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30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8.33 KB
- 文档页数:2
胎盘植入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患者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2年治疗的30例胎盘植入病例,其中25例为剖宫产,1例因完全性植入胎盘行子宫切除术,余均行胎盘植入处局部挖除缝合,其中8例因胎盘植入面近1/2加用MTX局部多点注射,5例经阴道分娩,一例完全性植入胎盘行子宫切除术(该患者系外院足月产后胎盘滞留,徒产剥离且试行钳夹失败,阴道出血多,转入我院)余4例人工剥离胎盘,对残留部分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多点注射MTX。
结果:患者未出现难以控制的产后方血,无生命危险,新生儿均存活。
结论:保守治疗对胎盘植入是可行的,但完全性胎盘植入且植入程度深达肌层或浆膜层伴活动性出血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新生儿【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43-02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产妇可出现大量失血,须行围产期子宫切除,文献报到胎盘植入的总体切除率为58%,因此,如处理不当,即可对产妇的身体造成严重威胁。
胎盘植入的三大因素为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前置胎盘。
近年随剖宫产率持续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2007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诊治30例胎盘植入患者,本文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植入性胎盘30例,其中28例为部分性,2例为完全性植入胎盘,年龄20-42岁,平均28岁,发现胎盘植入时孕周<37周5例,37周-40周12例,>40周13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其中有人工流产、剖宫产、引产中者25例,合并前置胎盘13例,疤痕子宫10例。
1.2诊断依据:除产时切除子宫及胎盘完全保留在宫腔的病例外,其余均为产时或剖宫产时徒手剥离胎盘,发现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没有界限,徒手剥离失败,且结合病史,产后1-3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宫腔内不均质回声与局部肌层界限消失,部分肌层回声消失者,诊断为胎盘植入。
胎盘植入2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发病的相关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5例胎盘植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文献。
结果 25例术后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植入性胎盘,住院7~14 d,均痊愈出院。
新生儿均存活,其中重度窒息1例。
结论植入性胎盘的发生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工流产史有关,产前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保守治疗对植入性胎盘是可行的,但完全性植入胎盘且植入程度深达肌层或穿透浆膜面伴活动性出血,则应果断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关键词】胎盘植入; 诊断; 治疗; 子宫切除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且较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通常在产前难以诊断,可造成产时产后大出血、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随着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剖宫产等子宫手术的增多,胎盘植入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5例胎盘植入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胎盘植入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l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胎盘植入患者25例,年龄25~41岁,平均35岁;其中初产妇5例,经产妇20例。
25例均为多次妊娠,22例有人工流产史,最多2例人工流产5次;有剖宫产史3例,孕中期引产史5例。
25例患者中,23例为部分性植入胎盘,2例为完全性植入胎盘。
发现胎盘植入时孕周<37周4例,37~40周8例,>40周13例。
合并前置胎盘10例,疤痕子宫3例。
1.2 临床表现 25例患者中5例因前置胎盘出现产前出血,其余产前、整个孕期及分娩期均无症状,直至胎儿娩出后,胎盘不能自行剥离或部分剥离,行人工剥离时发现胎盘与子宫壁间部分或全部无分界面。
1.3 辅助检查彩超示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中血流丰富,呈旋涡状且累及子宫肌层,部分区域的肌层缺失。
1.4 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22例,阴道分娩3例。
产后出血<500 ml者18例,500~1 000 ml者4例,>1 000 ml者3例,输血400~2 200 ml。
26例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率的升高,胎盘植入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和继发感染,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6例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和处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胎盘植入病例共26例。
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7岁。
初产妇10例(38.5%);经产妇16例(61.5%),其中生育2胎以上的经产妇8例。
足月产13例(50%);早产12例(46.2%);引产1例(3.8%)。
既往有前置胎盘史2例(7.69%);有胎盘植入大出血史3例(11.54%);剖宫产史4例(15.38%);引产史8例(30.7%);人工流产史13例(50%),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5例(19.23%),3次以上人工流产史2例(7.69%)。
既往无孕产史4例(15.38%)。
26例中合并前置胎盘16例(61.54%),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13例(50%)。
子宫畸形1例。
1.1统计学方法各组疾病发生率采用χ2检验,2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胎盘植入的发生率12年间我院分娩总数为9 411例,共发生胎盘植入26例,发生率为0.276%(26/9 411)。
我院1995~2000年分娩5 041例,发生胎盘植入8例,发生率0.16%,2001~2006年分娩4 370例,发生胎盘植入18例,发生率0.41%,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
2.2不同胎盘位置的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12年间前置胎盘患者175例,其中胎盘植入16例,植入发生率9.14%(16/175);在非前置胎盘患者中,胎盘植入10例,植入发生率0.11%(10/9 236),2组患者植入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胎盘植入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胎盘植入患者病因的分析,探讨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方法。
方法对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0例胎盘植入患者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中3例行子宫次全切术,16例行局部钳刮切除及缝合术,术后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11例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治疗,效果好,无产妇死亡。
结论胎盘植入治疗根据病情,年龄及对生育要求,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关键词】胎盘植入;治疗;诊断胎盘植入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胎盘植入少见但危急,容易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提高,人流次数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产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35岁,平均24岁。
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足月产22例,早产3例,中妊5例,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3例,行4次人流11例,30例中合并前置胎盘6例。
1.2 临床表现本资料16例以剖宫产方式分娩,14例经阴道分娩,均在第3产程出现胎盘滞留,徒手剥离时发现胎盘与宫壁粘连致密,有时手指无法插入胎盘和宫壁之间,无法完整剥离,且出血汹涌,而诊断为胎盘植入。
1.3 治疗方法胎盘植入的治疗一般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对于胎盘植入面积大,植入深,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汹涌,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术以保全产妇生命。
剖宫产术中胎盘植入面积小,植入浅,出血量不多,行植入部位宫壁钳刮及切除,切除部位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术后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
经阴道分娩患者如子宫收缩好,出血量不多,亦给予米菲司酮及肌内注射MTX。
且随访宫腔有无残留。
一般2周后宫腔残留者,应行清宫术。
现已有许多有关胎盘植入保守治疗成功的经验报道[1] MTX能抑制滋养细胞增生,使胎盘组织脱落吸收。
胎盘植入诊治的临床效果分析
胎盘植入术是指将新鲜异体胎盘片移植到人体组织内,以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该方法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例如,胎
盘植入术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对胎盘植入术的研究不断进行,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胎盘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特别是在自身免疫
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很多的临床研究都发现了胎盘植入术的良好疗效。
例如,在骨关节炎治疗中,胎盘植入可以有效改善疼痛、关节活动度、肿胀等症状,并缓解炎症反应。
在神经系统疾
病治疗中,胎盘植入可以减轻痉挛、抽搐等症状,并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
在心血管系统
疾病治疗中,胎盘植入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胎盘植入可以缓解气道狭窄、咳嗽、哮喘等症状,并提高肺功能。
在内分泌系统疾病治疗中,胎盘植入可以通过调整内分泌平衡达到治疗糖尿病、甲亢等疾
病的效果。
不过,胎盘植入术有一定的风险。
其中最常见的风险是感染。
此外,还有可能引起免
疫反应、出血等意外情况。
因此,在进行胎盘植入术前应该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保
手术安全。
32例植入性胎盘的临床分析植入性胎盘少见但危急,可引起严重产时出血、子宫穿孔、DIC,若处理不当往往需要切除子宫,甚至致产妇死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植入性胎盘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探讨病因、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共分娩27 929例产妇,胎盘植入32例,发生率0.115%,其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7例,发生率0.046%,占胎盘植入的53.13%;年龄22~41岁,(31.56±4.42)岁;定期产前检查25例,未行产前检查或偶尔产前检查的7例;孕次0~7次,(4.81±1.24)次;产次0~3次,(1.87±0.85)次;有人工流产史1~5次,(3.51±1.27)次,其中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24例;孕周32+2~41+4周,(35.17±3.74)周;有剖宫产史22例,其中1次剖宫产史19例,2次剖宫产史3例;本组资料中22例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
1.2 诊断28例患者在产前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仅6例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发现胎盘附着部位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内见多个不规则的无回声腔隙,提示胎盘植入可能,后经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
其余病例于术时徒手剥离胎盘时发现胎盘植入或者第三产程胎盘不娩出,徒手行宫腔探查时發现胎盘与子宫壁粘连紧密,找不到与子宫壁的分离界限,行B超检查进一步证实后作出临床诊断。
本组资料中,2例在术中发现宫角部肌层菲薄,仅浆膜层包裹,范围2 cm×2 cm大小;1例为后壁胎盘,徒手剥离顺利,探查腹腔时发现胎盘已穿透子宫底部偏右后壁肌层,范围约3 cm×4 cm大小,见鲜血不断涌出,送病理检查确诊。
1.3 处理和妊娠结局22例剖宫产分娩者(包括术前6例彩超诊断“胎盘植入”者),术中可见胎盘植入子宫角部、体部或子宫下段。
30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分析目的:对胎盘植入进行临床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统计胎盘植入危害;另设60例体检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总结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
结果:完全性植入胎盘的5位患者,原位留置,化疗后清宫成功保子宫3例,子宫切除2例;穿透性胎盘的2例患者均因术中出血过多最终进展了子宫次切术;部分性胎盘植入的23个病例中,宫腔镜电切5例,全身化疗后清宫5例,b超引导胎盘局部注射化疗3例,切除缝合或填塞纱条压迫止血10例(2例治疗失败子宫切除);而高龄、流产史等均是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
结论:胎盘植入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标签: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子宫切除胎盘植入是由于多次流产、刮宫等原因致使再次妊娠时蜕膜组织发育不全,蜕膜组织发生了感染或其功能受到了损伤,导致胎盘供血发生障碍,胎盘为了获得足够的供血,其绒毛需向子宫肌层深入、甚至穿透整个子宫肌层,便形成了一种导致胎盘不能自行娩出,人工剥离亦困难的病理状态。
它是妇产科的一种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危及母婴的生命[1]。
近年来,随着流产率的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病率亦逐渐上升,临床分析胎盘植入显得越来越重要了[2]。
本文中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胎盘植入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30例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完全性植入胎盘5例,穿透性胎盘2例,部分性胎盘植入23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于本院产检的正常孕妇设为正常对照组。
所有观察组患者均符合胎盘植入诊断标准,所有参与本次调研的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1.2 胎盘植入诊断方法及治疗首先,正确认识胎盘植入与胎盘粘连的区别,当胎儿分娩出后胎盘迟迟不能自娩时,若从胎盘边缘顺序向上极易分离时,则为胎盘粘连;当难以剥离时为胎盘植入。
40例胎盘植入病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治疗的方法,分析影响胎盘植入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因素,以期寻求既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又能有效地治疗胎盘植入的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统计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01月01日至2016年02月29日我院收治的40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子宫保留组与子宫切除组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因素。
结果:胎盘植入患者有40例,有11例行全或次全子宫切除术,有10例患者剖宫产术中行剥离胎盘植入部分等保守性手术治疗成功保留子宫,余19例患者予行胎盘原位保留(有8例患者产后予米非司酮及清宫术治疗成功,余12例患者产后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辅以清宫术或病灶切除术治疗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所有胎盘植入患者子宫保留率72.5%,胎盘原位保留治疗患者子宫保留率为100%。
子宫保留率与产后出血量、孕周、产次、分娩方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与是否前置胎盘、产前确诊情况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年龄、孕次、疤痕子宫与患者的子宫保留无相关性。
胎盘植入面积、产后出血量影响胎盘原位保留治疗方案的选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孕周、孕次、产次、治疗前β-HCG水平、植入部位子宫肌层厚度、疤痕子宫与胎盘原位保留方案选择无相关性。
结论:1.胎盘植入子宫保留率与出血量、前置胎盘、产次、产前确诊、分娩方式有关,当胎盘植入患者产后出血超过3000ml,仍无法有效止血,应行子宫切除术以抢救患者生命;产前确诊胎盘植入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增加胎盘植入患者的子宫保留率;经阴道分娩患者发生子宫保留的概率高于剖宫产者;年龄、孕次、疤痕子宫与患者的子宫保留无相关性。
2.胎盘原位保留治疗可以增加子宫保留率,其方案的选择与胎盘植入的面积具有相关性,当胎盘植入面积大于18.04cm2选用子宫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好。
植入性胎盘35例临床分析陈迪文,吴小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植入性胎盘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 对本院2001—2005年收治的35例植入性胎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均具有宫腔操作史。
16例剖宫产分娩,其中13例采用病灶切除、肠线缝合、宫腔纱条填塞得以保留子宫,3例因前置胎盘手术术中患者很快出现失血性休克而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9例阴道分娩,其中14例部分植入、出血少者,给予甲氨蝶呤(M TX)化疗+清宫治疗成功,2例出血多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M TX化疗+清宫治疗成功,2例完全植入者给予M TX化疗后胎盘自然排出,1例穿透性胎盘患者产时发生子宫破裂而急行全子宫切除术。
结论 对于有多次宫腔操作史及胎盘位置异常者,应警惕植入性胎盘的可能。
保守治疗对植入性胎盘是可行的,但对于严重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 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子宫肌层[中图分类号] R0714.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07-0896-02 植入性胎盘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在第三产程,而且在妊娠中晚期亦可发生,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后果十分严重。
2001—2005年本院收治35例植入性胎盘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26.5岁;孕次2~6次,平均2.8次;产次1~5次,平均1.7次;发生孕周24~42周,平均37.6周;合并前置胎盘10例。
112 既往史 35例均具有宫腔操作史1~3次,平均117次;有人工流产史25例,引产清宫史8例,人工剥离胎盘史7例,剖宫产史7例(有2次剖宫产史3例),植入性胎盘史1例。
113 分娩方式及临床表现 16例剖宫产分娩,19例阴道分娩。
所有患者均因第三产程胎盘不下或胎盘部分剥离,阴道流血多,行宫腔探查时发现胎盘与宫壁粘连极紧,部分胎盘人工难以剥离或手指无法插入胎盘与宫壁之间进行剥离而诊断。
胎盘植入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17T10:47:09.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德山[导读] 方法为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多点注射MTX,本组4例阴道分娩产妇均用此方法得以保留子宫。
王德山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21200)
【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患者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2年治疗的30例胎盘植入病例,其中25例为剖宫产,1例因完全性植入胎盘行子宫切除术,余均行胎盘植入处局部挖除缝合,其中8例因胎盘植入面近1/2加用MTX局部多点注射,5例经阴道分娩,一例完全性植入胎盘行子宫切除术(该患者系外院足月产后胎盘滞留,徒产剥离且试行钳夹失败,阴道出血多,转入我院)余4例人工剥离胎盘,对残留部分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多点注射MTX。
结果:患者未出现难以控制的产后方血,无生命危险,新生儿均存活。
结论:保守治疗对胎盘植入是可行的,但完全性胎盘植入且植入程度深达肌层或浆膜层伴活动性出血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
【关键词】植入性胎盘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43-02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产妇可出现大量失血,须行围产期子宫切除,文献报到胎盘植入的总体切除率为58%,因此,如处理不当,即可对产妇的身体造成严重威胁。
胎盘植入的三大因素为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前置胎盘。
近年随剖宫产率持续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2007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诊治30例胎盘植入患者,本文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植入性胎盘30例,其中28例为部分性,2例为完全性植入胎盘,年龄20-42岁,平均28岁,发现胎盘植入时孕周<37周5例,37周-40周12例,>40周13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其中有人工流产、剖宫产、引产中者25例,合并前置胎盘13例,疤痕子宫10例。
1.2诊断依据:除产时切除子宫及胎盘完全保留在宫腔的病例外,其余均为产时或剖宫产时徒手剥离胎盘,发现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没有界限,徒手剥离失败,且结合病史,产后1-3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宫腔内不均质回声与局部肌层界限消失,部分肌层回声消失者,诊断为胎盘植入。
1.3分娩方式部产25例,阴道分娩5例。
1.4处理方法
25例剖宫产妇,1例因完全性植入行子宫切除术,余均行胎盘植入处局部挖除缝合,其中8例因胎盘植入面积近1/2加用MTX局部多点注射。
阴道分娩的患者,其中1例因外院徒手剥离失败,试行钳夹急诊转入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其余4例皆是徒手尽量剥离,对少许残留部分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多点注射MTX,同时加用宫缩剂及抗生素,并动态监测β-HCG及B超观察,全部病例于产后2周内自动排出残留胎盘。
1.5新生儿情况:均存活。
1.6产后出血情况<500ml 25例,均为剖生产。
500-1000ml 4例,>1000ml 1例。
2.讨论
发生率与发生原因
植入性胎盘系胎盘绒毛直接侵入肌层,文献报到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1/7000[1],本组5年的发生率为1/1200,偏高,可能与近10年来剖生产率上升有关。
人工流产、剖宫产和前置胎盘是植入性胎盘的好发因素,本组25例有人工流产或剖宫产或引产病史占83.3%,前置胎盘占43.3%,疤痕子宫占33.3%。
由于人工流产,引产,剖宫产等引起子宫内膜损伤,修复不全,血供减少,造成以后蜕膜发育缺损而发生植入性胎盘增多。
开展广泛有效的避孕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预防重点。
而前置胎盘与植入性胎盘有蜕膜发育不良的原因,因前置胎盘与多次人工流产密切相关,故常同时合并存在,本组前置胎盘13例占43.3%,故对孕期无出血的前置胎盘应警惕胎盘植入可能。
2.2早期诊断
植入性胎盘一旦发现症状,发病急且凶险,木中操作极易损伤周围脏器,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DLC,若抢救不及时,常有生命危险,故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组25例剖宫产,无1例出血>500ml,所以早期诊断,适时分娩可以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
以下2种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①经腹超声多普勒②MRI,MRI的诊断价值稍高,但与经腹彩色超声多曾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有的学者提出,对有胎盘粘连高危因素的孕妇应首选彩超检查,如彩超不能明确再进行MRI检查的两步方案[2]。
2.3产时处理
胎盘植入的总体子宫切除率为58%,而在保守治疗病例中仅有19.3%切除子宫,以往认为植入性胎盘的处理原则是子宫切除术,本组病例中经保守治疗而保留子宫占28(93.3%)说明保守治疗可行性。
自然分娩保守治疗的指证为:阴道出血不多,无感染迹象,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正常,胎盘着床在子宫下段以上,且面积小于宫腔面积1/2,产妇迫切保留生育功能[3]。
方法为在超声引导下局部多点注射MTX,本组4例阴道分娩产妇均用此方法得以保留子宫。
根治手术的指征为:植入面积≥1/2,失血量≥1000ml,并发失血性休克或者年龄偏大,自愿放弃生育功能或者不再要求生育者[4]。
本组有1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因徒手剥离困难,错误钳加使活动性出血≥1000ml而不得不切除子宫。
如果该例患者无活动性出血,亦可保守治疗,最后也许能成功保留子宫,因此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可以选择为胎盘植入患者实施保守治疗,以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胎盘植入的处理策略在于产前对高危患者进行识别和筛查,分娩时检查胎盘植入的部位及病例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根治性手术,还是保留生育功能的保留治疗,以上措施可减少胎盘植入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尚丽新等,穿透性胎盘植入膀胱产后大出血1例,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235
[2]肖兵,熊庆。
产后出血诊疗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2-3
[3]山东大学王谢桐教授。
植入性胎盘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3)239
[4]山东大学王谢桐教授。
植入性胎盘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