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7.91 MB
- 文档页数:39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课程内容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研究“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进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按照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史分为六章:第一章二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二章三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三章四十年代文学思潮;第四章建国后政治化文学思潮;第五章新时期文学思潮;第六章世纪交替时期的文学思潮。
本课程以文学思潮的发展线索安排教学,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和主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主张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
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系统中受某种文学规范体系所支配的群体性思想倾向,具备群体性、动态性、文学性、精神性、历史性。
第一章二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主张和实践第三节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第四节创造社的文学思想第五节鲁迅的文学思想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一、政治挫折中的文化反思辛亥革命所标志的20世纪初中国政治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在辛亥革命后却遭到严重挫折,突出表现为民初政局和社会的极端混乱。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守知识分子均进行了文化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伴随此种文化反思而兴起。
二、思想革命的主题:“人的觉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伦理之觉悟”视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而伦理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自我价值,是“五四”时代所推崇的现代伦理。
“人的觉悟”是思想革命的基本主题,是一种既尊重个人的自由和意志又强调人的社会性和责任感的现代伦理,讲求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启蒙精神和救亡意识的统一。
“现代性”某种意义上即“西方性”。
工业革命后的西欧提供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性社会。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全球冒险、工业革命、市民社会等促成价值观上的现代转变:理性、科学、民主、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平等、自由、人权、启蒙、进步观念。
后现代主义--偏激、广泛地文化否定主义和虚无主义倾向;颠覆性思潮记忆的永恒反的特性1不再追求终极价值所有的神圣崇高都是话语的短暂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它们2反对现代主义的深沉内容深度意识怀疑文学的本体论价值论形式多样翻新只为欢愉3没有整体只有碎片没有中心意义和中心结构拆解颠覆扑朔迷离的不确定性实验性4打破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存在主义文学,滥觞于法国特征: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总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其基本主题是: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肯定人的存在先育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这是其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它还反对宿命论,它不只是要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精神的绝境,还试图以自我选择给在荒诞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一、萨特1、小说《墙》主题与象征:一种必然的力量,人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生死只一墙之隔是死是生英雄叛徒纯属偶然。
人们无法解释,无法改变任何努力只能归于失败。
2、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什么是荒诞?--想生的人必死,想死的人独生,因为偶然人总是不能达到自己目的,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
好像上帝在故意和人类开玩笑。
3、小说《恶心》主题:存在主义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荒谬的一切存在物人生都是偶然的,没有原因的人是被抛到世界上的4、戏剧《禁闭》原名《他人》---他人便是地狱1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他人便是地狱2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他人的判断就是地狱3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你也是自己的地狱二、加缪一个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毫无困难的在监狱里过上一百年1、哲学散文论集《西西弗的神话》表达存在主义思想象征人类明知世界是荒谬的,但仍然努力去试图超越荒谬尽管注定要失败,但也因为意识到了这失败,敢于正视这失败,便得以战胜了失败显示了人的伟大2、《局外人》荒诞派戏剧--滥觞于法国特征: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戏剧形式荒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