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桩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有工艺和操作上,桩的制作质量上,土层变化复杂等原因,,必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
因此,发生这些问题时,必须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要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预制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桩顶破碎,沉桩达不到控制要求,桩倾斜、偏移,桩身断裂,接头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忪脱、开裂,桩顶上涌。
(二)灌注桩施工(二)灌注桩施工(二)灌注桩施工(二)灌注桩施工1111、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孔壁坍塌孔,护筒冒水,钻孔偏斜,钻孔漏浆,梅花桩,卡锤,流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砂,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端桩等。
2222、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缩径,桩身夹泥,断桩,掉脚桩,桩身下沉,桩尖进水进泥砂,灌注桩达不到最终设计要求等。
同志们,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置方案。
在处理过的问题当中,真正谈的上有点技术难点的问题还真不多,印象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某桥在悬臂浇筑过程中发生了沿波纹管走向的不明原因裂缝,后来经多方分析,属于设计配筋不足导致;另外一次是某桥张拉后出现底板崩裂,经查是因为设计未设置防崩钢筋导致,这两次发生的问题都和我们施工没有关系。
但经常处理的问题是桩基出现夹泥和断桩,立柱和其他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不够或者漏筋,曾经处理过一次某桥防崩钢筋与设计数量相比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有过用小直径波纹管代替大直径波纹管的问题,归结起来,真正谈的上属于我们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还真不多(防崩钢筋缺少问题算是一个吧)。
除过桩基础是不可见工程,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又很多,无论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浇注的桩不会发生问题外,其他问题,尤其是钢筋保护层问题等,都与我们过程控制不严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有关,墩身漏筋和梁底漏筋后,尽管面积不大,但处置起来却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工程界还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良方,一旦发生,就必须全墩身、全梁底甚至全桥处理(因为要保持颜色一致),费用昂贵,而且质监站还不认可。
所以,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不要发生类似问题。
下面我就谈谈桩基础的问题。
1、成孔:由于成孔受地质情况限制,往往成孔的手段并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多,有时候是唯一的选择,但这对我们来说,随着经验的积累,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下大力气肯投入,在技术上也都能解决,比如下全护桶、使用高性能泥浆穿过不良地质层(流沙层或者软塑层,或者上软下硬层),但问题是我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有时即使我们加大投入,到了分包队伍这一层,也会大打折扣),往往下不了这么大投入的决心,因此就带来了问题,成孔过程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包括坍孔和缩径(流沙层和软塑层),遇到软硬互层时还会会发生偏孔现象,如果遇到上软下硬层尤其遇到下层为基岩的情况(基岩表面不平整),问题就更加复杂。
117例前牙桩冠修复失败原因分析临床牙冠大面积缺失无法直接充填修复,而其牙根与牙周组织情况良好者,经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桩冠是一种利用金属桩或者纤维桩插入根管内获得固位的全冠修复体,具有固位力好、形态色泽美观、舒适、语音恢复较好、坚固耐用、制作简便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体。
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制作不合要求,往往导致修复失败。
本文对2005年以来我院接治的117例桩冠修复失败病例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2005~2009年期间我院接治的桩冠修复失败病例共117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42例;年龄15~60岁,以25~45岁最多;桩冠修复时间0.5~6年。
修复方法:采用不锈钢丝自制的桩钉75例,占64.1%,大多为个体牙医制作;成品桩(包括根管螺纹桩)32例,占27.3%;纤维桩10例,占8.6%。
冠桩折断、脱落和根折及根尖周病变,是患者桩冠修复失败而来就诊的主要原因。
牙位分布以上颌多于下颌牙。
2 讨论2.1 本组病例男女比例约为1:1.8,牙位以上颌中切牙明显高于其他牙位,上颌牙高于下颌牙。
桩冠修复失败以冠桩折断、脱落、根折及引起根尖周病变占多数,失败原因有多种因素。
2.2 冠桩的选择和制作是修复成败的关键。
冠桩的制作方法与形态和固位有密切的关系,不锈钢丝扭曲而成的冠桩和用克氏针锤造而成的冠桩固位效果较差。
如桩钉根内段光滑,没有磨出固位的槽沟,这样的桩钉固定在牙根内,也会大大降低固位力。
成品桩固位效果较好,固位效果最好的是用金属铸造桩,与根管壁的密合程度很好,固位力大,其不足之处是牙根易折断。
备牙时根管口有台阶比没有台阶的固位效果好。
冠桩的长短、粗细对修复的效果也有影响,通常冠桩的长度应为根长的2/3或3/4,冠桩直径为根和直径的1/3。
如桩过长,冠桩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增大根折裂的可能性;过短影响固位,桩冠易脱落;冠桩过粗,造成牙体组织过小,根管壁过薄,牙体组织变脆,而应力集中在根尖区,容易引起根折;冠桩过细,冠桩在牙颈部易变形或折断,纤维桩尤其明显。
39例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的原因,提高金属烤瓷桩核冠的修复率。
方法对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的39例患者通过问诊、拍片,并与叩诊、探诊等口腔临床检查相结合,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导致失败的原因为崩瓷9例,冠脱落8例,牙龈及牙周炎6例,桩脱落5例,继发牙髓炎 4例,桩核折断3例,根折2例,食物嵌塞2例。
结论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很多,临床医生在选择病例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个环节,同时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桩核;金属烤瓷修复体;残冠残根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体具有色泽协调、耐磨、舒适、合乎临床要求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牙体缺损涉及龈下,或简单桩冠修复难以获得理想固位与美观效果者,成为永久性修复的最佳选择之一[1]。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一部分病例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失败。
本文对近4年来39例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探讨。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9例,男12例,女27例,年龄20~68岁。
共39颗桩核金属烤瓷修复后,修复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年,均出现临床症状,来本科就诊。
2 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①崩瓷。
本组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瓷脱落。
常由病例选择不当、牙体预备不当及设计制作不合理原因造成。
因此,临床工作中病例选择要严格,设计制作要科学合理,基牙预备时前牙牙体唇侧肩台预备应有足够厚度1.0~1.2 mm,保证瓷层的厚度,牙体预备后有理想的形态,制作过程中应充分注意金属表面的处理,以防大面积磁脱落。
金属内冠制作时严格避免锐角、锐边,要形成光滑的曲面,防止应力集中导致崩瓷、瓷裂。
冠试戴时尽量不过多调磨磁层。
小面积的崩瓷用树脂修复,大面积崩瓷则需重新制作修复体。
②冠脱落。
本组有8例出现烤瓷冠松动、脱落,多见根管预备不良,因此在钉道预备时要彻底清除龋坏组织。
根管钉道预备深度合适、粗细适宜、勿过短或口大底小呈漏斗状。
③牙龈及牙周炎6例。
桩核冠的修复摘要】目的讨论桩核冠修复。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桩冠修复的前提是患牙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尖周无炎症或炎症已完全控制,无骨质吸收或骨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且骨吸收已稳定者。
【关键词】桩核冠修复代口腔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保留和保护口腔组织。
1869年,Black用金箔充填根管和修复牙冠,开始了口腔内残根、残冠保存和利用。
随着牙髓治疗技术发展及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使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冠残根得以长期保留,而对于保存和利用残冠残根的修复治疗也成为口腔修复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趋势。
由于根管治疗时需作洞形制备和根管制备,需要磨除部分牙本质,从而减弱了牙齿的强度。
而残根残冠的临床牙冠修复时,必须有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才能承受正中、侧方和前伸等各方面的压力,并防止牙折。
学者们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临床实践研究。
Frank(1959年)提出利用髓室固位采用银汞合金或树脂修复严重破坏的牙冠;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使用成品牙本质固位钉加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修复体修复严重缺损的牙齿,由于无髓牙牙本质湿度减小,弹性和张力强度降低,容易导致牙折,使修复失败。
70年代人们采用成品根管桩加银汞修复体来修复严重缺损的牙齿,且对桩和修复体材料不断加以改进。
70年代后期,冠桩整体铸造修复体开始应用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达到临床理想的远期效果,有的学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根管治疗的后牙经桩核修复后,未作冠覆盖的临床成功率只有50%左右,而作过修复的临床成功率达90%以上。
因此,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用桩核冠修复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桩核可给修复体提供垂直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全冠修复体使患牙增加冠外抗力和咬合力的保护。
随着修复材料不断改进提高,桩核冠修复成为保存和利用残根残冠的一个必要的、成功的治疗方法。
桩冠修复的前提是患牙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尖周无炎症或炎症已完全控制,无骨质吸收或骨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且骨吸收已稳定者。
桩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成因及处理措施-土木工程施工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桩基的质量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勘察报告详细准确与否,材料工艺以及施工所使用的设备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工程设计合理与否等,无论哪一项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引发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埋下安全隐患、质量隐患。
因此,为了防止由于桩基质量出现问题而引发的建筑质量问题,需要对桩基工程质量进行合理控制,这对于建筑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下便针对此类问题展开详细探讨。
1、常见问题分析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桩基问题主要有八种,第一,是测量放线中出现错误,这种错误会令整个建筑出现错误或者令桩基出现较大的偏差。
第二,则是单桩承载力足建筑桩基设计标准。
第三,则是在施工过程中桩体倾斜过大。
第四,施工中会由于其他原因引发预制桩的接头发生断离。
第五,是由于在进行灌桩的过程中所引发的的断桩事故,此类事故会直接对桩基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第六,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桩位具有过大的偏差。
第七,由于砼的质量或者操作引发的桩体出现夹泥、离析以及强度不达标等问题。
第八,则是最常见的问题,即标高不足。
此类问题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引起,一方面是标高已经满足设计值,但是由于桩顶具有较厚的浮浆,因而在凿出后引起标高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施工控制问题造成没有达到设计标高便停止了对桩基的灌注。
2 、原因分析引起桩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四个大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即承载力足设计要求的原因、桩体发生倾斜的原因、出现断桩的原因以及桩接头发生断离的原因。
2.1 承载力足设计要求的原因在施工中,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首先桩体的沉入深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其次桩端没有进入持力层,虽然桩深已经达标但是由于桩端并没有达到设计规定要求,因此造成承载力不足;由于贯入度超过了最终要求值,这也会造成承载力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另外桩体断裂以及倾斜过大等也会引发承载力降低现象;最后则是勘察报告没有体现实际的施工环境,所提供的相关资料数据不真实。
27例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失败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桩修复失败的原因,指导临床使用,以提高纤维桩修复成功率。
方法选择523颗纤维桩修复患牙中失败的27颗,通过临床与X线检查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导致修复失败的原因中树脂核破坏11例;纤维桩折断4例;纤维桩松动、脱落12例。
结论纤维桩修复失败的原因很多,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适应症的选择及临床操作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认真处理。
【关键词】纤维桩;牙体缺损纤维桩修复能够更好地保护残根残冠的剩余牙体组织,具有美观性好,生物相容性高,大大缩短修复时间等优点。
尤其是纤维桩修复不影响影像学检查,存在再拆除的可行性,成为永久性修复的最佳选择之一。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常会导致一部分病例纤维桩修复失败。
本文对27颗纤维桩修复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探讨。
1 临床资料对大庆油田总医院及大庆市人民医院2007~2012年523颗POPO纤维桩修复患牙中的27颗失败病例进行分析,其中前牙14颗、前磨牙9颗,磨牙4颗。
2 结果导致修复失败的原因中树脂核破坏11例(40.74%);纤维桩折断4例(14.81%);纤维桩松动、脱落12例(44.45%)。
3 讨论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3. 1 树脂核破坏11例,均为前牙。
主要原因是由于树脂核强度不足,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唇侧树脂核过薄。
前牙区修复时,常需调整牙冠角度,内收牙冠唇面,以达到美观效果。
调整牙冠角度的同时由于根管方向是固定不变的,致使纤维桩与树脂核形成一定角度,如此角度过大,纤维桩在核内固定部分会过分偏向唇侧,结果唇侧树脂核厚度偏薄,强度明显下降;二是舌侧树脂核过薄。
临床工作中多见深覆牙合关系的前牙牙体缺损,纤维桩粘固于根管内后,下颌前牙切端与纤维桩间的间隙过小,导致舌侧树脂核过薄,强度不足产生破坏。
纤维桩修复树脂核部分制作的重点在于纤维桩周围的树脂核材料要有足够的尺寸,首先这样可以保证树脂材料与纤维桩具有更大的粘接面积,保证二者的粘接牢固性;其次可以保证树脂核的抗力性能。
3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分析温国胜;李莉【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失败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3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中,桩核松动脱落20例,冠脱落5例,继发龋4例,根折3例,牙龈炎2例,牙龈变色2例.结论桩核松动脱落是导致桩核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折是桩核冠修复失败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尽量避免.正确选择桩冠适应证,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降至最低.【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1(012)012【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石英纤维桩;铸造金属桩【作者】温国胜;李莉【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南昌330003;南昌大学萍乡医院口腔科,江西萍乡3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3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材料的更新,临床上有越来越多的残根、残冠得以保留。
桩冠的应用可使牙体缺损程度较大的残根、残冠避免拔除。
桩核冠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很成熟,绝大多数的患者修复后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修复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桩核冠修复的成功率,笔者收集了3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桩冠修复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07-2010年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门诊行桩冠修复失败的病例36例,其中男16例,女 20例,年龄 18~66岁;前牙 22颗,后牙 14颗;石英纤维桩21颗,铸造金属桩15颗。
1.2 检查方法对桩冠修复失败的病例进行详细地检查,检查桩冠制作材料及基本健康状况,包括问诊、叩诊、探诊等以及X线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36例桩冠修复失败的病例中,桩核松动脱落20颗,冠脱落5颗,继发龋4颗,根折3颗,牙龈炎2颗,牙龈变色2颗。
桩冠修复体失败14例原因浅析目的通过对14例桩冠修复体失败原因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以提高桩冠成功率。
标签:桩冠;微滲漏;邻接触目前,桩冠是残根,残冠的主要修复方式,我们对本院三年来所遇到的14例桩冠修复失败病例作一归纳分析。
其中5例为我们的复诊病人,9例是外单位的修复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失败修复体大致分为四类。
共14例,①松动,脱落7例(50%);②牙折4例(28.6%);③咬牙合痛或无力2例(14.3%);④牙龈肿痛1例(7.1%)。
1修复体失败的原因1.1牙根条件基牙根管过短或过细,或牙颈部呈喇叭口,根管口龋坏,组织松软,这样的基牙,桩核固位不佳,不适宜桩冠修复,应选择拔除牙根,改做其他修复。
1.2根管预备1.2.1长度桩的长度应为根长的2/3~3/4,或约与完成后的牙冠等长,冠根比例不当,对固位影响显著。
1.2.2粗度桩的粗度应为根面横径的1/3,如果过细,桩易折断,同时也降低了固位力。
若过粗,根管壁变薄,受力时基牙根易折断。
1.2.3根管内根充材料的去除①根管预备时需去除部分根充材料,当根尖部根充材料少于4mm时,微渗漏率明显增加,细菌会从根端侵入,最终引起桩的松动甚至脱落。
②有时为避免根管预备时充填物随慢钻一齐带出,根管治疗结束后,常常会观察一个月左右,以使根充糊剂能够固化。
1.3桩冠类型在4例牙折病例中,3例是使用成品根管桩,它的强度小于金属铸造桩,因患者使用不当,使成品根管桩折断时,牙根尚好,在取出断桩后,可改做金属桩,再做全冠修复;1例使用金属桩,因咬硬物而牙根折裂,只好拔出牙根,三个月后行固定桥修复,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要根据牙根条件谨慎选择理想桩核系统。
1.4咬合①深覆牙合患者在做前牙时,要反复调试前伸牙合,使前伸位时无早接触,这是义齿稳固的基础。
②后牙有早接触,会出现咬牙合痛,这需要调牙合,使牙合力均匀;若义齿过低,则会出现咬牙合无力,这就要拆冠补瓷,抬高咬牙合。
1.5邻接触试戴修复体时,一定要检查邻接关系,如果有间隙,一定要返厂补瓷,恢复邻接触,以免粘固后嵌塞食物,造成牙龈红肿。
关于桩核修复的几个问题随着牙髓治疗技术的发展,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得以长期保留,对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
由于根管治疗时需作洞形预备和根管预备,要磨除部分牙本质,从而减弱了牙的抗折强度。
由于残留的牙体组织较少,这类牙冠的修复,必须提供垂直向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才能承受垂直和侧方咬合力,最大限度的防止牙折。
因此,在最终修复体制作之前一般要求制作桩核。
桩核系统的目的是为未来的最终冠修复体提供固位并减低发生根折风险。
桩核系统的分类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桩核分为两类:一类是桩和核整体铸造形成的铸造桩核体。
另一类是预成桩与核结合而成的预成桩核。
二者各有其应用范围,优缺点,也都在不断地发展。
铸造桩核一般用于余留牙冠组织较少的情况;预成桩用于余留冠部牙体组织较多的情况,这时用其他材料制成的核可以粘结于牙本质。
核修复材料有银汞合金,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
银汞合金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核修复材料,可是操作时间长,使用很不方便,因为其最大的压缩和牵张强度在18-24小时之后,初期的强度就很低。
玻璃离子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它和牙釉质和牙本质有微弱的粘结力;缓慢地释放氟;较低的热膨胀性。
但其缺点是强度低,脆而易碎,对湿度敏感。
复合树脂的优点是易于操作;与银汞相比有快速的凝固时间,这些特点使牙医能在置入预成桩后能立即完成核的修复,节省了临床操作时间。
一个成功的桩核系统要求有最大的固位力和对剩余牙体组织最小的应力。
与桩核系统使用相关的因素也就围绕增大固位和减小应力而展开,出现的问题包括粘结失败导致的桩核脱位,应力性的根折、桩折;当不同金属在桩核系统中应用时,腐蚀的风险等。
桩的固位在一件成功的修复体中,桩与根管的固位力是个关键问题。
桩的固位的影响因素有桩的设计,桩的长度,桩的直径,其它相关因素(根管预备、核材料、加箍效应及粘结方法和粘结介质。
无数研究指出,桩的设计和强度是影响桩的应力分布和固位的重要因素。
临床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分析郝志红目的:分析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探讨临床上引起修复失败的可能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桩核冠修复系统。
方法:收集因桩核冠修复失败前来安阳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病例149例(176颗牙),常规门诊检查、拍X光片及询问病史,记录桩核冠修复失败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原因。
结果:176颗牙中桩核松脱106颗,占60.2%;牙体劈裂47颗,占26.7%;冠松脱或损坏18颗,占10.2%;桩折5颗,占2.8%。
结论:桩核冠修复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桩核松脱、牙体劈裂、冠脱落或损坏和桩折。
其影响因素有桩核的设计、患者本身的条件、粘接剂、技工的制作及患者的咬合习惯等。
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正确的临床操作和精确的技工制作,以减少失败的发生。
标签: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随着现代根管治疗和桩核冠修复技术的发展和牙科材料的改进,大量牙体缺损的残根残冠得以保存。
桩核修复技术已成为保留患牙并恢复其功能的主要手段[1]。
影响桩核冠修复的因素较多,如修复材料的种类、牙本质肩领的制备、桩的设计及粘接剂的选择等。
临床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或是临床医生对适应证的掌握不够充分,常见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
本文收集临床上桩核修复失败前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病例,通过门诊常规检查、拍X光片及询问病史,从桩核冠的设计、牙体组织剩余情况、桩核材料的选择及适应证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分析。
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桩核冠修复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桩核冠修复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因桩核冠修复失败来安阳市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49例(176颗牙),其中男78例,女71例,年龄12~78岁,前牙96颗,前磨牙53颗,磨牙27颗。
1.2 研究内容通过门诊常规检查、拍X光片及询问病史等。
研究内容包括:(1)患者一般情况;(2)修复时间及牙位;(3)饮食习惯及牙位;(4)患牙牙体缺损情况;(5)桩核材料及类型;(6)桩的长度、直径、锥度;(7)粘接剂类型。
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失败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2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中, 13例桩核松动脱落, 5例根折,5例根尖周炎,3例唇侧冠壁折断。
结论桩核松动脱落是临床铸造桩核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为了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 临床医生应选择最适合的桩核修复系统,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桩核冠修复体。
【关键词】桩核冠;修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残根、残冠的保留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根管内取蜡型修复牙体缺损的桩核冠修复,具有固位好,支持与受力合理的特点。
桩核技术经不断改进,各种桩的设计、各种桩核材料的应用不断涌现,该技术日趋成熟为临床工作者所选用。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铸造桩核,但临床应用中有时可出现修复失败病例, 现将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总结如下,并提出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口腔科行铸造桩核冠修复322例。
其中修复失败26例, 共27颗牙。
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1岁~65岁,平均(36.5±4.8)岁。
其中上颌牙16个,下颌牙11个,治疗前后均拍X线牙片,以了解牙根及根周情况,确定桩在根内长度。
1.2 方法对失败病例进行问诊、叩诊、探诊等口腔临床检查, 结合X线片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本组共有26例修复失败的铸造桩核冠病例,其中桩核松动脱落13例, 根折5例, 根尖周炎5例,侧冠壁折断3例, 见表1。
表126例残根铸造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修复失败原因病例数(n)桩核松动13根折5根尖周炎5侧冠壁折断33 讨论临床铸造桩核冠修复是利用根管内取蜡型修复牙体缺损的桩核冠,具有多方向、固位好,残留牙体组织受力均匀,受力合理,修复时间短的优点,能保护牙体组织。
但在临床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修复失败病例,分析如下。
3.1 桩核松动与脱落据文献报道, 桩核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桩核松动脱落[1]。
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失败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26例桩核冠修复失败的病例中, 13例桩核松动脱落, 5例根折,5例根尖周炎,3例唇侧冠壁折断。
结论桩核松动脱落是临床铸造桩核冠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为了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 临床医生应选择最适合的桩核修复系统,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桩核冠修复体。
【关键词】桩核冠;修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残根、残冠的保留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根管内取蜡型修复牙体缺损的桩核冠修复,具有固位好,支持与受力合理的特点。
桩核技术经不断改进,各种桩的设计、各种桩核材料的应用不断涌现,该技术日趋成熟为临床工作者所选用。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铸造桩核,但临床应用中有时可出现修复失败病例, 现将桩核冠修复失败的原因总结如下,并提出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口腔科行铸造桩核冠修复322例。
其中修复失败26例, 共27颗牙。
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1岁~65岁,平均(36.5±4.8)岁。
其中上颌牙16个,下颌牙11个,治疗前后均拍X线牙片,以了解牙根及根周情况,确定桩在根内长度。
1.2 方法对失败病例进行问诊、叩诊、探诊等口腔临床检查, 结合X线片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检查结果。
2 结果
本组共有26例修复失败的铸造桩核冠病例,其中桩核松动脱落13例, 根折5例, 根尖周炎5例,侧冠壁折断3例, 见表1。
表1
26例残根铸造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
修复失败原因病例数(n)
桩核松动13
根折5
根尖周炎5
侧冠壁折断3
3 讨论
临床铸造桩核冠修复是利用根管内取蜡型修复牙体缺损的桩核冠,具有多方向、固位好,残留牙体组织受力均匀,受力合理,修复时间短的优点,能保护牙体组织。
但在临床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修复失败病例,分析如下。
3.1 桩核松动与脱落据文献报道, 桩核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桩核松动脱落[1]。
本组桩核脱落的病例占50%,与报道一致。
目前一般认为核桩的固位力与其长度、形态、直径、粘接材料有关,理想的桩长应等于根长的2/3~3/4[2]。
本组13例桩核松动脱落的病例中,9例桩长达不到根长的1/2,其中4例桩核锥度大,固位较差。
有7例修复体周围牙龈红肿,牙龈增生至根管口。
牙龈沟内细菌和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使牙龈上皮发炎及纤溶破坏,破坏牙龈曹,导致桩的松动脱落。
行牙冠延长术后,经过1.5年到2年的观察,发现其固位良好。
粘固剂也与铸造桩核冠修复失败有关。
观察发现, 3 m玻璃离子粘固剂是较好的桩核粘固剂[3]。
3.2 根折裂牙根折裂是桩修复最严重的并发症。
本组共发生5例根折裂病例,有2例为年轻男性,且牙体组织破坏严重。
无髓牙和治疗时去除过多牙本质是导致牙根折裂的主要因素,另外修复过程改变了牙体内应力分布模式[4],也是导致根折的重要因素。
体外模拟实验表明,铸造锥形桩更易引起牙体组织内破坏,而柱形桩则较少,故临床上要慎用锥形桩。
桩的直径一般不超过根直径的1/3为宜,过粗的桩引起根管壁薄弱、抗力差, 易折断;过细的桩强度差、也易折断。
所以,应根据X线牙片,确定桩的直径。
去除残根残冠表面腐质时要尽量保存健康的牙体组织,以增强牙体的抗形力。
为了提高牙根的抗折性,可以使用纤维桩,并适当调整桩和牙根在颊舌方向与侧壁间牙体组织厚度。
3.3 根尖周炎由于口腔本身是一个有菌的环境,而且又有侧枝根管的存在,因此, 对于有根尖周炎患者修复前要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方可进行修复治疗。
制作桩核时根尖部至少要保留3~5 mm的根尖封闭,保证根尖孔的密闭性[5],确保根尖有足够的根管充填物,预防根尖炎发生。
此外,预备时根管若导致根充物被推出根尖,应重新根管充填。
3.4 唇侧冠壁折断唇侧冠壁折断是由于水平向的剪切力导致的, 此类患者大都有咬硬物史。
对于咬合力大的男性患者,要求牙体唇侧壁有较强的抗力。
我们认为,将钉道适当的偏向舌侧,可达到唇舌壁共同承担牙合力的作用。
总之,桩核冠修复过程中有多方面因素影响修复的疗效,桩核脱落是桩核修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折裂是桩核修复失败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应尽量避免。
随着碳纤维增强树脂桩、钛合金桩、全瓷桩等新材料的应用,为核桩冠修复提供更多的方式。
严格把握桩核冠修复的适应证,选择最适合的桩核冠修复系统,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桩核冠修复体。
参考文献
[1]徐君伍.口腔修复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172.
[2]谢加伟,刘风信,李云杰.60例临床铸造桩核冠修复失败原因探讨.医学研究杂志,2006,35(8):7778.
[3]尹庆顺.镍铬合金桩核冠修复失败22例临床分析.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4):281282.
[4]马砚南,陈新民,徐莉亚,等.聚合度对桩核冠桩根联合体抗折力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9(4):562565.
[5]周强,陈吉华,王辉,等.不同桩核材料及箍结构对前牙残根抗折力影响的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4,13(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