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平线、视点、视角
- 格式:ppt
- 大小:16.14 MB
- 文档页数:6
透视中的基本概念透视——“透视”即“透而视之”。
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形状的视觉科学。
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基线—画面与基面之间的交界线。
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表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视点——指人眼睛所在的位置,即眼球瞳孔所在的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的任何部位之间的假想连线。
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视角分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
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0度,人单眼和双眼的垂直最大视角只有140度。
双眼同时视物时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左右可达180度。
)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是视点与心点的连线,它与画面垂直。
视域—固定视点时目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
(60度左右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视平线——自心点所作的一条与人眼等高的水平线。
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
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和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上部分的点,统称天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地平线以下部分的点,统称地点。
灭点—透视线的消失点。
[物体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渐渐缩小为一点,这一点就称为灭点(或消失点)。
灭点包括心点(主点)、余点、距点、天点、地点。
]视高—视平线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的高度。
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
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变线—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线。
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
平行透视—当立方体水平放置,有一对平面与画面平行时,我们把这种透视叫平行透视,也称为一点透视。
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心点)。
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
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
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
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前面所讲的立方体透视图法适用全部物体,本节就说明一下圆及圆柱体透视,分解如下:如图(一)为正圆,A=B,a=b。
图(二)为圆的透视图,视觉上A=B,但a圆柱体透视:和前面的圆相比较,里面的圆当然是被缩小了,但仍然是完全的相似形。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1 形体:形体是客观物像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
任何物像都以其特定的形体存在而区别于其他物。
形体属于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和不变因素。
对形体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将其分解为外形和体积两个因素。
外形指平面的视觉外像而言;体积指空间的立体体量而言。
在素描中这二者既有各自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对统一体。
形是体积的外像,而体积又必须是有形来体现的。
所以,我们对形体也可以理解为有体积的形。
这就是说,我们对素描造型因素中的形体的认识,要树立起立体空间的观念。
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基本的几何形体,这就是: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多种几何形体按不同形式组合而成的物像。
我们在观察物像时,应首先注意其整体呈现的基本形。
构成物像的基本形不同,则物像的形体特征就会不同。
基本形是物像的大关系,把握住对象的基本形,就抓住了其形体特征。
而准确地把握物像的形体特征便奠定素描造型的基础。
2 结构:素描中的形体,主要指物像的外形特征,结构则主要指物像的内部构造和组合关系。
形体与结构是外观与内涵的关系。
结构是形成物像外贸的内在依据,不了解它,就无法准确把握物像的一系列外表特征。
在素描中,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解剖结构或构成结构;二是形体结构人体和动物的骨骼、肌肉所构成的解剖关系,是解剖结构。
熟悉了解解剖,是人物造型的基础。
其他物体的内部构成框架及其构成关系称构成结构,是物像形体的内在依据。
绘画中对物体的结构关系的把握,主要在于用面体现其基本形体特征,这样便于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结构关系,有利于形象体积的塑造。
对结构的这一形体化的概念,我们称为形体结构或几何结构。
立体是面的集合体,这是现代绘画表现立体和空间的基本观点。
因此,素描中对立体形象的把握通常是从分面开始的,分面是对物像形体的概括,是对结构的分析。
面的概括构成了物像的立体框架。
圆或接近圆的形体,也可以用概括的面来塑造。
关于影视分镜头我们先看一个例子,这些是电影《南京南京》的几张分镜图,已经属于国内较细致的电影分镜头。
光是看这些分镜头脚本,就已经能基本感受到电影想表达的大概气氛和所发生的故事。
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分镜头?分镜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将故事情节内容以镜头为基本单位,划分出不同的景别、角度、声画形式、镜头关系等,等于是未来影片视觉形象的文字工作本。
后期的拍摄和制作,基本都会以分镜头剧本为直接依据,所以也称为导演剧本或工作台本。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由文学形象到视觉形象的转变中的具体化的总体把握和设计,可以体现导演创作的风格特点。
分镜头剧本的内容一般包括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指一个镜头中的动作、台词、场面调度、环境造型)、音响、音乐等,按统一表格列出。
可以说它是影片的拍摄计划和蓝图。
分镜头草图(故事板)的使用可能开始于华特·迪斯尼的第一部卡通片,韦布·史密斯是迪斯尼20世纪30年代早期发明故事板的动画师。
不过即使没有迪斯尼的影响,故事板最近的血亲——漫画书,已经扎根于3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之中。
而电影可以用单一的画板加以影像化的观念,成了不可避免的发展结果。
希区柯克也许是最擅长故事板的导演,他使用细致的图卡来修饰他的视像和控制拍摄流程,以保证他的原始意念可以完整的被转化成影片。
他手绘的《西北偏北》分镜图,如今已经成为众多电影人观摩学习的必读手册。
对美工师出身的希区柯克而言,这也是一种借以确认他就是影片创作人的途径。
他经常会说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我们能够从他在现场很少看取景器的事实得到证明,因为现场所拍的仅仅是故事板中的等同物,而故事板则老早就已完成。
在好莱坞,几乎每部电影都会有专门的故事板制作团队。
从早期的默片到现在的大片,故事板的制作是电影筹备前期的必要一环。
分镜师根据剧本和导演的意见画出来的故事板,将画面的基本构图和运镜时间等都详细地准备好后,电影开拍,导演几乎能按照每个画面进行调度拍摄。
透视学名词英文缩写【篇一:透视学名词英文缩写】透视的基本术语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标识为s。
(eye point)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horizoutal line)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
(line oe sight)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visual angle)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实现构成的圆锥体。
(visual cone)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又称中视点。
(line oe visual center)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
标识为g。
(standing point)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标识为d。
(distance point)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标识为v。
(complement point)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
标识为t。
(top—vanishiug)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
标识为u。
(bottom—vanishiug)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标识为m。
(measuring point)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标识为pp(picture plane)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
一般指地面。
标识为gp(ground plane)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
标识为pl。
美术透视知识
美术透视知识包括视点、视线、视角、视域、视距、视平线、视中线、消失点等概念。
1.视点:指眼睛所在的地方。
2.视线:指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接。
3.视角:指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4.视域: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5.视距:指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6.视平线:指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7.视中线:指通过心点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8.消失点:指遵循“近大远小”透视原则,实现的无限远的消失点。
此外,美术透视知识还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画面中只有一个方向的轮廓线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主点,另两个方向的轮廓线均平行于画面,没有灭点。
两点透视是指竖直的轮廓线是彼此平行的,而另两组水平的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于是在画面上就会得到两个灭点,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三点透视是根据站点的高低,高度线或消失于天空中的天点(也就是仰视),或消失于地面中的地点(也就是俯视),另外两组线延长与视平线形成两个消失点。
在绘画中,透视的运用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素描的基本知识:素描透视基础知识一、素描透视构成因素首先我们要知道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
就是:眼、物、画面。
属于眼的有:视点:即眼球瞳孔所在一点。
视线:视点与可视物体之间可相连成的假设线即视线。
中视线:自瞳孔发出的无数视线中,与瞳孔平面垂直的一条视线。
视角:任两条视线与视点可成一夹角,即视角。
透视画面上的一些点和线我们要了解:心点:中视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
它反映了视点的高低和左右位置。
在画面上心点只有一个。
视平线:自心点做水平线即视平线。
它也反映了视点的高低位置。
余点:位于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是成角变线的灭点。
要避免所画物体因透视产生变形,两个余点不能同时存有在画面里,一般是一个在画外一个在画面里或两个都在画面外。
灭点:又称消失点,它是消失线的汇集点。
天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上部分的点。
地点:凡在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以下部分的点。
二、透视的基本规律1、近大远小2、垂直大平行小3、近者清晰远者模糊三、常见的三种透视现象平行透视:又称为一点透视。
正立方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正立方体最少只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与画面成直角的线都消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正立方体一面与画面平行,其余两个角与画面成一定角度,又称为余角透视、两点透视。
直立面上下两条边线分别消失于心点两侧的余点。
倾斜透视:有两种情况下出现倾斜透视。
一种情况是物体本身与画面或地面成倾斜角度;另一种情况是视点离写生对象较近形成俯视或仰视的透视效果。
1、视点:作画者眼晴所处的位置.2、视域:眼睛看出去的空间范围,形状像圆锥体.3、视中线:视域圆锥体的中心轴,是视者所看到的方向旳中心视线,或称中心视线,见心线,视轴等.4、视角:眼睛所看到的上下左右范围的角度,在绘画上一般采用在60度范围以内的视角.5、画面:画者到被画物之间的一个假想的透明平面,这个透明面无限大,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物象都是投射到这个面上所产玍的透视图像.画面平行于画者颜面.垂直于视中线.平视的画面垂直于地平面,俯,仰视的画面倾斜或平行于地平面.6、视圈饯:视域圆锥面和画面交接线,在绘画上一搬采用60度视角的视圈线.7、画幅:在画面上60度视角的视图范围以内所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它的边线起着选景的作用.8、心点:视中线和画面的交接点(用p代),视中线必须垂直于画面.9、视平线:通过心点所作的水平线,也可以说是向前平视和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视平线是统一画面空间,平分上下的准线,在视平线上的物体,它的空间位置越远越高,人们看到它的顶面.10、视距:视点到心点的距离.11、距点:在画面上以心点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线,在此圆线上的任意点都可为称为距点,常用到到时冂是在视平线上的距点(用x代)12、基面:承载物体平面,一般指地面,地面是最大的基面,不同的放置面就是不同的基面,如窗台.桌面等.力基面永远都是水平状态的(用h代)13、基线:基面和画面的交接线.14、地平线:地平面尽头所见天地交界线的水平线为地平线,它映现于面的高度于视点等高。
在画面上平视的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斜俯视的地平线分别在视平线的上,下方,正俯,仰视的画面上只有视平线,没有地平线。
15、消失点:互相平行的直线,当它们不平行与画面时,投射成透视图要向远方中于一点,此点为消失点。
16、天点:在地平线上面的消失点。
17、地点:在地平面下面的消失点。
18、内余点:在心点和距点之间的消失点。
(用v代)19、外余点:不在心点和距点之间的其他消失点。
透视专业术语1.【问题】透视专业术语【答案】(1)视点(目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2)目线:过目点所作的一条横线,是为寻求视平线上的诸灭点所引的一条参照线。
(3)立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或足点。
(4)中视线:由目点作出的射向景物的任何一条直线均为视线,其中引向正前方的视线为中视线,中视线始终垂直于画面。
(5)视角:两条视线与视点的交角即称视角,通常视角最大限度不超过60°,图形清晰可见,不会出现变形的现象。
(6)视线:眼睛与任何物体的各个部分点连接的假设的线称视线。
(7)画面:画者与景物间的透明界面(玻璃板),平视时,画面垂直于地面;倾斜仰、俯视时,画面倾斜于地面;正俯、仰视时,画面平行于地面。
(8)基线:画面与地面的交界线。
(9)基面:被画物放置在该平面上,呈水平面状态,分别与地面、平面保持平行,平视视与画面垂直。
(10)取景框:在写生视,通常为了构图的完美而采用一个框进行比试,这个框叫取景框,一般为矩形,位于60°视圈内。
(11)心点:中视线与视平线的交点。
(12)视高:目点的垂直高度,视高一般与视平线同高。
(13)视距:目点至画面的垂直距离,在视平线上,视距等于目点至心点的距离。
(14)视平面:由目点作出的水平视线所构成的面,与中视线相同,当作画者平视时,视平面平行于地面,仰、俯视时,视平面倾斜于地面,正俯、仰视时,视平面垂直于地面。
(15)视平线;视平面与画面交界线,平视时即是画面上等于视高的水平线,与地平线重合的线。
(16)地平线:作画者所见无限远处天与地的交界线,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斜、仰、俯视时,地平线分别在视平线的上、下方,正仰、俯视时,不存在地平线。
(17)正常视域:由目点作出60°视角与视平线相交所形成的圆圈为正常视域,在圈内看到的图形,不会出现变形或模糊不清的现象。
(18)被画物:即被画的物体。
达芬奇常规专业术语
达芬奇常规专业术语如下: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
“透视”一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个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
标识为S。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
又称中视点。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
又称停点。
标识为G。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
标识为d。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
标识为V。
达芬奇是Mac平台上顶级的视频剪辑调色软件,拥有专业而强大的合成、动态图形和视觉特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