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描绘画面
- 格式:ppt
- 大小:734.00 KB
- 文档页数:9
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易错点18诗歌鉴赏之描述画面【典例分析】例:【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宛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详解】本题考查画面的描述。
从全诗来看,这两句是颈联,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社” 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
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描绘时,箫鼓应理解为吹箫打鼓;古风,应理解为古代风气。
其余的,以文言翻译的方式对待,即可。
例.【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考查对诗文画面的理解。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描绘画面时要抓住“山” “水” “柳” “花,,“小路” “村落”几个意象,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诗人街在山野村落间的情形作答。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若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告诉人们:人们在困境中不要悲观失望,要乐观地去面对,就会有新的转机出现。
据此理解概括分析作答。
7.1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歌鉴赏之写景⼿法诗歌鉴赏之写景⼿法刘增国2019.01.09学习⽬标:1、理解诗歌写景⼿法。
2、运⽤写景⼿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诗歌写景的⽅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多感官描写、⾊彩的运⽤、动静、虚实,对⽐、修辞(⽐喻、⽐拟、夸张等)、⽩描与细描等。
(⼀)描写的顺序。
写景是要有⼀定顺序的,这样写出的景才层次分明、清晰⾃然。
写景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外、⾼低、上下、点⾯等;时间顺序,如⼀年的春夏秋冬、⽩天夜晚等。
(⼆)多感官写景。
所谓多感官写景,指综合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诗歌所描写的画⾯,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彩运⽤。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彩,却可以通过对景物⾊彩的描写形成强烈⾊彩感,使诗歌形成⾊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
诗歌运⽤⾊彩描写景物,有两种基本⽅法:⾊彩的组合、⾊彩的对⽐。
所谓⾊彩的组合,是指诗歌在写景时将⼏种具有鲜明⾊彩特征的景物组合在⼀起,构成⼀幅⾊彩绚丽的画⾯,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动静。
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于⼀幅画⾯中。
诗⼈在写景时对动静的处理,⼀般有如下⼏种⽅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1.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是⽤写静态景物的⽅法写动态之景,让动态之景变为静态之景。
如⽩朴的《【双调】沉醉东风·渔夫》中的“点秋江⽩鹭沙鸥”⼀句,是化动为静。
“⽩鹭沙鸥”本是动态之景,作者着⼀“点”字,就让飞来飞去的⽩鹭沙鸥成为缀在秋江上⼀个个“点”,这就让整个画⾯变成了静态,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安适。
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把静⽌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绘画面解题技巧一、常考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某两句展示的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二、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三、[解题方法步骤](1)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列出来并根据修饰它的词语解释意思?(2)这些意象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3)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四、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五、[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六、练习巩固野池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①叶齐。
川口②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②川口:河口。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所描写的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潭上作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备战2024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研究古诗词鉴赏03 描绘画面○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设○题○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例○题○示○范[例3-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策○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
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分○步○指○导第一步,读懂诗句、理解内容。
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
“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第二步,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第三步,运用修辞,生动描绘。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
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常考题型:画面描绘与炼字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常考题型梳理画面描绘题、炼字题一、知识梳理(一)画面描绘题古诗词画面是指诗词中通过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景物的细致描写,创造出符合诗人内心体验和情感基调的场面,从而更好地抒发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
诗歌画面虽然描绘的是自然环境,但其中浸透了诗人的情感,是主观情感在外在景物上的投射。
诗歌画面描绘题在初一阶段一般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直接设问:诗歌(第几句、某一联、或上阕/下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或者什么样的画面)?2. 直接描绘: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诗歌(第几句、某一联、或上阕/下阕)展现的画面。
3. 间接考查(初一不常见):请结合意象(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概括诗歌描绘景物的特点)。
对古诗词的画面把握和再现,在初一阶段尤其常见,一般占分在2~3分。
它的答题步骤为:1.对诗句内容进行恰当翻译,注意不能漏字,确保诗意完整。
2. 动用合理的想象,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第1步所得句子进行润色,以求流畅和有文采。
(二)炼字题炼字即锤炼词语,指的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在浩瀚的词库中精心选择了最适合、生动、准确的词语来刻画事物或是传达情感。
诗歌炼字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结合全诗,对于古诗中某个特定的词语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某联中有某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2.诗中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把诗中某个字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吗?为什么?4.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古诗炼字题本质上是对这个字(词)的赏析,答题时可以结合赏析题的作答方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步:第一步,解释字义,解释这个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注意古诗的注释部分和题目的题干部分常常有关于这个部分的提示。
第二步,描绘画面,展开联想描绘原句表现的画面。
在这一步中需注意表达的清楚流畅和修辞的运用。
第三步,分析这个字(词)烘托出一种怎样的氛围,或分析这个字(词)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教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一、常见题型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句”所展现的情景。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句”展现的画面。
(不超过40字)二、答题思路1、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忠实于原诗)3、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4、注意字数。
三、描绘图景要注意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实战训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⑵“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⑴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诗词鉴赏之画面描绘题专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诗词鉴赏之画面描绘题专练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明确考试要求,了解何谓“描绘画面。
”2.掌握描绘诗句画面的方法。
3.试一试,结合练习提高诗句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描绘诗句画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画是无字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美的画卷。
古诗词里有很多写景的句子,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
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能感知里面的色彩、声音、人物的情感,那才能说感受到了它的美,才能说踏入了欣赏它的门槛。
描绘画面,对我们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二、真题再现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4.诗歌的一二句刻画了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绘。
三、何谓描绘画面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谓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四、方法指导(1)前提原则写明句意——前提忠于原诗——原则(2)步骤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例;1.找出描写的全部景物:日夜春年2.抓景物的特点或修饰词:海日残夜江春旧年3.为景物加上修饰词(多为形容词),重新加以描述;海日:海上刚升起的红日残夜:夜将近未尽之时江春:江上的春景即新一年的景象旧年:旧的一年4.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最后用顺畅优美的语言连缀成画面即可。
明确:在夜将近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面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将去,江面上已经呈现出新一年的景象。
五、小试牛刀再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例,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
1.先找描写的全部景物:莺树燕泥2.再找抓景物的特点或修饰词:早莺暖树新燕春泥3.再为景物加上修饰词(多为形容词),重新加以描述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暖树:向阳的树新燕:春时初来的燕子春泥:春天的泥粒4.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5.最后用流畅(注意语序)优美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即可。
初中生诗歌鉴赏描绘画面题怎么做如何提高诗歌鉴赏总分
上了初中,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诗歌鉴赏分数在考试中分值比例较重。
很多同学对于诗歌鉴赏题处于懵懂状态,最常碰到的就是叫我们描绘其画面,往往这时候同学们就无从下手了!接下来小编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初中生诗歌鉴赏描绘画面题怎么做?
描绘画面题最关键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给出的诗句,你要做的就是根据其含义写出具体场景,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你可以这么做:
第一,就是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联想与其有关的具体场景。
这一点就是说在理解诗词含义基础上去做,也就是刚刚我们所说的关键。
联想的时候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和欣赏能力。
你要想想既然题目问题是要求我们把具体画面写出来,它就一定会有美丽之处。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的美丽写出来!
第二,根据诗词语言特点,尽量描写生动形象。
给出的诗词,一般都会有着明显的语言特点。
你要去观察它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者其他表达技巧。
描绘的时候要写出它的表达美在哪里,目的就是让这幅画面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面钱。
第三,描绘画面语言精炼,突出重点。
我们描写这个场景的时候记得语言运用要通顺,读起来条理清晰,思路跃然于纸上,给人以精炼有重点之感。
诗歌鉴赏描绘画面题并不难,最重要的就是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及掌握一定语言表达技巧,做到这点你的诗歌鉴赏总分便可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