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性胎盘植入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185.01 KB
- 文档页数:2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
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其特征是孕妇的胎盘在子宫壁表面
生长并穿透到子宫肌层甚至是附近的器官中,通常会导致产妇严重的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本文报导了一例经手术治疗的胎盘穿透性植入患者,着重介绍了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方
法和治疗效果。
病例患者是一名26岁的女性,初次妊娠期间在第27周产检中被诊断为胎盘穿透性植入。
在产检过程中,医生发现胎盘已经部分穿透到了子宫壁表面,并且在超声检查中发现
患者有大量的羊水。
此外,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腹痛和阵发性出血,需要紧急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患者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认了胎盘穿透性植入的诊断。
由于患者
的胎盘已经穿透到了子宫肌层,而且出血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中医生
首先进行了紧急剖腹产,然后通过显微镜下操作,将胎盘穿透到子宫肌层的部分进行了切除,并使用止血材料和药物进行止血处理,最终成功控制了出血情况。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住院观察和治疗,并接受输血、输液、抗感染和止痛治疗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血红蛋白水平得到了提高,出血情况也逐渐得到
了控制。
最终,患者成功康复,于术后两周出院,并随访至今。
总之,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剖腹产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在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控制出血、保护子宫功能、预防感染等问题。
此外,术后的康复和随访也非常关键,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孕产妇并发症,常常伴随着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将分享一例关于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报告,以期提高医生和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一位36岁的孕妇入院,主诉自然流产伴有阵痛,同时尿道出血及腹股沟肿胀5小时。
患者平素健康,月经不规律,无特殊病史。
孕妈孕10+5周,第3次妊娠。
孕产史:正常剖宫产1次,引产1次。
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气息匆促,呼吸频率25次/分,心率160次/分,血压130/70mmHg,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尿道穿刺出新鲜血3ml。
孕妇孕前检查:尿流检测未见异常。
在妊娠期间,孕妇缺乏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检查。
腹部彩色多普勒:子宫两侧未见明显异常肿大,子宫内膜厚度6mm,膀胱内见大量血液块。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孕妇被诊断为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
穿刺抽血阴性。
经会诊决定行口服Methergine治疗,同时积极备血并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目前面色好,无憋喘,无反刍,杂音清楚,管路畅通,伤口愈合良好。
此病例提示我们警惕孕妇的突发出血和其他肠道症状,尤其是高值项孕妇。
抽血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确诊的主要方法,而手术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正确认识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检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该病例的发生提醒我们,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孕产妇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危害较大。
医生和孕妇应该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和认识,及时发现病情,并积极治疗。
希望通过该病例的分享,能够提高医生和人们对于胎盘穿透性植入的认识和重视,为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
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通常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患者的病例,以及她接受的治疗和后续情况。
患者是一名30岁的孕妇,怀孕32周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的症状。
她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确诊为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胎盘植入在子宫壁较低处,导致子宫壁破裂并出现大量出血。
面对紧急的情况,医生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包括输血和积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随后,医生决定对患者进行紧急剖宫产手术,以尽快结束胎儿和孕妇的危险情况。
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胎盘已经穿透子宫壁,导致了大量的出血。
经过精心的处理和及时的止血,手术最终圆满完成。
母子平安,患者的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术后,患者接受了密切监护和护理,包括输血和抗感染治疗。
她的出血情况逐渐得到了控制,生命体征也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并成功与健康的宝宝团聚。
这个病例向我们展示了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严重性和紧急性。
面对这种情况,医生需要迅速作出决策,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患者也需要密切监护和护理,以帮助她度过这个危险的时刻。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前发现和干预胎盘穿透性植入,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公众也需要加强对孕期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以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可以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宫角妊娠并胎盘植入引起子宫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朱倩婧;路雪;任俊颖;张叶璇;王佳;赵艳晖【摘要】宫角妊娠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异位妊娠,因其位置特殊极易漏诊,继续妊娠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流产、胎盘植入和子宫破裂等.穿透性胎盘植入更是产科少见的并发症,当宫角妊娠合并胎盘植入时,极易引起子宫破裂而发生大出血危及母儿生命.现报道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宫角妊娠并胎盘植入引起子宫破裂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9(046)002【总页数】3页(P204-206)【关键词】妊娠,异位;子宫破裂;病例报告;宫角妊娠;胎盘植入【作者】朱倩婧;路雪;任俊颖;张叶璇;王佳;赵艳晖【作者单位】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30041 长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宫角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发生在子宫连接输卵管的交界处,发生率仅占异位妊娠的2%~4%,据报道其死亡率高达2%[1]。
宫角部血供丰富,蜕膜发育差,易受到胎盘绒毛的侵蚀,随后发生胎盘植入和子宫破裂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宫角妊娠破裂后极易引起大出血而危及母儿生命。
大部分患者在孕早期诊断出宫角妊娠而终止妊娠,但是由于8周后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率下降[2],部分患者会漏诊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我院)近期收治1例宫角妊娠合并胎盘植入引起子宫破裂患者,回顾其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因停经23周,突发下腹部疼痛10 h,于2018年2月9日7∶00急诊收入我院。
孕4产1(G4P1),2013年顺产一男性活婴,2015年药物流产1次,2016年人工流产1次。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5例报告
刘春萍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1(020)003
【摘要】@@ 胎盘植入较少见,文献报道[1]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虽然
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有较大优势,但产前诊断符合率较低,本文5例无1例产
前诊断。
多在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困难时想到本病,胎盘长期滞留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感染,以往多采用子宫切除,但这样会使患者失去生育机能,在心理上也受到很大创伤。
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胎盘植入6例,其中5例行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322)
【作者】刘春萍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 27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不同疗程药物保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留宫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秦红霞; 刘玉瑰
2.宫腔镜电切术在胎盘植入患者经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后的应用评价 [J], 续云芳; 秦丰江; 吴庆蓉
3.胎盘植入性疾病保守治疗的指征及方法 [J], 尹建蓝;陈慧
4.胎盘植入保守治疗26例临床报告 [J], 于春华
5.胎盘植入保守治疗三例报告 [J], 赖菊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证出入水量的平衡。
2.2.2 饮食护理 一旦发生HVO D ,应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所有食物必须是无菌饮食。
2.2.3 溶栓的护理 溶栓前后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按医嘱准确及时应用艾通立等溶栓药物治疗。
溶栓期间应动态监测体重、腹围的变化及气促有否改善,以便了解溶栓的效果。
2.2.4 抗凝的护理 在溶栓后3h,按医嘱准确及时应用肝素或速避凝等药,并密切观察全身出血情况,必要时应用鱼精蛋白对抗治疗。
2.2.5 出血的护理 溶栓及抗凝期间应密切观察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及穿刺口渗血情况,以及是否有内脏出血倾向,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膀胱炎及脑出血,故应密切观察大小便情况并及时送检大小便标本,每班仔细做好记录。
如发现有内脏出血倾向应立即停止溶栓及抗凝治疗,并密切监测试管法凝血时间,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新鲜血浆及鱼精蛋白对抗治疗等处理。
2.3 心理护理 本组37例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且持续时间长(14d ~85d ),尤其是发生严重的HV OD 时,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水,不能平卧并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压抑,甚至烦躁不安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和蔼、热情周到的做好护理工作,尽可能多的时间陪护在患者身边,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向其解释本疾病的知识,鼓励患者与病魔作斗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动员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
3 结果所有45例患者中37例谷丙转氨酶(ALT )升高,23例总胆红素(T B )增高3例发生HV OD,发生率为6.67%。
经积极溶栓、抗凝、护肝等治疗及护理,13d ~18d 后水肿消退,体重下降。
其他的病例肝功能均在1个月内好转。
+13d ~+19d 出现腹胀、少尿、体重增加、双下肢浮肿,B 超示肝静脉呈中、重度狭窄,+32d ~+37d 症状好转,所有病例无一例因HVOD 而死亡。
4 讨论使用BU /CY 方案预处理及甲氨碟呤预防急性移植抗宿主疾病时H VOD 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方案[3]。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引言胎盘穿透性植入是指胎盘组织穿透了子宫壁进入宫颈、阴道或腹腔等处。
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妊娠并发症,包括严重的出血和胎儿死亡。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极为严重的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这些病例需要我们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现报告一例我院收治的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以飨同仁。
病例报告患者:赵某,32岁,G5P3,现住院。
主诉:上腹部疼痛伴阴道出血2天。
现病史:患者于妊娠37周因上腹部疼痛并出血入院。
患者因胎盘植入合并出血在本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自孕12周开始出血,多次住院处理,确诊为胎盘植入,但患者一直选择保守治疗。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呼吸19次/分,血压120/80mmHg,心率75次/分。
腹部平坦,无压痛,宫高约35cm,子宫松软,胎心齐,胎头位-2。
阴道检查:宫颈口紧闭,阴道内可见新鲜血。
实验室检查:Hb 80g/L,B超检查示胎儿脐带在子宫后壁壁内,娩带密集,中、下段子宫前壁及宫颈前壁有许多血容瘤表现。
诊断: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
治疗过程:给予红细胞悬浊液及血浆置换,输注止血药物。
患者病情稳定,手术日期3日后。
于38周行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褶脉确实穿透宫壁达于宫颈腔,使子宫前壁形成一个血肿。
行剖宫产术中剖开宫颈、子宫前壁和膀胱,将子宫前壁半切除,分离胎盘,术后2小时行手术止血,手术耗时2小时,术中出血约1500ml。
术后病理诊断:胎盘部分穿透合并胎膜下室及子宫腔出血。
随访:术后血常规纠正至Hb 120g/L,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于术后3日出院。
讨论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孕产妇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常会危及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本例患者自孕12周开始出血,自诊断为胎盘植入并选择保守治疗,时常出现阴道出血,至孕37周患者因上腹部疼痛并出血入院。
术后病理证实了患者的诊断。
患者为G5P3,本例患者因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危及生命,在38周剖宫产取出胎儿及胎盘,手术去除胎盘时出血约1500ml。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摘要:本文报导了一例罕见的胎盘穿透性植入并合并出血的病例。
该患者为孕18周,首次孕,无明显的疾病史。
在孕期检查中发现胎盘穿透性植入以及大量出血的病灶。
经过联合多学科团队的治疗,患者成功地获得了一次健康的分娩。
通过该病例的报导,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经验,以更好地处理类似病例。
关键词:胎盘穿透性植入;出血;联合多学科治疗引言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较为罕见但危险的妊娠并发症,通常会伴随大量出血。
胎盘穿透性植入并合并出血会给患者和胎儿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临床中,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样的病例是临床医生不断探索的方向。
本文通过报导一起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经验。
病例报导患者,女性,32岁,首次孕,孕18周。
患者无明显的疾病史,平时身体状况较好。
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发现患者的胎盘出现了穿透性植入,并且合并大量出血。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确定了患者的诊断为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
对于这样的病例,临床医生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患者已经孕18周,处于孕中晚期,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将会给患者和胎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基于患者的临床情况,我们立即组织了多学科团队,包括产科专家、外科专家、麻醉专家、内科专家等,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案中,首先是要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
考虑到患者处于孕中期,手术的风险较大,我们采用了介入治疗的方案。
通过动脉插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出血病灶,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出血情况。
在出血得到控制的我们也开始进行胎盘的心电监测,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接下来的治疗围绕着减少患者的病情并保护胎儿的生命。
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患者接受了全面的抗感染治疗,以防止感染对患者和胎儿的威胁。
我们也为患者进行了生理、心理的支持,以帮助患者度过这段困难的孕期。
在治疗的我们也进行了详细的产前咨询,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
432016年10月第23卷第19期胎盘植入1例并文献复习陈素玲作者单位:317300 浙江仙居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通信作者:陈素玲,Email:zhytcsl7@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的危重症,常引起严重的产后出血、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甚至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急症行子宫切除率高。
本院2014年收治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43岁,农民,因“停经5个月,阴道流液3天”于2014年11月8日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2~3天,量中,色暗,无痛经,末次月经2014年6月13日,行经正常,停经后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
孕后间断有阴道少量淡血性分泌物,曾医院就诊,谓“阴道炎”予以用药,具体不详。
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液,量中,色清,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
门诊pH 试纸测变色,拟“晚期难免流产,胎膜早破”收住入院。
患者平素体健,否认不洁性生活史。
22岁结婚,19年前人工流产1次,顺利,恢复可;1996年顺利平产一子,恢复可,一直未避孕。
体格检查:体温(T )36.8℃,心率(P )92次/min ,呼吸(R )20次/min ,血压(Bp )134/81mmHg ,精神可,心肺无殊,肝脾肋下未及,腹部膨隆,宫底脐下一指,可闻及胎心。
外周血WBC 7.4×109/L ,RBC 3.3×1012/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76.3%,血红蛋白104g /L ,PLT 204×109/L ,血型“O”型,Rh 阳性。
尿常规、血生化、乙肝三系、HIV 、丙肝抗体阴性,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
入院前两天我院门诊B 超示:双顶径49mm ,胎心140次/min ,羊水指数40mm 。
入院当日行B 超下穿刺利凡诺尔100mg 引产术,顺利。
同时予头孢米诺及奥硝唑静脉滴注。
患者于次日20:00开始腹部阵痛,10日5:00自娩一死婴。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胎盘穿透性植入(placenta accreta)是一种妊娠并发症,由于胎盘过度侵袭了子宫壁,导致胎盘无法自然分离而留存于子宫内膜,引起产后出血的危险。
此症状的发生率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与多次剖宫产等高危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享一例胎盘穿透性植入的产妇,其合并出血的治疗经过以及产后恢复情况。
病史回顾女性患者,28岁,于5年前首次剖宫产分娩,此后又进行了三次剖宫产手术,分别为2015年、2017年和2019年。
本次怀孕为第四次,预产期为2021年8月。
由于此前经历了多次剖宫产手术,医生对该患者在妊娠期的风险评估为极高。
产程极度困难2021年8月,该患者在孕晚期入院,计划进行剖宫产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胎盘过度侵袭了子宫壁,属于胎盘穿透性植入的严重情况。
在试图分离胎盘时,患者出血量大,血压降低,面色苍白,手术难度加大。
医生紧急决定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全身麻醉下,对子宫以及附近的器官进行切除和修补。
手术后的产妇护理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
治疗方案包括输注红细胞及血浆,保持液体平衡,控制出血。
患者需要针对术后切口,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以控制切口疼痛和感染风险。
在此期间,医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程监测,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6天的住院观察和治疗,患者出血量得到控制,情况逐渐好转。
之后,患者被监测为无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
最终,患者被转至普通病房,并完全康复退院。
总结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难以预测和困难治疗的疾病,对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产生了高度危险。
在高危人群中,必须特别注意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并尽可能减少剖宫产手术的频率,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此外,患者必须接受高度专业、专业化的医疗团队的治疗和监测,以确保在手术和术后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帮助和保障。
面对类似情况,聪明的方法是依赖于综合技术和医生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从而对病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完全子宫破裂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郝丽英【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完全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诊断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收治的28例完全子宫破裂孕妇中4例由穿透性胎盘植入导致的病例资料.结果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完全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约为0.003%(4/128 242),占子宫破裂的14.3% (4/28).其中,3例瘢痕子宫(2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宫腔镜宫腔赘生物切除术史),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3例有人工流产史(1~3次),2例胎盘附着于宫角,2例高龄.2例胎盘植入于剖宫产切口,2例植入于宫角;2例行全子宫切除,2例保留子宫,出血量2 000~5 000 mL;4例孕产妇均存活,3例死胎/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完全子宫破裂起病急,进展快,易误诊,出血严重,对孕产妇和胎儿影响巨大.因此,快速诊断、及时手术是减少不良结局的关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5页(P198-201,207)【关键词】穿透性胎盘植入;完全子宫破裂;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作者】郝丽英【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北京10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7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依据侵入深度及是否侵入子宫毗邻器官分为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穿透性胎盘植入。
其中,胎盘侵入子宫浅肌层为胎盘粘连,侵入子宫深肌层为胎盘植入,穿透子宫壁达子宫浆膜层甚至侵入子宫毗邻器官时为穿透性胎盘植入[1-2]。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不断上升、2次及2次以上剖宫产明显增多、各类微创手术的广泛推广、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人数增加、高龄孕妇增多等,胎盘植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为(0.1~2.3)/1 000次分娩,其中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发生率约为0.03/1 000次分娩[3-4]。
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的临床病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的发病原因与临床诊治进展。
方法:对我院2001年—2012年间足月孕分娩及中孕引产中发生的30例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合近十年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
结果:总结足月孕分娩及中孕引产病例16000例,大于或等于2次人工流产25例,盆腔炎史18例,胎盘覆盖宫颈内口5例,发生胎盘粘连及植入30例,发生率0.19%,产后出血率占100%,保守治疗率93.7%。
结论:胎盘粘连及胎盘植入的发生与多次人工流产史、分娩史、子宫手术史、宫腔多次操作致子宫内膜受损、感染有关,极少数与子宫先天发育、胎盘发育异常有关。
【关键词】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病因、诊断治疗随着社会上剖宫产率的提高及人工流产率的增加,孕前不孕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不正规刮宫、患子宫内膜炎等人群增加,造成子宫内膜受损,内膜发生萎缩性病变,影响受精卵着床,胎盘绒毛伸入子宫肌层发生胎盘植入。
植入肌层浅层者为胎盘粘连,深层者可穿透浆膜发生子宫穿孔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该病是产科中极其凶险的疾病,产前一般很难发现,产后发生大出血得以确诊,严重危及产妇生命。
现将我院2001年至2012年间发生的胎盘粘连及植入病例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01年—2012年间住院分娩患者(包括足月孕11000例、中孕引产5000例)中的30例病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5岁;妊娠次数1—9次,平均4次,有25例都有2次以上人工流产史。
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
1.2临床表现 30例中有15例妊娠期间B超提示胎盘位置接近或达到宫颈内口,有5例B超提示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经产妇有剖宫产史8例。
这30例中妊娠周数13—39周,怀孕期间均无阴道流血及腹痛。
1.3治疗方法中孕引产10例,因胎盘未自然排出发生大出血均行钳夹清宫,胎盘发生粘连6例,2例B超提示胎盘植入, 1例使用了2次氨甲喋呤治疗但保守治疗成功;1例因阴道反复大出血经搔刮清宫及甲氨蝶呤静滴无效发生失血性休克及严重贫血患者无生育要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
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一例报导引言胎盘穿透性植入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危险性极高的并发症,其合并出血更是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报导了一例胎盘穿透性植入合并出血的病例,以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并对其诊治进行探讨。
一、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5岁,G3P2,孕32周,因“妊娠期阴道出血”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此次孕期并未出现过多妊娠并发症。
孕期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孕周28周行胎儿生长发育超声(B超)检查提示胎盘覆盖前壁,后续定期产科门诊随访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来院前2天突发性阴道出血,无伴有腹痛、腹胀等不适感,亦无头晕、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
查体:血压 125/75 mmHg,其余生命体征正常。
阴检:宫颈口闭合,子宫口无细微活动,阴道内见血性液体。
立即安排行附属医院B超检查,示:胎盘处于前壁,宫内见大量积液。
在临床高度怀疑胎盘穿透性植入的情况下,患者紧急行剖宫产手术,术中发现患者胎盘呈植入性表现,贴附于宫壁前壁,部分紧贴子宫前壁,与子宫壁无法分离。
术后,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密切观察和护理,因合并出血困难综合症需行输血、凝血因子治疗。
二、讨论1. 胎盘穿透性植入的概念和临床表现胎盘穿透性植入是指胎盘过分侵入母体子宫壁肌层,包括胎盘植入子宫前壁、子宫壁外破(穿孔)等情况。
该并发症通常发生于曾经接受过子宫切除术史、多次剖宫产史、流产史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手术史的患者,罕见于初次妊娠的孕妇。
临床表现主要为妊娠期阴道出血,没有伴发育动脉破裂症状,如腹痛、腹胀等。
2. 胎盘穿透性植入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如手术史、妊娠史等,及时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
B超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为辅助诊断手段。
3. 胎盘穿透性植入的治疗目前,胎盘穿透性植入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干预。
根据患者的年龄、孕周、子宫保留情况等因素,临床医生需综合考虑选择剖宫产术或子宫切除术。
手术干预时需特别注意避免胎盘搏动,采取措施防治术中生命威胁。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合并穿透型胎盘植入一例并文献复习姬同同;孙雪;车艳辞【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2(12)5【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合并穿透型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处理,以提高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合并穿透型胎盘植入患者的诊治过程及其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分析。
结果:本例患者33岁,行肾脏穿刺确诊为“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先后给予环孢素、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等治疗,后长期应用“泼尼松、他克莫司、阿司匹林”。
孕35周5天行超声检查提示:胎盘植入评分10分,完全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
遂于孕36周4天时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 剖宫产术 + 胎盘植入子宫楔形切除术 + 子宫修补术 + 盆腔粘连分解术,手术顺利,产妇及新生儿预后良好。
结论:妊娠期肾病综合征合并穿透型胎盘植入发生率较低,但处理棘手,妊娠过程中有膜性肾病病情快速进展,病情不可逆,出现急性肾脏功能衰竭、感染、血栓及栓塞、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甚至危及孕妇生命,死亡。
而穿透性胎盘植人患者胎盘剥离时,血窦长期开放,出血可极为凶险,常危及产妇生命,且穿透型胎盘植入易侵及膀胱,这将加重肾病综合征对孕产妇的影响。
这需要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所处妊娠阶段、意愿状态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母婴不良结局。
【总页数】8页(P4481-4488)【作者】姬同同;孙雪;车艳辞【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穿透性胎盘植入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2.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行剖宫产的麻醉管理(附1例报告)3.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完全子宫破裂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4.完全性、穿透性植入胎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5.中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状态并穿透性植入2例及文献复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