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描写角度答题思路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3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1)教学目标:通过对写景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去完成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此方法具体去解答诗歌鉴赏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本节课由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导入本节课。
二.考纲解读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
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高考导航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分析景物分析题型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它主要从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方面考查,不同的问法其相应的答题方向就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具体问法时作出准确的答题方向,下面就该题型不同的考查角度作相应的解题分析。
一、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1、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2、太华:华山。
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3、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问:这首诗勾勒了一副秋日旅行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问题解析:景物描写特点的提问往往有(1)给出对应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赏析其表现手法;(2)分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技巧)(3)就是怎样描写目标景物的等提问变体,综合以上一问三变体,答题的方向就是一致的。
答题步骤:首先要回答出题人给出的问题,即给出准确的景物描写特点,然后找出对应的诗句加以阐述理由(翻译),一般而言,有多少特点可以体现出来就答多少,原则就是主要特点不漏过,次要特点不放过。
本题答案解析:1、远近结合(由远及近)诗人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作响与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场景,再描绘四周远景: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远山的树色—激荡的河水声;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这里的红叶沙沙作响、河水激荡就是动景,显示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反衬出了环境的空幽,宁静。
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与分析描写的景物特点答题方向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侧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而后者侧重赏析对应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本身的特点!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
菊【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就是怯残阳。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绘画面解题技巧一、常考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两句展示的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二、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三、[解题方法步骤](1)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根据修饰它的词语解释意思?(2)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3)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四、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五、[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六、练习巩固野池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①叶齐。
川口②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②川口:河口。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所描写的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潭上作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是什么?了解他的表现手法及题干内容,根据要求答题。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不会做诗歌鉴赏题的宝宝们要认真阅读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获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精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高中语文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气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留意情景全都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爽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假如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绽开。
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教学园地04-01 0918:诗歌鉴赏第二节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5、练习巩固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写景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写景特色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诗歌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欣赏诗歌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诗歌写景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写景手法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诗歌写景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涵盖不同的写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诗歌中写景特色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实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写景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分析意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教授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2. 示范法:通过分析实例,示范如何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写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写景手法。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诗歌写景特色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成果和运用写景手法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写景特色。
简析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
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写景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把作品中的景物给读者一一描绘出来,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答题方式也是一样。
最后,要分析作品中景物的主题和意义,了解作品是如何使用这些景物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并阐明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总之,要把握住作品中景物的特征、形态、象征意义和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从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
综上所述,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主要是了解作品中景物的特征、形态、象征意义和主题,把握住作品中景物的特征、形态、象征意义和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从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之写景的角度答题方式。
高考诗歌鉴赏的写景角度答题方式不仅能深入理解作品,还能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收获,增长见识。
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答题思路针对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答题没有思路,容易丢分的情况,老师也可以针对不同问题,做一些答题思路的指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 、分析意境( 1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②、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③、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3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2 、分析表达技巧:( 1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2 )答题步骤:① 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② 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③ 分析表达效果(具体)3 、分析语言特色( 1 )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2 ) 答题步骤:① 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②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③ 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 )( 3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4 、分析炼字:(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2010 年广东高考诗歌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一、常见题型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句”所展现的情景。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句”展现的画面。
(不超过40字)二、答题思路1、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忠实于原诗)3、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4、注意字数。
三、描绘图景要注意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实战训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⑵“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⑴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景物描写技巧,创作出富有情感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其艺术魅力。
3. 景物描写的技巧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2. 难点: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创作出富有情感的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其艺术魅力。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景物描写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分析: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其艺术魅力。
4.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景物描写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景物描写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欣赏相关诗歌,并尝试自己创作。
1. 准备经典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准备相关的写作材料和参考书籍,以便学生在创作时查阅。
3. 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二步:讲解诗歌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第三步: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其艺术魅力。
4. 第四步:讲解景物描写的技巧,并给出实例进行讲解。
5. 第五步: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第六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景物描写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7. 第七步: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欣赏相关诗歌,并尝试自己创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诗歌景物描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