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线与换药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适应证】1、观察和检查伤口局部情况后需要更换敷料。
2、缝合伤口拆线,或拔除引流管的同时需要更换敷料。
3、伤口有渗出、出血等液体湿透敷料。
4、污染伤口、感染伤口、烧伤创面、肠造口、肠髅、慢性溃疡,窦道等,根据不同情况需每天换药一次或多次。
【禁忌证】危重症需抢救患者。
【操作要点】1、准备工作①了解伤口情况询问病人一般情况,告诉病人准备换药,用手揭开敷料,观察伤口情况,决定所需换药的器械和物品后,暂时将敷料盖上伤口。
洗净双手后,戴好帽子、口罩。
②换药的器械和物品的准备A使用换药包换药时,注意有效期限,根据换药所需添加相应的材料。
B无换药包时,在换药车上铺上消毒巾1块,在靠近病床远侧放上无菌治疗碗2个(盛无菌敷料和无菌棉球等),在靠近病床近侧放上弯盘1个(盛污染敷料等),镣子2把,剪刀1把,盐水棉球、酒精棉球、小纱布、棉垫若干,盖上另一块消毒巾。
备好胶布。
③换药环境的准备将换药车推至病床旁,开灯,关窗,与换药无关人员离开病房,关门,注意遮掩,协助病人摆好体位,暴露换药区域。
2、具体操作① 暴露伤口:掀开换药车上消毒巾,用手拿掉伤口上的所有敷料放在弯盘里。
洗手擦干后,双手各持镣子一把,一把镣子接触伤口,一把镜子接触无菌物品。
若伤口有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先用盐水湿润后再用镇子揭去。
② 消毒、清洁伤口:先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污染伤口由里向外,感染伤口由外向里);再用盐水棉球轻沾伤口,较大的创面由里向外沾去分泌物, 或用剪刀剪去坏死组织。
③ 盖上敷料:根据伤口情况应用外用药,(凡士林)纱布外敷,棉垫,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
④换药完毕:盖上换药车上的消毒巾,告诉病人换药完毕,询问病人有何不适,协助病人盖好被子等。
关灯,开窗,开门,推车离开。
按规定丢弃污物,洗手。
【注意事项】1、换药人员穿工作服,按无菌原则,剪短指甲,用肥皂水洗净双手,戴口罩和帽子,先到病人床边向病人说明换药的目的和可能引起的感觉,消除病人对换药认识的误区和恐惧。
医院换药术和拆线术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
a.首先准备好工作装备,包括洁净手套、无菌敷料和药品等。
b.洗手,确保手部干净,并佩戴洁净手套。
c.检查药品和敷料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2.与患者沟通
a.向患者解释换药术的目的和步骤,并获得其同意。
b.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3.换药操作
a.对需要处理的伤口进行护理前,要先进行脱除旧敷料的操作,且应迅速但轻柔地拆除。
b.清洁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使用无菌盖布和无菌溶液清洁。
c.在清洁的皮肤上,使用洁净手套,打开新敷料包,并按照医嘱将敷料覆盖在伤口上。
d.完成换药操作后,及时将旧敷料和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正确的处置,避免交叉感染。
e.换药后,向患者解释换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如注意伤口保持干燥和避免感染等。
1.准备工作
a.准备所需的工作装备,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剪刀、无菌拆线钳等。
b.洗手,确保手部干净,并佩戴洁净手套。
c.检查拆线钳和剪刀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2.与患者沟通
a.向患者解释拆线术的目的和步骤,并获得其同意。
b.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3.拆线操作
a.患者换药后的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并且医生检查确认可以
拆线后才开始操作。
b.使用无菌拆线钳轻柔地夹住一根线头,用无菌剪刀剪掉一端的线头。
c.轻轻向外拉动另一端的线头,将缝线从伤口中拔出。
d.完成拆线操作后,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正确的处置,并向患者解释
拆线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换药与拆线换药与拆线是外科诊疗活动中最基础的一项操作技能,通过对伤口的清洗,去除坏死组织、更换敷料等治疗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待创面愈合良好时,去除保持皮肤张力的缝线,以利于局部组织完全恢复生理功能。
一、操作前准备:1.在换药、拆线前,操作者要带好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2.嘱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伤口部位以上步骤在考场中可以向考官进行口述。
3.物品准备:换药与拆线时,需要准备两个治疗碗,一个治疗碗专用于盛无菌物品,内装:无菌镊子两把、剪刀、无菌纱布、碘伏棉球等;另一个专用于放置更换下来的敷料以及污物。
另外还需配齐的物品有:70%酒精、生理盐水、双氧水、医用胶布等。
考试中,考生应当具备自行配齐上述物品的能力。
二、关键步骤讲解1.在换药与拆线的过程中,需要准备两把无菌镊子;一把镊子仅用于传递治疗碗中的清洁物品,另一把镊子只用于接触伤口;实际操作中应当注意,用于接触伤口的镊子,其尖端要始终保持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接触伤口的镊子已经被污染,其尖端若向上抬起,高于握持端时,尖端污染物的粉尘下落,会导致操作者手部污染,所以在整个操作中,接触伤口的镊子必须始终保持尖端向下。
三、视频操作演示——换药(以清洁伤口换药为例)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首先,用手揭开固定的胶布,然后移去外层敷料;在放置敷料时应注意,敷料的放置方法。
一般情况下敷料有两层,分:外层敷料和内层敷料;在拆除患者敷料时:外层敷料是直接用手揭下,然后将敷料的内侧面向上放入到污物碗中;而内层敷料需要用镊子取出,放置到污物碗中时,要内侧面向下放置。
拆除患者敷料后,需要观察伤口情况;观察时应向考官口述以下内容:①观察伤口有无合并感染,如:脓性分泌物、红肿、坏死组织等;②有无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情况是否良好;③伤口内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口述伤口情况后,选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伤口,消毒范围为距离伤口周围皮肤3~5cm的区域,一共消毒2遍。
换药与拆线一、换药换药是指对创口进行敷料更换的方法。
伤口包括清洁伤口(无菌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
清洁伤口换药即更换伤口敷料,维持伤口无菌。
污染伤口换药就是去除伤口污染物,防止伤口继发感染。
感染伤口换药即清除伤口炎性物,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一)换药的基本原则:1、换药室应提早做好室内各种清洁工作,换药前半小时室内不作打扫。
2、换药前必须初步了解创口部位、类型、大小、深度、创面情况,是否为无菌或化脓创口,有无引流物,以便准备适当敷料和用具,避免造成浪费或临时忙乱。
无菌创口换药到无菌室进行,感染创口在普通换药室内进行。
3、换药的时间视伤口情况而定,外科无菌伤口可于术后第2或第3天换药一次,除敷料潮湿或脱落外,直至拆线前无需换药。
术后第一次换药时应有手术者参加;对分泌物多,感染较重的伤口,应增加换药的次数,每日可换药1~2次,必要时也可随时更换,以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和减轻皮肤糜烂为原则。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换药者戴好口罩、帽子,操作前清洁洗手。
为多个病人换药,应先处理无菌伤口,然后处理感染伤口,恶性肿瘤的伤口和需消毒隔离的伤口(如厌氧菌感染的伤口)应放在最后换药,对于有高度传染性疾病(如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必须严格遵守隔离处理的原则。
5、病员应选择适当体位,避免病人直接观察伤口的操作,必要时给平卧位,伤口要充分暴露,换药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会阴部及大面积创口宜用屏风隔开或单独在室内换药。
6、用物准备:换药碗2只,1只盛无菌敷料,1只盛碘汀棉球、乙醇棉球、盐水棉球、纱布等。
有齿镊和无齿镊各1把。
按创口需要加用油纱布、纱布条、引流药、外用药和纱布等。
(二)换药步骤1、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长轴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敷料与创面粘连紧时用生理盐水浸润,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再轻轻提起敷料四周或已分离的一边,夹生理盐水棉球轻压敷料粘着的创面,慢慢取出敷料,如有毛发粘着可减去或用汽油浸润后揭去。
换药和拆线技巧操作流程换药和拆线技巧操作流程序号:一、引言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换药和拆线是常见的操作,对于伤口的愈合和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和规范地执行这些操作流程,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本文将介绍换药和拆线的技巧操作流程,并分享一些相关的观点和理解。
序号:二、换药技巧操作流程换药是指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消除感染的风险。
下面是换药的技巧操作流程:1. 概述伤口情况:在换药之前,先概述伤口的位置、大小、愈合情况以及任何异常迹象。
这有助于确定换药的频率和选择合适的敷料。
2.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好手套,准备好所有需要的工具和敷料。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并将药物或消毒液置于易于取用的位置。
3. 清洁伤口:用温盐水或人工洗伤液清洁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物和分泌物。
使用无菌纱布小心地擦拭伤口,从伤口中心向外侧,以避免感染。
4. 干燥伤口:用吸水纱布或吸水棉球轻轻拍干伤口,确保伤口周围干燥。
可使用纱布垫住伤口,以吸收任何进一步的分泌物。
5. 敷料选择:根据伤口的类型和状态选择合适的敷料。
对于干性愈合的伤口,可以选择无菌纱布;对于较大的深度伤口,可以使用吸附性敷料。
6. 敷料固定:将敷料放置在伤口上,并使用无菌自粘绷带或布带固定。
在固定敷料时要注意松紧度,以保证适当的通气性和血液循环。
序号:三、拆线技巧操作流程拆线是指将已经愈合的伤口上的缝线取出,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避免导致感染。
下面是拆线的技巧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好手套,准备好所有需要的工具,包括剪线器、拆线针和消毒剂。
2. 概述伤口情况:在拆线之前,先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和任何异常迹象。
确保伤口已经完全愈合,不再需要缝合线的支撑。
3. 消毒伤口:用消毒液或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注意不要使消毒液溅入伤口内。
4. 剪断缝线:用剪线器剪断缝线的一端,并用拆线针轻轻挑起其余部分。
手臂消毒换药与拆线手臂部位是人体一处常见的受伤部位,当手臂受伤需要缝合的时候,会有三个重要的步骤:消毒、换药、拆线。
在这篇文档里,我们会一一介绍这三个步骤的具体方法,以便让大家能够正确且安全地处理自己或他人的手臂受伤。
手臂消毒在进行任何手术操作之前,都需要消毒受伤部位。
对于手臂受伤的情况,消毒的步骤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好所需消毒工具,包括消毒液和针头。
2.处理好受伤的手臂,将其放在平整的表面上,方便消毒。
3.用清水洗净受伤部位,将原有的脏血、异物等清理干净。
4.用消毒液在受伤处进行消毒,可以使用棉球或者针头沾取消毒液擦拭受伤处。
5.等待消毒液彻底干燥后,进行后续的换药或者缝合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液的选择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消毒液过强可能会对肌肉组织造成伤害,过弱或者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同样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和医生进行咨询确认。
手臂换药消毒完毕之后,需要进行手臂换药。
手臂换药是对受伤处进行保护,避免细菌进入,并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步骤。
其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的药品:纱布、绷带、清洁剂和止痛药。
2.用清洁剂或者纱布擦拭伤口周围的区域,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轻拍受伤处进行为数目的清理。
3.使用止痛药,用药棉在受伤处上涂抹止痛药,缓解疼痛4.将伤口覆盖在纱布上,并用绷带缠绕,固定创口处。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程要轻柔,避免对受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在换药时,要注意及时更换纱布和绷带,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
此外,药品的选择也要咨询医生后再进行使用。
手臂拆线手臂拆线是指在愈合期后,将缝合线缝合处的线拆除。
这是为了防止线头剩余在皮肤中,同时也可以使皮肤愈合不会因为线头存在而产生不适。
拆线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工具:拆线钳和消毒液2.用消毒液清洁拆线钳3.切断线头,同时用另一只拆线钳握住线头。
注意切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角度,不要切断线头后将线头压入皮肤内部。
4.在切断线头后,轻轻地轻拍一下缝合处,确保线头已经被完全地拉出皮肤5.完成后再次进行伤口的消毒和换药,确保愈合区域能够保持清洁和干燥。
换药拆线及拔造瘘管/T管标准操作规程
表注:
1.T管拔除时间术后2周左右。
T管拔除指征:拔管前宜行夹管试验,若T管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2日左右,试行夹管24-48小时,病人无腹痛、腹胀,无寒战,无黄疸等不适;并常规行T管造影检查,证实胆总管通畅后再拔管。
复杂胆道手术,T管可留置1-3月或更长时间;其一术中存在严重胆道狭窄(>2cm)(需行胆肠Roux-en-y吻合)或胆道损伤严重(大裂伤、横断伤)者,T管留置时间6个月以上;其
二胆管癌或胰腺癌手术后,一般存在胆肠吻合术(如Wipple手术),T管留置6个月至1年。
2.术后拔除引流管时,仅拆固定引流管的缝线,而固定于皮肤的缝线可过几日与切口缝线一并切除。
拔管后无需凡士林纱布条填塞皮肤引流口。
而拔除造瘘口(如膀胱造瘘管、肾造瘘管、胃造瘘管、T管等)时,需将固定造瘘管的缝线与管下的皮肤缝线一并拆干净拔除造瘘管后,皮肤上的各类瘘管口以及胸腔闭式引流口均应填塞凡士林纱条。
3.除了T管(T管不允许旋转,因其前方为“T”形)外,其他引流管和造瘘管,拔管时无需带负压且必须开放,并用纱布保护防止液体外溢污染术野。
4.拔除引流管后需置入纱条引流,避免引流口皮肤过早闭合、引流不畅,影响愈合。
随后伴每日引流物的减少,换药时引流条逐日退少许,使伤口由底部逐渐愈合。
伤口换药伤口: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一、适应症1、需拆线和缝合伤口,有出血、渗液及脓性分泌物;2、有异物存在,引流物松动或需要去除引流物的伤口3、创面周围或肢体水肿及引流不畅需要扩创者;4、瘘管、瘘道或引流物或渗血、渗液污染伤口者;5、手术前需要清洁创面,准备手术者;6、体温升高,需要排除局部感染、积液、积血等因素及处理创面者。
二、禁忌症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发生休克时不宜换药,以免体位变动、疼痛刺激或换药操作影响抢救和加重病情。
三、病人准备体位方便舒适,光线好,关窗关风扇。
四、医生准备1、洗手,戴帽子、口罩。
2、换药车、换药巾、方盆、弯盆2个,镊子2把、酒精、棉球、纱块、棉垫、胶布、绷带等。
五、步骤:1、揭敷料。
动作要轻巧,外层敷料可用手去除,内层敷料应用无菌的无齿镊移除。
若敷料已干涸而紧贴创面时,应用生理盐水湿润后再揭。
----暴露伤口后,自己对伤口的愈合情况作一个大体的结论(是否愈合良好?红肿?瘀血?炎症?坏死等)2、一般缝合的伤口用酒精棉球由中央向外擦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引流后的感染伤口则是用酒精棉球由外向中央擦洗,一般擦2~3次。
注意酒精棉球不可擦洗伤口内创面。
3、如伤口有渗出物,则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醮净。
对继发感染的伤口尤其要注意伤口内有无线头等异物,一经发现及时除去。
4、如果伤口需要引流,应根据体位将纱布条、乳胶管等引流物置于伤口的最低位,松紧适宜,并要将引流物的末端露于伤口外。
覆盖消毒纱布,连同引流管用胶布加以妥善固定。
拆线一、伤口类型1、清洁/无菌伤口(Ⅰ)--纤维瘤、疝气、女扎等2、可能污染伤口(Ⅱ)--胃大切、胆囊手术等3、污染伤口(Ⅲ)--阑尾炎胃穿孔、外伤等二、愈合类型1、甲级愈合:伤口愈合良好,准时拆线。
2、乙级愈合:伤口愈合欠佳,局部红肿或血肿、积液但经治疗后好转。
3、丙级愈合:伤口化脓感染,需切开引流或重新缝合。
(Ⅰ/甲)三、拆线时间1、头、颈、面部:4—5天2、下腹部或会阴部:6—7天3、上腹部或背、臀部:7—9天4、四肢:10—12天5、减张缝合:14天6、间断或延期拆线(年老、营养不良)四、拆线方法如换药一样去除敷料,酒精消毒伤口,用镊子夹住线尾,用线剪或尖剪轻轻在线结下将线剪断,向切口方向拨出缝线,重新消毒伤口,盖无菌纱块固定。
换药一、操作前准备工作1.患者准备工作:(1)心理准备:向交代交代此项操作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身体准备:①安静休息;②体位准备:坐位、平卧位。
2.医师准备工作:(1)自身准备:带好口罩、帽子,洗手。
(2)物品准备:换药碗2个,镊子2把,胶带,酒精/碘伏棉球、纱布若干。
二、操作时步骤及注意事项1.去除敷料;(1)去除胶带;(2)去除外层敷料;(3)去除内层敷料;【注意事项】使用镊子的方法:清洁镊子和污染镊子区分开,镊子尖端始终低于握持端。
2.切口或伤口消毒;(1)切口分类:【注意事项】切口分类不同,消毒的方法和步骤也不一样。
①Ⅰ类切口:清洁切口;②Ⅱ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③Ⅲ类切口:污染切口(2)不同切口消毒的方法①清洁切口:消毒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切口,消毒范围:距离伤口5-6cm。
②污染切口:消毒由外向内螺旋式消毒切口,消毒范围:距离伤口5-6cm。
【注意事项】①碘伏或酒精消毒时只能消毒切口周围皮肤,不能消毒切口内部,消毒切口内部时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
②当遇到肉芽水肿时,可以高渗盐水处理切口。
3.覆盖纱布、固定。
(1)纱布覆盖切口,胶带粘贴固定。
【注意事项】胶带固定时与肢体长轴垂直,避免环形封闭。
三、操作后结果(1)操作完毕后帮患者穿好衣物,收拾好物品。
【爱伤意识和职业素质】(2)交代患者后期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拆线大体操作同换药,拆线时注意事项:1.方法:提起打结处,线剪剪短缝线,朝向剪断端抽出缝线。
2.目的:避免污染伤口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