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知识
• 1.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已经为人们所知晓”,而是等待被人 发现的;是被建构的,是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政治属性。 • 2. 后现代主义质疑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念,反对理性主义,认为知 识不是中立的,而是科学事业的一部分。 • 3. 后现代主义否认知识之间具有的某种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对 性。 • 4.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是混乱的、不确定和无组织的;反对现代主 义寻求事物的因果关系、预见性、线性的思维。 • 5. 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需要重新被定义和讨论。学校不再是知识的 唯一仲裁者、生产者和承办者。
4·语言游戏说
后现代主义者们注重对语言的分析与考察,他们将语言本身作为理 论考察的对象,并被视为所有理论的出发点。 语言没有绝对的意义,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完全是随意的、任 意的、约定俗成;语言的意义是各种各样的,语言的意义应该放在特定 的语境中来加以理解。
反对(否定、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体系哲学、心物二元论、基础 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体主义和人类中心论 (人道主义)、一元主义和决定论。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1 . 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 2. 反基础主义、反本质还原主义 3 . 否认整体性、同一性 4 . 反对中心,寻找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5. 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 6. 反对真理符合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品化
3 .否认整体性、同一性 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否认同类事物之间具 有某种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对性。认为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事 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比如,每一部著作都仅仅是一个文本,没 有作者,没有中心思想,不同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阅读就是一 种误读,因而作品谈不上普遍性、同一性和整体性。 4 .反对中心,寻找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中心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非中心的存在,意味着有主从、本末、内外 等二元论存在;意味着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 也意味着人的认识总是要通过非中心而揭示中心。这实际上仍是一种 “在场的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是理应受到批判和解构的。 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随意播撒所获得的零 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