记录空肠造瘘术时间,定义为:自开始沿Treitz韧带寻找空肠造瘘位置至皮肤外固定空肠造瘘管操作的时间。
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有无明显造瘘并发症,如造瘘装置导致肠穿孔、穿刺口出血等。
围术期记录患者术后有无肠内营养导致的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空肠造瘘口愈合情况,拔除空肠造瘘管时间。
2结果2.1术中情况本组患者平均造瘘时间为(20.53±4.60)min,造瘘过程中均无明显出血,术中无明显造瘘术相关并发症。
2.2围术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在静脉营养的同时自空肠造瘘管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之后逐渐增加空肠营养量。
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5.37±7.48)h,肛门排便时间为(73.79±6.11)h。
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泻,调慢肠内营养速度后腹泻改善。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内营养液返流造成的吸入性肺炎。
2.3出院后情况出院后按时定期给予空肠造瘘口换药,于2~3个月拔除空肠造瘘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空肠造瘘管堵塞、造瘘管脱落、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造瘘口瘘引起腹腔内感染和腹膜炎等情况。
3讨论食管癌术后采用何种营养方式仍有争议[4-6],但研究表明:应用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节省静脉营养费用,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术后体重,提高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10]。
目前我国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鼻肠内营养、开腹空肠造瘘术以及腹腔镜空肠造瘘术等。
腹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FCJ法)属于腹腔镜空肠造瘘术的一种方式,与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FCJ法以及其他空肠造瘘法对鼻咽黏膜刺激性小。
因此,患者对空肠造瘘管耐受性好,可长期使用,另可减少鼻咽分泌物,R中国内镜杂志第21卷第9期周健,等:腹腔镜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利于咳嗽咳痰,减少肺炎发生率。
而经鼻空肠营养管对鼻咽部刺激较大,患者耐受程度差[11],产生较多分泌物,分泌物易造成咳嗽咳痰困难,增加肺炎发生率[12];②FCJ法靠缝线及硅胶固定片固定于皮肤,固定确切,不易脱管,不易导致肠内营养失败。
而经鼻肠内营养管依靠胶布固定,面部皮肤分泌油脂较多,易出现胶布失效,造成脱管。
另外在患者术后谵妄或依从性差时面部管路易被患者拔出,造成肠内营养失败[13],一旦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便只能通过静脉营养,易造成患者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③FCJ法造瘘管末端留置位置确切,离屈氏韧带较远,可以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更早对胃肠道进行机械刺激及化学刺激,利于胃肠道早期恢复,另外造瘘管末端位置离幽门较远,不易返流,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可能。
腹腔镜FCJ造瘘法与开腹空肠造瘘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不必另行开关腹操作,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麻醉时间,避免因开腹切口导致的术后疼痛增加;②腹壁及空肠壁均为穿刺操作,与传统造瘘方法相比,可减少手术切口损伤及肠壁损伤,缩小了造瘘口尺寸,可降低肠内液体自造瘘口周围渗出风险,常规可在术后第1天即进行肠内营养,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③FCJ法仅需两针荷包包埋造瘘口,在浆肌层中潜行1.5~2.0cm,不必另行环周荷包及浆膜层包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简化了腔镜下缝合及打结的步骤,操作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