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9.04 KB
- 文档页数:2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实验原理:1、大肠杆菌的性质:大肠杆菌是G--无芽孢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枸椽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吲哚,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C)、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一、培养基制备: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1)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1)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C 恒温培养24小时。
(2)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1)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别方法
分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就像是侦探破案,得用些巧妙的办法。
想象一下,你有几种特别的“侦探工具”:
神奇培养皿:
彩虹土(麦康凯琼脂):大肠杆菌在这上面能造出粉色小山丘,因为它喜欢吃一种叫乳糖的糖,而沙门氏菌不喜欢,所以它们不会在这上头变色。
变色泥(EMB琼脂):大肠杆菌弄出来的“泥巴”会有黑心或者闪着绿光,沙门氏菌就不那么爱显摆,颜色没那么炫。
三合一秘制酱(TSI琼脂):看气泡、变色,就像观察魔法反应,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会有不一样的“魔法表演”。
黑洞板(BS平板):沙门氏菌能造出黑黑的小点,让板子底下发黑,大肠杆菌则不行。
化学魔术:
IMViC小把戏:通过几项小实验,看它们吃不吃某些东西,排什么颜色的“气”,就能看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不同喜好。
尿素游戏:大肠杆菌像个小魔术师,能变尿素的戏法,沙门氏菌就不会这一招。
抗体侦探:
免疫磁珠:用特制的小球球,上面有专门抓细菌的“手”,一抓一个准,不同细菌抓的手法不一样。
DNA破解:
PCR超级放大镜:这招高级,直接读细菌的遗传密码,用特定的“字母组合”去配对,找出是谁家的细菌。
用这些方法,科学家们就能像福尔摩斯一样,一步步揭开细菌的身份之谜。
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妙处,根据需要,选最合适的那个来用。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鉴定08动检1班:魏静翟阿官李盼盼尚延丽田方方崔亚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实验了解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主要生化特性与培养特性2、掌握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鉴别方法二、实验器材及试剂温箱、显微镜、载玻片、营养琼脂、接种环、灭菌平皿、麦康凯培养基、无菌试管、伊红美兰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革兰氏染色剂、棉签、火柴等三、实验内容1、直接镜检法:1)操作步骤:a)用棉签沾取适量样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b)用革兰氏染色剂染色c)显微镜下观察2)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中等大小,两端略圆的短粗杆菌,成单个存在,也有成双排列;周身鞭毛,能运动,有时两端着色较浓,要注意与巴氏杆菌区分开来。
b)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大小通常为0.7~1.5um*2.0~5.0u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2、分离培养法:将样液分别划线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兰培养基上,温箱培养24h后观察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来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1)麦康凯培养基(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b)沙门氏菌: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菌落中心有时为暗色。
2)伊红美兰培养基(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紫黑色菌落,有的有金属光泽b)沙门氏菌:形态特征与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相似2、三糖铁培养基穿刺试验1)操作方法:将待检样液穿刺接种于三糖铁培养基中,培养18~24h后,取出观察2)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穿刺后不变黑,表面呈黄色b)沙门氏菌:穿刺底部有气体,穿刺后变黑,中间为黄色表面为红色3、乳糖发酵试验1)操作方法:将待检样液接种于乳糖发酵管内放于温箱内培养18h后,观察结果2) 预期实验结果:a)大肠杆菌:产酸产气b)沙门氏菌:不产酸产气。
病料中可疑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料:怀疑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葡萄球菌感染的鸡或鸭画线方法2.细菌的移植挑取平板中的单个菌落制菌片作G染色镜检确定单菌落接种普通琼脂和麦康凯斜面37℃ 24-48h生化鉴定细菌纯培养划线方法3.生化鉴定纯培养接种生理生化培养基37℃ 24-48h鉴定1.单糖发酵管接种: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蔗糖2. 生理生化培养基接种:(1)普通肉汤37℃ 24-48h生长观察及Indole试验(2)蛋白胨水37℃ 24-48h Indole 试验(3)葡萄糖蛋白胨水37℃ 24-48h MR/VP(4)三糖铁培养基37℃ 24-48h 观察底层/斜面是产酸,还是产碱,底层是否产气/H2S附:葡萄球菌形态染色:球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1.0um左右,排列成葡萄状。
葡萄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
无芽胞,除少数菌株外一般不形成荚膜。
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其衰老、死亡或被白细胞吞噬后,以及耐药的某些菌株可被染成革兰氏阴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需氧或兼性厌氧,少数专性厌氧。
28~38℃均能生长,致病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4.5~9.8,最适为7.4。
在肉汤培养基中24小时后呈均匀混浊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
不同种的菌标产生不同的色素,如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色素为脂溶性。
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有的菌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也有不发生溶血者。
凡溶血性菌株大多具有致病性。
生物学反应:多数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生气。
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
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
基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地上升,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
氏菌等细菌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原因。
这些细菌的抗
生素耐药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于临床用药和动物饲养管理等方面具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研究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
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疾病。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从上海地区的养猪场、市场和屠宰场等采集猪肠道和粪便样品,并通过标准鉴定方法进行分离
和鉴定。
(2)耐药性的检测。
利用药敏实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文盘扩散法、细胞培养法等方法对耐药性进行分析。
(3)耐药基因的检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对耐药基因的存在进行检测,并采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PCR产物进行验证和鉴定。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成果:
(1)了解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
(2)探讨上海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为上海地区动物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拟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方面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进行探索。
描述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颜
色差异原理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是两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它们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颜色差异是由于它们的代谢特性和生理反应的差异导致的。
麦康凯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用于分离和鉴定肠道细菌。
它含有一种称为碱性溴蓝的指示剂,该指示剂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可以区分不同菌种。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代谢产物和酶的表达上。
首先,大肠杆菌是一种产气菌,它在进行葡萄糖发酵时会产生气泡,并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
这些酸性代谢产物会使麦康凯培养基中的碱性溴蓝指示剂变为黄色。
因此,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黄色。
相反,沙门氏菌是一种无气菌,它不进行葡萄糖发酵,因此不会产生气泡。
此外,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硫化物产生能力,可以将培养基中的硫化物还原成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气体与碱性溴蓝指示剂反应会生成黑色沉淀物。
因此,沙门氏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黑色。
总结起来,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是黄色的,而沙门氏菌形成的菌落是黑色的。
这种差异是由于它们的代谢特性和生理反应不同导致的。
通过观察菌落颜色的变化,可以初步鉴定和区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这两种常见的肠道细菌。
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1. 直接培养法呀!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播种,等着肠道沙门氏菌这个“小家伙”冒出来。
比如说,把样本放在合适的培养基上,给它提供一个舒适的“家”,然后看看它会不会现身。
这多简单直接呀!
2. 染色鉴定法嘞!这就好比给肠道沙门氏菌这个神秘的“小精灵”披上一件特别的外衣,让它无处可藏。
像用特定的染色剂一染,它的真面目就显露出来啦,是不是很神奇呀?
3. 生化试验法哟!就如同一场对肠道沙门氏菌的挑战赛,看它能不能通过各种“关卡”。
比如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测试,符合特定表现的,那肯定就是它呀!你说有趣不有趣?
4. 血清学鉴定法呐!这不就是在茫茫“菌”海中精准找到肠道沙门氏菌的秘密武器嘛!通过血清与它反应,就像找到了一把钥匙能打开正确的那扇门,一下子就把它认出来啦!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嘿!这就好像拥有了一双超级透视眼,能直接看到肠道沙门氏菌的基因“密码”。
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深入分析它的本质,厉害吧?
6. 噬菌体鉴定法呀!这不就是肠道沙门氏菌的“天敌”出现啦!专门针对它的噬菌体,就像一个聪明的猎手,能准确抓住它。
是不是特别神奇呢?
7. 自动化仪器鉴定法哦!这简直就是偷懒的好办法嘛,把一切交给机器这个“智能小助手”。
它可以快速又准确地帮我们找出肠道沙门氏菌,多省事儿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肠道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各有各的奇妙之处,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就能把这个“小调皮”给抓住啦!。
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程序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点“特别”的话题,关于粪便标本中那些神秘的小家伙,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乍一听,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太美好,毕竟谁愿意和粪便扯上关系呢?但了解这些菌菌的背后故事可有趣多了,绝对让你大开眼界!咱们得知道,肠道里的细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些是好朋友,像肠道益生菌,帮我们消化,维护健康;但有些就不那么友好了,它们就是那些臭名昭著的致病菌。
一旦这些坏家伙在我们的肚子里扎下根,嘿,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肚子疼、拉肚子、发烧,这些都可能是它们在搞鬼。
为了搞清楚这些“坏蛋”到底是谁,我们就得用到粪便标本,别担心,这个过程其实比想象中简单有趣得多。
说到采样,首先要准备一个干净的小容器,最好是一次性那种,听说卫生很重要。
采样的时候要记得,尽量避免尿液或其他杂质的混入,毕竟咱们要的是纯正的“货”。
然后,就把这些标本送到实验室,等着实验室的小伙伴们来“审问”这些细菌。
在实验室里,首先会用培养基来培育这些粪便里的细菌。
培养基就像是细菌的“自助餐”,只要你给它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它们就会茁壮成长。
像是加上一些营养成分,调节一下温度,再给点时间,这些小家伙就会在培养皿里成群结队地出现,真是热闹非凡。
就是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这一步就像在“找朋友”,实验室的小伙伴们会用一些小工具,把那些长得像“群星闪耀”的细菌分别挑出来。
用专业的技术手段,比如涂布法、分离培养法,慢慢地将它们一个个找出来。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哦,得眼明手快,毕竟有时候它们还真是狡猾。
一旦分离成功,接下来就是鉴定了。
这里会用到一些生化试验,像是培养、染色,甚至是基因测序。
这些方法就像是给细菌做“身份证”,一一验证它们的身份。
有的细菌可能会告诉你,它们叫“大肠杆菌”,有的则可能是“沙门氏菌”,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不同的故事和特性。
当所有的结果都出来后,咱们就能知道肠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能会有个别的致病菌跳出来,让人吓一跳,但有时候也可能只是普通的肠道菌群,没什么大问题。
实验原理:
1、大肠杆菌的性质:
大肠杆菌是G无芽抱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口引噪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
2S,不能利用xx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
-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
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
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呵噪,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
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Q、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
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
一、培养基制备:
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
见附
1.
二、标本制备:
(1) 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 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 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
(1)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2)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
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
(1) 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并取其分别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肌醇、枸椽酸盐、尿素、MR、VP、H
2S),并做穿刺实验于三糖铁上。
37 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若实验结果满足预期效果,则可判定为大肠杆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2) 检查疑似沙门氏菌的平板上是否长满细菌,染色镜检,看是否满足于沙门氏菌的染色特性。
并取其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并作穿刺实验于三糖铁
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结果满足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则可判定为沙门氏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