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或破裂后的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发病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很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近年来,肺部感染已成为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和生存率。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是脑出血本身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脑出血引起的高剂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释放可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患者容易感染。
其次是脑出血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营养状态的改变。
脑出血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厌食或饮食不足,消耗了机体的营养储备,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的饮食,降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促进康复。
其次,积极治疗脑出血。
脑出血治疗要及时、规范、综合,防止出血扩散和继发性损伤,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治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再次,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肺部感染是由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病原体特异性,选择具有广谱、耐受性好的活性高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最后,加强对患者的呼吸治疗。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给予氧疗或气管内插管支持治疗,避免肺部感染恶化。
在采取上述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的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避免感染源的接触。
如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通风,定期清洁病房,注意个人卫生等。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脑出血本身、患者的生活状态、免疫系统状态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诸多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尽早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探析目的探究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病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
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行脑出血肺部感染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肺部感染原因及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脑出血;肺部感染;原因及措施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严重的疾病,主要有病情复杂、发病急、并发症多的特点,其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窘迫、意识不清、粘稠或脓性痰液等,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的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1]。
對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下面就我院随机选取的60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行脑出血肺部感染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8.5±8.4)岁,感染时间3~12天,脑部出血部位为脑干出血患者8例,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为3例,颞叶出血的患者为6例,丘脑出血的患者为4例,小脑出血为4例,额叶出血为5例;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44~75岁,平均(56.3±6.4)岁,感染时间3~11天,脑部出血部位为脑干出血患者7例,基底节区出血的患者为5例,颞叶出血的患者为4例,丘脑出血的患者为6例,小脑出血为4例,额叶出血为4例。
所有患者经CT检查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
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增高;肺部听诊有啰音;痰培养示有致病菌,行胸片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一、患者情况介绍ICU脑出血患者常常存在多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出血后的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呼吸机辅助呼吸,肺功能受损,体液紊乱等因素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对于ICU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尤为重要。
二、危险因素分析1. 免疫功能受损:脑出血患者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体液紊乱、营养不良等因素直接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2. 导尿管、呼吸机管道等侵入性操作:ICU患者需要长期插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3. 长期卧床:脑出血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缺乏运动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易引起感染。
4. 长期使用抗生素:脑出血患者常因感染需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药菌感染。
5. 肺功能损害:脑出血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肺功能受损,易引起肺部感染。
三、护理对策1. 维护患者免疫功能:合理调控患者的营养供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充足的休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2. 患者管路护理:对于气管插管、导尿管等管路进行定期更换,保持管路通畅,减少细菌感染。
3. 促进患者活动:尽早进行被动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分泌物排出,减少感染的发生。
4.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敏感结果,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感染。
5. 呼吸机护理:定期清洁呼吸机管道,保持呼吸机通畅,减少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
四、护理效果评估通过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作者:刘小兰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研究其护理特点,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次和病因,制定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抽样,随机选取82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为41例,其中观察组根据患者感染原因的差异,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案,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对比观察。
结果在对8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观察组总有效率80.5%,对照组总有效率56%,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59-01脑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不但病情复杂,可引起并发症多,且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治愈率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呼吸窘迫、意识模糊、有脓性或黏稠痰[1],病情危急时,会导致多个脏器的衰竭,患者生命受到一定的威胁,甚至出现死亡。
本文将我院两年内收治的8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该疾病的感染原因与护理方法,更好地实现临床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82例,其中男性占有54例,平均年龄67.2±5.4岁,女性有28例,平均年龄68.7±3.4岁。
这些患者中均经病理证实为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其出血部位包括脑干、额叶、基底节区、颞叶、小脑、丘脑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发现其白细胞数量上升,痰培养可观测致病菌,并发肺部感染时间为3天~12天。
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均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观察。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对肺部感染者32例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由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肺活量的明显减少、吸烟、既往的肺部疾患等一系列因素所引起。
结论对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标签:脑出血肺部感染肺内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大约有15%~30%的脑出血患者合并此症,尤以昏迷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居多。
合并肺内感染后,由于高热肺的换气功能减弱,可造成并加重脑及全身组织缺氧,加重肺水肿。
由于脑组织缺氧,脑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可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致残及病死率,因此积极防治脑出血患者的肺内感染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合并肺内感染32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2~77岁。
2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①脑出血患者常存意识障碍,咳嗽或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呕吐物易误吸,影响呼吸道通畅。
②昏迷患者下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
③人工气道建立后,使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④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下降。
⑤环境污染也是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
⑥进行侵袭性操作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
⑦呼吸机、吸痰器、吸氧装置、雾化吸人器消毒不严,极易造成直接感染。
3护理措施3.1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控视,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1次/d。
需注意防止患者受凉,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
3.2加强饮食护理,同时防止误吸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发病48 h内应禁食,此后若无上消化道出血可予以鼻饲流质。
1.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和相应护理对策以及康复指导对策。
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5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及进行康复指导。
结果:本组85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过感染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治愈68例,好转11例,死亡6例,治愈率92.94%。
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很大,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加强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治愈后患者康复状况较好,证明护理措施有效, 康复指导对策可行。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康复指导;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肺部感染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最为常见,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埃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临床上脑出血患者常发生肺部感染,该并发症容易引起胸膜炎、腹膜炎、多器官衰竭等,后果严重。
进行感染原因的分析和护理策略的研究,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起到良好效果。
笔者对85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护理策略、护理结果及康复指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均经过脑部CT检查核实为脑出血,其中男性43例,女性42例,年龄43~78岁,平均62岁,其中深度昏迷47例,意识模糊28例,,轻度感染10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配合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及基础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并且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帮助患者接受和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心理素质也不强,对于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恐惧是年轻人难以体会到的,护理人员应该予以同情和理解,尽量轻声细语、语言温和,给患者言语上的鼓励和安慰,减轻其心理的负担,帮助患者乐观、积极、向上地面对治疗和护理。
另外,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家属讲解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原理和陪护中的注意事项,配合医务人员的安排,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2.2感染原因分析
首先,脑出血患者年龄大,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第二,脑出血作为严重的基础疾病,为了治疗该基础疾病,临床上通常使用激素疗法,破坏了机体的防御系统,造成抵抗力显著下降;第三,医院病房中为了便于护理和管理,一般多名患者共处一室,不同患者携带的病菌情况复杂,室内空气消毒不严格,通风状况不佳,空气污染引发交叉感染;第四,依靠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的患者,切开气管的过程、机械通气的过程很容易引入细菌,并且,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清除能力降低抵抗力下降,细菌更加容易入侵肺部;第五,手术器械、手术台、手术工具消毒不严,造成肺部感染;第六,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吸痰操作不正规,没有完全按照规范进行,引发肺部感染。
1.2.3预防措施
肺部感染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及早发现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做好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发生感染的特征。
第一,发生肺部感染一般在24~48小时内体温持续升高,通常在37~38度,很少39度以上,持续发热约1~2周;第二,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咳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表现为干湿鸣音;第三,血象变化为白细胞数目升高以及白细胞核形态发生变化。
1.2.4感染护理
第一,隔离患者,做到病房消毒;第二,为患者采取合理卧位,要采取侧卧位,或者平卧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使口位置较低,易于流出口腔液体,防止昏迷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管而造成缺氧,也能防止呕吐物、痰液阻塞呼吸道;第二,定时为患者翻身和扣背,翻身时防止患者长期一个姿势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要每隔3小时一次,扣背是自上而下轻拍患者后背,便于呼吸道中痰液松动和排出,尤其对于昏迷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第三,患者进食时,要采取坐立姿势,不可半躺或者平躺,进食过程中不要讲话,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加重感染;第四,加强对呼吸道的观察,及时为患者清除痰液。
对于意识清醒患者要鼓励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对于昏迷患者要用吸痰器清除痰液。
痰液是机体用来清除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抵御肺部感染的方法,因此,要鼓励患者排出痰液。
该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防止损伤喉部粘膜,也要注意器具消毒防止引入细菌加重感染;第五,对于深度昏迷的患者要给予输液,补充需要的能量、蛋白质、无机盐,补充足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加快身体的恢复,同时防止体内酸碱代谢失衡造成酸中毒或碱中毒。
1.2.5抗生素的使用
首先,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脓肿、肺炎、心内膜炎,首选青霉素,替换药物可用头孢菌素一代,当细菌对甲氧西林耐受时采用万古霉素;第二,对于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和非典型性肺炎,可采用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第三,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可以发挥药物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延缓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联合用药对混合感染或不能做细菌学诊断的病例可扩大抗菌范围。
1.2.6康复指导
(1)饮食指导:鼓励患者饮食要营养全面,多食用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饮水。
对有消化道反应者,宜少食多餐。
避免食用大量肉类、辛辣刺激、不易消化食物。
(2)生活指导:不宜长期卧床,应该适量活动,在病床上要适量活动,防止肢体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通畅,同时适量的运动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3)习惯指导:患者出院后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注意保持心情,切忌易怒、暴躁、激动,防止脑出血的发生。
(4)复查:叮嘱患者每个月来医院检查脑部和肺部情况,防止病情复发。
2结果
本组85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过感染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治愈68例,好转11例,死亡6例,治愈率92.94%。
3小结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肺部感染常由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
菌、铜绿假单胞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引起。
脑出血在临床上通常并发肺部感染存在很多原因,例如患者年龄大、身体和抵抗力差、临床上使用激素疗法治疗基础疾病导致抵抗力下降、医院病房中患者过于集中、病菌情况复杂、室内空气消毒不严格、空气污染引发交叉感染,另外,手术器械和工具消毒不严、护理过程中吸痰操作不正规也会引发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很大,发病迅速,死亡率高,而加强预防工作和有效的护理策略,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发生肺部感染的特征有24-48小时内体温持续升高,持续发热约1-2周,并且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咳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表现为干湿鸣音,血象也发生变化,白细胞数目明显升高,掌握感染特征对于早期发现感染情况非常重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判断肺部感染从而进行治疗。
护理患者过程中要注意隔离患者,病房卫生消毒工作要做到位,禁止其他人员进出病房。
患者的体位也很重要,不合理的体位导致口腔堆积分泌液和呕吐物,也容易使痰液、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管,进而影响呼吸。
要为患者采取侧卧位或者平卧时头偏向一侧,使口位置较低,易于流出口腔液体,扣背也能促进液体流出。
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呼吸道的观察,及时为患者消除痰液,鼓励意识清醒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帮助昏迷患者要用吸痰器清除痰液。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防止损伤喉部粘膜,也要注意器具消毒防止引入细菌加重感染。
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在应用抗生素时要注意有针对性,以及联合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在护理过程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注重将心理护理落实在护理的具体细节中,使得患者配合治疗工作以及增强信心。
康复指导在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中能够进行方方面面的指导和控制,对于防止病情复发起到积极作用。
治愈后患者康复状况较好,证明护理措施有效, 康复指导对策可行。
[参考文献]
[1]史凤梅.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98~2099
[2]杨玉平.老年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108例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1765~1766
[3]何万梅,聂艳,何静等.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90~91
[4]毛荣新.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331~332
[5]蔡友锦,池喜华,严凌燕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