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慕君《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二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心小学五年级班语文科导学案(学案)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②主备人:学生姓名:审核人
我要学———学习目标:
1.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初步学习画情节曲线。
学习重点: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我会学——导学问题(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趣味化、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
1.通过课文我们共同感受了一个惊险而感人的故事,闭上眼睛,你的脑海出现的最多的镜头是什么?
2.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句子,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
3.读完全文,你知道题目中的“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吗?
我思考——自学后的疑惑、新发现:我会做——达标检测【检测分A、B、C、D四级。
A 级(识记级)独立完成;B级(理解级)互学后完成;C 级(应用级)展示交流后完成;D级(拓展级)总结延伸后完成】:
A.注拼音。
()()()强盗熄灭厨房B.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暗淡()轻松()镇静()熄灭()C.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绝妙()A.断 B.尽,穷尽 C.极端的 D.一定,无论如何
镇定()A.压 B.镇压 C.安定 D.行政区划单位 E .时常
D.用——画出句子中用得不当的词,并改正过来。
①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小的光.
()
②杰奎琳稳定地把烛台端了起来。
()
③万一蜡烛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揭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损坏。
()
④伯诺德夫人慌忙从厨房中取出一
盏油灯放在桌子上。
()
我总结——我的收获,我的困惑,想给老师说的话:。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爱护。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面对、克服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 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2.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b.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亲情与勇气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 精讲课文a.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b. 讲解故事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4. 案例分析a. 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珍惜亲情、关爱家人b.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5.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b. 强调珍惜亲情、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7. 课后作业a.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和勇气的感悟文章b.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六、教学拓展1. 影视作品欣赏a. 教师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作品,如《烛光里的微笑》等。
b. 学生观看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亲情与勇气。
2. 亲情故事分享a. 学生准备亲情故事,课堂上进行分享。
b.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懂得珍惜亲情。
七、情感升华1. 主题班会a. 组织一次以“珍惜亲情,关爱家人”为主题的班会。
b. 学生发表自己对亲情的感悟和体会。
2. 制作亲情卡片a. 学生制作亲情卡片,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b. 教师收集卡片,并在适当时候分发给学生的家人。
八、实践活动1. 家庭作业a. 学生回家后,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扫地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2、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概括重要内容。
3、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
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四、探究课文第三部分。
1、指读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2、先自学课文,弄清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怎么做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
5、师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女儿为什么会脸色苍白?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
你从句中体会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请学生表演读,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教师总结全文。
板书:
16、生死攸关的烛光
德国军官伯瑙德夫人及儿女
闯进旅馆,点燃蜡烛取出油灯点燃吹熄蜡烛
中尉重新点燃蜡烛假借捡柴生火端走蜡烛
快步上前,夺回烛台拿灯上楼睡觉避免劫难。
小学四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备课教案《生死攸关的烛光》讲述了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备课教案一教学目的:1. 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2.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阅读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和勇气。
教学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70多年前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请看屏幕。
(播放二战战事录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有谁知道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吗?二、整体感知1. 题目说烛光跟生死有关,你信吗?一支小小蜡烛发出来的光竟然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还能操纵着人的生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翻开课文56页,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那关乎生死的是不是这根蜡烛呢?3. 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干什么的,怎么会跟情报有关呢? 原来,伯瑙德夫人明里是旅馆的老板,暗里却是秘密情报站的工作者。
4. 她把情报藏在哪里呢?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
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三、分析感悟尽管伯瑙德夫人想出了如此绝妙的方法,但危险还是降临了。
当危险一次又一次逼近时,伯瑙德夫人一家人与德军展开了紧张而巧妙的周旋。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线索;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图片,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蜡烛”图片。
2.看到蜡烛,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蜡烛的文章——《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师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3.预设质疑:“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烛光关系到生死呢?4.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理解来“解疑”。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为什么烛光关系到生死呢?相信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课文比较长,请大家先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
3.在文中找到“绝妙”、“危机”、“厄运”这三个词,想一想,如何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含义?(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
“绝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3)厄运:蜡烛很快就会烧到金属管处,然后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三、精读词句,研析情节1.原来这半截蜡烛中藏有情报啊!那么从哪里能感受到这情报是攸关生死的呢?(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内容“生死攸关、绝妙、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学习母子三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抓住母子三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沉着、机智、勇敢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齐读师指导“烛光”和什么联系?(生死)注意中间两个字,再读课题。
(师评这就对了)二、初读文,感知全文1.师:之前大家预习读了几遍课文?师:读了这么多遍,你从文中知道些什么?请生回答(故事发生的时间二战期间板书二战2.师:故事交代的大背景在哪个自然段?生:第一自然段3师:很好,那从这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些什么?生:课文中的人物名字,指导生再说外国人名字(外国人名比较绕口,要读清楚,快点,不要太慢)师:请全班同学在一自然段勾一勾三个人物名字。
师:一起来读一读。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板书人名)3、师:咋们继续聊,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知道了人物,还知道什么?生: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法国第厄普市师:很好,他说的非常清楚,大家一起把地点读一读。
4、师:还知道些什么呢?生:还知道他们藏情报。
师:藏情报?课文介绍了几种办法?请自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来,标注上番号待生好后,抽生回答5、全班齐读第一种办法。
指导“档”的读音,随文识字。
第二种办法齐读,第三种办法生齐读6、师:第三种办法是吧情报藏在哪里?师画:半截蜡烛。
指着黑板问,这半截蜡烛中有什么?生:情报。
师:什么样的情报?(绝密的情报)板书藏师:第三种办法怎样?书中哪个词抓到?生:绝妙师:理由是什么?书上找一找,浪线勾画。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描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培养勇敢、坚强、团结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感悟人物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生命、勇气和团结的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这个的理解。
2.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1)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3)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3.课堂讨论1)课文中的紧张气氛是如何体现的?2)故事中的人物在面对生死关头时,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对主题的揭示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紧张气氛,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说明。
(3)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探讨它们对主题的揭示作用。
5.小组活动1)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2)如果你处在故事中的情境,你会如何应对?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勇敢、坚强、团结的理解。
7.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强、团结的感悟文章。
(2)预习下一课,做好课后练习。
四、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勇敢、坚强、团结的理解。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师的建议。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紧张气氛的词汇和句式,例如:“心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冒汗”等,让学生体会文字中的紧张感。
《生死攸关的烛光》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一、课程导入:情境渲染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复述故事梗概。
2、过渡导入: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有哪些?(学生发言)她后来想到的办法好吗?从文中哪个词能看出来?(学生回答:“绝妙”)●二、辨中感悟感受形象教师:尽管是绝妙的办法,但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危险还是逼近这了一家人,在这紧要关头,他们一家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我们看看这普通的法国一家人是怎样与敌人进行巧妙的周旋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感受。
(学生活动写感受)(一)伯瑙德夫人的表现(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幻灯片)(1)伯瑙德夫人一家遇到了什么情况?(板书:点燃)蜡烛被点燃了,情况是怎样的(危急),从哪儿能看出来?(学生:蜡烛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3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此时,两个孩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脸色苍白)为什么?(被吓坏了)这时,伯瑙德夫人会想什么?(学生大胆想象,交流进行汇报)(2)伯瑙德夫人怎么做的,请读出文中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3)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读这句话(要读得轻松),指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什么?(抓住“急忙”“轻轻”和说的话,使学生体会到伯瑙德夫人的镇静和急中生智。
)(4)教师:一场危机过去了。
老师说得对吗?(少了“似乎”两字)这个词能否省略?(学生总结:危险看似过去,其实并没过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什么,(德国人又把蜡烛重新点燃)(板书),此时房间里气氛会怎么样?(紧张,恐怖)。
从文中哪些词句能体会到?(学生发言:可怕的东西、提到了嗓子眼、恶狼般的眼睛、不堪设想)教师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不堪设想”的意思及“不堪设想”的可怕后果。
(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可怕后果,从中感受事情的危急,体会母亲的冷静)(5)指导朗读课文的有关句子,体会“生死攸关”的含义。
五 年级 语文 科《生死攸关的烛光》导学案(二)
自备教师:段慕君 班级: 组名: 姓名: 日期:
【自研课导学】 一日之计在于晨,尽情朗读吧!!!
晨读目标1、自由读文,要求声情并茂,入情入境。
(5分钟)
(30分钟)2、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指正朗读语气,评出朗读最有感情,声音最洪亮的同学进入小组积分。
(10分钟)
3、组间分角色赛读:按“谈语气——说理由——感情读”的顺序进行,评出优秀组进入班级积分。
(15分钟) 自主预习:1、资料准备:观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电影。
(10分钟)2、自主积累:勾画文中表现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应对危急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内涵。
3、自我感悟:学习伯瑙德夫人一家的高尚品质,做一个热爱祖国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强者。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1、进一步学习抓课文关键词句感悟课文内容的方法2、激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深悟法国人民的品质。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领导审核: 小对子检查: 家长签字: 等级评价: 导学
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 (内容、 学法、 时间) 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时间) 随堂笔记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画——体——读”的学法和圈点画注法来学习。
) (1)伯瑙德夫人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表现了什么? (2)雅克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表现了什么? (3)杰奎琳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表现了什么? (完成随堂笔记一) (预时8分钟) 对子学习:①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评判,并
给出等级评价;②相互解决自学时的遇到的问题。
(2分钟) 三人互助: 讨论对“生死攸关”的理解。
(3分钟) 六人共同体: (1)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2)预演: 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
①确定展示方案;②分配好展示任务;③两位同学进行板书设计,其他同学在小组长组织下有序预展。
(5分钟) 单元一:感动齐分享 选择最受感动的片段,
说明原因,感情朗读。
建议:形成全班互动,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创读。
单元二:英雄形象再现 用情景剧的形式再现危急关头伯瑙德夫人一家冷静沉着、临危不惧、热爱祖国的光辉形象。
单元三:我是小作家 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注意抓住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预时:12分钟) 一、颂歌献英雄:写一首小诗或几句话来抒发对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真情告白。
二、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注意抓住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进行续写。
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伯瑙德夫人一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了法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什么样的品质?你想对这些英雄说些什么? (完成随堂笔记二) (预时5分钟)。
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想象敌人走后的情景,写下来,注意抓住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完成随堂笔记三) (预时5分钟)。
当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