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诺基亚的衰落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8
2014年4月25日,微软收购诺基亚这项历时近8个月,总额达72亿美元的收购案在今日划上句号。
届时,微软将会接手诺基亚包括移动手机、智能设备业务、设计团队在内的设备与服务部门,以及这家网站与相关社交媒体。
从早先的造纸厂到今日的通信业巨头,从单色屏手机到今日特立独行的N9,诺基亚从成立至今已度过了整整146年。
诺基亚2005:伟大的开始,成也塞班从2005年N系第一款N70发布起,诺基亚便将曾经的主力机型66xx系列更换为日后风光无限的N系列,自此,N系列成为了诺基亚的王牌,塞班成为了诺基亚的一切。
11月2日,诺基亚在“2005年诺基亚移动大会”上发布了三款新机:N92、N80、N71。
诺基亚在这些新机上都做了大胆的创新,这些手机功能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05年的诺基亚是一个懂得去尝试去创新的企业。
到了06年,诺基亚则凭借N系列开始了其鼎盛时代:N72,N73,N93这些机型即使是放到今天,相信大家仍然会是印象深刻。
07年则是塞班王朝最后的辉煌,在07年,诺基亚的设计风格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并且2007年塞班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5.6%。
iPhone的上市以及安卓的出现加之HTC,三星等厂商的崛起,都给已经略显老态的诺基亚制造了无比巨大的麻烦。
苹果iPhone之后,手机便进入了触屏时代。
也在无声中告诉了塞班:你们的时代要结束了。
在08年,诺基亚也陆续推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机型,比如N78,N85等等。
08年:诺基亚彻底被其他厂商拉开,无论是硬件,软件甚至是理念。
可以说08年的诺基亚在iPhone的大行其道以及其他厂商的围攻下显得有些迷惘。
而07年的全面胜利也蒙蔽了诺基亚的眼睛,诺式傲慢阻碍了诺基亚的前进。
与HTC相比,硬件上当HTC以领军者的姿态发布了装载了WVGA屏幕的 Touch HD时,诺基亚依然是QVGA,系统上当HTC开始尝试安卓,发布了世界首款搭载安卓的G1时,诺基亚选择全资收购了在当时正处于全盛时期的塞班。
高中作文:诺基亚的衰落诺基亚的衰落作为曾经的手机行业霸主,曾令无数人追捧的手机品牌,曾引领街机潮流的诺基亚机型,这样一个如此庞大的手机巨头,为何短短几年之内在手机市场销声匿迹?为何其在手机市场一枝独秀的地位又如此不堪一击?为了阻止其衰落,诺基亚的自救经历了漫长的努力。
作为第一步,诺基亚关闭了萨罗工厂,这个诺基亚在欧洲的一座大型手机工厂所在地的关闭,意味着1000多人失去了工作,当地政府也将损失90%的税收。
同时为了重振旗鼓,埃洛普放弃了诺基亚自家的塞班系统,转而主攻未获得市场认可的微软WP系统。
但事实证明,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这位微软前高管的决策不过是从一个逆境跳入了另一个逆境。
作为诺基亚的新款搭载WP系统的手机,Lumia系列上市初期销量平平,而已被判死刑的塞班手机更是惨不忍睹。
雪上加霜的是,微软发布的WP8系统无法在之前的Lumia手机上运行。
诺基亚国语固执的坚持自己原有的智能手机系统——塞班,而不是及早开发其它更与时俱进,适应不断上涨的消费者需求的手机操作系统。
不仅如此,诺基亚甚至拒绝与谷歌安卓系统的合作,错失了一次良好的救命机会,这更加剧了它的滞后性。
不仅如此,诺基亚过于坚守单方市场的开拓,比如美国市场。
这同样是其销量不断下滑,进而导致公司财政危机,不得不走到宣告破产的地步。
诺基亚的衰落告诉我们,自己固有的经营理念和传统优势固然重要,但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创新市场的扩大。
决策的食物导致了诺基亚这颗曾经璀璨的恒星的陨落。
“任何拿系统说事的人其实都不懂系统。
”在业界专业人士项立刚看来,手机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东西,一般消费者根本看不懂,他们更多的感知是手机页面,而他认为世界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款智能手机是苹果的iphone.而之前的智能手机一直是在沿用PC的思路,手机页面布局采用分级式。
“比如你要听歌,必须通过键盘左右键从首页到程序到音乐文件一层层打开,但iphone的界面采用的是平铺式,取消了按键,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智能,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智能手机。
诺基亚失败的原因:1.未能跟随潮流开发翻盖手机诺基亚最早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未能跟随风靡美国的翻盖手机风潮。
本世纪初,在诺基亚获得美国崇高市场地位前,几乎每一个人都手持一款诺基亚的直板手机。
但是来自竞争对手的一系列高端手机开始将美国消费者推向翻盖手机。
最为著名的就是,摩托罗拉刀锋系列手机。
它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一度使得摩托罗拉得以挑战诺基亚的市场份额。
但是诺基亚做出的回应是:开发更多直板手机。
诺基亚当时占据统治性地位,一度控制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这就意味着他们有资本在全球销售同样的手机,而不是针对特定市场推出定制手机。
诺基亚不愿意开发翻盖手机导致付出了美国市场的代价,过去十多年,诺基亚一直未能在美国市场有上佳表现。
2.继续忽略美国市场诺基亚未能为美国市场开发定制手机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当地运营商的信任,加剧了市场份额的丢失。
诺基亚这种“我说了算”的方式使得他们无法与运营商良好合作,后者更喜欢与摩托罗拉这种更变通的厂商合作。
此外,三星和LG更愿意放下身段与运营商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过去十多年在业界影响力不断增长的原因。
诺基亚转而针对小众市场,只面向小部分忠实粉丝。
诺基亚在纽约等大城市建立了自主商店,并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裸机,这就意味着一个很高的无补贴售价,只有少数忠实粉丝才愿意购买。
更为重要的是,诺基亚在美国市场的较小份额意味着他们在转向现代手机时无法打开市场。
3.忽视了iPhone的威胁苹果第一代iPhone一经推出就轰动市场,并挑战了用户对于智能机的预期。
不过iPhone 并未立即引起业界每一个人的注意,很多人还满足于使用Windows Mobile、Palm OS、诺基亚塞班等老式、笨重平台。
诺基亚更是无视iPhone所带来的威胁,他们当时还是智能机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当被问及iPhone时,诺基亚高管常常拿业界第一说事。
第一代iPhone售价相当昂贵,使得它成为设备发烧友的奢侈设备。
但是当苹果与AT&T达成协议,将合约价降至200美元时,它就成为了业界主流产品,主要手机制造商的威胁。
诺基亚决策失败案例分析(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诺基亚决策的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诺基亚是一家曾经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其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本文将探讨诺基亚决策失败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训。
正文:一、市场转型的错失1. 未能抓住智能手机趋势2. 在软件和操作系统方面的不足3. 对竞争对手的低估4. 没有建立强大的应用生态系统5. 缺乏市场敏锐度,未能及时调整战略二、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1. 管理层对于市场变化的忽视2. 内部沟通和协作的不足3. 缺乏创新和企业文化的转型4. 决策过程的繁琐与缓慢5. 战略执行的困难和阻力三、战略合作与收购的失败1. 与微软的战略合作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 收购并整合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的挑战3. 无法在中国市场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4. 收购诺基亚旗下的NAVTEQ公司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5. 未能把握机会从而错失了其他可能的收购目标四、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1. 产品线过于庞杂和不统一2. 未能塑造出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差异的品牌形象3. 在价格战中陷入困局4. 没有有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5. 未能建立强大的产品生态系统,错失了与用户的紧密连接五、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1. 没有充分理解和适应各国市场的差异2. 未能与当地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3. 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不够4. 销售和渠道网络的不足5. 没能利用全球化的优势来推动创新和发展总结:诺基亚的决策失败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未能及时抓住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忽视了市场转型的重要性。
其次,组织结构和内部文化的问题导致了决策执行的困难和阻力。
此外,战略合作和收购的失败以及缺乏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诺基亚的失败。
最后,对国际化和地区市场策略的局限也限制了诺基亚的发展。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其他企业避免类似的错误,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案例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诺基亚是一家芬兰的跨国通信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世界上最早生产手机的公司之一、在手机领域,诺基亚曾经一度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后来却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迫把手机业务卖给微软。
本文将探讨诺基亚的成功与失败,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诺基亚的成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诺基亚在手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率先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例如经典的诺基亚3310,这款手机以其坚固、耐用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喜爱。
此外,诺基亚还非常注重手机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性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他们将手机变成了时尚的消费品,不仅实现了通信的功能,还能满足用户的娱乐和社交需求。
其次,诺基亚的成功还与他们在研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密不可分。
作为一家通信公司,诺基亚一直致力于手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他们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技术。
例如,在移动通信标准方面,诺基亚率先推出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为全球手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诺基亚还是第一家推出具有摄像头功能的手机,并在音乐播放和游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使诺基亚能够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然而,诺基亚的成功也是有局限性的。
随着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兴起,如苹果的iPhone和安卓系统,诺基亚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一方面,诺基亚的智能手机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级功能和用户体验的需求。
他们坚持使用自己的Symbian操作系统,而没有及时转向更被市场接受的操作系统,这导致了他们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力下降。
另一方面,诺基亚也对市场趋势的预判出现了问题。
他们没有意识到触摸屏幕和应用程序的重要性,而过于依赖于物理按钮和基础功能。
这使得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此外,管理层的失误也是导致诺基亚失败的原因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诺基亚面临了多次重组和管理困境。
诺基亚失败的原因略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诺基亚失败的原因略分析一、只专注单个产品创新,而未能在生态系统上创新。
智能手机的争夺,已经不在于手机质量的比拼,更多的较量体现在操作平台和应用方面,而埃洛普领导下的诺基亚,把翻身机会寄托在搭载WindowsPhone的几款精美手机上,而并没有真正的在如何建立更多开发者的生态系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应用软件的需求,好不容易推出Lumia,但是后台的应用平台并没有带给消费者比安卓和苹果更好的体验的体验难以短期起死回生。
二、战略摇摆,举棋不定,错失良机。
当手机市场中安卓阵营已经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的时候,诺基亚依然固守塞班系统,紧接着诺基亚为了应对,决定与英特尔开发Megoo系统,坚决摒弃谷歌的安卓,然后,又加入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
在战略摇摆的过程中,安卓阵营等竞争对手抓住了机会,蚕食诺基亚的市场,而WindowsPhone生态却又迟迟落后于其他系统,最后导致诺基亚落得独木难支,而被微软“抄底”。
三、对市场的变革反应迟钝,过于沉溺于过去的辉煌。
尽管有苹果等后来者的冲击,但是诺基亚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坐拥全球手机老大的位置,俯视众手机厂商,正如诺基亚N9上市的时候所主张的那样:“不跟随”,对于手机行业的市场变革缺乏便捷的反应,过于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最终走向没落。
四、没有抓住消费趋势,最终被后来的苹果三星等全面超越。
在功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是当之无愧的王者,那个时候功能手机的消费趋势是由诺基亚在引领。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的满足在通话、短信等层面,而变成了随时随地的娱乐和互联网应用。
一直到最近要推出的4100万拍照神器Lumia1020,诺基亚固守功能,没有真正的抓住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的消费趋势,导致其在产品的创新方向上远远落后竞争对手。
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然而在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中却失去了领先优势,最终导致战略失败。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诺基亚战略失败的原因。
一、创新停滞在智能手机的竞争中,创新是最重要的竞争力。
然而,诺基亚在创新方面未能及时跟上竞争对手,导致了技术和功能方面的滞后。
诺基亚在2000年至2024年之间一直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却未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崛起,错过了这个市场的机会。
当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时,诺基亚对于触屏技术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错失市场份额。
二、错误的战略决策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一直使用自家的Symbian操作系统,而竞争对手苹果和谷歌则采用了全新的操作系统。
这导致了诺基亚无法及时提供有吸引力的应用程序和生态系统,也限制了其在应用市场和开发者社区的吸引力。
此外,诺基亚还有过几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如收购无线通信设备供应商Lucent Technologies和地图服务商Navteq,这些决策未能带来预期的效益,甚至加剧了财务困境。
三、组织结构问题诺基亚在过去是一个高度分散和多元化的组织,面临着管理和协调的挑战。
在面对智能手机竞争时,它没有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做出决策,这导致了内部的混乱和决策失当。
此外,诺基亚也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敏捷管理团队和组织文化。
四、市场定位问题诺基亚在过去主要关注市场份额和量产,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这使得诺基亚的产品在市场上被认为过于保守和缺乏创新,未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诺基亚过于依赖低端市场,未能适应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这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地位。
五、竞争压力和全球化挑战随着苹果和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面临了愈发激烈的竞争压力。
这些公司不仅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具备优势,还拥有全球品牌知名度和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不同地区的市场要求和消费者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诺基亚未能有效把握这些机会和挑战。
百年品牌诺基亚衰落之谜前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娱乐化的大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任何一样东西如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都将被时代遗弃,在这之中,手机无疑是这类物品中的典型代表。
信息高速化和流量化的时代使得小型化,便携式的手持终端成为市场需求的潮流。
由此很明显的是笔记本与PC不在拥有往日的辉煌,依据市场形势,微软和苹果都很明智的选择了开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市场,正因如此,微软和苹果没有被新一代是市场挤兌下去,一直在高科技智能终端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但是有一个百年品牌在这次的竞争中却没能脱颖而出,被市场所淘汰,这个品牌便是我们所熟悉的NOKIA。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过去10年间,诺基亚的市值从近2500亿美元一路下滑至目前约400亿美元,而苹果的市值则从不足250亿美元攀升到了2300亿美元左右。
自从苹果iPhone上市以来,诺基亚的股价已经累计下滑了67%,而7月21日凌晨消息,苹果2010财年第三季财报显示,苹果营收157亿美元,同比增长61%,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当季利润为32.5亿美元。
很显然,诺基亚一直显示衰败之势,而且根据最新的市场调查,诺基亚将会继续衰败下去了,在前言中我隐约说到NOKIA被淘汰的原因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失去了开发手持终端的先机,但这一因素并不能使庞大的诺基亚企业就此没落,其中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使诺基亚与终端时代失之交臂。
衰败原因之一: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合给大家看一个例子,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你会发现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上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
但消费者并不把他们仅仅当做传统的手机,它可以与电脑相提并论。
但是诺基亚生产的却仅仅是手机。
从诺基亚给自己的产品定位时变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能让人们联系更加便利的手机,这一定位便限制了诺基亚在手机方面的发展,而现在人们所需要的不再是一部通话的手机了,而是一部集上网,游戏,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移动终端。
诺基亚为什么会被淘汰诺基亚为什么会被淘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诺基亚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制造商之一,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诺基亚的地位逐渐下滑,终至被淘汰出市场。
那么,造成诺基亚被淘汰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从多个方面分析诺基亚走向没落的原因。
首先,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导致诺基亚被淘汰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之前,诺基亚一直主导着全球移动电话市场。
然而,当iPhone的问世改变了传统手机的概念后,诺基亚未能及时做出有效应对。
相比之下,苹果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创新,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潮流。
而诺基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却相对较少,加之其对触摸屏和应用程序的支持不够积极,导致了其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其次,诺基亚在操作系统选择方面的失误也是导致其被淘汰的重要原因。
在智能手机的竞争中,操作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诺基亚在此方面的战略失误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丧失。
诺基亚曾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Symbian,但该操作系统在用户界面设计和开发者生态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有明显劣势。
与此同时,苹果和谷歌推出了更现代化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系统,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和用户。
再加上微软推出的Windows Phone系统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导致诺基亚无法在操作系统战略上找到突破口,进一步加剧了其衰落。
此外,诺基亚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错失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诺基亚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和发展早已落后于竞争对手。
尽管诺基亚在早期已推出了一些互联网手机,但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与此同时,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等平台的快速崛起,彻底改变了手机用户的行为和期望。
这些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且开发者能够轻松为其开发应用。
而诺基亚未能及时跟上这一趋势,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会。
最后,诺基亚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错误也导致了其被淘汰。
诺基亚衰落的五个原因从生产纸张到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军者,北欧世界为数不多的明星品牌,左右芬兰国家经济的决定力量,诺基亚的传奇飘扬了近150年,当这颗璀璨的企业之星光芒日益黯淡之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和议论:为什么?业界认为,五个原因决定了诺基亚的衰落并不是偶然的。
原因一:陈旧的设计理念。
多年来诺基亚在设计方面的理念是,想方设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基于这一理念,诺基亚在人种学、群体调查或者市场细分策略上投入巨大,每个设计师都要接受一种叫做“情景设计”的训练,这一理念告诉设计师,如何了解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去做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诺基亚开发了数量非常多的产品,多达1000多个型号。
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消费者最终的结果是无所适从,于是,从控制风险、满足使用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诺基亚手机的均价一年比一年低。
这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思想,对于改良性的产品可能是有用的,但当社会需要全新的、具有多种效能的移动终端的时候,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来临的时候,用户需要的不是改良性的设计,而是革命性的创新。
显然,这一因循传统的设计方式,无法创造令用户“喜出望外”的产品。
反观苹果,只有1、2、3、4,它也没有太多地考虑消费者打电话是不是方便、按键是不是方便,也没有因用户群体的差异而专门开发少儿版、学生版、老年版、娱乐版,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热销。
同时,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使得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更加准确、深刻、坚固。
一说到IPHONE,我们大家都能想象到是什么样子;而说到诺基亚,谁又能告诉我,它的形象是什么?非止苹果,三星、HTC这些市场的后进者,紧跟苹果的步伐,也推出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设计精美的、具有划时代标志的产品,如三星的GALAXY,HTC 的FLYER,值得说明的是,MOTO此次紧跟市场节奏,连续推出了DROID等近十款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也算可圈可点。
论诺基亚的衰落的原因1.技术落后:诺基亚在过去十年中未能及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
他们一直坚持使用自家开发的塑料机箱和硅基晶体管,但这使得他们发展起来相对较为缓慢。
与此同时,苹果和安卓手机制造商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如触摸屏和高像素摄像头,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手机体验。
2.失去市场定位: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领域迅速失去了市场定位。
他们错过了把重心放在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上的机会。
与此同时,苹果和安卓制造商专注于提供性能卓越且易于使用的手机。
3.糟糕的决策:诺基亚在管理层层面上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决策。
他们未能预见到智能手机市场的潜力,错误地认为传统的按键式手机仍然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他们还在多个操作系统之间分散了开发力量,这导致他们无法及时提供更新和改进的产品。
4. 缺乏对竞争对手的适应能力:诺基亚在面对苹果和安卓制造商带来的竞争时表现不佳。
他们没有快速跟进市场趋势,也没有适应新的技术和用户需求。
相反,他们坚持使用自家的Symbian操作系统,并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改进来满足用户的期望。
5.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的失误:诺基亚在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方面犯下了一些错误。
他们对于新技术的采用速度太慢,这导致他们的手机在市场上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以高价销售。
与此同时,苹果和安卓制造商则紧跟市场需求,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并以更合理的价格销售。
6.缺乏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手机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也是诺基亚的一个问题。
他们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没有与合作伙伴进行充分的市场推广和宣传,这导致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认可。
总体来说,诺基亚在技术创新、市场定位、决策制定、竞争对手适应能力、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关系方面都犯下了一些致命的错误,导致他们的衰落。
与此同时,其他手机制造商则在市场上迅速发展并取得成功。
诺基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目前,中国电话市场竞争激烈,而中国不仅是诺基亚中流砥柱的市场也是诺基亚重要的生产、研发和创新的基地。
作为全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诺基亚公司在中国电话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持续几年维持着市场领先地位。
但是随着智能电话时期的到来,苹果夺地全世界智能电话市场霸主地位,而诺基亚却由盛转衰。
本文按照对诺基亚前现状窘境的分析,在分析造成诺基亚窘境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诺基亚窘境对策一、智能时期下诺基亚的现状、窘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就连壮大的诺基亚都没能逃过这句魔咒的怪圈。
在经历了数年辉煌以后,诺基亚正在经受有史以来最艰困的煎熬。
由于iphone、android、黑莓的迅崛起,诺基亚在新生力量的壮大攻势下开始丢城失寨,步步妥协。
原先做个人电脑的苹果推出iPhone,进入全世界最大的电话厂商诺基亚的领地,诺基亚的股票从此一路下滑了。
受到了新对手iPhone的挤压,诺基亚智能电话的售价、利润都不断降低。
曾经诞生入死、为诺基亚打江山的高管们现在正成为“大难来临的飞鸟”,纷纷选择了背叛,无法做到与诺基亚共克时艰——总裁康培凯走了,副总裁安西·万约基走了,塞班基金会掌门人李·威廉姆斯走了,MeeGo 开发部门核心高管贾克斯走了……众多高管的接踵离去,造成的阴影和损害还在像波纹一样层层扩散,又一枚更大的“人事核弹”进入了引爆程序:董事长约玛·奥利拉将在2012 年离开诺基亚。
高管是企业的核心精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此频繁的高管离职,将造成诺基亚的核心竞争力的庞大流失。
这对正在走下坡路的诺基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智能电话领域,诺基亚正面临着显而易见的窘境,这主要体此刻两个方面。
一是其最初大获成功的Symbian操作系统拖了诺基亚向高端智能电话挺进的后腿。
Symbian的架构难以支持未来移动互联对智能电话提出的需求,其发挥空间超级有限,用户乃至以为基于Symbian的智能电话性能与“类智能电话”相似;二是基于Symbian的中低端诺基亚智能电话正受到Android智能电话的庞大挑战。
毁了诺基亚的致命点诺基亚,一个有着146年历史的领导企业,怎么能够在4年时间,就濒临崩坏?毁了诺基亚的“致命点”何在?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分析认为,事实上,诺基亚衰落,并非在这些问题上犯了错,而是由于其过于追逐成本控制,核心能力变成了核心障碍,忽略了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这一重点。
有人认为诺基亚输于骄傲自满的心态,但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张建韬先生就不同意这说法,他认为诺基亚一直战战兢兢,百年来坎坷无数。
落后的技术创新力?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也并非全部在于技术创新!因为众所周知,在推出触控技术上,诺基亚比苹果早3年。
但他们总说,这市场还小,没人要买,这花很多成本,从中可以看出是他们杀掉了创意的理念已经科技创新的追求。
其实真正的致命点在于高效率运作的企业文化。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张建韬先生说,追求高效率在诺基亚公司的非常注重的,因为他们看重了非常的成本导向,可能说这些都是他的优点,但是,什么东西都应该有个度,“最后,他们的优点成为了缺点,困住了自己的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理念等的发展。
”诺基亚舍弃触控风潮,只因为他的高成本风险。
不愿早点放弃早已落后的塞班系统,只因它曾在市场有高达80%的成功记录。
最后,诺基亚连翻身的希望Meego,都失去了。
是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维,杀死了诺基亚该有的创新。
相比起A ndroid系统以及iPhone 手机硬件不断升级、软件频繁更新,诺基亚的革新力度无疑史上最小。
以此来表达对于诺基亚创新求变力度不足的不满。
事实上,在产品本身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转型上,诺基亚则显得格外犹豫。
然而在面对A ndroid和苹果iOS的挑战上,诺基亚却迟迟不能推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操作系统,并且在系统发展方向选择上至今举棋不定。
“这种多头并举的做法和当年的摩托罗拉十分相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散风险,但是效率上却会吃大亏。
”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张建韬向记者表示,诺基亚如果在各种系统平台上不能迅速做出抉择的话,很有可能会陷入当年摩托罗拉产品迟迟难以更新的尴尬局面。
不创新而失败的例子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成为了企业、组织甚至个人成功的关键。
创新不仅仅是指技术或产品的创新,更包含了管理、营销、战略等方面。
然而,仍有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创新而走向失败的道路。
本文将介绍几个不创新而失败的例子,以警示我们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时,创新的重要性。
一、诺基亚的衰落诺基亚曾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手机制造商之一,然而在智能手机的兴起之后,诺基亚却迅速失去了竞争力。
引发其衰落的原因之一是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缓慢。
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之前,诺基亚一直以功能机著名,但他们未能及时预见到智能手机的潜力。
此外,诺基亚对于操作系统的选择也是一大败笔,他们坚持使用自家的塞班系统,而错过了谷歌Android和苹果iOS等更为先进的操作系统。
最终,诺基亚被迅速超越,市场份额也迅速萎缩。
二、柯达的跌落柯达公司是数码相机的先驱之一,曾经在摄影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和发展,柯达未能及时调整战略,转向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其他相机制造商纷纷推出更先进的产品,而柯达依然停留在传统照相机上,未能推陈出新。
最终,柯达走向破产,成为了技术进步的牺牲品。
三、尼康的止步不前尼康作为传统相机制造商,一度是相机市场的重要一员。
然而,尼康在转向数字相机时遇到了困境。
虽然尼康推出了一些数码相机产品,但他们未能完全抓住市场机会。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佳能则从容不迫地掌握了技术发展的脉搏,不断推陈出新。
尼康的保守与缺乏创新使得他们距离行业领先地位越来越远,市场份额逐渐被其他竞争对手蚕食。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因为缺乏创新而导致失败的典型例子。
不重视市场变化、依赖旧有成功经验、无法及时推陈出新,这些都是导致企业走向失败的原因。
创新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对方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蓬勃发展,就必须致力于创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诺基亚的衰落原因姓名:付容指导教师:冉安平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层次:专科及评分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前言 (1)1 诺基亚公司 (2)1.1诺基亚的品牌介绍 (2)1.2诺基亚的企业文化 (2)1.3诺基亚的产品介绍 (2)2 诺基亚手机的发展历程 (4)2.1诺基亚手机的起源 (4)2.2诺基亚手机的发展 (4)2.3诺基亚手机的成熟 (4)2.4诺基亚手机的衰落 (5)3 诺基亚的衰落原因 (6)3.1固步自封 (6)3.2战略的失误 (6)3.3市场和营销的失误 (6)3.4产品设计的失误 (7)3.5诺基亚衰落的总结 (7)4 诺基亚衰落的启示 (8)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2007年,在苹果推出了Iphone,而且苹果的CEO提出“新的手机”概念后,谷歌也推出了Android来应对苹果的ISO,三星也开始致力于对Android这个操作系统进行全面的开发,很多手机制造商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对自己的旗下的手机及相关产品进行全新的改革,这两个全新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出现使整个手机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市场不再是塞班或是2G手机的时代了,这时候的手机不再是“手机”。
而在这激烈的“新的手机”的竞争中势必就会有很多手机制造商下马,被市场所淘汰,而我们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也不能幸免,从诺基亚的辉煌到衰落,这其中有多少我们平时所不知道的。
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诺基亚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衰落原因,比如是固步自封,对市场的真正需求不能做正确的判断等;最后,提出诺基亚的衰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诺基亚发展历程衰落启示前言诺基亚是(NOKIA)全球化、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
直至201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该品牌以44.3%的市场份额依然是全球首位。
这一全球领先的移动设备制造商,如今却面临着被淘汰的厄运。
资料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机份额第一、第二已被苹果、三星所取代,诺基亚连续占有15年第一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开始急速下降。
在过去的几年中,诺基亚已陆续从伦敦、巴黎以及斯德哥尔摩证劵市场摘牌退市,并与2011年11年24日宣布申请从法兰克福证交所摘牌退市。
2011年11月,诺基亚宣布全球裁员17000人。
到了2013年整个诺基亚品牌就以经从市场上退出了。
本文分析了诺基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不难发现诺基亚的衰落与领导人的战略方向分析错误有关,从而错过了市场的最佳反应时机,而其产品本身的设计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诺基亚公司1.1诺基亚的品牌介绍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是来自芬兰手机品牌,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主要从事生产移动通信产品的跨国公司。
诺基亚自成立1865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诺基亚凭借经验丰富、创新科技、用户友好关系以及可靠地解决方案,诺基亚已成为移动电话的领先供应商,同时也是移动、固定宽带和IP网络的领先供应商之一。
通过将移动性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诺基亚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诺基亚股票在全球五个主要证劵市场上市,股东遍布世界各地。
1.2诺基亚的企业文化诺基亚高效的全球化运营、领先的核心技术、远见卓识以及统一的价值观是使其成为业界领先者的重要保证。
诺基亚始终遵循客户满意、尊重个人、成就感、不断学习的价值理念,这不仅是每员工的行为准则,也是大家共同信守的企业哲学。
而且还通过“投资于人”(Investing in People)这一业绩管理系统,使员工的责任心得到激发,从而积极影响员工的工作目标、表现评定、个人发展及奖。
1.3诺基亚的产品介绍1011是诺基亚公司1992出品的手机,也是诺基亚的第一部GSM手机,是诺基亚公司的第一支“现代化”手机。
6110是全球第一款内置游戏的手机。
从此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伙伴。
7110是世界第一款支持WAP(无线网络协议)的手机。
7650是首部运行塞班的诺基亚手机,也是首部带摄像头的手机。
7600是诺基亚首款3G手机。
N78是诺基亚一款功能齐全,外观经典的直板机,也是诺基亚的一款经典机型。
X7是诺基亚手机首部运行塞班3系统的手机。
5800 XpressMusic是诺基亚首款触屏手机。
N97是诺基亚里的绝对机皇,凭借时尚的外观,简介易用的系统,高端的配置成就了它的地位。
E71一改传统的外观,再搭配上成熟的塞班系统,是一部当时成功的商务机。
5530 XM是诺基亚首款行货WIFI手机。
N8是诺基亚第一款像素达千万的智能手机。
808 PureView是诺基亚最后一款塞班手机。
Lumia920是诺基亚最后发行的手机。
2 诺基亚手机的发展历程2.1诺基亚手机的起源NOKIA 是芬兰语,其实,诺基亚这个名字的由来并不复杂。
诺基亚(Nokia)指的是生活在芬兰的一种长着黑色长毛与利爪的野兽,这种野兽主要生活在芬兰境内一条河的两岸,因此,人们就以这个怪兽的名字来命名了这条河,称之为诺基亚河(River Nokia)。
1865年,当弗雷德里克-依德斯塔姆(Fredrik Idestam)准备开始创业的时候,选择了在诺基亚河的岸边设立它的公司,并以这条河的名字来命名了它的公司,叫做(Nokia AB)。
起初是从事纸浆及造纸业务,1967年于芬兰橡胶厂与芬兰电缆厂进行了合并,形成了诺基亚的公司。
2.2诺基亚手机的发展1982年,诺基亚生产了第一台北欧移动电话网移动电话Senator。
80年代中期,诺基亚移动电话通过“Tandy无线电小屋公司”的商店进入了美国市场。
1990年,随着手机用户的大增,诺基亚同时致力于全球通技术,首次全球通对话就是用诺基亚电话,于1991年通过芬兰诺基亚Radiolinja网络进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专注于移动电话的开发及应用。
2.3诺基亚手机的成熟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它的整体手机销量和订单剧增,公司利润达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财富。
而后,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诺基亚功能手机在当时具有极佳的用户品牌效应。
1995年,诺基亚开始了它的辉煌时刻。
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至2010年第二季度,诺基亚在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约为35.0%,领先当时三星和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20.6%、8.6%。
2.4诺基亚手机的衰落就在全球业界都看好诺基亚的同时,2007年1月,苹果公司正式公布了旗下智能手机:“iPhone”,由此开启了新的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而苹果公司前任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其“重新发明了手机”之后,也让全球业界对手机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定义。
而诺基亚公司所拥有的Symbian OS则不再适用于当时的市场,甚至连是否属于智能手机系统也遭到质疑。
而诺基亚在2011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0年的33%降至14%,远低于苹果和三星,诺基亚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诺基亚手机将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并且将参与该系统的研发。
但是诺基亚的这一决定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
2013年9月3日,将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设备与服务部门,同时以16.5亿欧元购买其10年期专利许可证,共计54.4亿欧元,约折合71.7亿美元。
3 诺基亚的衰落原因3.1固步自封诺基亚衰落的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是固步自封,盲目自大。
因为诺基亚的固步自封,盲目自大,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反应速度,对市场机会的把握都比较迟缓。
从而忽略了Iphone的威胁,失去了反应的先机。
在苹果向智能手机领域展示了真正的智能手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诺基亚本来应该对此做出及时的回应。
而后诺基亚也没有及时涉及低端智能手机市场,这样又失去了低端市场,可谓是“两端受伤”。
3.2战略的失误诺基亚最早犯下的一个大错就是未能跟随风靡美国的翻盖手机风潮,诺基亚当时占据统治性地位,一度控制三分之二的手机市场,这就意味着他们有资本在全球销售同样的手机,而不是针对特定市场推出定制手机。
诺基亚不愿意开发翻盖手机导致付出了美国市场的代价,诺基亚未能为美国市场开发定制手机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当地运营商的信任,从而失去了美国市场。
诺基亚曾一脚踏着4条船,一个自己研发的塞班系统,一个自己研发的Maemo 系统,一个和英特尔研发的Meego系统,一个于微软合作的wp7系统,这样的“滥情”似乎没有给诺基亚带来预想的收获。
而Meego是诺基亚10年和英特尔合作出来的产物,是诺基亚的Maemo系统和英特尔的Moblin系统的结合体。
10年Meego系统已经研制出来了,这个系统的创新力度很大,最突出的就是滑动理念和多任务处理。
滑动操作这项技术能算是是触控技术发展上的里程碑,用户可以抛弃一切按钮来完成一些操作,而且界面简洁,系统流畅,堪比ISO。
Meego的价值很大,是个标准的开源系统,独特的操作方式也是个卖点,可是诺基亚偏偏推到2011年5月发布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Meego设备N9,几乎比预期晚了一年。
相比WP7人们会更加喜欢Meego,如果在2010年发布发展空间会很大,第二个安卓可能就会诞生。
3.3市场和营销的失误第一点,近年来,随着安卓的飞速发展和硬件厂商的发展,手机的配置是越来越高,而诺基亚的配置却是发展缓慢。
当然配置不是衡量一个手机好坏的依据,它只是建立在软件的基础上,更多的应该是用户体验,而不是往上堆硬件。
第二点就是诺基亚的宣传抓不到重点。
就像Symbian 3系统,它有一个很超前的技术,叫OTG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插上鼠标,U盘,键盘等带USB的设备,这项技术也是诺基亚发明出来的,率先用到S3系统上,可诺基亚没有在任何一则广告上提及它,而却展示一些过时的东西,比如多主屏,还有一些乐随想这些不实用的功能。
而在实体店工作人员也没有提及。
最后一点就是诺基亚的产品推出和营销不对路。
在2012年1月11日首发于美国的诺基亚Lumia 710,被T-Mobile定制的合约价约为50美元,虽然貌似物美价廉,但当使用者发现其性能完全不及售价200美元的苹果Iphone 4S合约机时,无形中损害了诺基亚的产品印象。
3.4产品设计的失误诺基亚的一成不变的外观设计和为了适应消费者生产的上千种机型,并没有创造出令用户喜出望外的产品。
反而苹果只推出了5款设备,但销量却很高,同时,相对简单的产品型号和高端配置的搭配,使得产品在用户心目中形象更加准确、深刻、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