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中国的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8.86 MB
- 文档页数:26
中国的土地资源本讲主题1.土地资源的利用2.地区分布不均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重难点易错点解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发展耕作农业。
草地这里草原茂盛,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能够发展牧业。
林地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
建筑用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如网,适于住宅、商店和工矿企业的发展。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__丰富 __。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__不足 __,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__齐全 __,耕地、林地比重__小 _,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尚未被开垦的宜耕土地,它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
据调查,我国除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外,真正未利用的荒地很少。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约 1 亿公顷,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只有1 300多万公顷。
而且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它们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用地,又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若按垦殖率一般为60% 计算,全国耕地最大潜在增量不足 800 万公顷。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之一: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地区分布不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之二:地区分布不均,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2.问题及对策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其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学习任务,准备好问题清单。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呈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分析土地资源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理解土地资源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便于学生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图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教学视频或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和分布的动画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呈现(10分钟)1.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通过图表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些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并提出解决办法。
巩固(5分钟)用PPT展示一些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意义和效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掌握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重点章节之一,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类型及分布、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完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类型及分布,了解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类型及分布,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策略。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类型及分布。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具体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用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3.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的知识。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土地资源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土地资源的知识点。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3.操练(10分钟)分析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土地资源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调查身边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任务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任务二: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任务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任务四: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探究二: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1. 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 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中国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大小及分布。
3. 运用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 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培养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1. 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 运用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任务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丰富,但人均不足。
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02自主学习01学习目标➢草地面积较广、比重大;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任务二: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土地的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东北、西北边远山区的天然林地,东南部山区的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北部、西部内陆地区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任务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资源类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耕地乱占耕地,面积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林地毁林开荒、滥伐森林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草地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任务四: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