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 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
- 格式:docx
- 大小:16.77 KB
- 文档页数:2
描写人物动作的小练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传达他们的情感、意图或者展现他们的个性特点。
以下是一些小练笔,帮助我们提高描写人物动作的能力。
1. 描述人物走路的方式
他以轻快的步伐走过来,像是一只小鹿在草地上飞跑。
她则是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
他则是慢吞吞地踱着步子,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急于前往。
2. 描述人物坐姿
她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往前倾着,手肘放在桌子上支撑着下巴。
他则是斜靠在沙发上,一只手搭在扶手上,另一只手拿着遥控器转换频道。
3. 描述人物做饭
她站在灶台前,手腕轻轻晃动着调味料瓶子,嘴角微微上扬。
他则是熟练地切着菜,在锅里翻炒时不时抬头看看菜谱。
4. 描述人物打电话
她拿着手机,手指快速地在屏幕上滑动着,眼神专注而认真。
他则是
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在办公桌上敲打着键盘,似乎有很多事情需要他
同时处理。
5. 描述人物跳舞
她的舞姿轻盈而优美,手臂如同羽毛一般飘动着。
他则是跳得热血沸腾,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6. 描述人物笑容
她的笑容灿烂而温暖,眼角弯弯的像是两朵小花。
他的笑容则是露出
了整齐洁白的牙齿,让人感到亲切和友善。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小练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描写人物动作的能力。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传达他们的情感、性格和意图等信息。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体验身边的事物,并将这些观察到的细节融入到文字中去。
如何写人物的动作动作描写的三个妙招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比如“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怎样描写人物动作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一定要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来体现。
所以,要想写好人物作文,就必须要学会人物行动的描写。
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一、动作描写的组成:动作描写=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1、动作行动,就是刻画人物行动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般由程度词+动词组成。
如:轻轻地打、使劲地挥、小心翼翼地蹲等。
2、动作对象,即人的部位或者物体。
如:挥手、踢腿、瞪眼、拍桌子等。
3、动作环境,即人物产生动作的特定场景。
可以是景物、场面等。
4、动作感受,就是在写动作描写时运用此喻或者夸张等手法,能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
二、动作描写的分类:1. 单一的动作描写如:老师迅速走进教室……(只包含一个动词)2. 组合动作描写如:老师轻轻地推开门,迅速走到教室,放下书本……(包含多个动词)三、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1.要准确运用动词3.动词+修饰语的方法4.动作拆分法1、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
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掌握并识记三个基本动作的常用词语:眼睛的动作:看、瞄、瞟、盯、瞥、端详、遥望、打量、偷窥、浏览、瞧手的动作:拿、取、提、捏、抓、持、执、握、搬、挪、扛、带、拎、攥、抓、擒、夹、推脚的动作:走、迈(mai)、跑、穿、趟、翻、绕、爬、行、踏、冲、徘徊、越过、踱(duo)步、移动、挪步、(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营房.他(跑)过一条公路,(穿)过一片树林,(趟)过一条小溪,(翻)过一个山坡,(绕)过一个山弯,(爬)上山顶,便开始了他的侦察工作2、动词+修饰语的方法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准确运用动词,并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动作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情景。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动作,是每一个作家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提高的技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的创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重细节。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重细节,通过细微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一个人的眼神、微笑、手势等细节都可以表现出他内心的世界。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其次,要注重动作与情感的结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与其内心的情感密切相关,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比如,一个人的紧握拳头可能表现出他的愤怒或者决心,一个人的颤抖可能表现出他的恐惧或者激动。
通过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再次,要注重动作的环境融合。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因此在描写动作时要注重环境与动作的融合。
比如,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局促而紧张;在广阔的原野上,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潇洒而豪迈。
通过环境与动作的融合,可以使人物的动作更加贴近现实,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最后,要注重动作的节奏感。
人物的动作在故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可以增强作品的张力和吸引力。
比如,在紧张的情节中,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急促而有力;在悲伤的情节中,人物的动作可能会显得缓慢而沉重。
通过动作的节奏感,可以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情景。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注重细节、动作与情感的结合、动作的环境融合以及动作的节奏感来提高动作描写的质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的创作有所帮助,期待您在动作描写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何描写人物动作一、指导动作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人物的动作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
写人物动作常用以下五种方法。
1、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
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炒菜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
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
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
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
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点评: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
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
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再如: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
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
‚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
‚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
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
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
小学描写人物动作5大技巧+例文小学描写人物动作5大技巧+例文,非常实用!作家老舍对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01给动作“化功大法”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
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
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
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
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02给动作“涂脂抹粉”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如何进行作文的动作描写作文的动作描写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在进行动作描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进行作文的动作描写。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肢体语言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他的手可能会颤抖,腿可能会发软。
我们可以写道:“他的手颤抖着,腿有些发软,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面部表情是人们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当一个人愤怒时,他的眉头可能会紧皱,嘴角可能会上扬。
我们可以写道:“他的眉头紧皱,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嘲笑着对方。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愤怒和嘲笑。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细节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生气时,他可能会用力地拳打墙壁,或者猛地推开桌子。
我们可以写道:“他用力地拳打着墙壁,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声音。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愤怒和冲动。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环境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悲伤时,他可能会躲在角落里,或者默默地望着窗外。
我们可以写道:“他蜷缩在角落里,泪水无声地流淌下来。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节奏来展示他们的情感和动作。
比如,当一个人兴奋时,他的动作可能会变得快速而有力,充满活力。
我们可以写道:“他兴奋地跳起来,手舞足蹈地大声呼喊。
”这样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总之,作文的动作描写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描写人物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动作细节、动作环境和动作节奏,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
描写人物动作的片段
1、妈妈从挎包里拿了一瓶桔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
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桔汁水滴到手背上,
试了试凉热,之后,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
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
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
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
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3、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
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
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
人请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
”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到江边。
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
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
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4、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
动作描写的方法
一、动作描写的方法
1、通过物理感官的观察:
读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体验人物的行为,这是动作描写最直观、最直接的方法。
例如:他跑得如风,脚步沙沙响,他的头发飞扬,皮肤上的汗珠晶莹剔透。
2、通过肢体语言描写:
观察人物的行为并不是仅仅靠眼睛,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来描写。
这时候,除了通过视觉去描述外,一定要注意把感情去描写,用肢体语言,把人物的行为表达出来,把读者带入到情节当中。
例如:她怒斥他,指着他,挥舞着双手,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3、通过心理感受的抒写: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让读者更加直接体会人物怎样感受当下的行为,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她愤怒的心在跳动,她双手紧握,脸上布满忧患,整个人都在蠢蠢欲动。
人物的动作描写方法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
1、时间拉伸法(“慢镜头式”思维)
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在写人物动作前,写动作场面前,不妨先闭上眼睛,在大脑皮层这块最精密的“显示屏”上,回放人物的每个关健动作细节,回放得越慢越好,越慢越清晰,越慢每个动作细节越凸显。
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坚持不断地训练,时间久了,学生们会发现,他们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和把握能力,大大增强。
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慢镜头式’思维”,就是把正常的时间段像拉橡皮筋儿那样拉长了,把一秒钟拉成十秒钟、一分钟来看待,也可以叫作“时间拉伸法”。
2、动作部位拆解法(立体式思维)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一个部位参与活动,其他部位都会有反应,有感受,所以,描写动作的时候,要记得调动起各个部位的感受,要调动起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共同构成全面立体式动作描写格局。
要描写一个动作瞬间,或者一连串动作过程,不能仅仅抓住动作的主要参与部位去写,同时还要描写跟主要部位有关的身体其他各部位的动作和感受。
要把各部位的感受都调动起来。
3、交互式描写法。
遇到两个人或两组人的动作场面,甚至更多人的动作场面,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只写一个人或一方,要双方或多方兼顾,交叉或穿插来描写,不能只写一方,或者顾此失彼,就显得单薄片面了。
4、问题式追问法。
针对学生写作的简单化、肤浅化表达问题,我们可以在他们写完句子之后,以他们所写的句子为根据,连续追问几个问题,这些连续追问的问题,彼此要有相互的联系,或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形成并列式的,或者是步步深入形成递进式的,等等,总之,要由学生所写的肤浅的一个点,向面上拓宽,向纵深方向挖掘,直到挖掘出一个个具体而细致的清晰动作,从而构成一连串动作过程,如此,才能把学生模糊的思维梳理成条理,混乱的思维调整成清晰,干瘪的情感催化成饱满。
简单、粗糙和肤浅自然迎刃而解。
我把这种方法叫作“问题式追问法”。
5、描写要体现出动作里不同人的个性特点。
每个人的性别、年龄、性格脾气、身份职业、修养习惯等等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做同一件事,甲的动作表现也绝不同于乙或者丙。
在描写动作的时候,要通过选用不同的动词,表现出这种特点,从而在作文中表现出每个人的特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