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的词义演变-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由“除”的古今义说开去摘要:苏教版必修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注释解释“除”为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五人墓碑记》同样有一句含有“除”的句子,“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解释为“清理”。
而“除”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的义项是“表示不计算在内、去掉”或“除法运算”。
“除”字古今义为何有如此大差别?关键词:除;古今义;演变笔者查询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7年1月2版第21次印刷的《古汉语词典》,字典将“除”的古代常用义项归纳为四个:一是名词,台阶、阶梯;二是动词,清除、去掉;三是动词,整治、修整;四是动词,拜官、授职。
它们之间联系怎样?各义项之间的引申规律又怎样?“除”,“阝”旁,也叫左耳旁,“阜”作部首时,从以“阜”为形旁的字来看,其意义基本与落差有关。
《甲骨文字诂林》在考释“阜”时引徐中舒的解释:“阜”的形体主要有“”“”“”“”“”“”,像是崖壁上的石级阶梯,穴居时代没有木梯,人只能从土阶上下。
后来有了独木梯,其形如“”,还是仿脚窝形制成的。
金文中偏旁“”“”,楷书作“阜”都是像独木梯形。
可见“阜”本身就含有可上可下的意思。
如孔老夫子家在“曲阜”,《礼记》一书中就已出现,因“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取名曲阜。
了解部首,明白它的表意功能与组合规律,就如同掌握了学习汉字的一把钥匙。
“阜”作为“除”的部首,在探讨“除”的本义时,有着重要价值。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阜”的解释为:“阜,大陆也。
山无石者,象形。
凡阜之属皆从阜。
”《说文》所收录的以“阜”为偏旁的字,其意义大都与落差或崖壁有关,如“阳、阴、阶、陆、阻、陡、陛、险、隆、隧、隘、陟、降”……《说文》言:“”,从余声,殿陛也。
可见“除”的本义为台阶,如《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汉书·李广苏建传》:“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探讨“除”的词义演变摘要关键字一、词典中关于“除”的释义(一)《康熙字典》关于“除”字的解析1、《说文》:“除,殿陛也。
”此词义最早见于《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
2、门屏之间。
此词义最早见于《前汉·苏武传》扶辇下除。
《注》除谓门屏之閒。
3、《玉篇》去也。
《书·泰誓》除恶务本。
《左传·隐元年》蔓草犹不可除。
4、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灾。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5、又《扬子·方言》病愈者或谓之除。
6、又算法有乘除。
《前汉·律历志》法除之。
7、又治也。
《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注》除者,治也。
《礼·曲礼》驰道不除。
8、又《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
《注》治道路场坛。
9、《左传·昭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注》除地爲坛,盟会处。
9、又《玉篇》开也。
《史记·吕后纪》请得除宫。
《前汉·高五王传》作淸宫。
10、又拜官曰除。
《史记·平准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
《注》先除,用也。
11、《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12、又《正字通》隋内官服半除,唐减爲半臂。
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齐肩。
13、又易也。
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
俗云除夕。
《孟浩然诗》靑阳逼岁除。
14、又除道,汉县名。
《前汉·地理志》北地郡除道县。
15、又《集韵》羊诸切,音馀。
《诗·小雅》日月方除。
《笺》四月爲除。
《疏》尔雅,除作余。
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
余,舒也。
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
16、又《集韵》《类篇》商居切,音书。
《集韵》或省作余。
义同。
17、又《广韵》《集韵》迟倨切《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音箸。
18、《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探讨“除”的词义演变摘要关键字一、词典中关于“除”的释义(一)《康熙字典》关于“除”字的解析1、《说文》:“除,殿陛也。
”此词义最早见于《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
2、门屏之间。
此词义最早见于《前汉·苏武传》扶辇下除。
《注》除谓门屏之閒。
3、《玉篇》去也。
《书·泰誓》除恶务本。
《左传·隐元年》蔓草犹不可除。
4、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灾。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5、又《扬子·方言》病愈者或谓之除。
6、又算法有乘除。
《前汉·律历志》法除之。
7、又治也。
《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注》除者,治也。
《礼·曲礼》驰道不除。
8、又《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
《注》治道路场坛。
9、《左传·昭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注》除地爲坛,盟会处。
9、又《玉篇》开也。
《史记·吕后纪》请得除宫。
《前汉·高五王传》作淸宫。
10、又拜官曰除。
《史记·平准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
《注》先除,用也。
11、《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12、又《正字通》隋内官服半除,唐减爲半臂。
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齐肩。
13、又易也。
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
俗云除夕。
《孟浩然诗》靑阳逼岁除。
14、又除道,汉县名。
《前汉·地理志》北地郡除道县。
15、又《集韵》羊诸切,音馀。
《诗·小雅》日月方除。
《笺》四月爲除。
《疏》尔雅,除作余。
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
余,舒也。
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
16、又《集韵》《类篇》 商居切,音书。
《集韵》或省作余。
义同。
17、又《广韵》《集韵》迟倨切《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 音箸。
18、《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除”“非”“除非”的词义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除非”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之一,用于表示某一条件不满足时才会发生某一事件,例如,“除非下雨,否则我不会呆在家里。
”“除非”这一词语的本义为“排除一切其他可能性,只有……才行”,但在日常使用中,它常常被误用为“如果不是……就……”,甚至不能排除相反的情况,例如,“除非你不去,否则我也不去”。
因此,“除非”的词义演变成为一个有趣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除非”这一词语的语义历史和语用情况的考察,探讨其词义演变的原因和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除非”这一词语的本义、词源及其语义演变的历史过程。
2. “除非”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语用情况以及误用行为的原因。
3. 比较分析“除非”在不同时期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探讨其词义演变的规律。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词汇的语义历史和语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采用的是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从文献方面,主要收集相关的词典、语言学专著和早期文献,对“除非”的词义演变历程进行考察。
从实证方面,主要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调查“除非”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分析其误用行为的原因,并与早期文献进行比较,探讨其词义演变的规律。
四、预期成果通过研究,“除非”的词义演变历程及其原因将得到清晰的描绘,同时可以比较不同时期和语境下“除非”的使用情况,揭示其词义演变的一些规律。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关词汇语义历史和语用情境的教学方法和启示。
五、研究难点与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难点主要在于早期文献的搜集和研究,以及语料库的选择和建立。
但是,现代汉语语料库已经相当完备,因此可以借助大量的语料库来支持研究。
此外,也可通过网络检索或查阅相关学术著作来获得早期文献的资料。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完成性,在深入研究“除非”的词义演变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为汉语教学和词汇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除”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动词,意思是:清除,去掉。
出处:三国诸葛亮《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
释义: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
2、用作动词,意思是: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
出处: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第一回》:除洛阳北都尉。
释义:被免掉阳北都尉官职。
3、用作动词,意思是:更易、更换。
组词: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4、用作动词,意思是:整治、修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欲除以为上林苑。
释义:想要修整称为专供统治者狩猎玩乐的林园。
5、用作动词,意思是: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
组词:六除以二等于三。
6、用作名词,意思是:台阶。
出处: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释义: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7、用作名词,意思是: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
即除法。
由“除”的古今义说开去1. 引言1.1 “除”字义的起源“除”字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象形字形成阶段。
据考据,最初的“除”字表示一只手在一根木棍上移动,类似于用手拨拉的动作。
这个动作象征着将某物从一堆杂物中或一个人群中取出或分开,使之与其他物体或人隔离开来。
“除”在最初的意义中代表着去掉、分离或清除的含义。
随着时代的推移,“除”字的义范围逐渐扩大,不仅指物理上的除去,还引申为消灭、剔除、排斥等抽象概念。
这一演变过程与人们对周围世界感知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中对整洁、清爽、排除杂物的重视。
从象形字的角度来看,“除”字的起源最早的含义是一种实物动作的描绘,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实物动作所代表的抽象概念得以拓展和发展,形成了“除”字在古今的丰富含义。
1.2 “除”字义的演变“除”字义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起源。
在古代,这个字的本义是指去掉、清除、剔除的意思。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除”字的形态已经比较完整,其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表示用刀切割物体的形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除”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是简单的去除,也包括清理、剔除、排除、消灭等意思。
在演变的过程中,“除”字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含义和用法。
除了表示去除物体的意思外,“除”还可以表示一个过程的完成、一个范围的限制、一个时间的确定、一个范畴的排除等等。
这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丰富了“除”字的语义,使其成为一个极具表现力和灵活性的字词。
在现代汉语中,“除”仍然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字词,广泛应用于生活和文学中。
在中文古代文献和现代语言中,“除”字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去除、排除、净化等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变迁。
2. 正文2.1 “除”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在古代文献中,“除”字的应用非常广泛。
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其中对“除”字的解释为“祛除也”。
在古代文献中,“除”有着除去、除此之外、排除等意义。
除字怎么组词
除(拼音:ch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 。
此字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石鼓文》,古字形从阜余声。
“除”的本义一般认为是宫殿的台阶,泛指台阶。
又指去掉、不计算在内、不包括在内。
在中国古代把担任新职离开旧职称为“除”,后授官也称为“除”。
“除”在算术中除又指一种运算方法。
除疾遗类,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患。
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兴利除弊,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出自《管子·君臣下》。
蔓草难除,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指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
扶辇下除,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
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除残去暴,汉语词语,意思是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除害兴利,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出自《管子·治国》。
除旧更新,汉语成语,拼音是意思是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
除患宁乱,汉语成语,意思是消除祸患,平息叛乱。
出自《后主出军诏》。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复习“除”【词义推导】“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词义例释】(1)名词,台阶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苏武传》)——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动词①去掉,除去。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①修治,清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①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成语助记】除旧布新:除:除去。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除:清除;除恶:指消除坏人与坏事。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作谓语、宾语、定语。
其他如: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迁移练习】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其东屋之除()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练习答案】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高考链接】州举茂才,除温令除:拜官,任职上(皇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指范纯礼)不可除:拜官,任职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除:去掉,除去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除:拜官,任职。
除基本字义1.去掉:根~。
铲~。
为民~害。
2.表示不计算在内:这篇文章~附表外只有三千字。
~一人因病请假以外,全体代表都已报到。
3.进行除法运算,如2除6得3。
4.授;拜(官职)。
5.姓。
6.台阶:庭~。
阶~。
除在文言文中的含义chú①台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②清除,去掉。
《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③扣除。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④逝去,过去。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清理,整治。
《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除了,除非。
《祭妹文》:“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陈州粜米》:“,则除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
”⑦任命,授职。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除拜】授官。
范晔《后汉书·杨秉传》:“(桓帝)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
”【除道】修治道路。
【除宫】1.清除宫殿。
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
’”2.比喻宫廷易主。
《后汉书·天文志上》:“是时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中山太后,立阴贵人为皇后,除之象也。
”。
【除身】授官的文凭,犹今之委任状。
《宋书·颜延之传》:“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除,以延之兼侍中”。
【除月】十二月又称除月。
由“除”的古今义说开去【摘要】一词在古今有着不同的义理。
古代,除指清除、除去;现代,除可指除外、排除。
除的引申义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如除夕、排除万难。
除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象征着清除、新开始。
语言变迁使得“除”的含义有所变化。
古今对“除”的认识有所差异,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丰富了“除”的多样化解读。
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反映了文化发展和语言演变的脉络。
【关键词】引言、古今义说、除、古代释义、现代释义、引申义、文化内涵、语言变迁、对“除”的认识、含义、多样化解读1. 引言1.1 《除》一词的古今义说在古代,《除》一词有着丰富的含义与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除”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清除、除去、消除。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除”的具体用法。
比如在《论语》中,孔子曾说:“居易则变,处异则思,除名则固。
”这里的“除名”意味着去掉名声,固守内心的原则。
又如在《庄周·逍遥游》中,“君子不其所,神人不加于事,故去名。
”这里的“去名”即是去除名利之心,追求心灵的自由。
可以看出,在古代,“除”除了表示清除、除去的意思,还有着抽象的、哲学的含义。
而在现代汉语中,“除”的含义也有所扩展。
除了表示清除、消除之外,还可以表示除外、除了。
比如我们常说“工作除了薪水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这里的“除了”表示例外。
又如“除了吃饭,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这里的“除了”表示除外。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中的“除”不仅仅是动作意义上的除去,还有抽象意义上的除外。
2. 正文2.1 “除”字的古代释义“除”字在古代有着多重含义和用法。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除的本义是清除、除去。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除去不好的东西来表达清除恶化的意义,在文言文中,除还常常可以表示排除、取除、分辨等含义。
在《孔子家语》中就有“凡事之交,不遗余,如席除也”这样的用法,意思是要把所有的余事清除干净。
“除”字也有着一种生养繁衍的意义。
探讨“除”的词义演变摘要关键字一、词典中关于“除”的释义(一)《康熙字典》关于“除”字的解析1、《说文》:“除,殿陛也。
”此词义最早见于《班固·西都赋》玉除彤庭。
2、门屏之间。
此词义最早见于《前汉·苏武传》扶辇下除。
《注》除谓门屏之閒。
3、《玉篇》去也。
《书·泰誓》除恶务本。
《左传·隐元年》蔓草犹不可除。
4、又《昭十七年》振除火灾。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
”5、又《扬子·方言》病愈者或谓之除。
6、又算法有乘除。
《前汉·律历志》法除之。
7、又治也。
《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注》除者,治也。
《礼·曲礼》驰道不除。
8、又《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修除。
《注》治道路场坛。
9、《左传·昭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注》除地爲坛,盟会处。
9、又《玉篇》开也。
《史记·吕后纪》请得除宫。
《前汉·高五王传》作淸宫。
10、又拜官曰除。
《史记·平准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
《注》先除,用也。
11、《前汉·田蚡传》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
12、又《正字通》隋内官服半除,唐减爲半臂。
言肩有袖,至臂臑而止,今呼齐肩。
13、又易也。
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
俗云除夕。
《孟浩然诗》靑阳逼岁除。
14、又除道,汉县名。
《前汉·地理志》北地郡除道县。
15、又《集韵》羊诸切,音馀。
《诗·小雅》日月方除。
《笺》四月爲除。
《疏》尔雅,除作余。
李巡曰: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
余,舒也。
除余字虽异,音实同也。
16、又《集韵》《类篇》 商居切,音书。
《集韵》或省作余。
义同。
17、又《广韵》《集韵》迟倨切《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 音箸。
18、《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传》除,去也。
19、又《小雅》风雨攸除,鸟䑕攸去,君子攸芋。
20、又《小雅》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传》除,开也。
21、又叶鱼羁切,音宜。
《越采葛妇歌》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二)《中华大字典》关于“除”字的解析1、殿陛也。
陛,升高阶也。
《说文》2、楼阶也。
3、门屏之间也。
4、道也。
5、坛也。
6、去也。
7、驱逐也。
8、诛也。
9、芟也。
芟:割(草)。
除去:芟除。
《现代汉语词典》10、愈也。
11、修治也。
12、冬毛微堕也。
堕:落,掉。
毁坏。
13、廓清也。
14、开通也。
15、洁好也。
16、服缺也。
17、祓禳也。
祓: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一种祭祀。
扫除。
禳:禳解:禳灾。
18、洒埽也。
洒:是分散地落下。
分散地落下。
埽:用树枝、芦苇、石头等困紧做成的圆柱形的东西用在保护堤岸防水冲刷的材料。
用许多埽做成的临时性堤坝或护岸。
19、免租税也。
20、岁尽也。
21、算法也。
22、斗建十二值日之一也。
23、拜官也。
24、半除。
衣名。
(三)《词源》关于“除”字的解析1、台阶。
文选汉张衡《东京赋》:“乃羡公侯卿士,登自东除。
”2、指门与屏风之间。
3、坛。
4、去掉。
5、修治。
6、拜官授职。
7、算法的一种。
8、给予。
9、光阴过去。
(四)《辞海》关于“除”字的解析1、去掉。
2、修治。
3、一种算术运算,即用一个数把另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
4、拜官授职。
5、宫殿的台阶。
(五)《汉语大词典》关于“除”字的解析1、宫殿的台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汉书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
”颜师古注:“除,殿陛之道也。
”清周昇《感兴》诗:宸谟期慎重,一死报丹除。
”2、泛指台阶。
宋代叶适《王氏读书堂》诗:“矧今治华室,山翠湧前除。
”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词之四:“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
”3、阶梯,楼梯。
《文选班固〈西都赋〉》:“周卢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修除飞阁。
”李善注引司马彪《上林赋》注:“除,楼陛也。
”4、门与屏之间的通道。
《汉书苏轼传》:“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颜师古注:“除谓门屏之间。
”5、清除,去除。
《书微子之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
”唐杜甫《忆昔》诗二:“洛阳宫殿烧焚尽,宗朝新除狐兔穴。
”6、扫除,打扫。
《左传昭公三年》:“自子之归也,小人粪除先人之敝卢。
”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昌变姓名,依于佛舍,除地击钟,施力于佛。
”7、驱除;肃清。
《左传昭公十三年》:“先除王宫,使观从从师于乾谿,而遂告之。
”杨伯峻注:“驱除灵王之亲信。
”《史记吕太后本纪》“迺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
报曰:‘宫谨除。
’代王即夕入未央宫。
”8、出去杂草并堆土以便筑坛的平地。
《左传昭公十三年》:“令诸侯日中造于除。
”杜预注:“除地为壇,盟会处。
”9、修治;整治。
《易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孔颖达疏:“除者,治之。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弛侯,廷道不除。
”范甯注:“廷内道路不修治。
”《汉书郊祀志上》:“(秦始皇)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
”10、指从事修治道路的役夫。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将辟,藉除于臧氏。
”杨伯峻注:“除即昭十二年及十八年《傳》之除徒,开辟葬道之役夫。
”11、整洁。
《老子》:“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王弼注:“除,洁好也。
”宋叶適《〈丁少詹文集〉序》:“既而自温嶺、雁荡来者,累累言其庭宇甚除,疆畎甚修。
”12、免去,免除。
《墨子号令》:“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
先觉之,除。
”孙诒让间诂引苏时学曰:“言先觉察者,除其罪也。
”《汉书元帝纪》:“《明史·韩政传》:“(韩政)二十六年坐蓝党诛,爵除。
”13、引申为避免。
唐柳宗元《凌助教蓬屋题诗序》:“栋宇简易,僅除风雨。
”旧注:“《诗》‘风雨攸除’。
除,去也。
”14、兽换毛。
《淮南子天文训》:“日者,阳之主也。
是故春夏则群兽除。
”高诱注:“除,冬毛微堕也。
”15、脱下;取下。
《水浒传》第二四回:“16、除去,不计算在内。
17、旧时守孝期满,去丧服,谓之“除”。
18、治病。
《战国策秦策二》:“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高诱注:“除,治也。
”19、。
指病愈。
《方言》第三:“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除。
”《广雅释诂》:“除,癒也。
”20、拜官,授职。
21、数学计算方法之一。
均分某数为若干分。
与“乘”相反。
《汉书律历志下》“”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馀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
《旧唐书历志一》:“乃以十二乘之,以时法六千五百三除之,所得为半辰之数。
”22、古时建除家以为天文上的十二辰分别象征人事上的一种表示吉利的代号。
《淮南子天文训》:“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
”刘文典补注:“此建除法也。
《史记日者傳》有建除家……建除有二法,《越绝书》从岁数,《淮南子》及《汉书》从月数,后人惟用月也。
”《辽史历象志下》:“日有晷景,月有明魄,斗有建除,星有昏旦。
”参见“建除”。
(六)词典中关于“除”的释义分歧二、“除”字词义的发展演变(一)“除”最初的意义(二)“除”意义的演变(三)“除”字在现代使用最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