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上中国的土地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的土地资源本讲主题1.土地资源的利用2.地区分布不均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重难点易错点解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发展耕作农业。
草地这里草原茂盛,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能够发展牧业。
林地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
建筑用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如网,适于住宅、商店和工矿企业的发展。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__丰富 __。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__不足 __,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__齐全 __,耕地、林地比重__小 _,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尚未被开垦的宜耕土地,它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
据调查,我国除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外,真正未利用的荒地很少。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约 1 亿公顷,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只有1 300多万公顷。
而且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它们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用地,又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若按垦殖率一般为60% 计算,全国耕地最大潜在增量不足 800 万公顷。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之一: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地区分布不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之二:地区分布不均,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2.问题及对策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中国的土地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
2.掌握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
3.掌握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
2.难点: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2.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4.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5.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教学步骤(1)引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看一张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是什么?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是怎样的?(2)探究中国土地资源的概况通过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规律和地形特点。
(3)深入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数据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平原和丘陵地的特点、盆地和山地的特点。
(4)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包括大城市和工业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农业土地的变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
(5)掌握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通过讲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土地利用的重要性。
(6)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7)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吸收知识,总结经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问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1.电脑;2.幻灯片;3.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图片;4.相关资料的文本和图片。
六、教学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问答、小组讨论和练习等。
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地形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能否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掌握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实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利用状况。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中国的土地资源设计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读图和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复习学过的数据导入,学生通过数据对比,真实地感受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通过读图,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比例不合理的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各类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图表,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比重大小。
3.运用地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中国的土地国策。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图表,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比重大小。
2.运用地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难点: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中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模块五、学习任务四模块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学生5:草地的治理措施。
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
教师点拨:总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六、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掌握了土地资源的基本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各类土地资源,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占比不合理;通过读图掌握了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理解了耕地、林地、草地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八、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国的土地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2.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问题和保护措施;3.能够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2.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问题和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知识导入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2.引入本课主题: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和分布特点;2.探讨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面临环保压力等;3.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工业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4.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
第三步:知识运用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数据和图表,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引导学生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方法,加深对土地资源保护意义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小组讨论。
五、师生互动1.教师通过“提问-回答”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和考试;2.对学生展示的分析报告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标志性案例:三北防护林体系;2.图表数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等。
八、教学延伸1.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2.学生通过参观实践,了解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如何优化土地资源使用。
九、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特点、问题和保护措施,通过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才是国家财富,如果不好好保护的话,将会给人们和环境带来很多危害。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任务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任务二: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任务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任务四: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探究二: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1. 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 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中国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大小及分布。
3. 运用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 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培养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1. 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 运用地图,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任务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大,种类丰富,但人均不足。
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02自主学习01学习目标➢草地面积较广、比重大;耕地比重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任务二: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土地的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地区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东北、西北边远山区的天然林地,东南部山区的人工林和次生林草地北部、西部内陆地区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任务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资源类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耕地乱占耕地,面积减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林地毁林开荒、滥伐森林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草地超载放牧,弃牧毁草开荒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任务四: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中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年级:八科目:地理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学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学案
1、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___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_____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________,因此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特点是①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②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___;③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我国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____________,为发展畜牧业提供较好的资源条件。
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的三大林区:____(次生)、西南、_____(最大天然),东北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 。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的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__的东部和南部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例如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旱荒漠____________的高寒荒漠。
4、完成P64活动3
5、我国的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
耕地减少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②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措施:一方面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
6、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____________的问题仍然严重。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7、由于长期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____,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是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因此,在牧区要____________,做好防灾工作,提高草地的生产力。
合作探究学案
读课本P62图3-11,
1、找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2、想一想,西北内陆地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一般应具备哪些自然条件?小结: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课堂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
/2 /3 C.1/4 /5
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 )
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
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
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
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
3、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
二、判断题
5、“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6、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
7、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8、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
三、综合题
9、读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图中①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