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视平线、视点、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27.21 MB
- 文档页数:155
关于素描中多种透视的解释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素描,那么你知道素描中的几种透视是怎么样的吗?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素描中多种透视的解释,希望能帮到你们。
素描中多种透视的解释多点透视我们之前说过了,一点透视:除了水平线,垂直线。
所有平行面的延长线的线都交汇于一点。
两点透视:除了垂直线。
所有平行面的延长线都交汇于两点。
三点透视:所有平行面的延长线交汇于三点。
那么多点透视呢?就是这个画面中有很多个透视点。
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多点透视(大家随便找几个屋顶做一下辅助线,你会发现每个屋顶的透视点都是不一样的)。
多点透视多用于大型的画面。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
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样就是多点透视,也叫散点透视。
空气透视空气透视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的尘埃,水蒸气等对光线传播造成一定阻碍所产生的空间感。
特点如下:1、近处的景物比较暗,远处的比较亮2、近处的景物明暗反差较大,远处的反之。
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比较模糊4、近处的景物造型细节比较多,远处的比较少。
5、近处的景物色彩饱和度比较高,色彩反差强烈,远处的反之。
6、光线穿过空气中的介质经过扩散后,只有光谱中的蓝光受散射的影响比较小。
因此看远山时都会呈现出淡蓝色或者蓝绿色。
近处景物越近,色彩扩散越不明显,色彩就越接近本来的颜色。
而远处则偏向淡蓝色。
晨雾和暮霭会加强空气透视效果。
鱼眼透视(也就是透视的畸变)人的视域范围近似一个以视点为顶点,仰角为30度,俯角45度,横向开角为120-148度,底面在适度画面上的不规则椎体。
但是在一个观看瞬间清晰可辨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清晰视野区域内,可见景物的细微之处,可是角度很小,在清晰视野区域之外的部分,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以引起人的注意。
视点的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为视距,视距越远,可视范围越大视距越近,可视范围越大视距越近,可视范围越小。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1: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2: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的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别.)。
美术透视知识
美术透视知识包括视点、视线、视角、视域、视距、视平线、视中线、消失点等概念。
1.视点:指眼睛所在的地方。
2.视线:指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接。
3.视角:指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4.视域: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5.视距:指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6.视平线:指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7.视中线:指通过心点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8.消失点:指遵循“近大远小”透视原则,实现的无限远的消失点。
此外,美术透视知识还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画面中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主点,另两个方向的轮廓线均平行于画面,没有灭点。
两点透视是指竖直的轮廓线是彼此平行的,而另两组水平的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于是在画面上就会得到两个灭点,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三点透视是根据站点的高低,高度线或消失于天空中的天点(也就是仰视),或消失于地面中的地点(也就是俯视),另外两组线延长与视平线形成两个消失点。
在绘画中,透视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美术素描基础知识5、结构与构成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
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
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透视与空间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
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
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
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成角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实现构成的圆锥体。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又称中视点。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
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
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
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
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
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
光灭点——影灭点向下垂直于触影面的点。
28,顶点——物体的顶端。
29、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30、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一点,叫余点,31、粗隆:骨面粗糙而较为隆起的部分32、窝:骨面大的凹陷33、大头:骨端的圆形膨大,也叫大头34、突:突起面积较小、突起较高的部分35、结节:是突起面积较大、突起较小的部分36、凹:骨面晓得凹陷37、沟:骨面长形的凹陷38、踝:骨端的椭圆形膨大39、鼻骨:鼻骨是鼻梁上方的一小部分40、颧骨:是头颅骨的一部份,指位于眼眶外下方,为面部之间最宽阔部份之骨骼41、上颚骨:上颌骨居颜面中部,左右各一,互相连接构成中面部的支架。
素描的基本知识:素描透视基础知识一、素描透视构成因素首先我们要知道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
就是:眼、物、画面。
属于眼的有:视点:即眼球瞳孔所在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之间可相连成的假设线即视线。
中视线:自瞳孔发出的无数视线中,与瞳孔平面垂直的一条视线。
视角:任两条视线与视点可成一夹角,即视角。
透视画面上的一些点和线我们要了解:心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
它反映了视点的高低和左右位置。
在画面上心点只有一个。
视平线:自心点做水平线即视平线。
它也反映了视点的高低位置。
余点:位于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是成角变线的灭点。
要避免所画物体因透视产生变形,两个余点不能同时存有在画面里,一般是一个在画外一个在画面里或两个都在画面外。
灭点: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的汇集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点。
二、透视的基本规律1、近大远小2、垂直大平行小3、近者清晰远者模糊三、常见的三种透视现象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
正立方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正立方体最少只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与画面成直角的线都消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正立方体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余两个角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又称为余角透视、两点透视。
直立面上下两条边线分别消失于心点两侧的余点。
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下出现倾斜透视。
一种情况是物体本身与画面或地面成倾斜角度;另一种情况是视点离写生对象较近形成俯视或仰视的透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