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2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方法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介绍胃食管反流病、吸烟、喝酒、饮食不健康等都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所以,食管癌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快速上升。
食管癌以良性的自然疾病转化为恶性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晚期食管癌常常需要手术切除。
传统的开放式食管癌手术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病程较长,恢复时间较长,所以,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接受。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是由腹腔镜和胸腔镜组合开展手术,通过腔镜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手术切除,步骤主要包括胸腔镜探查、胸腔底置放引流管、肺叶切除(单肺或双肺)或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探查、空肠或结肠代胃、胃食管吻合以及置放腹腔闭式引流管。
该术式对于患者身体损伤小、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疼痛小等方面有显著优势。
治疗方法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是以腹腔镜和胸腔镜组合开展的食管癌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种新型食管癌治疗方式。
该手术方法具有可视野广、创伤小、手术安全等优势,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肺癌、食管癌的高效、创新的手术方式。
该技术主要包括胸腔镜探查、胸腔底置放引流管、肺叶切除(单肺或双肺)或淋巴结清扫、腹腔探查、空肠或结肠代胃、胃食管吻合以及置放腹腔闭式引流管等。
注意事项1. 术前检查:在手术前,需进行完善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胸部CT和腹部CT等检查,同时还应进行尽可能完整的身体检查;2. 术后并发症:术后有可能会出现胃出血、吻合口破裂、膈肌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在术后需进行严格的护理;3. 术后饮食:对于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来说,术后饮食也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避免进食过量和过度热量的食物;4. 术后康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但术后依旧需要进行严格的康复,包括在恢复期间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活动;5. 定期复查:对于完成了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来说,定期的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监测身体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预防术后反复的情况。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发表时间:2017-08-15T14:52:05.58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作者:刘兰秀刘洁[导读]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理想的微创外科手术,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方法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掌握胸腔镜的操作方法,备齐术中所需器械、物品和药物,熟悉手术配合过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等。
结果1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无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理想的微创外科手术,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贲门癌;手术配合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男性多于女性,每年病死约15万人。
上世纪90年代中,以胸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逐步进入普胸外科的各个领域,并很快成为目前食管癌根治术的首选治疗方法。
在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之间,我院心胸外科采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术中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结果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 例,年龄在50-82岁,平均年龄为 65.2岁。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哽咽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患者持续消瘦、脱水、无力等。
术前胃镜示食管癌。
1.2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
取右侧腋前线第四肋间,右侧腋中线第七肋间,右侧腋后线第九肋间,右侧肩胛线第七肋间分别做1cm长皮肤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及肌肉,穿刺器分破胸膜后进入胸腔,在右侧第七肋间处置入胸腔镜,穿刺器连接气腹机形成人工气胸,余三切口分别在胸腔镜监视下置入抓钳及超声刀等器械,打开纵膈胸膜,游离奇静脉,两端分别用锁扣夹夹闭,并用超声刀离断奇静脉,超声刀游离食管周围组织,食管套带,分离食管至胸顶部,向下分离食管至食管裂孔,清扫隆突下、食管旁、左喉返神经旁、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胸腔仔细止血,观察胸腔内无特殊情况,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大量灭菌用水冲洗胸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再次清点无误后关胸。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消化道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尤其是在现阶段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变化的影响下,食管癌发生概率有所升高,对患者生命产生直接威胁。
进行性吞咽困难一直是食管癌患者典型性临床症状,亦会伴有胸骨后烧灼、针刺和牵拉状疼痛症状,部分患者会在病情的不断折磨下,日渐消瘦,甚至伴有黄疸和腹水症状[1]。
在食管癌病理分型中,食管鳞癌更加常见,具有明显的性别发病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选用手术根除方案,但应结合患者病变部位与身体状况选择手术术式。
传统开胸两切口手术虽然具有较大的手术视野,但是对患者而言,创伤性巨大,术中大量出血,术后康复速度缓慢,亦具有较高的术后感染风险。
胸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为食管癌患者带来福音,因其具有微创性特征,可有效弥补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不足,提高预后[2]。
本研究采用临床对比观察,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1月- 2023年5月医院因食管癌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影像学与细胞学确诊;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无胸腹腔手术治疗史。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术前放化疗;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或认知障碍。
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各组50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8岁,平均55.28±3.4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37±0.47年;其中腺癌8例,鳞癌42例。
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3~77岁,平均55.30±3.38岁;病程4个月~6【摘要】 目的 探究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 2023年5月医院因食管癌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进行分组,各组50例。
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摘要】目的讨论胸腔镜食管切除术。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胸腔镜的手术切口十分重要,正确的切口是手术顺利的关键。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切除术一、手术适应证胸腔镜食管切除术适应证包括:1.良性食管瘢痕狭窄;2.食管癌病变较小无远处转移早期食管癌(T0,T1);3.无常规开胸手术禁忌证。
二、围术期准备围术期准备与三切口食管切除术基本相同,包括B超、心电图、肺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胸片等常规检查。
此外,还需要行胸部CT或经食管超声检查,以了解食管肿瘤的外侵情况,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手术难度,筛选合适的病例。
在手术前除要准备常规的胸腔镜手术器械外,还要准备纤维食管镜、蛇形钩等器械,以备在手术中协助进行食管的游离。
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常规开胸手术的准备,包括戒烟、体能锻炼等。
三、胸壁切口胸腔镜的手术切口十分重要,正确的切口是手术顺利的关键。
否则手术难度、并发症会增加,甚至可能导致胸腔镜手术无法进行而不得不中转开胸。
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问的胸腔镜套管切口又被一些研究者称为“万能口”,该切口不仅用于胸腔镜的放置,而且手术后还可以用来放置胸腔引流管。
也有研究者依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将胸腔镜套管切口放置在腋后线或更偏后的位置,可以使食管的显露更加满意。
原则上操作套管切口的位置2个在腋前线,2个在腋后线。
但由于每个研究者的认识、经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胸腔的解剖特点的差异,各个研究者操作套管切口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目前常用的操作套管切口位置有以下几种:1.腋前线第4肋间操作切口用于放置拉钩,以牵拉肺显露食管,腋前线第6肋问切口和腋后线第5肋间操作套管切口用于放置超声刀、抓钳、剪刀等器械。
2.4个操作套管切口分别在腋前线第5肋间,腋中线第9肋间,腋后线第5和第9肋间。
3.腋中线第8肋间套管切口用于放置拉钩牵拉肺脏,另外2个操作套管切口位置在腋前线和腋后线第5肋间。
四、基本手术操作方法胸腔镜食管切除手术的关键操作步骤是能够清楚显露后纵隔,探明食管周围的解剖关系、肿瘤外侵情况,尤其是肿瘤与主动脉的关系。
1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来源于食管上皮细胞恶心肿瘤,多由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改变导致。
传统医疗模式下,该病是以常规开胸术为主,但却因手术应激反应、损伤大等特点,阻碍患者术后恢复。
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步成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逐步取缔传统开胸术的地位,以微创、切口小和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备受患者和医师的青睐。
本文研究1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探讨其手术护理配合措施。
1.病历资料XX男性患者,51岁,以“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术前2周期化疗后”为术前诊断,于2021年05月08日入住龙岩市第一医院分院--消化内镜外科,完善术前相关准备,2021年5月14日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姑息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术中探查可见:右肺与后纵隔胸膜粘连,分离粘连,食管肿瘤位于奇静脉弓下约2cm处,肉眼侵犯纵隔胸膜,活动度不佳,大小约4*3cm。
游离过程中发现肿瘤侵犯左侧主支气管,隆突下淋巴结多发肿大融合,与气管、支气管边界不清,质地硬,固定。
术中告知患者家属,考虑肿瘤局部晚期,侵犯重要结构,若需完整切除,极有可能损伤气管支气管及重要血管,考虑患者肿瘤化疗效果偏差,合并梗阻,家属表示知情理解,遂改手术方案为姑息切除。
术中出血100ml,无输血。
手术时长约6.5小时,术中麻醉效果佳,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
1.手术期间护理配合2.1 术前护理(1)患者准备。
术前两周做好患者访视工作,详细掌握其病情进展和躯体状况,再指导其做好检查,辅之手术类型、流程和预计时间的阐述,消除患者疑虑点,增强治疗信心;术前胃管置入时,应确保管体润滑度,预防胃肠粘膜损伤;导尿管置入多为麻醉诱导期,不仅会减轻尿道损伤,还可预防尿管刺激带来的躯体烦躁、躁动等行为;主动配合麻醉医师操作,施行双腔气管插管,还应时刻评估躯体体征变化[1]。
(2)物品准备。
该项手术应在层流洁净手术间内完成,科学控制参观人数及医务人员出入;手术间温度约为22-25℃、湿度约为40-60%,酌情播放舒缓、轻松类轻音乐,保持患者身心放松;充分准备腔镜系统、高频电刀和超声刀、钛夹及吻合器等仪器用品,同时将仪器调整至备用状态。
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配合食管癌系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近年来,胸腔镜下辅助食管癌切除已用于临床,具有手术视野开阔、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胸部疼痛轻等优点,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
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医护之间默契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配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手术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0~7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胸部胀闷或紧缩感。
本组经CT、核磁共振检查均明确诊断。
1.2结果全组患者均行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配合满意,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2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患者准备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步骤多,操作难度大,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而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又是近几年新开展的手术项目,还未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因而手术护士应于手术前1d访视患者,对其提出的质疑和询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和疏导[1],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目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2.1.2护士准备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患者病情、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步骤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工作。
2.1.3用物准备STROZ内镜系统1套、电外科设备、胸腔手术器械1套、胸腔镜微创器械1套、结扎钉等。
2.2术中配合2.2.1手术步骤①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取左半俯卧位,先行消毒右胸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操作孔取右腋后线第6肋间,置入胸腔镜,建立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引导下作各操作孔,主操作孔口为第8肋间肩胛线,副操作孔分别位于肩胛下角第6肋间和腋前线第4肋间。
首先探查胸腔有无黏连、胸腔有无积液、,确定肿物可腔镜下切除再行食管癌切除术。
电钩分离纵膈胸膜,游离奇静脉弓切断,用电外科能量平台或超声刀游离食管上至胸顶部,下至食管裂孔,查纵膈床有无活动性出血,置胸管1根,完成胸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