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非实验、准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587.50 KB
- 文档页数:36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分为因素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1、因素设计
根据实验中自变量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
单因素设计简明易行,但由于实际生活中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通常为多个,所以当情况比较复杂时,最好使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2、准实验设计
研究者事先认识到某些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却又难以在实际妥善控制时,可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没有采用随机化程序,即被试的选择和编组、处理分配等都不是随机安排的。
3、非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确定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非实验研究的方法很多,如自然观察法、相关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和传记法等。
第三章实验设计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
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
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
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缺点:因为没有前测,无法进行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无法知道实验处理引起的效果有多大;统计方法:这种设计基本模式是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使用统计水平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用独 立样本t 检验(检验01与02的差异\[2]随机多组后测设计模式: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可以将自变量的水平增加到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叫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增加到三个时其模式如下: 实验组1:RI Xi Oi 实验组2:R2 X 2 02 控制组:R3 03优缺点:同随机实验继空制组后测设计。
第三章实验的设计概念实验设计内容与评价标准基本类型需考虑的方面评价标准非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按控制程度)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实验设计(按被试分配)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一、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处理中被试人数的多少:①大样本设计;②小样本设计。
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3.根据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非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真实验设计。
4.根据在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间设计;②被试内设计;③混合设计。
二、被试间/内和混和设计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2.优缺点3.解决缺点的方法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2.优缺点3.克服缺点的方法三、混合设计1.含义2.如何计算实验处理数3.优缺点及克服方法两个技能:1.区分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2.在混合设计中,区分被试内因素和被试间因素(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的处理,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
也被称为组间设计、独立组实验设计。
每个被试一个处理内和混和设计2.优缺点(1)优点12岁小学生40岁大叔80岁青光眼老爷爷一个处理方式不会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顺序效应(练习、疲劳)(2)缺点1)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2)需要的被试数量比较大。
3.克服缺点的方法缺点是由于不同的被试有差异造成的!因此,解决方法就是减小被试间的差异如何减少不同被试组之间的差异?(1)匹配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把每对中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组,使各组之间的被试同质。
步骤:第一步前测,第二步分数配对,第三步随机分组2)匹配法的问题:第一,特征太多,无法完全匹配第二,工作量大第三,在多个特征之间有交互作用时,可能混淆实验结果第四,可能出现回归假象(2)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随机化法的统计学前提: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过不同处理之前时相等的(差异在统计允许的限度内)(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都会受到所有水平自变量的影响每个被试所有水平2.优缺点(1)优点1)节约被试人数2)排除了个体差异(2)缺点1)接受不同处理时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有偶然事件发生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的类型
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
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
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①被试内设计
②被试间设计
缺点:需要的人数较多
③混合设计
实验设计模式
一、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
(一)被试内设计
1.实验前后设计
2.定时系列设计
3.抵消平衡设计
(二)被试间设计
1.随机组设计
2.配对组设计
(三)混合设计
二、从实验控制的严密程度分
(一)真实验设计
1.完全随机化设计(被试间设计)
(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2.多因素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析因设计
3.随机化区组设计(被试内设计)
(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
(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
(二)准实验设计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2.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3)平衡设计
(三)非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3.固定组比较设计
4.事后回溯设计。
一、实验研究的类型实验研究根据标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实0设计的不同,分为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根据实脸研究场所的不同.分为实骏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根据社会科学的特殊研究需要而创造的双盲实验等等。
(一)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是针对实0的规范程度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能力而做的区分。
一个完备的标准的实验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组;前侧和后侧;封闭的实验环境,实验刺激的控制和操纵等。
一般来讲,具备这些因素的实验称做标准实验。
然而,社会科学的实验不间于自然科学的实验,也不同于心理学的实验,而是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往往使得设置一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实验比较困难,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往往在许多方面限制了严格的实验设计在现实杜会中的应用。
顾名思义,非标准实验指的是并不其备标准实验所要求的所有条件,为了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必要的省略或者特殊设计的实验。
例如在社会科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单次研究设计(one - shot,study)、单组前后测设计((one一group pret,卜posttest design).睁态组间比较(static一group comparison)等实验方法都属于非标准实获,但是这些实验方法对于不同性质的实脸却能够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标准实验和非标准实验代表着实验规范程度的两个极端,在实际的实验研究中,完全的标准与非标准都是很难做到的。
标准实验往往体现出某种弹性(尤其在社会科学实验中);非标准实验必然以标准实验为依据,在设计和操作上向标准实骏靠拢,因而有时也将其称为“准实验”.指类似于、接近于标准实验的意思。
在具体的实验中是倾向于标准实验还是倾向于标准实验.完全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精度要求。
(二)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0人们一般认为.实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是从自然科学的实骏中形成的常规思维定势。
由于自然物自身的特点。
实验并不受场所变化的影响,在实验室中对于物质活动规律的认识完全反映了物质的本质属性,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高校“两课”教学的改进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量化探究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政治社会化这一过程。
“两课”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之一,研究”两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既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课”的学科建设,为“两课”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和优化,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稳定。
本文以北京大学为例,拟在通过实证调研,研究“两课”教学改进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探究。
“两课”教学改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两课”教师的影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三方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挥影响。
具体表现在“两课”能够帮助大学生传递政治信息,形成政治认知;帮助大学生确立政治态度,稳定政治信仰;帮助大学生培养政治参与意识,提高政治能力。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两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也存在着不足,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政治态度模糊,政治信仰没有确立,价值取向稍有偏差。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两课”角度来说,“两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不足,少数“两课”教师也有着消极影响,但是转型期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因此,为发挥“两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的良好效果,需要从加强“两课”建设,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三大方面作为自变量。
既有如下表达:Y(大学生社会化)=a + X1(“两课”教学内容)+ X2(教学实践)+ X3(师资队伍)该课题报告共有八部分组成,其中以第六、九部分为主。
第六部分主要涉及到“准实验研究设计”,第九部分主要涉及到“调查问卷”的设置。
一、研究缘起二、研究意义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参考文献四、研究创新和特色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六、准实验研究设计七、项目进度安排八、经费使用计划九、调查问卷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政治社会里每个社会成员,不论是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还是逃避政治的,不论是支持现行政治体系,还是反对现行政治体系的,都被卷入了社会政治生活,同政治体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实验控制→无实验控制严格一般Ture Experiment Quais-experiment Non-experimentCatalog1.非实验设计2.准实验设计一、准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 design)1.定义: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
它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的充分和广泛。
通常情况下,准实验设计研究中不容易随机的挑选和分配被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由此可能产生额外变量与自变量的混淆。
这也称为现场研究(field study)。
现场研究是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情景中进行的研究。
实验室研究成果的推广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适用范围的问题的研究受伦理限制的研究2.准实验设计的类型(1)单组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2)多组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1 时间序列设计(1)概念及模式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想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模式如下: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时间序列设计所研究的是由O1-O8的总体趋势的结论,而不是仅考虑某一段的局部特征!(2)设计的显著性检验用统计方法考察实验处理前的回归直线与实验处理后的回归直线是否有显著差异,即确定O1~O4对应点的回归直线与O5~O8对应点的回归直线是否有显著差异。
(3)评价较好地控制“成熟”因素可能控制统计回归因素不能控制偶发事件的影响,也称为历史因素多次施测的影响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1)概念及模式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使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实验⼼理学名词解释1、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在⽆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原始群体,在较为⾃然的情况下进⾏实验处理的研究⽅法。
对⽐起真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有以下特点:降低控制⽔平,增强现实性准实验设计是将真实验的⽅法⽤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种研究⽅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降低了控制⽔平。
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限度地控制因素,进⾏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相对⽽⾔,真实验设计的控制⽔平很⾼,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带来操作上很⼤的困难,现实性⽐较低。
研究进⾏的环境不同准实验研究进⾏的环境是现实的和⾃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
⽽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完全是⼀个“⼈⼯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效度准实验设计利⽤原始组进⾏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性,从⽽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
但由于准实验的环境⾃然⽽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因此,在考虑准实验研究的效度时应该对它的特点有清楚地认识,并注意确定实验组间的对等性,同时在逻辑上对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性加以论证,避开其不⾜之处。
从研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是⼀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法,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的⽅法在许多⽅⾯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的准实验设计⽅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种。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法通常应⽤的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研究,但⼜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