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煤层开采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29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一般适用于煤层倾角小于15°的缓倾斜煤层条件。
随着煤炭开采的时间推移和开采强度的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可供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煤层不断减少,大倾角综合机械化采煤作为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成为煤炭行业世界性研究的课题。
一些开采时间较长或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矿井,随着开采强度和年限的增加,满足常规综采开采条件的工作面储量逐渐减少甚至枯竭,遗留的块段、煤柱等储量中,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的较多。
研究在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综放开采技术,并使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对拓宽综采工艺的适用范围、发挥综放开采潜力,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经济效益和煤炭采出率有重要意义。
我国大倾角厚煤层储量丰富、分布面广。
大倾角煤层开采目前的发展水平远低于缓倾斜煤层,存在着一系列没有解决的基本技术难题,因而研究大倾角煤层的开采方法,既非常必要,又十分迫切。
我国对大倾角煤层的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开采的试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辽宁沈阳矿务局红菱矿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共同承担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倾角煤层开采成套设备的研制”,研制了ZYS9600/14/32(QYS9600/14/30)型大倾角组合式液压支架和ZYJ3200/14/32G型大倾角液压支架,配合MG200-QW型大倾角采煤机,SGBQ-764/160W大倾角工作面输送机,在大倾角35°~55°的煤层中进行了工业性试验。
现将我矿综采工作面大倾角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介绍如下: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质情况3604S3工作面东起井田边界三段切割上山,西止F7断层附近,该工作面为本采区首采面,因此,四邻均无采空区存在。
机巷底板标高为+91~+95m,回风巷底板标高+144~+170m。
该煤层为二迭纪龙潭组下段的K1煤层,煤层含硫量在3~3.5之间,发热量在6500~6800卡之间,属高硫高热值肥煤,该采区煤层以半亮及暗煤为主,断口呈金属光泽,煤层赋存稳定,局部有0.05~0.1m的夹矸,岩性为碳质泥岩。
大倾角、中厚煤层、复合顶板结构开采研究该工作面位于东一采区右部,右一/36A工作面,走向280米,倾向130米,工作面倾角25°-32°,平均28°,煤层厚度为2.6-2.9m,平均采高2.75米,储量14万吨(含腰石),该煤层中部属复合煤层,煤层中部有一层腰石,厚度为0.2-0.6m,岩性属粗粒砂岩,腰石下煤层厚度1.8m,腰石上煤层厚度为0.3m-0.4m。
伪顶为0.3米页岩,还夹有0.1米厚凝灰质砂岩、底板均为细砂岩,煤层结构复杂,煤层呈单倾斜赋存状态,托腰石开采采高1.8m,开采储量10万吨。
二、合理确定开采方案针对东一采右一/36A煤层条件,经专业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分析有两个方案;一是采全高,腰石位置采取人工打眼放炮:二是托腰石留顶煤开采,采全高的不利因素是(1)腰石位置打眼放炮制约工作面生产能力;(2)影响煤质;(3)采用3.15m支柱支护难度大,伪顶难控制,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
而托腰石开采的不利因素只是机道顶板支护管理,只要采取可靠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此方案的优点是;1、提高了煤质;2、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安全上有保障;所以最终该工作面确定托腰石留顶煤开采。
1、回采工艺选择根据工作面走向、倾向、倾角、可采储量等地质条件,工作面采取走向长壁后退式高档方式回采,采空区采取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支护选择工作面支护采用DZ2.2-100/30单体支柱配木顶帽控制顶板,木顶帽采用硬杂木、规格为500mm×150mm×150mm顶板管理采用四排5柱,支柱间排距为0.6M×0.6M,机道宽度为1.6米,工作面最小控顶距3.4米,最大控顶距4.0米,最小控顶距时支护密度2.45根/平方米,最大控顶距时支护密度2.08根/平方米;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支护强度为12.2吨/根,最大控顶距时支护强度为10.4吨/根,安全系数A=2.2/0.926=2.4>2,采取柱排距0.6米×0.6米的支护方式是安全的,理论上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