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
- 格式:docx
- 大小:141.06 KB
- 文档页数: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中国的土地资源》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
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
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
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
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
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课标对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领土地资源的主要特色。
二教材剖析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构成部分。
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散布不均”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企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种类和散布以及人类面对的诸多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需性和急迫性,进而培育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己做起的必需性。
三教课目的1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2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种类和散布,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种类散布图理解人类所面对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剖析理解我领土地资源散布差别的原由。
4知道我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举措四教课方案。
(一)教课任务 1 人多地少 2 种类齐备 3 地区差别显然 4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教课活动。
1自学活动预习任务一阅读教材“人多地少”一框内容,达成以下问题1中国的基本国情是2达成课本第 66-67 页活动题预习任务二达成课本第预习任务三预习任务四2 精讲点拨阅读教材“种类齐备”一框内容,达成以下问题68 页活动题阅读教材“地区差别显然”一框内容,达成课本第70 页活动题阅读教材“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一框内容,达成课本第1中领土地资源主要种类及质量差别72 页活动题2 中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举措3 拓展活动读下边“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种类散布图(1)我国耕地主要散布在 ________部________区。
大概以 ________一线为界,以北以________(耕地)为主,以南以________(耕地)为主。
(2)上述耕地散布特色的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域般配能否合理?_________。
中国的土地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
2.掌握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
3.掌握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
2.难点: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2.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4.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5.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教学步骤(1)引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看一张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是什么?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是怎样的?(2)探究中国土地资源的概况通过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规律和地形特点。
(3)深入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数据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平原和丘陵地的特点、盆地和山地的特点。
(4)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包括大城市和工业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农业土地的变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
(5)掌握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通过讲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土地利用的重要性。
(6)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7)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吸收知识,总结经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问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1.电脑;2.幻灯片;3.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图片;4.相关资料的文本和图片。
六、教学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问答、小组讨论和练习等。
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地形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能否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要紧特点;2.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要紧种类及分布;3.明白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差不多国策。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树立什么缘故要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2.明白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1.“人多地少”是我国差不多国情;2.明白得什么缘故要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显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爱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教学安排:1课时。
方法和过程: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把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复习提问〗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要紧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伙儿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
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依旧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差不多国情。
板书:人多地少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学生观看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什么缘故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往常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1.5倍。
②学生运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关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草地0.30 世界0.50 (60℅)林地0.15 世界0.60 (25℅)③通过运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生本教学设计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一、自学预习: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2、根据图分析:其中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是、比重小,的土地比重较大,土地资源不足。
因此,我国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土地利用比重二、探究园地联系世界地理知识,读下面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较表,回答问题:⑴我国耕地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位,人均耕地比美国、加拿_______________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比日本略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管理。
评价标准:学习互助小组交流:1、小组讨论是否积极主动,有序高效。
2、展示交流是否大声说、仪态是否得体,是否倾听思考。
3、解决问题过程是否质疑,面对质疑是否积极主动补充回答。
展示交流:1、学生参与方式和主动提问次数,回答问题的灵活型和新颖度,多角度质疑提问次数,展示交流是否敢讲、敢质疑。
2、小组每个成员对本组所要展示的问题语言是否声音洪亮,精确流畅,概括性强,避免口头语,脱稿。
3、小组每个成主要国家中国加拿大美国印度日本世界平均人均耕地(公顷)0.080.690.370.190.030.2513.9S 步⑶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低,并有日见减少的趋势,除了人口增长迅速外,你认为还有那些方面的原因?⑷加拿大与中国相比,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大的原因有哪些?转承:大豕学习方法都很棒,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大豕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三、反馈练习:1、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的是()A内蒙古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华北平原 D 横断山脉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耕地、草地比重小 B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C难利用土地比重小 D 土地资源多种多样,土地利用合理3决定我国土地资源多样性的因素是()A气候复杂多样 B 地形复杂多样C纬度位置 D 洋流因素4、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旱地 B 草地 C 林地 D 水田5.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沿海地区B.青藏咼原区C.西北内陆盆地 D .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6•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中国的土地资源(二)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分析土地资源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理解土地资源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便于学生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图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教学视频或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和分布的动画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呈现(10分钟)1.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通过图表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些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并提出解决办法。
巩固(5分钟)用PPT展示一些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意义和效果。
中国的土地资源设计说明本节课以学生读图和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复习学过的数据导入,学生通过数据对比,真实地感受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通过读图,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比例不合理的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各类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图表,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比重大小。
3.运用地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4.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中国的土地国策。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图表,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比重大小。
2.运用地图,说出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难点: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中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模块五、学习任务四模块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学生5:草地的治理措施。
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
教师点拨:总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六、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掌握了土地资源的基本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各类土地资源,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占比不合理;通过读图掌握了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理解了耕地、林地、草地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八、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国的土地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2.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问题和保护措施;3.能够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2.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问题和保护措施。
难点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知识导入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2.引入本课主题: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和分布特点;2.探讨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地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面临环保压力等;3.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工业化、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4.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土地整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
第三步:知识运用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数据和图表,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2.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引导学生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方法,加深对土地资源保护意义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小组讨论。
五、师生互动1.教师通过“提问-回答”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和考试;2.对学生展示的分析报告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标志性案例:三北防护林体系;2.图表数据: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等。
八、教学延伸1.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2.学生通过参观实践,了解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如何优化土地资源使用。
九、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特点、问题和保护措施,通过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才是国家财富,如果不好好保护的话,将会给人们和环境带来很多危害。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一)人多地少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材用“人多地少”,“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指出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并直观的说出了土地分布。
学生对“人多地少”这一国情的认识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让学生深入的感知,本节课采用两个活:中美,中印;中国和世界人均比较,让同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在讲述“类型齐全”,“区域差异明显”时选取了一些直观的地理景观图帮助同学们理解。
最后让同学们根据给出材料并且联系实际的出“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理解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理景观图,
认识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
2.通过观察分析图表,资料理解中国土地
资源的基本国情。
3.从图片资料和生活实际信息让学生了
解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的正确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分析理解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课时2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区域认知)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了解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思维)3.通过图文材料,说出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中国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土地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中国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和视频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回顾旧知,巩固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8-69,结合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找出并归纳: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生:结合地图思考与回答。
【设计意图】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特点是重难点,地图是地理第二语言,通过给予学生地理信息,让学生自主查找分布特点,既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对于地理信息运用能力。
师: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生:季风区。
师: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生:读图回答。
师:由此可以归纳出我国耕地的分布特点是什么?生:回答。
师:耕地分布的地形区有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师:我国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地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生:仔细读图回答。
师:西北内陆的耕地分布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带和绿洲。
青藏高原地区的耕地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带。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作用即利用类型。
并分析得出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2、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地图,进行图像引导,让学生通过图形分析,并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1、自然资源分为那两类?2、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地资源。
一、课堂自主合作学习学习主题一:人多地少1、自主学习(1)结合日常所见所闻,归纳我们周围的土地都有怎样的用途?土地资源利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分析计算课本P59~60“活动”1、2图表资料,得到了什么结论?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点:。
3、提炼升华: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土地总量,但是由于,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比世界人均面积,还不到(比例),所以,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学习主题二:类型齐全1、自主学习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示意图”(1)我国土地资源类型有那几种?为什么土地类型多样?(2)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是怎样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具体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用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3.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的知识。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土地资源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土地资源的知识点。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3.操练(10分钟)分析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土地资源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调查身边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保护建议。